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场所面积优化决策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09:5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场所面积优化决策方法。


背景技术:

2.很多大公司、大规模工厂或者别墅区都会有大量面积的场地,这些场地是否经常被使用,是否会有大量废物排出,是还比较少被研究的问题。如果建筑面积很大,但是大量面积看似有用,但实际其实并不被利用到,而这些面积形成的环境污染源却一直存在,就会导致无需在这些面积开启相关电源设备。或者应该将该面积出租给真正需要的其他人。大公司场地中如果无人使用就会造成空间的浪费,在无人使用的区域中出现了用电器线路损坏造成漏电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需要使用人工智能的建筑面积优化方法对大公司的区域进行分析,能够找出其中空缺出来的区域,并对出现资源浪费的位置进行优化,对大公司中空缺出来的场地提出优化的建议,使大公司的场地在实际使用中不至于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场所面积优化决策方法,主要包括:
4.图像识别员工工作区域信息,所述图像识别员工工作区域信息,具体包括:具体划分工作区域,对员工工作位置分析常用区域;基于工作区域信息对各建筑区域碳排放进行评估,所述基于工作区域信息对各建筑区域碳排放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分类讨论各个区域的用电,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的区域重要性量化,用电器通过遥控器进行开启的区域重要性量化,根据用电数据进行重要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具体用电器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根据每日耗电数据进行用电分析;根据分析进行碳排放规划,具体包括:将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规划减少非常用区域的碳排放,具体包括:建立优化模型生成调动方案;对规划得出的非常用区域进行出租。
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图像识别员工工作区域信息包括:
6.获取监控画面来对员工工作区域进行图像搜集,将获取的图像使用神经网络识别员工位置,并根据员工的位置变化判定员工常用的工作位置与不常用的工作位置;将判定得出所有员工常用工作位置与非常用工作位置所在点进行meanshift聚类进行区域划分,根据工作位置对员工的工作区域初步划分为常用区域与非常用区域并对划分的区域进行分析;包括:具体划分工作区域;对员工工作位置分析常用区域;
7.所述具体划分工作区域,具体包括:
8.根据员工经过频率与停留时长将初步划分的常用区域与非常用区域进行具体划分,将划分的区域中经过频率在第一范围内的位置进行整合,最终对员工当前的所处位置进行分辨是否处于常用区域。获取员工所在部门所处区域的用电设备位置,通过识别得出的员工移动路线对公司各个部门中各个区域的使用数据进行记录,并搜集员工在各个区域
碳排放设备的当日使用次数,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对员工在各个区域的碳排放设备使用次数以及使用时间占比进行重要性量化分析,使用meanshift聚类对各个常用区域与非常用区域进行具体划分,同一区域中占用时间少但区域中某一个碳排放设备的使用次数多则将此区域的碳排放设备与其他区域划分开。并结合员工经过碳排放设备的频率和碳排放设备的使用时长对区域中的各个工作区域与非工作区域的具体划分。
9.所述对员工工作位置分析常用区域,具体包括:
10.通过对公司各个区域监控画面进行识别,对员工在画面中的工作区域的各个位置停留持续时间进行记录,通过各个员工每个月工作时间段内所处的各个区域进行量化分析。员工在工作时间段内的所处位置各不相同,同一个位置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员工使用或经过,并以此来对各个位置进行筛选,通过各个区域的使用时间段和总时长计算出对应的使用频率,再根据使用频率进一步分析出各个区域的是否为常用区域。
1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基于工作区域信息对各建筑区域碳排放进行评估包括:
12.根据各个员工的工作区域以及各个员工工作区域内使用的存在碳排放设备的排放速率进行计算,计算出各个区域的碳排放量的大小,并结合所述对员工工作区域进行分析,得出的工作内碳排放设备使用时长的数据进行具体计算;根据各个区域的人数,以及各区域的碳排放量计算平均碳排放,再将平均碳排放量和对应员工数量进行量化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估;包括:分类讨论各个区域的用电;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的区域重要性量化;用电器通过遥控器进行开启的区域重要性量化;根据用电数据进行重要性评估;
13.所述分类讨论各个区域的用电,具体包括:
14.公司内部的各种用电器的管理有两种方式,各个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和关闭,不受遥控器控制,用电设器到点自动开启时,搜集用电器所在区域不同时间段内的员工人数进行统计,并进行量化计算。通过遥控器对各用电器进行开启和关闭,通过遥控器对用电器进行控制时,同样根据用电量和人数进行量化计算。
15.所述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的区域重要性量化,具体包括:
16.当各个区域的用电器是按照时间点自动开启方式下,通过监控画面获取从用电器自动开启的时间点到自动关闭的时间点期间员工数量变化,按照时间间隔一秒就记录一次人数的方式对各个区域的人数变化进行搜集。并将其写入第一表格,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流程如下:
17.首先预设中间变量t=1,预设n为结束时间点减去开始时间点得到的总秒数。
18.t=1,2...n 1,预设数组h,读取每一秒的员工数量存入数组h中,即数组数据个数为(n 1)个,预设start=t,预设s等于第1秒时间点对应区域内的员工人数,即s=h(1),预设行数待定列数为2列的二维数组m用于储存计算结果,进入循环。
19.其次在循环中,判断第t秒的员工数量h(t)与s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执行continue语句重新执行当前循环再进入判断;若不相等则将(t-1-start)与s的值分别赋值到数组m的最后一行数据的下一行第1列和第2列中,将当前h(t)的值赋值到变量s中覆盖原有的值,将当前t值赋值到start中覆盖原有的值。
20.然后循环结束后,得到一个二维数组m,其中第一列为时间秒数,第二列为员工人数。将每一行的时间除以人数得出一个平均使用时间,即m(i,1)/m(i,2),i表示二维数组m中的第i行。再将每一行求出的平均使用时间进行求和,即∑m(i,1)/m(i,2),其中i=1,
2...length(m),得出当前用电区域的平均用电时长。
21.最后根据计算式计算每一个区域的平均用电时长,并对用电时长进行排序。平均用电时长越大的区域代表此区域的用电器使用的人数相对越少,此区域的重要性也相对越低。
22.所述用电器通过遥控器进行开启的区域重要性量化,具体包括:
23.当各个用电器用遥控器进行控制时,获取识别员工在对应区域人数的基础上再记录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段,根据工作时间段内的员工数量以及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段进行数据记录。同样按照每间隔一秒就记录一次对应区域内的员工人数以及用电器对应状况。将搜集的数据写入第二表格中,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流程如下:
24.首先识别各个时间段人数,以及用电器的开启状态01变量,0为关闭,1为开启。将每一秒区域内人数以及用电器状态01变量写入到excel表格。
25.其次预设opentime数组,读取表格中开启状态为1的所有行数据的时间列的字符串赋值到opentime中,预设closetime,读取表格中开启状态为0的所有行数据的时间列字符串赋值到closetime中,预设opennumber数组,读取表格中开启状态为1的所有行数据中人数列的数值赋值到opennumber中。预设closenumber数组,读取表格中关闭状态的所有行数据中的人数列赋值到closenumber中。预设starttime为人数不改变的开始时间点,预设startnumber为各个开始时间点的人数。
26.然后预设空数组m1,预设中间变量i,预设变量n=length(opennumber),即为将opennumber数组的行数赋值到n中。i=2,3...n,将opentime(1)赋值到openstart中,将opennumber(1)赋值到startnumber中,进入循环。
27.再然后在循环中,将时间字符串转换为数值类型进行计算精确到秒,计算出opentime(i)-opentime(i-1)的值,若得出的值为1,再判断opennumber(i)与startnumber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继续循环,若不等则将opentime(i)与openstart相减,并将得出的值赋值到m1数组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第一列中,将startnumber添加到m数组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第二列中。若opentime(i)-opentime(i-1)的值不为1,将opentime(i-1)-openstart 1的值赋值到m1数组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第1列,将startnumber的值赋值到m1数组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第2列中。最后两种判断下都执行opennumber(i)赋值到startnumber,opentime(i)赋值到openstart操作。
28.最后当循环结束后得到一个开启用电器下的人数以及持续时间的二维数组m1。同理将用电设备关闭状态下的数据进行相同的计算,得到数组m2。最终得出数组m1和m2,其中m1代表用电器打开时的数据,m2代表用电器关闭时的数据。将数组m1与m2分别进行加权求和。
29.所述根据用电数据进行重要性评估,具体包括:
30.根据对分类讨论各个区域的用电,将方式一下的平均用电计算得出后将各个区域计算得出的值进行对比,其中平均用电的值越大,就代表此区域的用电人数越少且耗电量越大,反之,平均用电的值越小,则表示用电人数相对越多且耗电量越小。结合各个区域计算的平均用电量求出平均值,其中超出平均值的区域重要性相对越低。低于平均值的重要性相对越高,再根据各区域搜集的每一秒的人数变化的数据求平均值,得出的平均人数越少这说明此区域的重要性越低,平均人数越多,说明此区域的重要性越高。结合人数以及碳
排放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出重要性的量化值,定两个权重各占一半,预设第i个区域的重要性为z(i),预设l1=max(x1(i))-min(x1(i)),即为各区域的平均用电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预设l2=max(x2(i))-min(x2(i))。z(i)=0.5*(l1/(x1(i)-min(x1(i))) 0.5*((x2(i)-min(x2(i)))/l2),其中x1(i)为第i个区域的平均用电的值,x2(i)为第i个区域的平均员工数量。计算得出的各个区域的重要性的量化值z(i),根据量化后的重要性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估。
3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评估结果对具体用电器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包括:
32.获取根据用电数据进行重要性评估中量化的值,并对各个区域的量化值进行分级,不重要区域为一级和二级,重要区域为三级和四级,选取不重要区域的用电器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将碳排放量和员工数量进行对比,通过计算用电器的所在区域有无员工的持续时间以及用电量计算出用电器的平均耗电比例,将所有区域的平均耗电比例求出总平均耗电比例判断各区域的用电器利用程度;比较区域内平均耗电比例与总平均耗电比例判断是否用电浪费;包括:根据每日耗电数据进行用电分析;
33.所述根据每日耗电数据进行用电分析,具体包括:
34.所述分类讨论各个区域的用电中,对用电器的使用数据进行筛选,找出其中用电器的使用率以及各个用电器每小时耗电量进行碳排放计算。碳排放量与耗电量根据计算公式:二氧化碳排放量=耗电度数*0.785知碳排放量与耗电度数呈线性关联,且碳排放量随耗电量增加而增加。通过计算每天的总耗电量以及对应区域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人数并以此分析各个区域平均每人耗电量,结合各区域的重要等级以及各区域的平均每人耗电量分析此区域的耗电是否为浪费。将每日各个区域的用电器耗电量数据进行搜集,再根据工作时间段内每一秒的员工数量与耗电量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每一秒的人数进行求和再求平均数得出平均每秒的工作人数,再将当日耗电量同样进行求平均,得出平均每秒的耗电量,再将各个区域计算得出的平均人数除以各区域对应的平均耗电量,得出各个区域平均人数与平均耗电的比例,对各个区域的平均耗电比例再次求平均值,得出所有区域的总平均耗电比例,计算得出的各个区域的耗电比例大于总平均耗电比例,代表此区域省电,计算得出的比例小于总平均耗电比例,代表此区域耗电。
3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分析进行碳排放规划包括:
36.所述根据每日耗电数据进行用电分析中,将计算得出的平均用电比例判断碳排放量大的区域是否为非常用区域,将各个区域一年的用电量以及人数计算出的重要等级作为判断依据,若为非重要区域则对用电器纳入规划;根据计算出各个区域平均人数与平均耗电比例的比值求平均值,找出低于平均值的区域,通过观察低于平均值的区域每日耗电数据进行计算;包括:将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
37.所述将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具体包括:
38.通过获取一年的用电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每一天的用电度数当做因变量,将天数当做自变量,在通过搜集不同区域的不同用电器分别进行分析,将同一区域内的同一个用电器在一年中的耗电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若此用电器在一年内用到的天数少但耗电量大,那么将此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若此用电器在一年内用到的天数多,耗电量小,则通过此用电器对应的区域是否为非常用区域,根据计算得出的平均耗电比例判断其中的耗电数据以及此用电器所在区域的重要性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值,若得出的
评估值低于平均值,则将其纳入碳排放规划,否则不纳入。
3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规划减少非常用区域的碳排放包括:
40.根据规划得出的非常用区域耗电量大小计算碳排放量,并对非常用区域的碳排放量进行限制,以限制用电量的方式减少此区域的碳排放量;将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获取计算得出的纳入碳排放规划的用电器,根据其中的各种用电器所在区域,对纳入碳排放规划的电器区域内工作的员工,系统根据员工的调动意愿进行新工作地点的分配,减少此区域用电器的耗电量;包括:建立优化模型生成调动方案;
41.所述建立优化模型生成调动方案,具体包括:
42.将纳入碳排放规划的员工工作点重新分配到新的有相同用电设备的区域进行工作,则对员工的调动进行合理分配。获取碳排放规划列表中同一类用电器,并获取所在区域中员工人数,在未纳入碳排放规划的用电器中搜寻同类用电器并且获取其位置并编号。员工对新工作地点的调动意愿,通过建立分配模型计算分配方案。搜集员工对调动到各个新的位置意愿数据,对员工将要调动到各个新位置的意愿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四种满意度,再搜集各个新的工作地点对各个待调动员工的接收意愿数据,同样分为上述四种满意度。通过对满意程度进行量化,并建立优化模型计算最优分配策略。预设待分配的员工数量为x人,新地点有y个,预设x行y列的01矩阵f,预设员工对各个新区域的满意度为x行y列的矩阵m1。预设各个新区域对各个待分配的员工满意度也为x行y列的矩阵m2。建立优化目标max=∑∑f(i,j)*[m1(i,j) m2(i,j)],其中第一个求和符号取值为i=1到x,第二个求和符号为j=1到y。添加限制条件:∑∑f(i,j)=x,其中第一个求和符号为i=1到x,第二个求和符号为j=1到y,∑f(i,j)=1,其中求和符号为j=1到y,表示一个员工只能去一个新区域。通过将满意度带入优化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01变量f中的值就代表规划出的最优分配方案。
[0043]
所述对规划得出的非常用区域进行出租,包括:
[0044]
对员工调动后空出来的非常用区域中各个用电器进行清点并将各用电器对应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并分析得到的各种用处,规划出租方案,并向有对应方面需求的用户进行出租,并根据区域内的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方式进行相应的出租时间限制;系统判断一个区域的用电器是否为到点自动开启并生成对应区域的出租建议,若区域内的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和关闭,就设置此区域每天的租用时限;若区域内的用电器使用遥控器进行控制,则此区域不加时限。
[004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6]
本发明对建筑物中,真正产生作用的面积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或个人了解真实的建筑物使用情况。并提供相关的节能减排和出租使用建议。对各个区域的划分对用电器进行节能减排分析,将各个区域的重要性进行量化分析,并筛选出其中碳排放较大的区域,相对不重要的区域,并且通过对不重要区域员工进行工作地点调动,将该区域的用电器进行分析出租建议,将对应区域出租给需要的人,因此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并且给有需要的人提供了相应的场地或工作环境,节省了电量消耗,也节省了工作空间。
附图说明
[0047]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场所面积优化决策方法的流程图。
[0048]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场所面积优化决策方法的示意图。
[0049]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场所面积优化决策方法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5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场所面积优化决策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场所面积优化决策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0052]
步骤101,图像识别员工工作区域信息。
[0053]
获取监控画面来对员工工作区域进行图像搜集,将获取的图像使用神经网络识别员工位置,并根据员工的位置变化判定员工常用的工作位置与不常用的工作位置。将判定得出所有员工常用工作位置与非常用工作位置所在点进行meanshift聚类进行区域划分,根据工作位置对员工的工作区域初步划分为常用区域与非常用区域并对划分的区域进行分析。
[0054]
具体划分工作区域。
[0055]
根据员工经过频率与停留时长将初步划分的常用区域与非常用区域进行具体划分,将划分的区域中经过频率在第一范围内的位置进行整合,最终对员工当前的所处位置进行分辨是否处于常用区域。获取员工所在部门所处区域的用电设备位置,通过识别得出的员工移动路线对公司各个部门中各个区域的使用数据进行记录,并搜集员工在各个区域碳排放设备的当日使用次数,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对员工在各个区域的碳排放设备使用次数以及使用时间占比进行重要性量化分析,使用meanshift聚类对各个常用区域与非常用区域进行具体划分,同一区域中占用时间少但区域中某一个碳排放设备的使用次数多则将此区域的碳排放设备与其他区域划分开。并结合员工经过碳排放设备的频率和碳排放设备的使用时长对区域中的各个工作区域与非工作区域的具体划分。例如:员工在初步划分出来的两个区域之间走动频率都高于其他区域走动频率的平均值,则将两个区域与来回走动的区域整合为一个区域。将整合的区域中的所有碳排放设备根据不同的使用时长对碳排放设备进行划分,同样对使用次数相差在第一范围内的碳排放设备进行划分,因此对将工作区域与非工作区域划分出来。
[0056]
对员工工作位置分析常用区域。
[0057]
通过对公司各个区域监控画面进行识别,对员工在画面中的工作区域的各个位置停留持续时间进行记录,通过各个员工每个月工作时间段内所处的各个区域进行量化分析。员工在工作时间段内的所处位置各不相同,同一个位置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员工使用或经过,并以此来对各个位置进行筛选,通过各个区域的使用时间段和总时长计算出对应的使用频率,再根据使用频率进一步分析出各个区域的是否为常用区域。例如:当上班时间前1小时到下班时间后1小时内,一个供暖设备周围一直没有人使用,并且当前季节为冬季,则系统将此供暖设备所在区域认定使用时长为0,使用人数为0人进行记录,并归类到非常用区域。同理当上班时间到下班时间段总共10小时内一直有员工在此区域使用供暖设备,并且人数有5人,则系统将此区域认定为使用时长10小时,使用人数5人进行记录,归类到常用区域。
[0058]
步骤102,基于工作区域信息对各建筑区域碳排放进行评估。
[0059]
根据各个员工的工作区域以及各个员工工作区域内使用的存在碳排放设备的排放速率进行计算,计算出各个区域的碳排放量的大小,并结合所述对员工工作区域进行分析,得出的工作内碳排放设备使用时长的数据进行具体计算。根据各个区域的人数,以及各区域的碳排放量计算平均碳排放,再将平均碳排放量和对应员工数量进行量化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估。
[0060]
分类讨论各个区域的用电。
[0061]
公司内部的各种用电器的管理有两种方式,各个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和关闭,不受遥控器控制,用电设器到点自动开启时,搜集用电器所在区域不同时间段内的员工人数进行统计,并进行量化计算。通过遥控器对各用电器进行开启和关闭,通过遥控器对用电器进行控制时,同样根据用电量和人数进行量化计算。例如: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和关闭和通过遥控器控制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都只获取其工作时间段内的用电数据以及员工数量用于量化,若员工工作八小时,从上午9点到晚上5点,无论是遥控器控制的用电器还是到点自动开启的用电器都只获取9点到5点时间段内每一个时间点的用电数据以及员工数量。
[0062]
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的区域重要性量化。
[0063]
当各个区域的用电器是按照时间点自动开启方式下,通过监控画面获取从用电器自动开启的时间点到自动关闭的时间点期间员工数量变化,按照时间间隔一秒就记录一次人数的方式对各个区域的人数变化进行搜集。并将其写入第一表格,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流程如下:
[0064]
首先预设中间变量t=1,预设n为结束时间点减去开始时间点得到的总秒数。
[0065]
t=1,2...n 1,预设数组h,读取每一秒的员工数量存入数组h中,即数组数据个数为(n 1)个,预设start=t,预设s等于第1秒时间点对应区域内的员工人数,即s=h(1),预设行数待定列数为2列的二维数组m用于储存计算结果,进入循环。
[0066]
其次在循环中,判断第t秒的员工数量h(t)与s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执行continue语句重新执行当前循环再进入判断;若不相等则将(t-1-start)与s的值分别赋值到数组m的最后一行数据的下一行第1列和第2列中,将当前h(t)的值赋值到变量s中覆盖原有的值,将当前t值赋值到start中覆盖原有的值。
[0067]
然后循环结束后,得到一个二维数组m,其中第一列为时间秒数,第二列为员工人数。将每一行的时间除以人数得出一个平均使用时间,即m(i,1)/m(i,2),i表示二维数组m中的第i行。再将每一行求出的平均使用时间进行求和,即∑m(i,1)/m(i,2),其中i=1,2...length(m),得出当前用电区域的平均用电时长。
[0068]
最后根据计算式计算每一个区域的平均用电时长,并对用电时长进行排序。平均用电时长越大的区域代表此区域的用电器使用的人数相对越少,此区域的重要性也相对越低。例如:若一个区域中在用电器开启时间段内,2个人在此区域内工作了30秒后又有3个人加入一起工作了20秒,则有5个人在此区域工作了20秒,则此区域的平均用电时长为30/2 20/5=19。一种特殊情况:人数为0时则不能将0当做除数,因此将0换成0.5再相除。
[0069]
用电器通过遥控器进行开启的区域重要性量化。
[0070]
当各个用电器用遥控器进行控制时,获取识别员工在对应区域人数的基础上再记录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段,根据工作时间段内的员工数量以及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段进行
数据记录。同样按照每间隔一秒就记录一次对应区域内的员工人数以及用电器对应状况。将搜集的数据写入第二表格中,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流程如下:
[0071]
首先识别各个时间段人数,以及用电器的开启状态01变量,0为关闭,1为开启。将每一秒区域内人数以及用电器状态01变量写入到excel表格。
[0072]
其次预设opentime数组,读取表格中开启状态为1的所有行数据的时间列的字符串赋值到opentime中,预设closetime,读取表格中开启状态为0的所有行数据的时间列字符串赋值到closetime中,预设opennumber数组,读取表格中开启状态为1的所有行数据中人数列的数值赋值到opennumber中。预设closenumber数组,读取表格中关闭状态的所有行数据中的人数列赋值到closenumber中。预设starttime为人数不改变的开始时间点,预设startnumber为各个开始时间点的人数。
[0073]
然后预设空数组m1,预设中间变量i,预设变量n=length(opennumber),即为将opennumber数组的行数赋值到n中。i=2,3...n,将opentime(1)赋值到openstart中,将opennumber(1)赋值到startnumber中,进入循环。
[0074]
再然后在循环中,将时间字符串转换为数值类型进行计算精确到秒,计算出opentime(i)-opentime(i-1)的值,若得出的值为1,再判断opennumber(i)与startnumber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继续循环,若不等则将opentime(i)与openstart相减,并将得出的值赋值到m1数组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第一列中,将startnumber添加到m数组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第二列中。若opentime(i)-opentime(i-1)的值不为1,将opentime(i-1)-openstart 1的值赋值到m1数组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第1列,将startnumber的值赋值到m1数组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第2列中。最后两种判断下都执行opennumber(i)赋值到startnumber,opentime(i)赋值到openstart操作。
[0075]
最后当循环结束后得到一个开启用电器下的人数以及持续时间的二维数组m1。同理将用电设备关闭状态下的数据进行相同的计算,得到数组m2。最终得出数组m1和m2,其中m1代表用电器打开时的数据,m2代表用电器关闭时的数据。将数组m1与m2分别进行加权求和例如:用电器状态在1到10秒开启,在10到20秒关闭,其中1到5秒有3人,6到10秒有2人,11到15秒有4人,16到20秒有3人,则平均用电情况为:5/3 5/2-5/4-[0076]
5/3=1.25。同样特殊情况当某个时间段内人数为0时也要将人数换为0.5当做除数来计算。
[0077]
根据用电数据进行重要性评估。
[0078]
根据对分类讨论各个区域的用电,将方式一下的平均用电计算得出后将各个区域计算得出的值进行对比,其中平均用电的值越大,就代表此区域的用电人数越少且耗电量越大,反之,平均用电的值越小,则表示用电人数相对越多且耗电量越小。结合各个区域计算的平均用电量求出平均值,其中超出平均值的区域重要性相对越低。低于平均值的重要性相对越高,再根据各区域搜集的每一秒的人数变化的数据求平均值,得出的平均人数越少这说明此区域的重要性越低,平均人数越多,说明此区域的重要性越高。结合人数以及碳排放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出重要性的量化值,定两个权重各占一半,预设第i个区域的重要性为z(i),预设l1=max(x1(i))-min(x1(i)),即为各区域的平均用电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预设l2=max(x2(i))-min(x2(i))。z(i)=0.5*(l1/(x1(i)-min(x1(i))) 0.5*((x2(i)-min(x2(i)))/l2),其中x1(i)为第i个区域的平均用电的值,x2(i)为第i个区域的平均员工
数量。计算得出的各个区域的重要性的量化值z(i),根据量化后的重要性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估。例如:若各个区域计算得出的平均用电量最大值为400,最小为100,最大平均人数为40,最小平均人数为10,其中一个区域用电量为125,平均人数为20,则此区域重要程度为0.5*(400-100)/(125-100) 0.5*(20-10)/(40-10)=6 1/6。再将各个区域计算出来求平均值,低于平均值的一半的的评估为不重要,低于平均值但高于平均值的一半的评估为较不重要,高于平均值但低于平均值的3/2的评估为较重要区域,高于平均值且高于平局值的3/2的评估为重要区域。
[0079]
步骤103,根据评估结果对具体用电器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
[0080]
获取根据用电数据进行重要性评估中量化的值,并对各个区域的量化值进行分级,不重要区域为一级和二级,重要区域为三级和四级,选取不重要区域的用电器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将碳排放量和员工数量进行对比,通过计算用电器的所在区域有无员工的持续时间以及用电量计算出用电器的平均耗电比例,将所有区域的平均耗电比例求出总平均耗电比例判断各区域的用电器利用程度。比较区域内平均耗电比例与总平均耗电比例判断是否用电浪费。例如:在对每一个区域进行分级时,将每一个区域的量化值求平均,将每一个具体的量化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低于平均值的一半的为一级,低于平均值但高于平均值一半的为二级,高于平均值但低于平均值的3/2的为三级,高于平均值且高于平均值3/2的为四级。等级越大,重要性越高,一级重要性最低,四级重要性最高。
[0081]
根据每日耗电数据进行用电分析。
[0082]
所述分类讨论各个区域的用电中,对用电器的使用数据进行筛选,找出其中用电器的使用率以及各个用电器每小时耗电量进行碳排放计算。碳排放量与耗电量根据计算公式:二氧化碳排放量=耗电度数*0.785知碳排放量与耗电度数呈线性关联,且碳排放量随耗电量增加而增加。通过计算每天的总耗电量以及对应区域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人数并以此分析各个区域平均每人耗电量,结合各区域的重要等级以及各区域的平均每人耗电量分析此区域的耗电是否为浪费。将每日各个区域的用电器耗电量数据进行搜集,再根据工作时间段内每一秒的员工数量与耗电量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每一秒的人数进行求和再求平均数得出平均每秒的工作人数,再将当日耗电量同样进行求平均,得出平均每秒的耗电量,再将各个区域计算得出的平均人数除以各区域对应的平均耗电量,得出各个区域平均人数与平均耗电的比例,对各个区域的平均耗电比例再次求平均值,得出所有区域的总平均耗电比例,计算得出的各个区域的耗电比例大于总平均耗电比例,代表此区域省电,计算得出的比例小于总平均耗电比例,代表此区域耗电。例如:当日工作总时长60秒,1到20秒有7人工作,20秒到40秒有5人工作,40秒到60秒有6人工作,60秒时间内的耗电量为6度电,平均每秒的人数为(7 5 6)/60=0.3,平均每秒耗电量6/60=0.1,则平均人数与平均耗电比例为3。在算出各个区域的平均耗电比例求总平均耗电比例,其中平均耗电比例低于总平均耗电比例的区域,即为耗电的区域。
[0083]
步骤104,根据分析进行碳排放规划。
[0084]
所述根据每日耗电数据进行用电分析中,将计算得出的平均用电比例判断碳排放量大的区域是否为非常用区域,将各个区域一年的用电量以及人数计算出的重要等级作为判断依据,若为非重要区域则对用电器纳入规划。根据计算出各个区域平均人数与平均耗电比例的比值求平均值,找出低于平均值的区域,通过观察低于平均值的区域每日耗电数
据进行计算。例如:在一年中其中一个区域,重要等级为2级,则将此区域纳入规划中。
[0085]
将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
[0086]
通过获取一年的用电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每一天的用电度数当做因变量,将天数当做自变量,在通过搜集不同区域的不同用电器分别进行分析,将同一区域内的同一个用电器在一年中的耗电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若此用电器在一年内用到的天数少但耗电量大,那么将此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若此用电器在一年内用到的天数多,耗电量小,则通过此用电器对应的区域是否为非常用区域,根据计算得出的平均耗电比例判断其中的耗电数据以及此用电器所在区域的重要性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值,若得出的评估值低于平均值,则将其纳入碳排放规划,否则不纳入。例如:当一年中空调用到的天数低于一个月,且此用电器的消耗功率较大,那么将此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中。当一年中电灯用到的天数较多,耗电量小,则通过计算出的平均耗电比例以及电灯所在区域中的重要程度的量化数据进行加权求和,记录得出的评估值,并将此数值与不同区域的所有电灯进行计算的评估值进行求平均值,若当前区域的电灯评估值低于其他所有区域电灯的平均评估值,则将此区域的电灯纳入碳排放规划中。
[0087]
步骤105,规划减少非常用区域的碳排放。
[0088]
根据规划得出的非常用区域耗电量大小计算碳排放量,并对非常用区域的碳排放量进行限制,以限制用电量的方式减少此区域的碳排放量。将用电器纳入碳排放规划,获取计算得出的纳入碳排放规划的用电器,根据其中的各种用电器所在区域,对纳入碳排放规划的电器区域内工作的员工,系统根据员工的调动意愿进行新工作地点的分配,减少此区域用电器的耗电量。
[0089]
建立优化模型生成调动方案。
[0090]
将纳入碳排放规划的员工工作点重新分配到新的有相同用电设备的区域进行工作,则对员工的调动进行合理分配。获取碳排放规划列表中同一类用电器,并获取所在区域中员工人数,在未纳入碳排放规划的用电器中搜寻同类用电器并且获取其位置并编号。员工对新工作地点的调动意愿,通过建立分配模型计算分配方案。搜集员工对调动到各个新的位置意愿数据,对员工将要调动到各个新位置的意愿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四种满意度,再搜集各个新的工作地点对各个待调动员工的接收意愿数据,同样分为上述四种满意度。通过对满意程度进行量化,并建立优化模型计算最优分配策略。预设待分配的员工数量为x人,新地点有y个,预设x行y列的01矩阵f,预设员工对各个新区域的满意度为x行y列的矩阵m1。预设各个新区域对各个待分配的员工满意度也为x行y列的矩阵m2。建立优化目标max=∑∑f(i,j)*[m1(i,j) m2(i,j)],其中第一个求和符号取值为i=1到x,第二个求和符号为j=1到y。添加限制条件:∑∑f(i,j)=x,其中第一个求和符号为i=1到x,第二个求和符号为j=1到y,∑f(i,j)=1,其中求和符号为j=1到y,表示一个员工只能去一个新区域。通过将满意度带入优化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01变量f中的值就代表规划出的最优分配方案。例如:有3个员工将要分配到另外三个新区域,员工甲乙丙分别对三个新区域进行满意程度评价。三个工作地点的负责人对三个员工的满意程度也进行评价,通过建立最优化模型对此做出一种最优的分配方案,其中得出的01变量f中为1的值为f(1,2)=1,f(2,2)=1,f(3,3)=1。由此得出第一个员工分配到第2个区域,第二个员工分配到第2个新区域,第三个员工分配到第3个新区域。
[0091]
步骤106,对规划得出的非常用区域进行出租。
[0092]
请参阅图2和图3,对员工调动后空出来的非常用区域中各个用电器进行清点并将各用电器对应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并分析得到的各种用处,规划出租方案,并向有对应方面需求的用户进行出租,并根据区域内的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方式进行相应的出租时间限制。系统判断一个区域的用电器是否为到点自动开启并生成对应区域的出租建议,若区域内的用电器到点自动开启和关闭,就设置此区域每天的租用时限。若区域内的用电器使用遥控器进行控制,则此区域不加时限。例如:若非常用区域中的碳排放设备为电灯,且此区域的用电器靠人为开启和关闭,那么系统建议按天出租,由于用电器为电灯,系统生成出租建议,将此区域用于自习室或展览厅进行出租。若为到点自动启动的则按小时收费,生成出租建议,将此区域用于其他公司和个人用于办公的办公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