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母线单元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5:46: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母线单元。


背景技术:

2.存在以下的旋转电动机,该旋转电动机具备:定子,其具有定子线圈;以及母线单元,其具有与定子线圈电连接的母线,用于向定子线圈供电。在这样的旋转电动机中,由于对定子线圈的通电而导致该定子线圈发热。而且,若定子线圈的温度上升,则可能在旋转电动机的各部出现不良情况。因此,为了监测定子线圈的温度,母线单元具备对与定子线圈电连接的母线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
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母线单元中,1个母线具有折弯成u字状的u字部。温度传感器具有:主体部,其收纳热敏电阻元件,配置于u字部的一对腿之间;以及臂部,其以抱住u字部的各腿的方式从主体部伸出。温度传感器通过使臂部弹性变形而能够相对于u字部装卸。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6138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5.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若温度传感器能够相对于母线装卸,则收纳检测母线的温度的热敏电阻元件的主体部与母线就难以紧贴固定。因此,有可能难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母线的温度。
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母线单元,该母线单元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对母线的温度的检测精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7.本公开的母线单元与定子的定子线圈电连接,具备:母线;温度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母线的温度;以及绝缘树脂制的包覆部件,其将所述母线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覆盖,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热敏电阻元件、以及收纳所述热敏电阻元件的外壳,所述母线具有保持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部,所述传感器保持部具有:第1支承部,其具有与所述外壳接触的第1接触面;第2支承部,其具有与所述第1接触面对置且与所述外壳接触的第2接触面;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第1支承部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一个端部彼此连结,并且所述传感器保持部通过用所述第1接触面和所述第2接触面夹持所述外壳而保持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包覆部件将所述传感器保持部以及所述外壳的外侧覆盖。发明的效果
8.根据本公开的母线单元,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对母线的温度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9.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的母线单元的示意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的母线与温度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保持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母线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母线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并列记载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进行说明。
[0011]
本公开的母线单元构成为,(1)与定子的定子线圈电连接,具备:母线;温度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母线的温度;以及绝缘树脂制的包覆部件,其将所述母线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覆盖,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热敏电阻元件、以及收纳所述热敏电阻元件的外壳,所述母线具有保持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部,所述传感器保持部具有:第1支承部,其具有与所述外壳接触的第1接触面;第2支承部,其具有与所述第1接触面对置且与所述外壳接触的第2接触面;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第1支承部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一个端部彼此连结,并且所述传感器保持部通过用所述第1接触面和所述第2接触面夹持所述外壳而保持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包覆部件将所述传感器保持部以及所述外壳的外侧覆盖。
[0012]
根据上述方式,传感器保持部用第1接触面和第2接触面夹持外壳。因此,与外壳接触的第1接触面以及第2接触面易于在第1接触面与第2接触面夹持外壳的夹持方向的两侧与外壳紧密固定。由此,母线的温度易于经由外壳传递至热敏电阻元件。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对母线的温度的检测精度。
[0013]
(2)优选,所述外壳具有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在与所述第1接触面和所述第2接触面夹持所述外壳的夹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对置。
[0014]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抵接面与传感器保持部抵接,从而在与夹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温度传感器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被定位。
[0015]
(3)优选,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传感器保持部分别以被所述包覆部件覆盖的状态与所述包覆部件一体化,所述包覆部件具有:第1露出孔,其使所述第1支承部中的与所述第1接触面相反一侧的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以及第2露出孔,其使所述第2支承部中的与所述第2接触面相反一侧的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所述第1露出孔以及所述第2露出孔沿着所述第1接触面和所述第2接触面夹持所述外壳的夹持方向延伸。
[0016]
根据上述方式,在用于形成包覆部件的模具设置用于形成第1露出孔的销、以及用于形成第2露出孔的销。用于形成第1露出孔的销在模具的内部沿着夹持方向延伸,抵接于第1支承部中的与第1接触面相反一侧的面。用于形成第2露出孔的销在模具的内部沿着夹持方向延伸,抵接于第2支承部中的与第2接触面相反一侧的面。因此,包覆部件以被上述的销从夹持方向的两侧夹持传感器保持部的状态形成。由此,当向模具内填充用于形成包覆部件的熔融的树脂材料时,能够通过上述的销抑制第1支承部与第2支承部分离。因此,在形
成包覆部件时,能够抑制外壳与传感器保持部的紧密固定性降低。
[0017]
(4),优选,所述外壳具有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向所述外壳的外侧突出的防脱凸部,所述防脱凸部以被所述包覆部件覆盖的状态与所述包覆部件一体化。
[0018]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防脱凸部处于嵌入于包覆部件的状态,因此防脱凸部相对于包覆部件相对移动的情况被抑制。因此,能够不仅通过传感器保持部对外壳的夹持,还通过防脱凸部与包覆部件的物理嵌合抑制温度传感器从母线脱落。
[0019]
(5)优选,所述外壳构成为:在所述外壳中的所述夹持方向上的两端部当中的一方的端部具有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抵接的抵接面,并且在所述外壳中的所述夹持方向上的两端部当中的另一方的端部具有所述防脱凸部,所述抵接面在与所述夹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对置,所述防脱凸部具有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对置的对置面,所述对置面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对置的方向,跟所述抵接面与所述传感器保持部对置的对置方向是相同方向,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对置面在所述对置方向上的位置错开。
[0020]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抵接面与对置面在对置方向上的位置错开,因此在向传感器保持部安装外壳时,能够抑制温度传感器以从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的正规安装姿势反转的不正规姿势安装于传感器保持部。
[0021]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母线单元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期待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22]
以下,对母线单元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中,存在为了易于理解而将构成要素放大示出的情况。另外,存在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与实际的比率不同、或者与其他图中的比率不同的情况。
[0023]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母线单元10设置于例如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电动机-发电机组等中使用的旋转电动机。旋转电动机具备未予图示的环状的定子芯。在该定子芯缠绕有未予图示的定子线圈。而且,母线单元10配置于该定子芯的轴向的一个端部。
[0024]
(母线单元10的构成)母线单元10具备供定子线圈电连接的母线13、以及检测母线13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4。
[0025]
(母线13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母线13是成为定子线圈的中性点的母线。定子线圈的端部通过焊接等电连接于母线13。由此,母线单元10与定子线圈电连接。
[0026]
母线13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形成。作为母线13的材料,例如能够采用导电性优异的铜、铜合金。
[0027]
母线13整体上呈大致圆弧状。母线13具有传感器保持部22和呈带状的母线主体21,其中,传感器保持部22在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一体设置。即,母线13在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具有传感器保持部22。
[0028]
母线主体21形成为:从该母线主体21的板厚方向观察的形状呈沿着圆弧状延伸的带状。另外,母线主体21可以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宽度不是恒定的形状,或者是阶梯的形状。而且,在图中,将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示出为箭头c方向,将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示
出为箭头r方向,将母线主体21的板厚方向示出为箭头a方向。
[0029]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传感器保持部22通过将母线13的一部分折弯成u字状而形成。传感器保持部22具有成对的第1支承部31以及第2支承部32、和将第1支承部31及第2支承部32的一个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33。
[0030]
第1支承部31以及第2支承部32呈四方形的平板状。第2支承部32从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沿着长边方向伸出。而且,第2支承部32的板厚方向沿着母线主体21的板厚方向。第1支承部31从第2支承部32向该第2支承部32的板厚方向远离。进而,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沿着该第2支承部32的板厚方向对置。而且,第1支承部31的板厚方向沿着第2支承部32的板厚方向。另外,第1支承部31从母线主体21的板厚方向观察沿着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延伸。
[0031]
连结部33呈沿着母线主体21的板厚方向、即第2支承部32的板厚方向延伸的板状。另外,连结部33的板厚方向沿着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连结部33将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中的第1支承部31的一个端部与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中的第2支承部32的一个端部连结。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保持部22形成为:从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观察的形状呈在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的一方侧开口的u字状。
[0032]
第1支承部31具有第1接触面31a。第1接触面31a是第1支承部31中的与第2支承部32对置的侧面。另外,第2支承部32具有第2接触面32a。第2接触面32a是第2支承部32中的与第1支承部31对置的侧面,是在第2支承部32的板厚方向上与第1接触面31a对置的面。
[0033]
传感器保持部22能够弹性变形,以使得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之间在第2支承部32的板厚方向上的间隔变化,即第1接触面31a与第2接触面32a在第2支承部32的板厚方向上的距离变化。
[0034]
(温度传感器14的构成)如图2以及图4所示,温度传感器14具有热敏电阻元件41、以及收纳热敏电阻元件41的外壳51。一对电线42的一个端部与热敏电阻元件41电连接,并在该电线42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器部43。连接器部43仅在图1中示出。
[0035]
外壳51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例如聚亚苯基硫醚树脂(pps)形成。外壳51的树脂材料可以含有填充物等添加物。外壳51呈长方体状。在此,将外壳51的构成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外周面的1个外侧面作为第1外侧面52a。在图2以及图4中,第1外侧面52a相当于外壳51的上表面。另外,将外壳51的构成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外周面的外侧面当中、位于第1外侧面52a的背侧的外侧面作为第2外侧面52b。另外,第2外侧面52b相当于外壳5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外侧面52b与第1外侧面52a平行。另外,将外壳5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作为第1端53a,并且将外壳5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作为第2端53b。
[0036]
外壳51具有元件收纳部54,该元件收纳部54从第2端53b朝向第1端53a侧沿着该外壳51的长边方向凹设。热敏电阻元件41配置于元件收纳部54。一对电线42从元件收纳部54的开口部被拉出到外壳51的外部。而且,热敏电阻元件41被填充于元件收纳部54的封固树脂61密封在外壳51的内部。封固树脂61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在该树脂材料中可以含有填充物等添加物。
[0037]
在第1外侧面52a中的第1端53a侧的端部设置有台阶部55。即,台阶部55在第1外侧面52a设置于元件收纳部54的底部侧的端部。台阶部55以将外壳51的与第1外侧面52a垂直
的方向的厚度减薄的方式形成。外壳51通过具有该台阶部55,从而具有呈与第1外侧面52a垂直的平面状的抵接面56。另外,在外壳51中,形成有台阶部55的部分、即比抵接面56靠第1端53a侧的部分成为插入于传感器保持部22的插入部57。
[0038]
如图3所示,插入部57的与第1外侧面52a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t1形成为:比在温度传感器14安装于传感器保持部22之前的状态下的、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之间的距离、即第1接触面31a与第2接触面32a之间的距离d1大。另外,图3中示出的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温度传感器14是从图2中的箭头β方向观察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温度传感器14的侧视图。
[0039]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外壳51具有从第2外侧面52b向外壳51的外侧突出的防脱凸部58。从与第2外侧面52b垂直的方向观察,防脱凸部58呈在第2外侧面52b上沿着外壳5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凸条。另外,防脱凸部58在与第2外侧面52b垂直且与外壳51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截面中,从第2外侧面52b以矩形状突出。
[0040]
防脱凸部58中的在外壳5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侧面当中,第1端53a侧的侧面是对置面59。对置面59朝向与抵接面56相同的方向。对置面59设置成与抵接面56平行并且与第2外侧面52b垂直。抵接面56与对置面59在外壳51的长边方向上的位置错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置面59在外壳51的长边方向上比抵接面56位于第2端53b侧。
[0041]
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温度传感器14被传感器保持部22保持。温度传感器14在安装于母线13时,沿着母线主体21延伸的方向、即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将插入部57插入于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之间。进而,通过外壳51沿着该外壳51的长边方向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22相对移动,从而温度传感器14使插入部57插入于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之间。在图2中用箭头α示出温度传感器14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22的插入方向、即外壳51的插入方向。此时,插入部57的厚度t1比外壳51插入前的状态的传感器保持部22中的第1接触面31a与第2接触面32a之间的距离d1大,因此,插入部57被压入于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之间。因此,第1接触面31a以被按压于插入部57的表面的状态与插入部57接触,并且第2接触面32a以被按压于插入部57的表面的状态与插入部57接触。而且,插入部57、即外壳51被第1支承部31和第2支承部32夹持。即,传感器保持部22用第1接触面31a和第2接触面32a夹持外壳51,从而保持温度传感器14。另外,温度传感器14在抵接面56抵接于第1支承部31之前沿着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插入于传感器保持部22。通过抵接面56抵接于第1支承部31,从而外壳51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22在插入方向上被定位。
[0042]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温度传感器14被保持于传感器保持部22的状态下,抵接面56在与第1接触面31a和第2接触面32a夹持外壳51的夹持方向x1正交的方向上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并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夹持方向x1正交的方向是与外壳51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22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是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即,抵接面56在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上与第1支承部31对置并抵接。
[0043]
另外,在该状态下,防脱凸部58设置于外壳51的夹持方向x1的两端部当中、与设有抵接面56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即,外壳51形成为:在外壳51的夹持方向x1的两端部当中的一方的端部具有抵接面56,并且在外壳51的夹持方向x1的两端部当中的另一方的端部具有防脱凸部58。而且,防脱凸部58所具有的对置面59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对置面59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的方向,跟抵接面56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的对置方向x2是相同方向。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置方向x2与外壳51的长边方向一致,因此,抵接面56与对置面59在对置方向x2上的位置错开。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置方向x2是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因此,对置面59在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上与第2支承部32对置。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置面59从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抵接于第2支承部32。
[0044]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母线主体21的板厚方向观察,外壳51的长边方向沿着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并且与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垂直。另外,从母线主体21的板厚方向观察,外壳51的长边方向并非必须与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垂直,可以是任意方向。
[0045]
(包覆部件71的构成)如图4以及图5所示,母线单元10具有将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外壳51的外侧覆盖的绝缘树脂制的包覆部件71。所谓绝缘树脂,广义上包括除了导电性树脂之外的树脂,例如是聚酰胺系树脂。绝缘树脂可以含有添加物。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包覆部件71的树脂材料,采用作为添加物而含有填充物等的聚酰胺系树脂。
[0046]
外壳51的一部分以及传感器保持部22分别以被包覆部件71覆盖的状态与该包覆部件71一体化。详细地说,传感器保持部22整体以填埋于包覆部件71的内部的方式配置于该包覆部件71的内部。包覆部件71与传感器保持部22的外表面紧密固定而覆盖该外表面。进而,从外壳51中的第1端53a到防脱凸部58与第2端53b之间的规定位置为止的部分,以填埋于包覆部件71的内部的方式配置于该包覆部件71的内部。即,包覆部件71从外侧包覆外壳51中的从第1端53a到防脱凸部58与第2端53b之间的规定位置为止的范围。包覆部件71紧密固定于外壳51中的该范围的外表面而将该外表面覆盖。因此,包覆部件71紧密固定于防脱凸部58的外表面而将该外表面覆盖。而且,防脱凸部58以防脱凸部58的外表面被包覆部件71覆盖的状态与该包覆部件71一体化。另外,第2端53b从包覆部件71露出。母线13、温度传感器14以及包覆部件71通过嵌件成形而形成为一体。
[0047]
包覆部件71在夹持方向x1上的传感器保持部22的两侧具有第1露出孔72以及第2露出孔73。第1露出孔72使第1支承部31中的与第1接触面31a相反一侧的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第2露出孔73使第2支承部32中的与第2接触面32a相反一侧的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第1露出孔72以及第2露出孔73沿着夹持方向x1延伸。
[0048]
第1露出孔72以及第2露出孔73是在通过嵌件成形形成包覆部件71时同时地形成的孔。在形成包覆部件71时,在用于形成包覆部件71的未予图示的模具的内部配置夹持着外壳51的传感器保持部22。在该模具的内表面设置有未予图示的第1销,该第1销沿着夹持方向x1延伸,抵接于第1支承部31中的与第1接触面31a相反一侧的面。进而,在该模具的内表面设置有未予图示的第2销,该第2销沿着夹持方向x1延伸,抵接于第2支承部32中的与第2接触面32a相反一侧的面。在通过第1销和第2销从夹持方向x1的两侧夹入传感器保持部22的状态下,向模具内填充用于形成包覆部件71的熔融的树脂材料。然后,该树脂材料固化而形成包覆部件71。在从模具取出包覆部件71时,第1销以及第2销也被从包覆部件71拔出。因此,在包覆部件71中,在第1销所在的部位形成第1露出孔72,并且在第2销所在的部位形成第2露出孔73。
[0049]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0050]
(1)与定子的定子线圈电连接的母线单元10具备:母线13;温度传感器14,其检测母线13的温度;以及绝缘树脂制的包覆部件71,其将母线13和温度传感器14覆盖。温度传感
器14具有热敏电阻元件41、以及收纳热敏电阻元件41的外壳51。母线13具有保持温度传感器14的传感器保持部22。传感器保持部22具有:第1支承部31,其具有与外壳51接触的第1接触面31a;第2支承部32,其具有与第1接触面31a对置且与外壳51接触的第2接触面32a;以及连结部33,其将第1支承部31以及第2支承部32的一个端部彼此连结。通过用第1接触面31a和第2接触面32a夹持外壳51,从而传感器保持部22保持温度传感器14。包覆部件71将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外壳51的外侧覆盖。
[0051]
根据上述方式,传感器保持部22用第1接触面31a和第2接触面32a夹持外壳5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外壳51的插入部57被压入于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之间,从而第1接触面31a被按压于插入部57,并且第2接触面32a被按压于插入部57。因此,与外壳51接触的第1接触面31a以及第2接触面32a在夹持方向x1的两侧紧密固定于外壳51。由此,母线13的温度易于经由外壳51传递至热敏电阻元件41。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14对母线13的温度的检测精度。
[0052]
另外,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外壳51被包覆部件71覆盖,因此温度传感器14从传感器保持部22的脱落被包覆部件71抑制。
[0053]
(2)外壳51具有与传感器保持部22抵接的抵接面56。抵接面56在与第1接触面31a和第2接触面32a夹持外壳51的夹持方向x1正交的方向上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
[0054]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抵接面56抵接于传感器保持部22,从而,在与夹持方向x1正交的方向上,温度传感器14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22被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56从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抵接于第1支承部31,从而在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上温度传感器14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22被定位,即、在外壳51的长边方向上外壳51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22被定位。因此,容易向传感器保持部22安装温度传感器14。
[0055]
(3)外壳51的一部分以及传感器保持部22分别以被包覆部件71覆盖的状态与该包覆部件71一体化。包覆部件71具有使第1支承部31中的与第1接触面31a相反一侧的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的第1露出孔72、以及使第2支承部32中的与第2接触面32a相反一侧的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的第2露出孔73。第1露出孔72以及第2露出孔73沿着第1接触面31a和第2接触面32a夹持外壳51的夹持方向x1延伸。
[0056]
根据上述方式,在用于形成包覆部件71的模具设置有用于形成第1露出孔72的第1销、和用于形成第2露出孔73的第2销。第1销在模具的内部沿着夹持方向x1延伸,抵接于第1支承部31中的与第1接触面31a相反一侧的面。第2销在模具的内部沿着夹持方向x1延伸,抵接于第2支承部32中的与第2接触面32a相反一侧的面。因此,包覆部件71以通过第1销以及第2销从夹持方向x1的两侧夹入传感器保持部22的状态形成。由此,在向模具内填充用于形成包覆部件71的熔融的树脂材料时,能够通过第1销以及第2销抑制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分离。因此,在形成包覆部件71时,能够抑制外壳51与传感器保持部22的紧密固定性降低。
[0057]
另外,包覆部件71通过将外壳51的一部分以及传感器保持部22覆盖而与外壳51以及传感器保持部22一体化,因此,温度传感器14不能相对于母线13装卸。因此,与温度传感器相对于母线能装卸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温度传感器14牢固地固定于母线13。
[0058]
(4)外壳51具有从第2外侧面52b向外壳51的外侧突出的防脱凸部58。防脱凸部58以被包覆部件71覆盖的状态与该包覆部件71一体化。
[0059]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防脱凸部58成为嵌入于包覆部件71的状态,因此,防脱凸部58被抑制相对于包覆部件71相对移动。因此,不仅能通过传感器保持部22对外壳51的夹持,还能通过防脱凸部58与包覆部件71的物理嵌合抑制温度传感器14从母线13脱落。
[0060]
(5)外壳51形成为:在外壳51中的夹持方向x1上的两端部当中的一方的端部具有与传感器保持部22抵接的抵接面56,并且在外壳51中的夹持方向x1上的两端部当中的另一方的端部具有防脱凸部58。抵接面56在与夹持方向x1正交的方向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防脱凸部58具有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的对置面59。对置面59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的方向,跟抵接面56与传感器保持部22对置的对置方向x2是相同方向。抵接面56与对置面59在对置方向x2上的位置错开。
[0061]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抵接面56与对置面59在对置方向x2上的位置错开,因此,将外壳51安装于传感器保持部22时,能够抑制温度传感器14以从相对于传感器保持部22的正规安装姿势反转的不正规的姿势安装于传感器保持部22。
[0062]
本实施方式能够按照如下方式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形例在技术内容不矛盾的范围内能相互组合地实施。
[0063]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置面59与传感器保持部22的第2支承部32抵接。但是,对置面59并非必须与传感器保持部22抵接。在该情况下,只要抵接面56与对置面59在对置方向x2上的位置错开,便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5)同样的效果。
[0064]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置面59设置于防脱凸部58的侧面。但是,可以通过在第2外侧面52b设置台阶部55而在外壳51形成对置面59。另外,外壳51并非必须具备对置面59。
[0065]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脱凸部58设置于第2外侧面52b。但是,防脱凸部58可以设置于第1外侧面52a、或者构成外壳51的外周面的外侧面当中的第1外侧面52a以及第2外侧面52b以外的外侧面。另外,外壳51并非必须具备防脱凸部58。
[0066]
·
包覆部件71可以仅具有第1露出孔72以及第2露出孔73中的任一个。另外,包覆部件71可以不具备第1露出孔72以及第2露出孔73。
[0067]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台阶部55而在外壳51形成有抵接面56。但是,可以在第1外侧面52a设置防脱凸部58,将该防脱凸部58在外壳5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侧面当中的第1端53a侧的侧面作为抵接面56。另外,外壳51并非必须具备抵接面56。
[0068]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入部57沿着外壳51的长边方向、且沿着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插入于传感器保持部22。但是,向传感器保持部22插入插入部57的插入方向不限于此。例如,从母线主体21的板厚方向观察,插入部57可以沿着外壳51的短边方向、且沿着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插入于第1支承部31与第2支承部32之间。
[0069]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观察,传感器保持部22呈在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的一方侧开口的u字状。但是,传感器保持部22只要具备具有第1接触面31a的第1支承部31、具有与第1接触面31a对置的第2接触面32a的第2支承部32、以及将第1支承部31及第2支承部32的一个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33即可,其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传感器保持部22可以具备从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观察的形状呈圆弧状的连结部33。另外,例如,从母线主体21的短边方向观察,传感器保持部22可以呈在母线主体21的长边方向的一方侧开口的u字状。
[0070]
·
母线主体2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母线主体可以呈直线延
伸的带状。
[0071]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母线13在该母线13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具有传感器保持部22。但是,在母线13中设置传感器保持部22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母线13可以在该母线13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具有传感器保持部22。
[0072]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母线13的材料的例子列举了铜以及铜合金。但是,母线13的材料只要是金属材料即可,不限于此。例如,母线13可以由铝或铝合金形成。
[0073]
·
母线13并非必须是成为定子线圈的中性点的母线。母线13只要是用于向定子线圈供电而设置于母线单元10的母线即可。
[0074]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覆部件71通过嵌件成形与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外壳51形成一体。但是,包覆部件71只要是由绝缘树脂形成,且将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外壳51的外侧覆盖的部件即可,并非必须通过嵌件成形而形成。例如,包覆部件71可以是与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外壳51分体形成,并且在向传感器保持部22插入于外壳51之后将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外壳51覆盖的盖。另外,例如,包覆部件71可以由涂刷于传感器保持部22以及外壳51的绝缘树脂形成。
[0075]
·
母线单元10构成为能够检测三相交流旋转电动机的三相的线圈的中性点的温度即可。例如,母线13可以构成为与三相交流旋转电动机的、构成三相的线圈的中性点的中性线连接,或者构成为所述中性点本身。
[0076]
·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传感器保持部22可以构成为在与热敏电阻元件41一致或者对应的位置夹持温度传感器14的夹钳或者u形夹。
[0077]
·
如图2所示,母线13能够具有与母线13的长边方向(箭头c)交差或者正交的末端面或者第1端面。传感器保持部22的第1支承部31能够具有与母线13的长边方向(箭头c)交差或者正交的侧端面。第1支承部31的该侧端面有时称为母线13的第2端面。如图4所示,母线13的第1端面与第2端面可以在母线13的长边方向(箭头c)以及/或者母线13的厚度方向(箭头a)错开。母线13的第1端面与第2端面分别能够与外壳51的抵接面56以及对置面59接触。母线13的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外壳51的抵接面56以及对置面59是将外壳51相对于母线13定位的止动部的一个例子。
[0078]
·
在一些实装例中,如图4所示,在外壳51的外侧,母线13(第2接触面32a)与外壳51的外表面可以直接接触,可以形成金属-树脂接触面或者金属-树脂平坦界面(a metal-to-plastic planar interface)。
[0079]
·
在一些实装例中,如图4所示,在外壳51的内侧,外壳51的内表面与热敏电阻元件41的外表面可以直接接触,可以形成树脂-树脂接触面或者树脂-树脂平坦界面(a plastic-to-plastic planar interface)。
[0080]
·
在一些实装例中,如图4所示,被母线13的第2接触面32a和热敏电阻元件41夹着的位置中的外壳51的壁厚,可以跟母线13的第2接触面32a与热敏电阻元件41的外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
[0081]
·
在一些实装例中,如图4所示,被母线13的第1支承部31和热敏电阻元件41夹着的位置中的外壳51的壁厚,可以跟母线13的第1支承部31与热敏电阻元件41的外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
[0082]
·
在一些实装例中,如图4、5所示,母线13在长边方向(箭头c)上的末端以及传感
器保持部22可以被包覆部件71覆盖,母线13在长边方向(箭头c)上的末端以及传感器保持部22可以不从包覆部件71突出。
[0083]
·
在一些实装例中,如图4、5所示,温度传感器14可以具有埋在包覆部件71里的第1长度部分、和从包覆部件71突出而未埋在包覆部件71里的第2长度部分。例如,热敏电阻元件41整体可以包含于温度传感器14的第1长度部分。外壳51的台阶部55以及防脱凸部58可以包含于温度传感器14的第1长度部分,以不从包覆部件71露出的方式埋入包覆部件71。
[0084]
本公开包括以下的实装例。为了帮助理解而带有例示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构成要素的附图标记,但并非用于限定。在以下的实装例中,可以将记载的事项当中的一部分省略,在实装例中,可以将记载的事项当中的一些选择或者提取出来进行组合。
[0085]
[附记1]优选,按照本公开的一个或者多个实装例的母线单元(10)构成为:能够检测三相交流旋转电动机的三相的线圈的中性点的温度,所述母线单元(10)具备温度传感器(14)、母线(13)、以及绝缘树脂包覆(71),所述温度传感器(14)具有热敏电阻元件(41)、以及收纳所述热敏电阻元件(41)的绝缘树脂外壳(51),所述母线(13)构成为与三相交流旋转电动机的、构成三相的线圈的中性点的中性线电连接、或者构成为所述中性点本身,所述母线(13)具有:长边方向(c);装载面(32a),其构成为在长边方向上装载所述温度传感器(14);以及夹具(22),其将所述装载面(32a)上的所述温度传感器(14)夹在与所述热敏电阻元件(41)对应的位置,所述绝缘树脂包覆(71)构成为将所述母线(13)的一部分和所述温度传感器(14)的一部分覆盖,所述夹具(22)设置在所述母线(13)的被所述绝缘树脂包覆(71)覆盖的所述一部分。附图标记说明
[0086]
10 母线单元13 母线14 温度传感器21 母线主体22 传感器保持部31 第1支承部31a 第1接触面32 第2支承部32a 第2接触面33 连结部41 热敏电阻元件42 电线43 连接器部51 外壳52a 第1外侧面52b 第2外侧面53a 第1端
53b 第2端54 元件收纳部55 台阶部56 抵接面57 插入部58 防脱凸部59 对置面61 封固树脂71 包覆部件72 第1露出孔73 第2露出孔d1 距离t1 厚度x1 夹持方向x2 对置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