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顶模缩墙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18:52: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顶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顶模爬升装置的顶模缩墙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外超高层建筑的兴起,施工中顶模系统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在建筑施工中顶模系统每4至5天需要顶升一次进行施工,但是在顶升时,墙体间的间距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墙体之间的间距变大时,顶模装置无法实现稳固爬升,此时需要重新根据新的墙体尺寸进行拆卸重组,重新调节结构以适配墙体间的尺寸,导致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如果墙体的尺寸变化多样则会增加拆卸重组的时间,会进一步延长工程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现有顶模爬升装置在墙体间距发生变化是无法正常运行问题的顶模缩墙转换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顶模缩墙转换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主架体、安装在主架体上端的上转换机构、安装在主架体下端的下转换机构;
5.所述上转换机构包括固设在主架体前后两侧的上固定底板与上连接板以及连接上固定底板与上连接板的若干加强筋,所述若干加强筋间隔设置在上固定底板与上连接板之间;
6.所述下转换机构包括下固定底板、下连接板以及位于下固定底板与下连接板之间的横板;
7.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
8.所述顶模缩墙转换装置通过上固定底板与下固定底板与墙体连接,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对应的支撑三角架连接,以便于顶模装置爬升时适应墙体的变化。
9.作为优选:所述主架体包括立柱,所述上固定底板分别固设在立柱上部的前后两侧,若干加强筋并列固设在立杆的顶部且连接于上固定底板与上连接板之间;所述上固定底板上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上连接板上穿设有若干连接孔,每一固定孔与连接孔位于两加强筋之间;
10.所述下固定底板与下连接板分别固设在立柱下部的前后两侧,横板连接于下固定底板与下连接板之间,所述下固定底板上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下连接板上穿设有若干连接孔。
11.作为优选:若干加强筋的长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增,所述上连接板与上固定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12.所述横板截面呈梯形,位于左侧的上底长度小于位于右侧的下底长度,所述下连接板与下固定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13.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角度相同,角度为0
°
~60
°
的锐角。
14.作为优选:所述主架体包括并列设置的两立柱,所述上转换机构安装在所述立柱的上端;
15.所述上固定底板与上连接板分别固设在两立柱上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加强筋位于两立柱之间且连接于上固定底板与上连接板之间;所述上固定底板上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上连接板上穿设有若干连接孔,每一固定孔与连接孔位于两加强筋之间;
16.所述下转换机构与立柱数量相等,分别通过横板固定在立柱的内侧,所述下固定底板和下连接板分别位于横板的前后两侧,所述下固定底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还连接有若干加固件;所述下固定底板上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下连接板上穿设有若干连接孔。
17.作为优选:若干加强筋的长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增,所述上连接板与上固定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18.所述横板与加固件的排列从左至右长度依次递增,所述下连接板与下固定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19.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角度为0
°
~60
°
的锐角。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分别位于主架体上下两端的上转换机构与下转换机构固定在墙体上的顶模缩墙转换装置,通过选择加强筋、横板、加固件的尺寸,从而能够适配顶模爬升装置,减少人力与物力的消耗,缩短工程时间。
附图说明
22.图1是顶模缩墙转换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顶模缩墙转换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顶模缩墙转换装置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顶模缩墙转换装置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7.1立柱21上固定底板22上连接板23加强筋31下固定底板32下连接板33横板34加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0.实施例1:
31.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模缩墙转换装置,包括主架体、安装在主架体上端的上转换机构、安装在主架体下端的下转换机构;
32.所述主架体包括立柱1;
33.所述上转换机构包括分别固设在立柱1上部后侧的上固定底板21、固设在立柱1上
部后侧的上连接板22、并列固设在立柱1顶面且位于上固定底板21与上连接板22之间的若干加强筋23,所述加强筋23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底板21、上连接板22焊接,用于加固上固定底板21与上连接板22;
34.所述上固定底板上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上连接板上穿设有若干连接孔;
35.所述下转换机构包括分别固设在立柱1下部后侧的下固定底板31、固设在立柱1下部前侧的下连接板32,所述下固定底板31与下连接板32之间还有用于加固的横板33;
36.所述下固定底板31上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下连接板32上穿设有若干连接孔;
37.所述上连接板22与下连接板32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上连接板22与上固定底板21平行设置。
38.实施例2:
39.请参阅图2所示,一种顶模缩墙转换装置,包括主架体、安装在主架体上端的上转换机构、安装在主架体下端的下转换机构;
40.所述主架体包括并列设置的两立柱1;
41.所述上转换机构安装在立柱1的上端,将两立柱1连接,所述上固定底板21与上连接板22分别固设在两立柱1上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加强筋 23位于两立柱1之间且连接于上固定底板21与上连接板22之间;所述上固定底板21上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上连接板22上穿设有若干连接孔,每一固定孔与连接孔位于两加强筋23之间;
42.所述装置包括有两组下转换机构,分别通过横板33固定在立柱1的内侧,所述下固定底板31和下连接板32分别位于横板33的前后两侧,所述下固定底板31与下连接板32之间还连接有加固件34;所述下固定底板31 上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下连接板32上穿设有若干连接孔。
43.所述上连接板22与下连接板32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上连接板22与上固定底板21平行设置。
44.实施例3:
45.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上连接板22 与下连接板32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
46.若干加强筋23的长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增,所述上连接板22与上固定底板2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47.所述横板33截面呈梯形,位于左侧的上底长度小于位于右侧的下底长度,所述下连接板32与下固定底板31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48.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角度相同,角度为0
°
~60
°
的锐角。
49.实施例4:
50.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上连接板22 与下连接板32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
51.若干加强筋23的长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增,所述上连接板22与上固定底板2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52.所述横板33与加固件34的排列从左至右长度依次递增,所述下连板32与下固定底板31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53.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角度为0
°
~60
°
的锐角。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