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污水净化功能的环保型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19:14: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污水净化功能的环保型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2.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绿色建筑需要对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利用,由于雨水比生活污水干净,绿色建筑无法对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导致绿色建筑的污水净化装置对回收的水处理量增加大,且无法快速对回收的水进行处理。
4.因此,发明一种带有污水净化功能的环保型绿色建筑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污水净化功能的环保型绿色建筑,通过淤泥分离仓,淤泥分离仓主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生活污水在淤泥分离仓内沉淀,沉淀之后的污水通过导管进入到搅拌仓内,同时水管直接与搅拌仓连接,避免回收的雨水进入到淤泥分离仓被污染,进入到搅拌仓内的雨水、分离之后的生活污水和净化剂一起搅拌,使回收之后的水可以进行二次利用,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污水净化功能的环保型绿色建筑,包括绿色建筑本体和传送装置,所述绿色建筑本体底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淤泥分离仓,所述淤泥分离仓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部设置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顶部设置有漂浮板,所述漂浮板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顶部设置有导管,所述外壳靠近淤泥分离仓的一侧设置有搅拌仓,所述搅拌仓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壁设置有搅拌板,所述搅拌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顶部设置有贯穿针,所述绿色建筑本体靠近搅拌仓的一侧设置有混合仓,所述混合仓与搅拌仓连接的中间底部设置有下板,所述混合仓与搅拌仓连接的中间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上板,所述外壳靠近淤泥分离仓的另一侧设置有回收仓,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回收仓和淤泥分离仓的中间,所述绿色建筑本体顶部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底部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一端设置于搅拌仓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漂浮板为泡沫板制成,所述漂浮板底部设置的升降柱与定位柱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柱的外壁与定位柱的贯穿孔的内壁贴合。
8.优选的,所述搅拌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板环形阵列于传动轴的外壁,所述搅拌板的纵截面为圆弧形。
9.优选的,所述贯穿针的顶部为圆锥形设置,所述贯穿针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
10.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连接轴、传送带和提升槽,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淤泥分离仓和回收仓之间,所述连接轴外壁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外壁设置有提升槽。
11.优选的,所述提升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提升槽等间距分布于连接轴的外壁,所述连接轴的顶部设置有弧形结构。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淤泥分离仓,淤泥分离仓主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生活污水在淤泥分离仓内沉淀,沉淀之后的污水通过导管进入到搅拌仓内,同时水管直接与搅拌仓连接,避免回收的雨水进入到淤泥分离仓被污染,进入到搅拌仓内的雨水、分离之后的生活污水和净化剂一起搅拌,使回收之后的水可以进行二次利用;
14.2、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可以将沉淀到淤泥分离仓底部的生活杂物运输到回收仓内进行发酵沼气,防止生活杂物将淤泥分离仓堵塞无法进入生活污水。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立体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立体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绿色建筑本体;2、淤泥分离仓;3、定位柱;4、升降柱;5、漂浮板;6、进水口;7、导管;8、搅拌仓;9、伺服电机;10、传动轴;11、搅拌板;12、横杆;13、贯穿针;14、混合仓;15、上板;16、下板;17、回收仓;18、传送装置;1801、连接轴;1802、传送带;1803、提升槽;19、导水板;20、水管;21、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带有污水净化功能的环保型绿色建筑,包括绿色建筑本体1和传送装置18,所述绿色建筑本体1底部设置有外壳21,所述外壳2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淤泥分离仓2,所述淤泥分离仓2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柱3,所述定位柱3内部设置有升降柱4,所述升降柱4顶部设置有漂浮板5,所述漂浮板5底部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顶部设置有导管7,所述外壳21靠近淤泥分离仓2的一侧设置有搅拌仓8,所述搅拌仓8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10,所述传动轴10外壁设置有搅拌板11,所述搅拌仓8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横杆12,所述横杆12顶部设置有贯穿针13,所述绿色建筑本体1靠近搅拌仓8的一侧设置有混合仓14,所述混合仓14与搅拌仓8连接的中间底部设置有下板16,所述混合仓14与搅拌仓8连接的中间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上板15,
所述外壳21靠近淤泥分离仓2的另一侧设置有回收仓17,所述传送装置18设置于回收仓17和淤泥分离仓2的中间,所述绿色建筑本体1顶部设置有导水板19,所述导水板19底部设置有水管20,所述水管20一端设置于搅拌仓8的内部。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漂浮板5为泡沫板制成,所述漂浮板5底部设置的升降柱4与定位柱3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柱4的外壁与定位柱3的贯穿孔的内壁贴合,进入到淤泥分离仓2内的生活污水可以带动漂浮板5漂浮在水面上,当生活污水沉淀完成之后,漂浮板5底部设置的进水口6可以将上层的生活污水抽入到搅拌仓8的内部,将生活污水的固液进行分离。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板1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板11环形阵列于传动轴10的外壁,所述搅拌板11的纵截面为圆弧形,所述贯穿针13的顶部为圆锥形设置,所述贯穿针13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将装有净化液的瓶子插入到绿色建筑本体1内的贯穿孔内,贯穿针13扎破净化瓶之后,净化液沿着贯穿针13内的贯穿孔进入到搅拌仓8的内部,使搅拌板11可以带动生活污水和雨水与净化液混合,对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净化。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送装置18包括连接轴1801、传送带1802和提升槽1803,所述连接轴1801设置于淤泥分离仓2和回收仓17之间,所述连接轴1801外壁设置有传送带1802,所述传送带1802外壁设置有提升槽1803,所述提升槽180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提升槽1803等间距分布于连接轴1801的外壁,所述连接轴1801的顶部设置有弧形结构,通过传送带1802转动可以带动提升槽1803移动,使提升槽1803带动淤泥分离仓2底部的沉淀物进入到回收仓17的内部,防止沉淀物在淤泥分离仓2堆积过高。
28.本实用工作原理:
29.参照说明书附图1-5,在建设绿色建筑本体1之间,在绿色建筑本体1的地面以下搭建外壳21,然后将外壳21的内部分隔出来淤泥分离仓2、搅拌仓8、混合仓14和回收仓17,然后将水管20与搅拌仓8连接,将生活下水与淤泥分离仓2连接,当下雨时,雨水滴落到导水板19内,雨水沿着导水板19进入到水管20的内部,然后水管20内的雨水进入到混合仓14的内部,当雨水的高度超过下板16的高度之后,雨水会进入到混合仓14内,可以对混合仓14内收集的雨水进行二次利用;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5,然后当需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再利用时,生活污水进入到淤泥分离仓2的内部进行沉淀,生活污水会带动漂浮板5漂浮在水面上,漂浮板5带动升降柱4向上移动,当生活污水沉淀完成之后,由于漂浮板5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6,进水口6漂浮在生活污水的上层,然后启动水泵,水泵通过进水口6将上层的生物污水抽入到搅拌仓8的内部,之后将装有净化液的净化瓶插入到贯穿针13的顶部,贯穿针13进入到净化瓶的内部,然后净化液沿着贯穿针13顶部的贯穿孔进入到搅拌仓8的内部,启动并伺服电机9,使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10带动搅拌板11转动,然后搅拌板11对搅拌仓8内的生活污水进行搅拌,搅拌之后的污水进入到混合仓14的内部进行二次利用,在淤泥分离仓2底部沉淀物需要定期清理,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连接轴1801转动,连接轴1801带动传送带1802转动,然后传送带1802带动外壁设置的提升槽1803向上移动,提升槽1803进入到淤泥分离仓2内之后将淤泥分离仓2内的沉淀物进入到提升槽1803的内部,然后提升槽1803继续向上移动进入到回收仓17内,进入到回收仓17内的提升槽1803的开口会朝下,从而将提升槽1803内的
沉淀物倒入到回收仓17的内部。
3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