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穿戴的健康监测仪

2022-11-16 15:10: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健康监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的健康监测仪。


背景技术:

2.目前心血管类慢性疾病、睡眠质量不佳和精神状态不佳的人群在增多,尤其是老年人群的发生率较高,同时目前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及早的发现并及早的作出应对和调节有利于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但目前缺乏能对多种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对多种健康状态进行监测的可穿戴的健康监测仪。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穿戴的健康监测仪,包括监测设备和设置在监测设备上的穿戴件,所述监测设备具有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健康监测传感器、电池、报警器和通信模块,所述健康监测传感器用以监测佩戴人员的健康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以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以在监测到佩戴人员健康风险时发出警报声。
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该健康监测仪由人员穿戴时,健康监测传感器对佩戴人员相应的指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指标的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进行处理,处理后若判断佩戴人员的健康存在风险时则由报警器发出警报。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健康监测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体脂率传感器、陀螺仪、光电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和定位芯片,所述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体脂率传感器、陀螺仪、光电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和定位芯片均与所述控制总成电连接,所述陀螺仪和定位芯片用以协同感应佩戴人员睡眠情况,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以感应佩戴人员的血氧饱和度。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心率传感器监测佩戴人员的心率数据,血压传感器监测佩戴人员的血压,体脂率传感器监测佩戴人员的体脂率数据,陀螺仪和定位芯片用以协同感应佩戴人员睡眠状况,光电传感器用以感应佩戴人员的血氧饱和度,脉搏传感器用以感应佩戴人员的脉搏数据,而智能终端可将心率数据和脉搏数据综合分析判断佩戴人员的精神状态。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穿戴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健康监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控制总成、电池和通信模块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控制总成、电池和通信模块设置壳体内,由壳体对控制总成、电池盒通信模块进行防水保护。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为蓄电池,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充电
接口。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不对壳体进行拆卸更换电池。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以可拆卸的封堵所述充电接口的橡胶塞。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不需充电时,利用橡胶塞对充电接口进行封堵。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芯片。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信号佳,且实时将数据传送至佩戴人员的智能终端上。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携带方便。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
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报警效果佳。
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穿戴件为弹性橡胶头套或弹性橡胶腕带。
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佩戴方便,且能使得健康监测传感器的感应端与佩戴人员的皮肤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其监测的精确度高。
22.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总成通过电源开关电连接。
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该健康监测仪不佩戴时通过电源开关将电源断开。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可穿戴的健康监测仪的侧视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可穿戴的健康监测仪的控制模块电连接图;
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可穿戴的健康监测仪的正视图。
27.图中:1监测设备、11控制模块、12健康监测传感器、121心率传感器、122血压传感器、123体脂率传感器、124陀螺仪、125光电传感器、126脉搏传感器、127定位芯片、13电池、14报警器、15通信模块、16壳体、17充电接口、18橡胶塞、19电源开关、2穿戴件、3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2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的健康监测仪,包括监测设备1和设置在监测设备1上的穿戴件2,所述监测设备1具有控制模块11和与所述控制模块11电连接的健康监测传感器12、电池13、报警器14和通信模块15,所述健康监测传感器12用以监测佩戴人员的健康数据,所述通信模块15用以与智能终端3通信连接,所述报警器14用以在监测到佩戴人员健康风险时发出警报声,如此可在该健康监测仪由人员穿戴时,健康监测传感器对佩戴人员相应的指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指标的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进行处理,处理
后若判断佩戴人员的健康存在风险时则由报警器发出警报。所述控制总成可以是较为高端的芯片,如高通骁龙870芯片或麒麟9000芯片。
3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健康监测传感器12包括心率传感器121、血压传感器122、体脂率传感器123、陀螺仪124、光电传感器125、脉搏传感器126和定位芯片127,所述心率传感器121、血压传感器122、体脂率传感器123、陀螺仪124、光电传感器125、脉搏传感器126和定位芯片127均与所述控制总成电连接,所述陀螺仪124和定位芯片127用以协同感应佩戴人员睡眠情况,所述光电传感器125用以感应佩戴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如此由心率传感器监测佩戴人员的心率数据,血压传感器监测佩戴人员的血压,体脂率传感器监测佩戴人员的体脂率数据,陀螺仪和定位芯片用以感应佩戴人员睡眠状况,光电传感器用以感应佩戴人员的血氧饱和度,脉搏传感器用以感应佩戴人员的脉搏数据,而智能终端可将心率数据和脉搏数据综合分析判断佩戴人员的精神状态。所述心率传感器(属于现有产品)用以监测心率(其监测心率的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所述血压传感器(属于现有产品)用以监测血压(其监测血压的原理属于现有技术),若定位芯片感应到佩戴人员的位置超过半小时未变动,且陀螺仪监测佩戴人员的没有运动或轻微运动,此时可以认定佩戴人员处于睡眠状态,然后进一步的由定位芯片、陀螺仪、心率传感器、脉搏传感器所监测的运动数据、心率数据和脉搏数据综合起来由智能终端进行综合处理以判断佩戴者的睡眠质量(如文献号cn106974620b《用于睡眠质量监控、管理以及促进睡眠的装置》),另外也可在根据定位芯片和陀螺仪的数据判定佩戴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再由脉搏传感器监测的数据来判断佩戴者的睡眠质量(如cn103654744b一种睡眠质量监测方法);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用以发射红外光,所述红外接收器用以接收穿透皮肤后的红外光,此时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在壳体上与皮肤接触的一侧间隔2-4cm的间距设置(这也可以避免二者相互干扰,其中,红外发射器贴着皮肤向皮肤射入红外光,而红外接收器贴着皮肤接受经皮肤扩散来的光强,然后由智能终端计算出佩戴人员的血氧饱和度),所述光电传感器测血氧饱和度的原理可参考文献号为cn202235384u《血氧饱和度仪》,在此不作赘述,另外,智能终端还能根据心率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监测心率数据和脉搏数据来判断佩戴人员的精神状态(如文献号为cn206315094u《精神压力分析仪》)。
31.当然,所述心率传感器121、血压传感器122、体脂率传感器123、陀螺仪124、光电传感器125、脉搏传感器126和定位芯片127可实时持续工作(采集数据后间隔10mi n再继续采集数据),也可所述心率传感器121、血压传感器122、体脂率传感器123、陀螺仪124、光电传感器125、脉搏传感器126和定位芯片127依顺序工作(即七个传感器依顺序间隔10s后工作一次,七个传感器采集一轮数据后隔10mi n各传感器再次依顺序采集数据)。
32.其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终端3为智能手机,其携带方便,智能终端上可安装相应的app程序,打开app会显示佩戴者的心率数据、血压数据、血氧饱和度数据、精神压力状态以及记录近期的睡眠质量,同时智能终端的app程序中还可预先录入用户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和年龄等数据,且app中还会对心率数据、血压数据和血氧饱和度数据分别设定高阈值和低阈值,在任一项指标不在高阈值和低阈值之间即可由智能终端操控控制总成来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
3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监测设备1还包括壳体16,所述穿戴件2安装在所述壳体16上,所述健康监测传感器12安装在所述壳体16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控制总成、电池13和通
信模块15安装在所述壳体16内,所述报警器14设置在所述壳体16上,如此使得控制总成、电池13和通信模块15设置壳体内,由壳体对控制总成、电池盒通信模块进行防水保护。其中,所述壳体和穿戴件一体成型,且所述壳体和穿戴件均可采用如硅胶材质的构件。
3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13为蓄电池(锂电池),且所述壳体16上设有与所述电池13电连接的充电接口17,如此可不对壳体进行拆卸更换电池。
3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16上设有用以可拆卸的封堵所述充电接口17的橡胶塞18,如此可在不需充电时,利用橡胶塞对充电接口进行封堵以进行防水处理。
3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信模块15为蓝牙芯片,其信号佳,且实时将数据传送至佩戴人员的智能终端上。
3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报警器14为蜂鸣器(所述报警器也可设置在壳体内),其报警效果佳。
3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穿戴件2为弹性橡胶头套或弹性橡胶腕带,其佩戴方便,且能使得健康监测传感器的感应端与佩戴人员的皮肤紧密贴合(当然该健康监测仪在佩戴后不能将佩戴部位过于勒紧,这样会影响佩戴人员对应部位的血液流动,甚至是出现压疮),从而使得其监测的精确度高。
39.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6上的电源开关19(薄膜开关,如此可进行防水),所述电池13与所述控制总成通过电源开关19电连接,如此可在该健康监测仪不佩戴时通过电源开关将电源断开。
40.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4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3.同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4.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5.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
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46.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