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与流程

2022-11-16 10:2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存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量的数据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并进行储存,计算机系统将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存储介质上。在现有技术中多数的计算机存储装置采用读写速度不同的两种硬盘进行数据存储,读写速度快的高速存储硬盘单位容量造价较高为了控制成本高速存储硬盘的容量较小,读写速度慢的低速存储硬盘单位容量造价较低,因此低速存储硬盘的容量较大。然而,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数据存储常常采用默认的存储路径,并且在数据存储完成后在用户不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数据的储存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造成大量无用或不重要的数据存储于高速存储硬盘中,造成用户使用设备时不重要的储数据占用高速存储空间导致其他重要数据无法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进而造成系统运行速度降低。
3.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存储数据进行重要度感知并进行分类存储,造成不重要的存储数据占用高速存储空间导致其他重要数据无法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进而造成重要数据读取缓慢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及系统,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存储数据进行重要度感知并进行分类存储,造成不重要的存储数据占用高速存储空间导致其他重要数据无法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进而造成重要数据读取缓慢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技术问题。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及系统。
6.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待存储数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属性信息;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分级匹配,得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获得用户对于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存储评价数据,根据所述存储评价数据生成存储感知因子;基于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和所述存储感知因子进行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得到存储数据;对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访问数据统计,得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基于所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和所述存储感知因子进行访问频率匹配分析,得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根据所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得调整存储指令,基于所述调整存储指令控制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调整。
7.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采集待存储数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属性信息;第一存储约束条件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分级匹配,得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存储感知因子生成模块,用于获得用户对于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存储评价数据,根据所述存储评价数据生成存储感知因子;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和所
述存储感知因子进行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得到存储数据;存储访问统计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访问数据统计,得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和所述存储感知因子进行访问频率匹配分析,得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存储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得调整存储指令,基于所述调整存储指令控制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调整。
8.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得待存储数据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分级匹配,得到存储约束条件,对待存储数据的存储位置进行约束。随后获得用户对待存储数据的存储评价数据,生成存储感知因子,对待存储数据的重要程度进行感知获取。基于约束条件和存储感知因子进行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得到存储数据,根据存储数据进行存储访问数据统计,得到存储数据的访问频率统计结果。基于存储访问统计结果和存储感知因子进行访问频率匹配分析,得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根据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得调整存储指令,基于所述调整存储指令控制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调整。实现了对存储数据的重要度进行感知,优化调整高速存储空间的存储数据,进一步保证了重要数据的读取速度提高系统运行速度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存储无法对存储数据进行重要度感知并进行分类存储,造成重要数据存储在低速存储空间中,导致数据读取缓慢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技术问题。
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中获取第一存储约束条件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中获取转存指令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系统结构示意图。
11.附图标记说明:基础信息获取模块11,第一存储约束条件获取模块12,存储感知因子生成模块13,数据存储模块14,存储访问统计结果获取模块15,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取模块16,存储调整模块17。
具体实施方式
12.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及系统,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存储数据进行重要度感知并进行分类存储,造成不重要的存储数据占用高速存储空间导致其他重要数据无法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进而造成重要数据读取缓慢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技术问题。
13.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内容例仅为本技术所能实现的部分内容,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内容。
14.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0:采集待存储数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属性信息;具体的,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量的数据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并进行储存,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存储介质上。计算机的数据储存一般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上,其中计算机常用的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计算机存储中较为常用的为硬盘设备。硬盘设备又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机械硬盘虽然单位容量下造价较低,但是其读写速度也较低。而固态硬盘虽然单位容量下造价较高,但是其读写速度则更快。在该实施例中则是针对于读写速度差异较大的存储硬盘共存的场景下提供的方法。通过采集待存储数据的基础信息,其中待存储数据的基础信息包括数据的大小、类型、存储时间节点等与数据相关的各项信息。随后根据基础信息获得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中包括数据的大小、类型、以及存储时间节点信息。
15.步骤200: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分级匹配,得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步骤300:获得用户对于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存储评价数据,根据所述存储评价数据生成存储感知因子;步骤400:基于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和所述存储感知因子进行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得到存储数据;具体的,根据获取的数据的属性信息获取待存储数据的大小,根据待存储数据的大小来对待存储数据进行分级匹配,获取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其中,第一存储约束条件用于约束待存储数据的具体存储位置。随后获取用户对于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存储评价数据,其中存储评价数据可以通过用户对该待存储数据的预定使用频率和是否存在重要标识进行获取,其中预定使用频率和重要标识用户可以自行对待存储数据进行设置。根据存储评价数据生成存储感知因子,在生成存储感知因子时可以将存储评价数据转化为具体的参数数据,如将待存储数据的预定使用频率和重要标识均设定为具体的参数数据,进而生成存储感知因子,其中存储感知因子用于体现待存储数据参数的重要程度。最后,基于获取的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和存储感知因子进行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获取存储数据。
16.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200还包括:步骤210: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获得所述存储数据的数据大小信息;步骤220:设定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步骤230:判断所述数据大小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步骤240:当所述数据大小信息不满足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时,则匹配低速存储约束条件;步骤250:根据所述低速存储约束条件获得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
17.具体的,根据获取的属性信息获取存储数据的数据大小信息,通过设定存储数据的大小阈值,随后判断所述数据大小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当数据大小不满足预定的数据大小时即不满足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时,则为该存储数据匹配低速存储约束条件,最后根据低速存储约束条件获得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其中,存储数据的大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通过设置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对存储数据进行区分,为后续实现减少数据量较小的存储文件占用高速存储的存储空间,避免数据量较小的存储
数据无法发挥高速存储的速度优势造成高速存储的空间浪费。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200还包括:步骤260:当所述数据大小信息满足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时,根据所述数据大小信息和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的比值得到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步骤270:获得实时系统内存占用信息;步骤280:根据所述实时系统内存占用信息进行高速存储偏重分析,得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步骤290:根据所述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和所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获得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
19.具体的,当数据大小信息满足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时,此时需要进行存储的数据数据量较大,高速存储可以完全发挥其速度优势。根据数据大小信息和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的比值得到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其中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用于体现存储数据数据量大小和预定数据大小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当数据量越大其偏重系数也越高。随后获取实时系统内存占用信息,即获取实时系统高速存储硬盘的剩余存储空间信息。根据实时系统内存占用信息进行高速存储偏重分析,分析存储数据所占剩余高速存储空间的比例,获取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其中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为存储数据数据量大小和高速存储硬盘的剩余存储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当存储数据数据量大小占高速存储硬盘的剩余存储空间越大所获取的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越小。最后通过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和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获得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通过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和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来指导系统对存储数据的存储位置进行约束,生成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当获取的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和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总和数值越高时,系统通过数值的大小对存储数据的存储位置进行约束,数值越高将存储数据存储于高速存储中的约束越强,反之则存储数据存储于高速存储中的约束越弱。
20.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300还包括:步骤310:根据所述存储评价数据获得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步骤320:判断所述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是否满足预定频率阈值;步骤330:当所述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满足所述预定频率阈值时,则判断所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是否满足预定系统内存占用阈值;步骤340:当所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满足所述预定系统内存占用阈值时,生成转存指令;步骤350:根据所述转存指令将所述存储数据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
21.具体的,根据存储评价数据获得预定访问频率数据,其中预定访问频率数据为用户预计的使用频率数据。随后判断所述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是否满足预定频率阈值,其中预定频率阈值为预设的访问频率,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设定。当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满足所述预定频率阈值时,即预定的访问频率大于预定频率阈值时,此时说明该存储数据用户预计的访问频率较高大于设定的阈值。则进行下一步判断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是否满足预定系统内存占用阈值,其中预定系统内存占用阈值为存储数据占用高速存储剩余空间的占用比例阈值。预定系统内存占用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避免存储数据占用空间比例较大导致系统运行缓慢。当所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满足所述预定
系统内存占用阈值时,即当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小于等于预定系统内存占用阈值时,此时存储数据占用剩余空间比例较小,则生成转存指令。其中转存指令用于将存储数据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通过对存储数据的预计使用频率和占用空间比例进行获取,并设置相应的阈值条件完成对数据的感知,进而实现根据感知结果对存储数据的转移存储。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300还包括:步骤360:构建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步骤370:当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完成后,根据所述转存指令进行系统内存占用数据采集,并判断数据采集结果是否满足所述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步骤380:当检测数据采集结果满足所述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时,将所述存储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的待存储数据转存至低速存储空间。
23.具体的,构建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其中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为系统运行空闲状态下的高速存储空间占用空间区间,由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高速存储空间占用不易过高,当高速存储空间占用比例过高时则会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因此需要设置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来避免在系统运行在空闲时间存储数据在高速存储空间不足时占用空间。其中,系统在空闲运行状态下为长时间未进行操作、长时间没有存在程序运行以及系统运行程序较少的状态。当待存储数据存储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完成后,根据所述转存指令进行系统内存占用数据采集,采集系统当前状态下的高速存储占用空间,并判断数据采集结果是否满足所述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即判断当前的数据采集结果是否超过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当检测数据采集结果满足所述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时,此时数据采集结果已经超过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高速存储空间占用较高,此时则将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的待存储数据转存至低速存储空间。实现了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对存储数据进行存储位置调整,避免存储数据长时间占用高速存储空间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
24.步骤500:对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访问数据统计,得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步骤600:基于所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和所述存储感知因子进行访问频率匹配分析,得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步骤700:根据所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得调整存储指令,基于所述调整存储指令控制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调整。
25.具体的,对存储数据的存储访问数据统计,即统计在存储时间内的平均访问频率,如某一数据存储时长10天共计访问10次,则该数据的访问数据为每天1次,得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随后基于存储访问统计结果和存储感知因子进行访问频率匹配分析,即判断存储访问统计结果是否达到存储感知因子中的预定访问频率数据,得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其中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用于体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是否达到存储感知因子中的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根据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得调整存储指令,调整存储指令中包含调整状态或不调整状态。当未达到存储感知因子中的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时,系统生成的调整存储指令为调整状态,反之则为不调整状态,调整状态下对存储于高速存储空间的存储数据调整至低速存储空间,不调整状态则存储数据不进行调整完成对存储数据的感知。最后,基于所述调整存储指令控制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调整。实现了系统针对存储数据的感知,
完成对存储数据的调整,进一步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700还包括:步骤710:构建高速存储空间的访问频率极值;步骤720:基于所述访问频率极值进行所述高速存储空间内存储数据的比对评价,判断是否存在不满足所述访问频率极值的冷数据;步骤730:当存在不满足所述访问频率极值的冷数据时,将所述冷数据调整存储至低速存储空间。
27.具体的,构建高速存储空间的访问频率极值,其中高速存储空间的访问频率极值为存储数据的最低访问频率,该频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状况进行设定。随后,基于访问频率极值进行高速存储空间内存储数据的比对评价,判断高速存储空间内存储数据访问频率不满足访问频率极值的冷数据,即高速存储空间内存储数据访问频率低于访问频率极值的数据。当存在不满足所述访问频率极值的冷数据时,将所述冷数据调整存储至低速存储空间,实现了对使用频率低的数据进行及时调整。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700还包括:步骤740:判断所述待存储文件是否存在重要标识信息;步骤750:当所述待存储文件存在重要标识信息时,则将所述待存储文件进行双备份存储。
29.具体的,判断待存储文件是否存在重要标识信息,即判断用户是否对待存储文件进行重要标识,当存在重要标识信息时说明该待存储数据为重要数据,则将所述待存储文件进行双备份存储,即将待存储数据同时存储至低速存储空间和高速存储空间内。进一步保证了重要标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丢失。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得待存储数据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分级匹配,得到存储约束条件,对待存储数据的存储位置进行约束。随后获得用户对待存储数据的存储评价数据,生成存储感知因子,对待存储数据的重要程度进行感知获取。基于约束条件和存储感知因子进行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得到存储数据,根据存储数据进行存储访问数据统计,得到存储数据的访问频率统计结果。基于存储访问统计结果和存储感知因子进行访问频率匹配分析,得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根据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得调整存储指令,基于所述调整存储指令控制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调整。实现了对存储数据的重要度进行感知,优化调整高速存储空间的存储数据,进一步保证了重要数据的读取速度提高系统运行速度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存储无法对存储数据进行重要度感知并进行分类存储,造成重要数据存储在低速存储空间中,导致数据读取缓慢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技术问题。
31.实施例二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感知分类的内存访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础信息获取模块11,用于采集待存储数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属性信息;第一存储约束条件获取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分级匹配,得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
存储感知因子生成模块13,用于获得用户对于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存储评价数据,根据所述存储评价数据生成存储感知因子;数据存储模块1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和所述存储感知因子进行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得到存储数据;存储访问统计结果获取模块15,用于对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访问数据统计,得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取模块16,用于基于所述存储访问统计结果和所述存储感知因子进行访问频率匹配分析,得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存储调整模块17,用于根据所述访问频率匹配分析结果获得调整存储指令,基于所述调整存储指令控制所述存储数据的存储调整。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获取模块12还用于: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获得所述存储数据的数据大小信息;设定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判断所述数据大小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当所述数据大小信息不满足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时,则匹配低速存储约束条件;根据所述低速存储约束条件获得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获取模块12还用于:当所述数据大小信息满足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时,根据所述数据大小信息和所述预定数据大小约束阈值的比值得到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获得实时系统内存占用信息;根据所述实时系统内存占用信息进行高速存储偏重分析,得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根据所述第一高速存储偏重系数和所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获得所述第一存储约束条件。
34.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感知因子生成模块13还用于:根据所述存储评价数据获得预定访问频率数据;判断所述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是否满足预定频率阈值;当所述预定访问频率数据满足所述预定频率阈值时,则判断所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是否满足预定系统内存占用阈值;当所述第二高速存储偏重系数满足所述预定系统内存占用阈值时,生成转存指令;根据所述转存指令将所述待存储数据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
35.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感知因子生成模块13还用于:构建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当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完成后,根据所述转存指令进行系统内存占用数据采集,并判断数据采集结果是否满足所述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当检测数据采集结果满足所述闲时评价系统内存占用区间时,将所述临时存储至高速存储空间的待存储数据转存至低速存储空间。
36.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调整模块17还用于:构建高速存储空间的访问频率极值;基于所述访问频率极值进行所述高速存储空间内存储数据的比对评价,判断是否存在不满足所述访问频率极值的冷数据;当存在不满足所述访问频率极值的冷数据时,将所述冷数据调整存储至低速存储空间。
37.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调整模块17还用于:判断所述待存储文件是否存在重要标识信息;当所述待存储文件存在重要标识信息时,则将所述待存储文件进行双备份存储。
38.上述实施例二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其执行原理以及执行基础均可以通过实施例一中记载的内容获取,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这样获取的内容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