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路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9:2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路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针对低温制热场合,采用补气增焓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空调制热能力和能效,但针对常规制冷和制热,补气增焓方案可能出现能效降低的情况,并且补气增焓下所需要的制冷剂灌注量大,常规制冷和制热下制冷剂灌注量比增焓下减小会对能效更有利。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要让空调性能更优,需设计不同的制冷剂灌注量及具有开启和关闭补气增焓的功能,然而现有的空调不具有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双路空调系统。
4.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路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补气管路、非补气管路;
5.所述非补气管路包括经管路串联的第一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a、蒸发器;
6.所述补气管路包括储气罐及经管路串联的第二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a、闪蒸罐、蒸发器,储气罐输出端经装有单向阀g、节流阀h的管路连接第二压缩机输入端。
7.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所述双缸压缩机的两个工作缸均独立工作,第一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的普通工作缸,第二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的补气工作缸。
8.进一步的,所述节流阀a的输出端经一装有单向阀b的管路连接蒸发器输入端,蒸发器输出端经一装有单向阀i的管路连接第一压缩机输入端;
9.所述节流阀a的输出端经一装有单向阀c的管路连接闪蒸罐输入端,闪蒸罐输出端经装有节流阀d、单向阀e的管路连接蒸发器输入端,蒸发器输出端经装有单向阀j的管路连接第二压缩机输入端。
10.进一步的,所述储气罐输入端经装有单向阀f的管路分别连通闪蒸罐、第二压缩机输出端。
11.进一步的,各个单向阀、各个节流阀均为与空调的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
12.进一步的,系统未开机时,储气罐内为中压,压缩机、冷凝器、闪蒸罐、蒸发器均处于低压状态,各个单向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储气罐与外部不连通。
13.进一步的,系统进行常规制冷、制热运行时,仅第一压缩机工作,单向阀b、i开启,其余单向阀关闭;
14.系统关机时,第一压缩机停机,系统压力平衡后,控制器控制单向阀 b、单向阀i关闭,恢复到关机状态。
15.进一步的,系统进行低温制热运行时,仅第二压缩机工作,单向阀c、单向阀e、单向阀g、单向阀j开启;
16.系统关机时,单向阀g关闭,单向阀f开启,储气罐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压
力传感器,当储气罐内的压力在3分钟内变化<0.05mpa 时,储气罐恢复中压,控制器控制单向阀f关闭,第二压缩机停机。
17.进一步的,第二压缩机停机,系统压力平衡后,控制器控制单向阀c、单向阀e、单向阀j关闭,恢复到关机状态。
18.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采用上述的双路空调系统。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空调不同应用场合,针对补气/非补气进行切换运行,当进行常规制冷、制热运行时采用仅第一压缩机进行工作,当进行低温制热等工况,采用仅第二压缩机进行工作,并通过储气罐增加冷媒灌注量,以达到空调性能较优水平。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双路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双缸压缩机;101-第一压缩机;102-第二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阀a;4-单向阀b;5-蒸发器;6-单向阀c;7-闪蒸罐;8-节流阀d; 9-单向阀e;10-单向阀f;11-储气罐;12-单向阀g;13-节流阀h;14
‑ꢀ
单向阀i;15-单向阀j。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4.实施例1:
25.一种双路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补气管路、非补气管路;
26.所述非补气管路包括经管路串联的第一压缩机101、冷凝器2、节流阀 a3、蒸发器5;
27.所述补气管路包括储气罐11及经管路串联的第二压缩机102、冷凝器、节流阀a、闪蒸罐、蒸发器,储气罐输出端经装有单向阀g12、节流阀13h 的管路连接第二压缩机输入端;
28.补气管路、非补气管路中流通的为冷媒。
29.使用时,根据空调不同应用场合,针对补气/非补气进行切换运行,当进行常规制冷、制热运行时采用仅第一压缩机进行工作,当进行低温制热等工况,采用仅第二压缩机进行工作,并通过储气罐增加冷媒灌注量,以达到空调性能较优水平。
30.实施例2:
31.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具体系统管路实施结构,补气管路、非补气管路通过控制不同单向阀的开启或关闭来实现切换。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1,所述双缸压缩机的两个工作缸均独立工作,第一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的普通工作缸,第二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的补气工作缸。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a的输出端经一装有单向阀b4的管路连接蒸发器输入端,蒸发器输出端经一装有单向阀i14的管路连接第一压缩机输入端;
34.所述节流阀a的输出端经一装有单向阀c6的管路连接闪蒸罐输入端,闪蒸罐输出
端经装有节流阀d8、单向阀e9的管路连接蒸发器输入端,蒸发器输出端经装有单向阀j15的管路连接第二压缩机输入端。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罐输入端经装有单向阀f10的管路分别连通闪蒸罐、第二压缩机输出端,单向阀f的作用是,气体只能通过单向阀f 流入储气罐,储气罐内的气体无法经单向阀f流向闪蒸罐、第二压缩机。
36.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向阀、各个节流阀均为与空调的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
37.系统关机状态:
38.储气罐内为中压,压缩机、冷凝器、闪蒸罐、蒸发器均处于低压状态,各个单向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储气罐与外部不连通。
39.系统处于常规制冷、制热运行状态:
40.此时,系统进入常规非补气运行模式,仅第一压缩机工作,单向阀b、 i开启,其余单向阀关闭;系统按照“第一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a、单向阀b、蒸发器、单向阀i、第一压缩机”的流向运行。
41.系统关机时,第一压缩机停机,系统压力平衡后,控制器控制单向阀 b、单向阀i关闭,恢复到关机状态。
42.在实际应用中,判定系统压力平衡的方式为两种:
43.一种方式为在第一压缩机停机3分钟后,可认为压力达到平衡,可以进入下一次工作状态;因此,处理方式为第一压缩机停机3分钟后,控制器控制对应的单向阀关闭。
44.另一种方式为在节流阀a输入输出侧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当两个压力相差在0.02mpa以内时,判定压力达到平衡状态,控制器控制对应的单向阀关闭。
45.系统处于低温制热运行状态:
46.此时,系统进入补气模式,仅第二压缩机工作,单向阀c、单向阀e、单向阀g、单向阀j开启,其余单向阀关闭;
47.系统按照“第二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a、单向阀c、闪蒸罐、节流阀d、单向阀e、蒸发器、单向阀j、第二压缩机”的流向运行。
48.补气模式运行的同时,因储气罐内为中压,储气罐内气体通过单向阀 g、节流阀h进入低压流路,从而使补气运行时的冷媒灌注量增加,有利于提升补气模式下的空调性能。
49.系统关机时,单向阀g关闭,单向阀f开启,补气流路上的中压气体冷媒通过单向阀f进入储气罐,储气罐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当储气罐内的压力在3分钟内变化<0.05mpa时,储气罐恢复中压,控制器控制单向阀f关闭,第二压缩机停机。
5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停机,系统压力平衡后,控制器控制单向阀 c、单向阀e、单向阀j关闭,恢复到关机状态,等到下一次开机时再重新工作。
51.在实际应用中,判定系统压力平衡的方式为两种:
52.一种方式为在第二压缩机停机3分钟后,可认为压力达到平衡,可以进入下一次工作状态;因此,处理方式为第二压缩机停机3分钟后,控制器控制对应的单向阀关闭。
53.另一种方式为在节流阀a输入输出侧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当两个压力相差在0.02mpa以内时,判定压力达到平衡状态,控制器控制对应的单向阀关闭。
54.实施例2采用双缸压缩机,一缸为普通压缩缸作用于非补气管路,另一缸为补气压缩缸作用于补气管路,两个缸独立工作,能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实现补气或非补气的切换运
行,并且补气运行下增加冷媒灌注量,以达到空调性能较优水平。
55.实施例3:
56.实施例3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1中的双路空调系统。
57.本专利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5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59.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