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纺布层叠体、被覆片和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8:39: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无纺布层叠体、被覆片和吸收性物品。
2.纺粘无纺布的透气性、柔软性等优异,因此作为纸尿布、生理用品等吸收性物品得以利用,但是要求特性进一步提高。例如,从蓬松性等特性提高方面考虑,研究了使用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制成使卷曲纺粘无纺布层多层层叠的无纺布层叠体等。
3.作为具有多个纺粘无纺布层的纺粘无纺布层叠体,提出了一种纺粘无纺布层叠体,该层叠体中,至少两层且最大四层的纺粘无纺布层包含卷曲的连续长丝或由卷曲的连续长丝形成,这些纺粘无纺布层中的长丝的卷曲度不同,纺粘无纺布层的卷曲的长丝分别具有其每1cm长度保持至少2个圈(loop)的卷曲数,纺粘无纺布层的卷曲的长丝作为使用了第一塑料成分和第二塑料成分的双成分长丝而构成,上述两种塑料成分各自以至少10重量%的比例存在于各个长丝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进一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彼此重叠而配置的纺粘无纺布层的卷曲度随着从下向上而增大的纺粘无纺布层叠体。
5.此外,提出了一种纺粘无纺布,其具有卷曲的多成分纤维,多成分纤维的第1成分由包含热塑性第1基础聚合物的热塑性第1聚合物材料形成,多成分纤维的第2成分由包含与第1基础聚合物不同的热塑性第2基础聚合物的热塑性第2聚合物材料形成,第1聚合物材料或第2聚合物材料中的至少一者是除了各自的基础聚合物以外,还进一步包含1重量%~10重量%的高熔体流动速率聚合物的聚合物掺混物,高熔体流动速率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在230℃和2.16kg的条件下为600g/10分钟~3000g/10分钟,多成分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5旦尼尔,多成分纤维的平均卷曲数为每1cm纤维中至少5个的范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31945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3194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1.提供蓬松度、柔软性和均匀性都良好的纺粘无纺布层叠体是困难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纺粘无纺布层叠体的蓬松度优异,但是在均匀性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纺粘无纺布虽然改善了均匀性和柔软性,但是在蓬松度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在均匀性方面也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1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蓬松度、柔软性和均匀性优异的无纺布层叠体、以及包含该无纺布层叠体的被覆片和吸收性物品。
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14.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包含以下方式。
15.<1>一种无纺布层叠体,其依次具有:
16.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
17.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中间层、以及
18.由包含非卷曲纤维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
19.上述卷曲表面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4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
20.上述卷曲中间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4旦尼尔。
21.<2>根据<1>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上述卷曲表面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5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
22.<3>根据<1>或<2>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上述卷曲中间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0.7旦尼尔以上1.3旦尼尔以下。
23.<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上述非卷曲表面层中的上述非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3旦尼尔以下。
24.<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上述卷曲表面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和上述卷曲中间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包含丙烯系聚合物。
25.<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上述卷曲表面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所包含的热塑性树脂和上述卷曲中间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所包含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各自独立地为100g/10分钟以下。
26.<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无纺布层叠体的整体目付为15g/m2以上20g/m2以下。
27.<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上述卷曲表面层和上述卷曲中间层的目付的合计值为无纺布层叠体的整体目付的50%以上。
28.<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在无纺布层叠体的各层中,目付最大的层中的目付(最大目付)与目付最小的层中的目付(最小目付)的比率(最大目付/最小目付)为1.0以上1.3以下。
29.<10>一种无纺布层叠体,其具有:
30.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层、以及
31.由包含非卷曲纤维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
32.所述无纺布层叠体满足以下(1)~(3)。
33.(1)由kes法测定的压缩特性试验中的压力0.5gf/cm2时的厚度to与由kes法测定的压力50gf/cm2时的厚度tm之差(to-tm)大于0.30mm。
34.(2)按照jis l 1913:2010的悬臂法(iso法)的、md方向的悬臂的值小于40mm。
35.(3)以下式(a)表示的品质指数(v)小于310。
36.v=10σ/e
···
(a)
37.(式(a)中,v表示品质指数,σ表示无纺布层叠体的深浅不均的标准偏差,e表示2-logt。t表示无纺布层叠体的光透射率(%)。
38.<11>一种被覆片,其包含<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
39.<12>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含<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层叠体或
<11>所述的被覆片。
40.发明的效果
41.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蓬松度、柔软性和均匀性优异的无纺布层叠体,以及包含该无纺布层叠体的被覆片和吸收性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公开中,表示数值范围的“~”以包含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含义来使用。
43.本公开中分阶段地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一个数值范围所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置换为其它分阶段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此外,本公开所记载的数值范围中,其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置换为实施例所示的值。
44.本公开中,“工序”这一用语不仅包括独立的工序,即使在不能与其它工序明确地区分的情况下,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期望的目的,则也包括于本用语中。
45.本公开中,在提及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的情况下,在组合物中存在多个相当于各成分的物质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规定,就是指组合物中存在的多个物质的合计量。
46.[无纺布层叠体]
[0047]
<第1实施方式>
[0048]
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纺布层叠体依次具有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中间层以及由包含非卷曲纤维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上述卷曲表面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4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上述卷曲中间层中的上述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4旦尼尔。
[0049]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的蓬松度、柔软性和均匀性优异。其理由推测如下。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通过具备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4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的卷曲表面层以及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4旦尼尔的卷曲中间层,从而无纺布层叠体的柔软性、蓬松性和均匀性优异。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通过具备卷曲中间层,从而与具备非卷曲中间层且不具备卷曲中间层的无纺布层叠体相比,蓬松性优异。进一步,通过在卷曲中间层中,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4旦尼尔,从而该卷曲纤维细,能够增加相同目付时卷曲中间层中的纤维的量,因此有助于无纺布层叠体的均匀性提高。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通过具备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4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的卷曲表面层,从而与具备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4旦尼尔的卷曲表面层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蓬松性,与具备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超过1.6旦尼尔的卷曲表面层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均匀性。
[0050]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的耐起毛性优异。其理由推测是因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具备由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非卷曲表面层与卷曲表面层相比不易起毛。
[0051]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所具有的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和非卷曲表面层的构成进行说明。
[0052]
(卷曲表面层)
[0053]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具有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4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
[0054]
卷曲表面层可以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在卷曲表面层为2层以上的情况下,只要各个卷曲表面层中,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满足1.4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即可。
[0055]
从无纺布层叠体的蓬松性和均匀性的观点考虑,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优选为1.5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
[0056]
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只要能够制造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烯烃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包含多种这些聚合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等。本公开中,热塑性树脂是包含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概念。
[0057]
热塑性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优选为100g/1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20g/10分钟~10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30g/10分钟~80g/10分钟。通过使热塑性树脂的mfr为100g/10分钟以下,从而存在卷曲纤维的机械强度优异的倾向。通过使热塑性树脂的mfr为20g/10分钟以上,从而存在能够抑制拉伸纺丝时的纤维断裂的倾向。
[0058]
烯烃系聚合物是包含烯烃来源的结构单元作为主体的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是包含聚酯作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是包含聚酰胺作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0059]
本公开中,所谓“包含
……
作为主体”,表示作为对象的物质相对于整体最大量地被包含。例如,表示作为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作为对象的物质的含有比例为50质量%以上。
[0060]
热塑性树脂优选包含烯烃系聚合物。作为烯烃系聚合物,可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等α-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0061]
作为α-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更具体而言,可举出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包含乙烯来源的结构单元作为主体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乙烯系聚合物、聚丙烯(丙烯均聚物)、包含丙烯来源的结构单元作为主体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等丙烯系聚合物、1-丁烯均聚物、包含1-丁烯来源的结构单元作为主体的1-丁烯-α-烯烃共聚物等1-丁烯系聚合物、4-甲基-1-戊烯均聚物、包含4-甲基-1-戊烯来源的结构单元作为主体的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等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等。其中,作为α-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从纺丝性、机械强度、耐化学性等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丙烯系聚合物。
[0062]
作为丙烯系聚合物,可以为丙烯均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任一者,也可以包含两者。作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共聚所使用的α-烯烃,优选为碳原子数2以上的α-烯烃(将丙烯除外),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或4~8的α-烯烃。作为α-烯烃,具体而言,优选为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等。
[0063]
作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更具体而言,可举出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等。
[0064]
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来源于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优选为整体的1摩尔%~10摩尔%,更优选为整体的1摩尔%~5摩尔%。
[0065]
丙烯系聚合物的熔点(tm)优选为120℃以上,更优选为125℃~165℃。
[0066]
本公开中,熔点如以下那样操作而测定。
[0067]
(1)将丙烯系聚合物放置于perkinelmer公司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的测定用盘(pan),以10℃/分钟从30℃升温至200℃,在200℃保持10分钟之后,以10℃/分钟降温至30℃。
[0068]
(2)接下来,再次以10℃/分钟从30℃升温至200℃,由其间所观测到的峰求出熔点。
[0069]
丙烯均聚物的熔点(tm)优选为155℃以上,更优选为157℃~165℃。
[0070]
此外,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点(tm)优选为120℃~155℃,更优选为125℃~150℃。
[0071]
丙烯系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优选为20g/10分钟~100g/10分钟,更优选为30g/10分钟~80g/10分钟。通过使丙烯系聚合物的mfr为100g/10分钟以下,从而存在卷曲纤维的机械强度优异的倾向。通过使丙烯系聚合物的mfr为20g/10分钟以上,从而存在能够抑制拉伸纺丝时的纤维断裂的倾向。
[0072]
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可以是包含1种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也可以是包含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复合纤维。复合纤维例如,可以是并列型、同芯芯鞘型或偏芯芯鞘型。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可以是芯部露出于表面的露出型,也可以是芯部没有露出于表面的非露出型。
[0073]
在复合纤维为芯鞘型的情况下,作为鞘部与芯部的质量比(芯部/鞘部),例如,优选为95/5~5/95,更优选为90/10~10/90,进一步优选为60/40~10/90。
[0074]
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优选为包含丙烯系聚合物的复合纤维,更优选为包含丙烯系聚合物的卷曲复合纤维,进一步优选为包含丙烯系聚合物的偏芯芯鞘型的卷曲复合纤维。
[0075]
在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为包含丙烯系聚合物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为包含2种以上的丙烯系聚合物的复合纤维。在复合纤维为芯鞘型的情况下,芯部和鞘部各自优选包含1种以上的丙烯系聚合物。芯部所包含的丙烯系聚合物优选是熔点(tm)为155℃以上,优选为157℃~165℃的丙烯均聚物(a)。鞘部所包含的丙烯系聚合物优选是熔点(tm)为120℃~155℃,优选为125℃~150℃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b)。
[0076]
丙烯均聚物(a)、丙烯-α-烯烃共聚物(b)等丙烯系聚合物通常如下获得:使用所谓组合有含钛固体状过渡金属成分和有机金属成分的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或由具有至少1个环戊二烯基骨架的元素周期表第4族~第6族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助催化剂成分形成的金属茂催化剂,通过淤浆聚合、气相聚合、本体聚合,使丙烯进行均聚或者使丙烯与少量的α-烯烃进行共聚而获得。
[0077]
作为丙烯均聚物(a),可以使用市售的相当品,例如,可以使用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的作为丙烯系聚合物的商品名prime polypro s119的产品。
[0078]
作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b),可以使用市售的相当品,例如,可以使用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的作为丙烯系聚合物的商品名prime polypro s229r的产品。
[0079]
卷曲表面层的目付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g/m2以上10g/m2以下,更优选为3g/m2以上8g/m2以下。
[0080]
本公开中的目付的测定方法如后述实施例所记载那样。
[0081]
(卷曲中间层)
[0082]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具有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中间层,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4旦尼尔。
[0083]
卷曲中间层可以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在卷曲中间层为2层以上的情况下,只要在各个卷曲中间层中,满足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4旦尼尔即可。
[0084]
从无纺布层叠体的蓬松性和均匀性的观点考虑,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优选为1.3旦尼尔以下,更优选为0.7旦尼尔以上1.3旦尼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旦尼尔以上1.3旦尼尔以下。
[0085]
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上述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可包含的热塑性树脂。
[0086]
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可以为包含1种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也可以为包含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复合纤维。在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为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作为优选的形态,与上述卷曲表面层相同。
[0087]
卷曲中间层的目付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g/m2以上10g/m2以下,更优选为3g/m2以上8g/m2以下。
[0088]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4旦尼尔以上1.6旦尼尔以下,并且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小于1.4旦尼尔。由此,卷曲中间层的卷曲度显示出比卷曲表面层的卷曲度大的倾向。
[0089]
本公开中,所谓卷曲度,是指纤维的卷曲的程度,所谓卷曲度大,是指纤维的卷曲的程度大。卷曲度的大小例如,能够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等观察无纺布层叠体的截面,比较无纺布层叠体的表面和内部中的纤维的蜷曲形状来确认。
[0090]
(非卷曲表面层)
[0091]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具有由包含非卷曲纤维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非卷曲表面层可以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
[0092]
非卷曲表面层中的非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优选为1.3旦尼尔以下,更优选为1.0旦尼尔以上1.3旦尼尔以下。通过使非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3旦尼尔以下,从而存在非卷曲纤维的机械强度和均匀性优异的倾向。通过使非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0旦尼尔以上,从而存在非卷曲纤维的机械强度优异的倾向。
[0093]
非卷曲表面层中的非卷曲纤维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上述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可包含的热塑性树脂。
[0094]
作为非卷曲表面层中的非卷曲纤维可包含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为上述烯烃系聚合物,更优选为丙烯系聚合物。
[0095]
非卷曲表面层的目付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g/m2以上10g/m2以下,更优选为3g/m2以上8g/m2以下。
[0096]
卷曲表面层和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以及非卷曲表面层中的非卷曲纤维可以包含无纺布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举出例如,亲水化剂、抗氧化剂、耐候稳定剂、耐热稳定剂、耐光稳定剂、抗静电剂、防雾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蜡等各种公知的添加剂。
[0097]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可以在卷曲表面层与卷曲中间层之间、卷曲中间层与非卷曲表面层之间、卷曲表面层的外侧、非卷曲表面层的外侧等,具备其它无纺布层,优选可以在卷曲表面层与卷曲中间层之间、卷曲中间层与非卷曲表面层之间或卷曲表面层的外侧,具备其它无纺布层。作为构成其它无纺布层的无纺布,可举出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湿式无纺布、干式无纺布、干式浆粕无纺布、闪蒸纺丝无纺布、开纤无纺布等各种公知的无纺布。在构成其它无纺布层的无纺布为纺粘无纺布的情况下,该纺粘无纺布只要是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和非卷曲表面层中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以外的无纺布,就没有特别限定。
[0098]
构成其它无纺布层的无纺布可以为熔喷无纺布。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可以在卷曲表面层与卷曲中间层之间、卷曲中间层与非卷曲表面层之间或卷曲表面层的外侧,具备由熔喷无纺布形成的熔喷无纺布层。
[0099]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可以层叠有上述其它无纺布层、机织布、针织布、膜等其它层。在将无纺布层叠体与其它层进行层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热压纹加工、超声波熔合等热熔合法、针刺、水喷射等机械交织法、利用热熔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方法、挤出层压等各种公知的方法。
[0100]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从机械强度、柔软性、蓬松性和均匀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无纺布层叠体的整体目付优选为10g/m2以上3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上20g/m2以下。通过使无纺布层叠体的整体目付为30g/m2以下,从而存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柔软性优异的倾向。通过使无纺布层叠体的整体目付为10g/m2以上,从而存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机械强度、蓬松性和均匀性优异的倾向。进一步,在实现了无纺布层叠体的低目付化的情况下,存在蓬松性、均匀性等受损的倾向,然而,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由于能够提高蓬松性和均匀性,因此容易兼顾无纺布层叠体的低目付化以及优异的蓬松性和均匀性。
[0101]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从机械强度、柔软性、蓬松性和均匀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卷曲表面层和卷曲中间层的目付的合计值优选为无纺布层叠体的整体目付的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75%以下。通过使上述合计值的比率为75%以下,从而存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机械强度和均匀性优异的倾向。通过使上述合计值的比率为50%以上,从而存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柔软性和蓬松性优异的倾向。
[0102]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从柔软性、蓬松性和均匀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和非卷曲表面层的目付的合计值优选为无纺布层叠体的整体目付的6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上100%以下。
[0103]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各层中,目付最大的层中的目付(最大目付)与目付最小的层中的目付(最小目付)的比率(最大目付/最小目付)优选为1.0以上1.3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上1.3以下。
[0104]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从柔软性、蓬松性和均匀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卷曲表面层的目付与卷曲中间层的目付的比率(卷曲表面层的目付/卷曲中间层的目付)优选为0.5以上1.5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上1.3以下。
[0105]
本公开的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0106]
例如,本公开的无纺布层叠体能够通过以下制造方法1或制造方法2来制造。
[0107]
(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1)
[0108]
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1包括以下工序:
[0109]
通过纺粘法将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纺丝,使通过熔融纺丝获得的卷曲纤维堆积于移动捕集面而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的工序,
[0110]
通过纺粘法将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纺丝,使通过熔融纺丝获得的卷曲纤维堆积于移动捕集面上的卷曲表面层而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中间层的工序,以及
[0111]
通过纺粘法将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纺丝,使通过熔融纺丝获得的非卷曲纤维层叠于卷曲中间层而制作由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的工序。
[0112]
在制作卷曲表面层的工序和制作卷曲中间层的工序中,可以使用至少两台挤出机将热塑性树脂各自单独地熔融,从复合纺丝喷嘴排出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复合熔融纺丝,从而获得卷曲纤维。
[0113]
在制作卷曲表面层的工序和制作卷曲中间层的工序中,通过适当调节利用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时的空气量、纺丝喷嘴孔径、从纺丝喷嘴的排出量等,从而能够调节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和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
[0114]
(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2)
[0115]
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2包括以下工序:
[0116]
通过纺粘法将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纺丝,使通过熔融纺丝获得的非卷曲纤维堆积于移动捕集面而制作由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的工序,
[0117]
通过纺粘法将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纺丝,使通过熔融纺丝获得的卷曲纤维堆积于移动捕集面上的非卷曲表面层而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中间层的工序,以及
[0118]
通过纺粘法将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纺丝,使通过熔融纺丝获得的卷曲纤维层叠于卷曲中间层而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的工序。
[0119]
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2除了变更了制作非卷曲表面层和卷曲表面层的顺序以外,与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1相同。
[0120]
<第2实施方式>
[0121]
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纺布层叠体具有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层以及由包含非卷曲纤维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且满足以下(1)~(3)。
[0122]
(1)由kes法测定的压缩特性试验中的压力0.5gf/cm2时的厚度to与由kes法测定的压力50gf/cm2时的厚度tm之差(to-tm)大于0.30mm。
[0123]
(2)按照jis l 1913:2010的悬臂法(iso法)的、md方向的悬臂的值小于40mm。
[0124]
(3)以下式(a)表示的品质指数(v)小于310。
[0125]
v=10σ/e
···
(a)
[0126]
(式(a)中,v表示品质指数,σ表示无纺布层叠体的深浅不均的标准偏差,e表示2-logt。t表示无纺布层叠体的光透射率(%)。
[0127]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的蓬松度、柔软性和均匀性优异,并且通过具备由包含非卷曲纤维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从而耐起毛性也优异。
[0128]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的由kes法测定的压缩特性试验中的压力0.5gf/cm2时的厚度to与由kes法测定的压力50gf/cm2时的厚度tm之差(to-tm)大于0.30mm,优选为0.31mm以上。to-tm的值越大,则无纺布层叠体的蓬松性越优异。
[0129]
to-tm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0.40mm以下。
[0130]
所谓kes(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法,是计测无纺布的手感,用于客观地进行评价的方法之一。to和tm的具体的测定方法如以下实施例所记载的那样。
[0131]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按照jis l 1913:2010的悬臂法(iso法)的、md方向的悬臂的值小于40mm,优选为38mm以下。md方向的悬臂的值越小,则无纺布层叠体的柔软性越优异。md方向的悬臂的值如以下实施例所记载的那样。
[0132]
md方向的悬臂的值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30mm以上。
[0133]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的式(a)所示的品质指数(v)小于310,优选为305以下。品质指数(v)的值越小,则无纺布层叠体的品质越良好,均匀性越优异。品质指数(v)的值如以下实施例所记载的那样。
[0134]
品质指数(v)的值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280以上。
[0135]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由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层可以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此外,由包含非卷曲纤维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可以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本实施方式的卷曲层的优选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卷曲表面层或卷曲中间层相同,本实施方式的非卷曲表面层的优选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非卷曲表面层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136]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例如,通过在制作卷曲层或非卷曲表面层时,适当调节利用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时的空气量、纺丝喷嘴孔径、从纺丝喷嘴的排出量等,从而能够获得满足上述(1)~(3)的无纺布层叠体。此外,在制作卷曲层或非卷曲表面层时,可以使用纺丝喷嘴孔径和喷嘴孔密度的至少一者不同的多个纺丝喷嘴,或者使用具备多种直径不同的孔的纺丝喷嘴,或者使用能够将从多个挤出机挤出的树脂同时从不同的孔排出的纺丝喷嘴,并变更每个孔的树脂的排出量等。
[0137]
本实施方式的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和非卷曲表面层的优选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和非卷曲表面层的优选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138]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叠体中,例如,在制作卷曲表面层或卷曲中间层时,通过适当调节利用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时的空气量、纺丝喷嘴孔径、从纺丝喷嘴的排出量等,能够获得具有上述卷曲度的关系的无纺布层叠体。
[0139]
<被覆片>
[0140]
本公开的被覆片包含上述本公开的无纺布层叠体。本公开的被覆片只要包含本公开的无纺布层叠体,就没有特别限制。本公开的被覆片是指用于被覆作为对象的物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片。被覆片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各种用途。作为应用被覆片的用途,具体而言,可举出吸收性物品(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内裤、生理用品、吸尿垫、宠物用片等的顶片(top sheet)、第二片(second sheet)、吸收体(浆粕、高分子吸收体粒子等)用的包装材(芯部包裹物等)等);化妆用材料(面膜等);卫生材料(湿敷材、床单、毛巾、工业用口罩、医用口罩、发帽、纱布、一次性内衣等);包装用材料(脱氧剂、怀炉、温敷布、食品包装材等)等。进一步,能够适用于衣服罩等全部生活材料。也能够适合用作汽车内装材、各种背衬材。也能够广泛用作液体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等过滤器材料。
[0141]
吸收性物品、化妆用材料、卫生材料、包装用材料、生活材料、汽车内装材、背衬材、过滤器材料等只要各自独立地包含上述本公开的无纺布层叠体或上述本公开的被覆片,就
没有特别限制。
[0142]
实施例
[0143]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只要不超越本发明的主旨,则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0144]
以下显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包含卷曲纤维的卷曲纺粘无纺布时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
[0145]
<制造卷曲纺粘无纺布时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
[0146]-芯成分-[0147]
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60g/10分钟,熔点162℃的丙烯均聚物(hpp)
[0148]-鞘成分-[0149]
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60g/10分钟,熔点142℃,乙烯含量4质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
[0150]
以下显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包含非卷曲纤维的非卷曲纺粘无纺布时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
[0151]
<制造非卷曲纺粘无纺布时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
[0152]
将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60g/10分钟,熔点162℃,密度0.92g/cm3的丙烯均聚物(hpp)与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60g/10分钟,熔点142℃,乙烯含量4质量%,密度0.92g/cm3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以30:70的质量比进行了混合的聚合物混合物
[0153]
[实施例1]
[0154]
(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
[0155]
<非卷曲表面层的制作>
[0156]
使用上述聚合物混合物,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通过熔融纺丝获得的非卷曲纤维堆积于移动捕集面,制作由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表面层。
[0157]
<卷曲中间层的制作>
[0158]
使用上述作为芯成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上述作为鞘成分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通过纺粘法进行复合熔融纺丝。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设为30/70。在堆积于移动捕集面的非卷曲表面层上堆积通过复合熔融纺丝而得到的偏芯芯鞘型卷曲纤维,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中间层。
[0159]
<卷曲表面层的制作>
[0160]
使用上述作为芯成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上述作为鞘成分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通过纺粘法进行复合熔融纺丝。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设为30/70。在堆积于移动捕集面的非卷曲表面层上堆积通过复合熔融纺丝而得到的偏芯芯鞘型卷曲纤维,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
[0161]
使以上的3层通过面积率10%的热压纹辊,使纤维熔融、交织,从而制造以非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和卷曲表面层的顺序层叠的无纺布层叠体。
[0162]
制作的非卷曲表面层的目付、制作的卷曲中间层的目付和卷曲表面层的目付以及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和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如表1所
示。
[0163]
[实施例2]
[0164]
实施例1中,通过变更对各层的纤维进行纺丝时的空气量和从纺丝喷嘴的排出量,使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和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成为表1所示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以非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和卷曲表面层的顺序层叠的无纺布层叠体。
[0165]
[比较例1~4]
[0166]
实施例1中,通过变更对各层的纤维进行纺丝时的空气量和从纺丝喷嘴的排出量,使卷曲表面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和卷曲表面层的目付、以及卷曲中间层中的卷曲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和卷曲中间层的目付成为表1所示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以非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和卷曲表面层的顺序层叠的无纺布层叠体。
[0167]
[比较例5]
[0168]
<卷曲表面层的制作>
[0169]
使用上述作为芯成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上述作为鞘成分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通过纺粘法进行复合熔融纺丝。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设为30/70。在移动捕集面上堆积通过复合熔融纺丝而得到的偏芯芯鞘型卷曲纤维,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
[0170]
<非卷曲中间层的制作>
[0171]
使用上述聚合物混合物,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在堆积于移动捕集面的卷曲表面层上堆积通过熔融纺丝而得到的非卷曲纤维,制作由非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非卷曲中间层。
[0172]
<卷曲表面层的制作>
[0173]
使用上述作为芯成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上述作为鞘成分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通过纺粘法进行复合熔融纺丝。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设为30/70。在非卷曲中间层上堆积通过复合熔融纺丝而得到的偏芯芯鞘型卷曲纤维,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
[0174]
使以上的3层通过面积率10%的热压纹辊,使纤维熔融、交织,从而制造以卷曲表面层、非卷曲中间层和卷曲表面层的顺序层叠的无纺布层叠体。
[0175]
[比较例6]
[0176]
<卷曲表面层的制作>
[0177]
使用上述作为芯成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上述作为鞘成分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通过纺粘法进行复合熔融纺丝。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设为30/70。在移动捕集面上堆积通过复合熔融纺丝而得到的偏芯芯鞘型卷曲纤维,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
[0178]
<卷曲中间层的制作>
[0179]
使用上述作为芯成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上述作为鞘成分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通过纺粘法进行复合熔融纺丝。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设为30/70。在堆积于移动捕集面的卷曲表面层上堆积通过复合熔融纺丝而得到的偏芯芯鞘型卷曲纤维,制作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中间层。
[0180]
<卷曲表面层的制作>
[0181]
使用上述作为芯成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上述作为鞘成分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通过纺粘法进行复合熔融纺丝。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设为30/70。在卷曲中间层上堆积通过复合熔融纺丝而得到的偏芯芯鞘型卷曲纤维,制作出由卷曲纺粘无纺布形成的卷曲表面层。
[0182]
使以上的3层通过面积率10%的热压纹辊,使纤维熔融、交织,从而制造以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和卷曲表面层的顺序层叠的无纺布层叠体。
[0183]
[比较例7]
[0184]
在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非卷曲表面层上,制作与比较例5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非卷曲中间层,接着,与比较例6同样地操作,在非卷曲中间层上制作卷曲表面层。
[0185]
通过以上,制造以非卷曲表面层、非卷曲中间层和卷曲表面层的顺序层叠的无纺布层叠体。
[0186]
[比较例8]
[0187]
比较例7中,将卷曲表面层变更为比较例7中制作的非卷曲表面层,除此以外,与比较例7同样地操作,获得了以非卷曲表面层、非卷曲中间层和非卷曲表面层的顺序层叠的无纺布层叠体。
[0188]
(1)目付〔g/m2〕
[0189]
从与各层对应的无纺布采集100mm(流向:md)
×
100mm(与流向正交的方向:cd)的试验片10片。试验片的采集位置是整个cd方向上的10处。接着,在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使用上皿电子天平(研精工业公司制),对所采集的各试验片分别测定质量〔g〕。求出各试验片的质量的平均值。由求得的平均值换算为每1m2的质量〔g〕,将小数点第2位四舍五入而设为各无纺布的目付〔g/m2〕。
[0190]
此外,将各层的目付的合计值设为整体目付。
[0191]
(2)线质量密度
[0192]
线质量密度意味着每9000m为1g的纤维的粗细,纤维每9000m的质量为1g时,该纤维的线质量密度为1旦尼尔。各层所包含的纤维的线质量密度如以下那样操作而算出。
[0193]
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无纺布层叠体的截面,对于卷曲表面层、卷曲中间层、非卷曲中间层和非卷曲表面层的各层,以有效数字3位数求出各层所包含的纤维20根的纤维外径的平均值〔μm〕。使用该纤维外径的平均值和树脂密度,以有效数字2位数算出各层所包含的纤维的线质量密度〔旦尼尔〕,即〔g/9000m〕。
[0194]
(3)层间目付比
[0195]
在构成无纺布层叠体的各层中,将目付最大的层的目付相对于目付最小的层的目付的比率设为层间目付比。另外,在各层的目付的值相等的情况下,层间目付比为1.00。
[0196]
(4)生产率
[0197]
由制作无纺布层叠体时的从移动捕集面向热压纹辊的移动以及卷绕的各工序中的稳定性来评价生产率。评价基准如下。
[0198]-评价基准-[0199]
评价a:没有发生无纺布层叠体的幅宽变动和断裂,能够稳定地生产。
[0200]
评价b:发生了无纺布层叠体的幅宽变动和断裂中的至少一者,不能稳定地生产。
[0201]
(5)to(压力0.5gf/cm2时的厚度)-tm(压力50gf/cm2时的厚度)〔mm〕(蓬松性的评价)
[0202]
从获得的无纺布层叠体采集150mm(md)
×
150mm(cd)的试验片2片。另外,采集位置是整个cd方向上的2处。接着,对于试验片,利用kato tech株式会社制的kes-fb3-a,作为测定条件,在20℃、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使用压缩件(具有压缩面积2cm2的圆形平面的钢制加压板),以压缩变形速度0.020mm/sec,最大压力50gf/cm2进行压缩试验,测定to〔mm〕和tm〔mm〕。
[0203]
求出各试验片的to〔mm〕和tm〔mm〕的平均值,将小数点第3位四舍五入而设为各无纺布样品的to〔mm〕和tm〔mm〕。计算各无纺布样品的to-tm〔mm〕。
[0204]
蓬松性的评价基准如下。
[0205]
评价a:to-tm大于0.30mm。
[0206]
评价b:to-tm为0.30mm以下。
[0207]
(6)悬臂(柔软性的评价)
[0208]
对于获得的无纺布层叠体,按照jis l 1913:2010的悬臂法(iso法),求出md方向的悬臂(mm)。
[0209]
柔软性的评价基准如下。
[0210]
评价a:悬臂的值小于40mm。
[0211]
评价b:悬臂的值为40mm以上。
[0212]
(7)品质指数(均匀性的评价)
[0213]
对于获得的无纺布层叠体,使用野村商事株式会社的formation tester fmt-miii,将n=5的品质指数的平均值设为品质指数。品质指数越小,则品质越良好,均匀性优异。
[0214]
品质指数(v)以v=10σ/e表示。σ表示无纺布层叠体的深浅不均的标准偏差,e表示2-logt。t表示无纺布层叠体的光透射率(%)。在光透射率接近于100%的情况下(品质不良),e≒0,v显示无限大的值。相反地,透射率越接近0%而品质变得越好,则e成为越大的值,v成为越小的值。
[0215]
均匀性的评价基准如下。
[0216]
评价a:品质指数的值小于310。
[0217]
评价b:品质指数的值为310以上。
[0218]
(8)使用面耐起毛性
[0219]
对于表1所示的使用面的耐起毛性,如以下那样操作进行评价。
[0220]
从获得的无纺布层叠体采集150mm(md)
×
150mm(cd)的cd试验片各2片。另外,采集位置设为任意的2处。接着,对于采集的各试验片,使用学振型摩擦牢固度试验机(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公司制,型号nr-100),按照jis l0849的摩擦牢固度试验法进行摩擦试验。另外,在摩擦件侧粘贴胶布(寺冈制作所公司制,no.1532),以施加有300g载荷的状态,使使用面沿md方向来回50次进行摩擦,按照以下基准评价各试验片的被摩擦面的起毛状态。
[0221]-评价基准-[0222]
评价a:没有起毛,或者在一处以开始形成小毛球(直径:0.1mm以上且小于0.8mm)的程度起毛。
[0223]
评价b:开始形成清晰的毛球(直径:0.8mm以上),或者能看到多个小毛球(直径:小于0.8mm)。
[0224]
对于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将层构成、结果评价等示于表1。另外,表1中的
“‑”
是指无纺布层叠体中不存在对应的层。
[0225]
[表1]
[0226][0227]
如表1所示那样,实施例1和2中,无纺布层叠体的生产率优异,所得的无纺布层叠体的蓬松性、柔软性、均匀性和使用面耐起毛性优异。
[0228]
另一方面,比较例1~5、7和8中,虽然无纺布层叠体的生产率优异,但是获得的无纺布层叠体在蓬松性、柔软性、均匀性和使用面耐起毛性中,至少一者不充分。
[0229]
此外,比较例6中,无纺布层叠体的生产率并不良好,所得的无纺布层叠体的均匀性和使用面耐起毛性不充分。
[0230]
在2020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065275号的公开内容的整体通过参照被并入本说明书中。
[0231]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以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通过参照而被援引加入的情况与被具体且分别记载的情况为相同程度地,通过参照被并入本说明书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