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单人消防监督仪器包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5:27: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消防监督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单人消防监督仪器包。


背景技术:

2.消防监督检查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处罚,消防监督检查是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
3.相关人员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需要携带相关的工具,例如各种小型的电子测量仪器、平板电脑、笔记本、记录笔等工具,不同的仪器和工具规格不同,现有的仪器包内的单独容纳空间无法根据仪器和工具的大小进行调整,同时位于包内的仪器和工具在移动过程中容易与包内壁发生碰撞,造成仪器和工具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单人消防监督仪器包,解决了不同的仪器和工具规格不同,现有的仪器包内的单独容纳空间无法根据仪器和工具的大小进行调整,同时位于包内的仪器和工具在移动过程中容易与包内壁发生碰撞,造成仪器和工具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单人消防监督仪器包,包括包体和包盖,所述包体和包盖可拆卸安装,所述包体内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个隔板,所述包体外侧对称安装有带筒,所述带筒内转动安装有绕轴,所述绕轴外侧缠绕有背带,且背带外端位于带筒外侧与插卡连接,所述包体外侧对称设置有与插卡适配的插扣;所述包盖朝向包体侧内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个限位杆,且限位杆上均安装有橡胶座。
6.优选的,所述包体两相对侧安装有锁扣,且包体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包盖两相对侧安装有锁卡,且锁卡与锁扣适配。
7.优选的,所述包体内部两相对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两相对侧壁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8.优选的,所述隔板内部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顶端安装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安装有按压块。
9.优选的,所述隔板两端分别安装有端座,所述端座内部开设有第二内腔,且第二内腔两端分别与第一内腔顶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内腔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二活塞,且两个第二活塞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外侧安装有安装柱,且安装柱外端位于端座外。
10.优选的,所述包盖外侧安装有气泵,所述包盖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调节腔,且调节腔内安装有第三活塞 ,所述第三活塞与限位杆连接。
11.优选的,该单人消防监督仪器包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调整包体内的隔板间距,按压按压块,此时第一活塞在第一内腔内下移,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将第一内腔内的空气压入第二内腔,第二内腔内两个第二活塞向中部靠近,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此时安装柱收入端座内,且安装柱外端与端座外侧壁平齐,此时移动隔板通过端座在安装槽调整位置,调整完毕后,松开按压块,当安装柱与安装孔相对时,此时安装柱卡入安装孔实现隔板的限位;步骤二:将不同的仪器分别放置于隔板上,将包体和包盖通过锁扣和锁卡安装,通过气泵工作同时往调节腔内注入高压空气,带动第三活塞在调节腔内移动,此时限位杆带动橡胶座移动,对仪器进行限位;步骤三:拧松绕轴外端的螺母,此时旋转绕轴将背带放出,然后将背带通过插卡与插扣连接,调整背带长度后,拧紧螺母,便于通过背带对包体进行背挎。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按压按压块,此时第一活塞在第一内腔内下移,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将第一内腔内的空气压入第二内腔,第二内腔内两个第二活塞向中部靠近,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此时安装柱收入端座内,且安装柱外端与端座外侧壁平齐,此时移动隔板通过端座在安装槽调整位置,调整完毕后,松开按压块,当安装柱与安装孔相对时,此时安装柱卡入安装孔实现隔板的限位,调整隔板的间距,便于包体内收纳不同的容器;当包体和包盖通过锁扣和锁卡安装,通过气泵工作同时往调节腔内注入高压空气,带动第三活塞在调节腔内移动,此时限位杆带动橡胶座移动,部分橡胶座与仪器表面直接接触进行限位,而其余橡胶座与包体内壁接触,进而对仪器整体轮廓进行限位,实现对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仪器限位,避免在移动过程中仪器与包体内壁碰撞造成仪器损坏,实现安全运输。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包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带筒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隔板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端座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包盖剖视图。
14.图例说明:1、包体;2、包盖;3、把手;4、隔板;5、锁扣;6、带筒;7、绕轴;8、背带;9、插卡;10、插扣;11、安装槽;12、安装孔;13、第一内腔;14、第一弹簧;15、第一活塞;16、按压块;17、端座;18、第二内腔;19、第二弹簧;20、第二活塞;21、安装柱;22、气泵;23、锁卡;24、调节腔;25、第三活塞;26、限位杆;27、橡胶座。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17.参见图1~图6,一种便携式单人消防监督仪器包,包括包体1和包盖2,包体1和包盖2可拆卸安装,包体1两相对侧安装有锁扣5,且包体1顶部安装有把手3,包盖2两相对侧安装有锁卡23,且锁卡23与锁扣5适配,实现包体1和包盖2的连接固定,包体1内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个隔板4,包体1外侧对称安装有带筒6,带筒6内转动安装有绕轴7,绕轴7外端与螺母连接,绕轴7外侧缠绕有背带8,且背带8外端位于带筒6外侧与插卡9连接,包体1外侧对称设置有与插卡9适配的插扣10,包体1内部两相对侧均开设有安装槽11,且安装槽11两相对侧壁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2,隔板4内部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内腔13,第一内腔13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4,且第一弹簧14顶端安装有第一活塞15,第一活塞15上安装有按压块16,隔板4两端分别安装有端座17,端座17内部开设有第二内腔18,且第二内腔18两端分别与第一内腔13顶端导通连接,第二内腔18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二活塞20,且两个第二活塞20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19,第二活塞20外侧安装有安装柱21,且安装柱21外端位于端座17外,按压按压块16,此时第一活塞15在第一内腔13内下移,对第一弹簧14进行压缩,将第一内腔13内的空气压入第二内腔18,第二内腔18内两个第二活塞20向中部靠近,对第二弹簧19进行压缩,此时安装柱21收入端座17内,且安装柱21外端与端座17外侧壁平齐,此时移动隔板4通过端座17在安装槽11调整位置,调整完毕后,松开按压块16,当安装柱21与安装孔12相对时,此时安装柱21卡入安装孔12实现隔板4的限位;包盖2朝向包体1侧内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个限位杆26,且限位杆26上均安装有橡胶座27,包盖2外侧安装有气泵22,包盖2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调节腔24,且调节腔24内安装有第三活塞25 ,第三活塞25与限位杆26连接,气泵22工作同时往调节腔24内注入高压空气,带动第三活塞25在调节腔24内移动,此时限位杆26带动橡胶座27移动,部分橡胶座27与仪器表面直接接触进行限位,而其余橡胶座27与包体1内壁接触,进而对仪器整体轮廓进行限位,实现对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仪器限位。
18.该单人消防监督仪器包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调整包体1内的隔板4间距,按压按压块16,此时第一活塞15在第一内腔13内下移,对第一弹簧14进行压缩,将第一内腔13内的空气压入第二内腔18,第二内腔18内两个第二活塞20向中部靠近,对第二弹簧19进行压缩,此时安装柱21收入端座17内,且安装柱21外端与端座17外侧壁平齐,此时移动隔板4通过端座17在安装槽11调整位置,调整完毕后,松开按压块16,当安装柱21与安装孔12相对时,此时安装柱21卡入安装孔12实现隔板4的限位;步骤二:将不同的仪器分别放置于隔板4上,将包体1和包盖2通过锁扣5和锁卡23安装,通过气泵22工作同时往调节腔24内注入高压空气,带动第三活塞25在调节腔24内移动,此时限位杆26带动橡胶座27移动,对仪器进行限位;步骤三:拧松绕轴7外端的螺母,此时旋转绕轴7将背带8放出,然后将背带8通过插卡9与插扣10连接,调整背带8长度后,拧紧螺母,便于通过背带8对包体1进行背挎。
19.按压按压块16,此时第一活塞15在第一内腔13内下移,对第一弹簧14进行压缩,将第一内腔13内的空气压入第二内腔18,第二内腔18内两个第二活塞20向中部靠近,对第二弹簧19进行压缩,此时安装柱21收入端座17内,且安装柱21外端与端座17外侧壁平齐,此时移动隔板4通过端座17在安装槽11调整位置,调整完毕后,松开按压块16,当安装柱21与安
装孔12相对时,此时安装柱21卡入安装孔12实现隔板4的限位,调整隔板4的间距,便于包体1内收纳不同的容器;当包体1和包盖2通过锁扣5和锁卡23安装,通过气泵22工作同时往调节腔24内注入高压空气,带动第三活塞25在调节腔24内移动,此时限位杆26带动橡胶座27移动,部分橡胶座27与仪器表面直接接触进行限位,而其余橡胶座27与包体1内壁接触,进而对仪器整体轮廓进行限位,实现对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仪器限位,避免在移动过程中仪器与包体1内壁碰撞造成仪器损坏,实现安全运输。
20.对仪器进行限位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