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机喇叭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18:5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涉及喇叭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机喇叭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喇叭的主要结构包括振动部分、磁路部分,磁路部分的永磁铁、导磁板、场心柱等是设置在防磁罩内的,振动部分的音圈、定心支片、锥盆、折环等是设置在盆架内的。简而言之,喇叭的外壳件(防磁罩、盆架)将内部件(振动部分、磁路部分)包覆设置。
3.而这种结构,使得锥盆、折环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由于锥盆一般采用彭纸制成(主要是纸浆加上其他材料,纸浆造价低廉、易做成喇叭折膜所需的复杂曲面),当出现进水时,被大湿,则会影响喇叭性能。
4.现在市面上,为了增加防水效果,锥盆的材料可能会选用聚丙烯、碳纤维、金属钛、金刚石等。
5.但无论使用什么材质,只要水进入到喇叭内,即便不损坏锥盆,也会损坏定心支片或者对其他部件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喇叭受到影响。(定位支片目前有两者材料,一种是西方曾经禁止向中国销售的葛麻织物,另一种是中国自行研发的化学高分子织物)。
6.另外,现在市面上所提到的手机在水里10min不进水(喇叭处),实质上是在喇叭外再罩一层。严重影响喇叭的声音效果。声音效果和防水效果难以兼备,无法做到在绝对防水的前提下还能保证良好的声音效果。
7.为此,本公司设计一新的手机喇叭防水结构,在不影响声音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多个阶段进行防水、极大地提高防水效果的手机喇叭防水结构。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机喇叭防水结构,包括:
10.手机壳,其内设有喇叭本体,其上与喇叭本体相对的位置开有喇叭孔,喇叭孔的壁上设有凸起;
11.防水透声膜单元,其将喇叭孔的内孔口处封堵。
12.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单元经撑筒通过支撑金属网将防水透声膜单元固定。
13.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金属网内侧面呈凹陷的弧形状。
14.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单元的边缘具有加强凸环;支撑金属网抵在加强凸环的内侧且两者形成暂存腔a。
15.优选地,所述的加强凸环的内侧凹陷于喇叭孔内。
16.优选地,所述的加强凸环还通过胶水粘接在喇叭孔的内孔口处。
17.进一步地,所述的喇叭孔呈阶梯孔状,其包括外侧的小径孔部分、内侧的大径孔部
分,大径孔部分与防水透声膜单元形成暂存腔b。
18.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金属网上设置有薄隔板,薄隔板上装有多个扩口筒;扩口筒的外筒口为扩口状,其外筒口伸出薄隔板外,扩口筒的外壁、薄隔板、支撑金属网的内侧面形成暂存腔c。
19.需要说明的是,防水透声膜单元采用的是防侵型膜。等级较高的防侵等级是ipx级,是指在m深的水中浸泡min;但手机的防侵型膜明显,达不到这种程度,因为这种等级的防侵意味者手机声效分贝会被降低很多。
20.现有的一些手机采用的防侵型膜,防水时间可能具有几分钟;如果多浸泡几分钟,则可能水进入喇叭内部。
21.需要说明的是,水通过喇叭孔进入手机内时,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手机掉入水中,由于手机速度的存在,会对防水透声膜产生一定冲击;第二个阶段,喇叭孔内的空气逐渐排出;第三个阶段,水逐渐从防水透声膜浸入手机内。
22.本方案,在第一阶段:通过防水透声膜直接将喇叭孔封堵,在手机掉入手的瞬间,喇叭孔的空气被防水透声膜起到一定阻碍作用,喇叭孔内的空气流动补通畅,于是会在喇叭孔内形成一个较高的气压,从而阻止水立马计入喇叭孔内。
23.本方案,在第二阶段,当喇叭孔内的空气被逐渐排出时,会以气泡的形式排出,气泡是贴着喇叭孔的内壁排出的。而本方案喇叭孔的壁上的凸起,则对气泡的排出起一个阻碍作用;从而延缓气泡的排出,进一步延缓水进入喇叭孔内的时间。
24.本方案,在第三个阶段,当手机掉入水中几分钟后,水逐渐从防水透声膜浸透时,穿过后的少量水,逐渐凝聚层水珠,水珠沿着支撑金属网、并沿着撑筒的壁流入暂存腔c中。由于手机掉落后,基本是平躺的,要么正面平躺、要么背面平躺。证明平躺时,水要进入手机内,需要从薄隔板淹没至扩口筒处。背面平躺时,水需要从支撑金属网淹没至撑筒的下端处。无论那种方式,水都需要经过防水透声膜才能实现淹没,因此整个手机的防水性能得到较大提高(能从几分钟提升至几十分钟)。如果防水透声膜的性能越好,则防水时间则越长。
2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6.通过设置防水透声膜单元,且防水透声膜单元将喇叭孔封堵;当手机掉在水中的初步阶段,防水透声膜单元让喇叭孔形成高压空气柱(略高于大气压),于是阻止了水第一时间进入喇叭孔内,并阻止了水对防水透声膜的冲击;实现了初步阶段的防水;
27.随着手机在水中的时间延长,水会逐渐浸透防水透声膜单元,并在支撑金属网上形成水珠,当水珠的体积增大时,由于支撑金属网呈叶脉状,这些水珠能顺着叶脉流动,从而将水起到疏散作用,起到第二阶段的防水;
28.随着手机在水中时间的进一步延长,沿着支撑金属网疏散的水会沿着撑筒的内侧壁流动,从而让水在暂存腔c内进一步存储;当水在暂存腔c内存储到一定程度时,水才会进入手机内部;而这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手机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31.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32.图4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33.图中:1-手机壳,101-喇叭孔,102-凸起,2-防水透声膜单元,201-加强凸环,3-撑筒,4-支撑金属网,5-暂存腔a,6-暂存腔b,7-薄隔板,8-扩口筒, 9-暂存腔c,10-喇叭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35.如图1~图4所示,一种手机喇叭防水结构,包括手机壳1,手机壳1内设置有喇叭本体10;手机壳1上与喇叭本体10相对的位置,开有喇叭孔101;喇叭孔101的内孔口通过防水透声膜单元2封堵;并且喇叭孔101的孔壁处设有多个凸起102。
36.通过防水透声膜单元2将喇叭孔101封堵。当手机掉入水中的瞬间,水会对喇叭孔101的空气形成挤压,空气于是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柱(比平常大气压大),于是阻止了水第一时间进入喇叭孔101内。从而避免了水对防水透声单元2造成冲击。
37.然后喇叭孔101内的空气柱逐渐通过气泡的形式排出,一般情况气泡是沿着喇叭孔101的孔壁排出的。而凸起102的设置,则对气泡的排出起到阻挡的作用,延缓气泡的排出,从而延缓水进入到喇叭孔101内。
38.本实施例中,喇叭孔101呈阶梯孔状,其包括外侧的小径孔部分、内侧的大径孔部分,大径孔部分与防水透声膜单元2形成暂存腔b6。
39.本实施例中,防水透声膜单元2的边缘具有加强凸环201。并且加强凸环 201的内侧凹陷于喇叭孔101内。另外,加强凸环201还通过胶水粘接在喇叭孔101的内孔口处。
40.可选地,一种手机喇叭防水结构,防水透声膜单元2经撑筒3通过支撑金属网4将防水透声膜单元2固定。支撑金属网4设计呈叶子的叶脉状。
41.本方案中,支撑金属网4内侧面呈凹陷的弧形状。并且,支撑金属网4抵在加强凸环201的内侧且两者形成暂存腔a5。
42.当手机掉入水中几分钟后,水逐渐浸透通过防水透声膜2;穿过后的水在暂存腔a5中逐渐凝聚呈水珠。暂存腔a5的支撑金属网4上逐渐形成多滴水珠。这些水珠会沿着支撑金属网4的脉络网向周向扩散。
43.可选地,一种手机喇叭防水结构,支撑金属网4上设置有薄隔板7,薄隔板7上装有多个扩口筒8。
44.本方案中,扩口筒8的外筒口为扩口状,其外筒口伸出薄隔板7外,扩口筒8的外壁、薄隔板7、支撑金属网4的内侧面形成暂存腔c9。
45.当支撑金属网4上水珠扩散后,最终达到撑筒3的内侧壁上;然后顺着撑筒3的内侧壁流入暂存腔c9中。
46.当手机正面平躺时,水沿着撑筒3的内侧壁流入暂存腔c9中,当水高度涨到扩口筒8的上筒口处后,才能进入手机内部。由于水是需要先逐渐浸透防水透声膜2,才能流入暂存腔c9;水穿过防水透声膜2需要较长过程,因此暂存腔c9到一定高度的水,需要较长时间(达几十分钟)。防水效果得到提高。
47.当手机背面平躺是,在暂存腔c9内,水是逐渐从支撑金属网4涨至扩口筒8的筒口处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防水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也可以选择将扩口筒8的长度增长,且孔径减小,那么水在进入扩口筒8内时,由于小孔径,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水不容易进入到水机内部。
49.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