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大风量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达标排放的吸附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6:24: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有机气体吸附治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风量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达标排放的吸附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2.二氯甲烷是一种具有类似氯仿气味的强挥发性无色液体,因具有溶解力强、稳定好、不易燃烧、毒性低及价格低廉等优势,常被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如精细化工合成中作为溶剂、聚氨酯发泡剂、脱模剂、金属清洗剂及湿法锂电池隔膜用萃取剂等。但二氯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治理一直是环保行业治理的难点,这主要和其特性有关,其治理难点如下所示:
3.表1二氯甲烷治理难点分析
[0004][0005]
由于二氯甲烷的沸点较低,所以挥发浓度较高,排气浓度经常超过50g/m3,采用常规的吸附方法,很难有效治理其排气,尤其将其排气浓度控制到较低标准限值以内。而由于其含氯腐蚀性强且几乎不溶于水,也很难采用传统的深冷法、吸收法以及高温氧化法(蓄热式燃烧法)来进行治理。
[0006]
此外,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的排放要求逐渐严格,很多地方标准将其作为特征污染物限定其排放浓度,如沪苏浙皖试用的制药行业标准db33/310005
‑ꢀ
2021,目前已将二氯甲烷的排气浓度规定在20mg/m3以内,为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7]
目前对于中高风量(1000~20000m3/h)的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治理,最常用的工艺为活性炭吸附法、树脂吸附法及氧化法,以上三种工艺实施下来的问题或缺点主要有:
[0008]
1)活性炭吸附法是最为常见的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治理工艺,但其存在的弊端较多且很难满足中高风量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低的超低浓度排放。这主要和工艺设计及吸附材料有关,以吸附材料为例,主要以ctc》80%的4mm煤制柱状活性炭为主,但该类活性炭仍然存在普通活性炭存在的问题,即孔道较长、孔径分布较宽、机械强度一般以及使用寿命较
短等,在使用中仍然会出现脱附能耗较高、脱附不彻底、更换周期频繁等问题,从而引起设备长期投资成本较高、运行能耗高以及排放不达标。
[0009]
2)树脂吸附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吸附工艺,树脂多以非极性树脂为主,该类吸附树脂的特点是容易再生、使用寿命长可反复使用、耐酸碱、吸附放热量低及不易粉化。其他不同之处在于,吸附树脂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可以较容易地人为控制,根据不同需要可合成出结构和性能不同的树脂,因此,吸附树脂品种多,应用范围广。但目前树脂吸附法用于治理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是治理工艺设计不合理以及吸附材料选择不匹配等问题,致使投资过高的同时也很难满足二氯甲烷超低浓度排放。
[0010]
3)氧化工艺主要为蓄热式高温氧化法及中低温催化氧化法,蓄热式高温氧化法(rto)处理vocs效果明显,但用来治理二氯甲烷及其他卤代烃类voc容易产生高温腐蚀和安全隐患,且二氯甲烷燃烧热极低,燃烧产生的能耗较高。生态环境部2020年发布的rto行业标准《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中明文规定:含卤素的废气不易采用蓄热燃烧法处理。
[0011]
另外,对于中低温催化氧化法(co及rco)来说,卤代烃类有机物容易引起催化剂中毒,
[0012]
虽然国内科研院所已研发出抗卤型贵金属催化剂,但使用寿命较短,不宜用来治理卤代烃类废气。


技术实现要素:

[0013]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风量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达标排放的吸附治理设备,其针对大风量(1000~20000m3/h)的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进行治理,采用非极性树脂低温吸附治理装置,该吸附治理装置具有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性好、运行能耗低、废液量少、工艺设备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可对二氯甲烷进行回收套用也可实现超低浓度排放 (20mg/m3以内)。
[0014]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风量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达标排放的吸附治理设备,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吸附罐,所述吸附罐为卧式径向流吸附罐,所述吸附罐内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上方设置有吸附层和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穿插设置在所述吸附层中,所述吸附管路能对所述吸附层进行降温。通过在吸附罐内设置有冷凝管路,通过冷凝管路对吸附层进行降温,解决吸附层因温度升高很难发挥吸附作用的问题。
[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层由吸附剂组成,所述吸附剂为后交联型非极性介孔树脂smd-2800。该种树脂的骨架结构为氯甲基苯乙烯结构,机械强度高,平均孔径为2.8nm,1.8~2.5nm孔径分布占比30%以上,对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的吸附能力较强,饱和吸附量可达28%,动态吸附量(达到低浓排放时的吸附量)可达10%,吸附二氯甲烷的性能优于常规非极性树脂。
[00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管路为立式u型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冷凝管路等距离平行设置,并且和所述滤网垂直设置,相邻两组所述冷凝管路间隔300~500mm,树脂的装填高度为500~1000mm,所述冷凝管路的高度高于所述吸附层200~500mm。具体根据二氯甲烷挥发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装填高度。
[001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吸附罐通过二级吸附管路连接,所述二级吸附管路包括下方一次进气管路、下方二次进气管路、上方出气循环管路和上方直接排气管路,所述下方一次进气管路连接有机尾气管路和吸附罐,即有机尾气通过下方一次进气管路进入吸附罐,所述上方出气循环管路连接吸附罐的出气口和所述下方二次进气管路,所述下方二次进气管路和所述吸附罐的进气口连接,所述上方直接排气管路和所述吸附罐的出气管路连接,所述下方一次进气管路、所述下方二次进气管路、所述上方出气循环管路、所述上方直接排气管路与吸附罐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自动阀门。进出吸附罐的气体通过自动阀门控制。此种二级吸附工艺布局简单、美观且容易加工和安装。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冷却风进气管路和蒸汽进气管路,所述冷却风进气管路和所述吸附罐的出气口连接,所述蒸汽进气管路和吸附罐的出气口连接,或者和位于所述吸附层上方的蒸汽进气口连接,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共用管路和所述吸附罐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换热器和有机尾气管路连接,所述冷却风进气管路、所述蒸汽进气管路及所述共用管路与所述吸附罐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自动阀门。
[0019]
冷却风通过冷却风进气管路进入吸附罐,对吸附罐内吸附剂进行降温后,通过共用管路进入热换气进行冷却,经过换热器冷却后的冷却风排气回到系统前端的有机尾气管路和进气耦合,再次进入吸附治理设备进行吸附治理。蒸汽经过蒸汽进气管路进入吸附罐对吸附剂进行脱附,然后蒸汽也通过共用管路进入热换气,经过换热器冷却后的蒸汽(含有机气体)液化后,液体进入分层罐对有机溶剂进行分层,气体回到系统前端的有机尾气管路和进气耦合,再次进入吸附治理设备进行吸附治理。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罐的进排气方式为下进气上出气,所述吸附罐下方设置有进气口,上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和所述吸附罐的内壁连接。通过采用挡板设计,进气先经过吸附器底部挡板缓冲后,然后进行吸附层渗透,此种气流分布方式可以让树脂充分且均匀的吸附二氯甲烷,气流的流速一般控制在0.12m/s以内。
[002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二次进气换热器,所述二次进气换热器的进气口和所述上方出气循环管路连接,所述二次进气换热器的出气口和所述二次进气管路连接。经过第一个吸附罐吸附后的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温度相比初始进气温度有一定升高,即使是采用低温吸附罐,也会有5~25℃的温升,此时在进入第二个吸附罐之前需要再次降温,让其温度继续保持和初始进气温度相同,让第二个吸附罐充分发挥其吸附效果,通过二次进气换热器的设置,对经过第一个吸附罐吸附后的二氯甲烷气体进行降温,使其温度继续保持和初始进气温度相同,让第二个吸附罐充分发挥其吸附效果。
[002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蒸汽分布管,所述蒸汽分布管设置在所述吸附层上方,所述蒸汽分布管上设置有喷嘴,并且所述喷嘴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喷嘴均匀分布在所述蒸汽分布管上,并且所述喷嘴的出气口朝上。蒸汽从吸附器上部进气,出气后先喷向吸附器上部进行缓冲和分布,然后再渗透吸附层,对吸附层进行高温脱附,此种分布方式可以充分的脱附(解析)树脂。
[002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冷却风进气管路,所述冷却风进气管路和所述吸附罐连接,所述冷却风进气管路上设置有冷却风换热器和冷却风机。
[002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换热器和除雾器,所述进气换热器
和有机尾气管道连接,所述除雾器连接所述进气热换气和所述吸附装置。可通过换热器将二氯甲烷的温度控制在0~12℃,除雾器具有离心、沉降及丝网除雾功能,能对二氯甲烷进行除湿,进而对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进行降温除湿处理,以确保进入树脂吸附装置的二氯甲烷是低温且干燥的。
[002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承载集成式框架,所述换热器、所述除雾器、所述连接管道均和所述承载集成式框架连接,所述承载集成式框架能带动所述换热器、所述除雾器、所述连接管道进行整体移动。通过承载集成式框架构建的整套设备具有美观、方便维修、可再利用率高、方便运输等优势。
[0026]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
1)通过在吸附罐内设置有冷凝管路,通过冷凝管路对吸附层进行降温,解决吸附层因温度升高很难发挥吸附作用的问题。
[0028]
2)选择孔径适宜、比表面积大、孔容大且结构类型更加稳固的后交联型非极性介孔树脂smd-2800对二氯甲烷进行吸附,该种树脂的骨架结构为氯甲基苯乙烯结构,机械强度高,平均孔径为2.8nm,1.8~2.5nm孔径分布占比30%以上,对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的吸附能力较强,饱和吸附量可达28%,动态吸附量可达 10%,吸附二氯甲烷的性能优于常规非极性树脂。
[0029]
3)通过二级吸附管路的设置,能达到极高的净化效率,实现达标排放。
[0030]
4)通过二次进气换热器的设置,对经过第一个吸附罐吸附后的二氯甲烷气体进行降温,使其温度继续保持和初始进气温度相同,让第二个吸附罐充分发挥其吸附效果。
[0031]
5)可通过换热器、除雾器对二氯甲烷进行降温除湿处理,以确保进入树脂吸附装置的二氯甲烷是低温且干燥的。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附治理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附治理设备的立体图;
[0034]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去外壳的吸附罐的主视图。
[0035]
图中:1、承载集成式框架;2、进气换热器;21、主风机;3、除雾器;4、吸附罐;40、蒸汽进气口;41、桶状壳体;42、挡板;43、滤网;44、冷凝管路;45、进气口;46、蒸汽分布管;461、喷嘴;47、出气口;48、加料口;49、吸附层;5、二次进气换热器;6、冷却风换热器;61、冷却风机;7、换热器; 71、一级换热器;72、二级换热器;8、分层罐;81、溶剂罐;82、排液泵;9、连接管道;91、下方一次进气管路;92、上方出气循环管路;93、下方二次进气管路;94、上方直接排气管路;95、蒸汽进气管路;951、蒸汽调节阀组;952、蒸汽流量器;96、共用管路;97、冷却风进气管路;98、有机尾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7]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大风量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达标排放的吸附治理设备包括承载集成式框架1,所述承载集成式框架1上设置有吸附装置,
所述吸附装置用于对有机气体二氯甲烷进行吸附,承载集成式框架1内部集成了主风机21、冷却风机61、排液泵82等动力设备,也集成了控制柜、吸附罐4及换热器7。所述承载集成式框架1上设置有连接管道9,所述连接管道9用于连接吸附罐4、换热器7、排液泵82等设备。承载集成式框架1构建的整套设备具有美观、方便维修、可再利用率高、方便运输等优势。一般情况下,承载集成式框架1的长度为12.5米以内,高度为3.5米以内,宽度为3.5米以内,可进行长途运输。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进入吸附装置前需要降温除湿处理,以确保进入树脂吸附装置的二氯甲烷是低温且干燥的。可通过板式的进气换热器2将二氯甲烷的温度控制在0~12℃,除雾器3具有离心、沉降及丝网除雾功能,能对二氯甲烷进行除湿,如尾气中含有酸性气体,可在进气换热器2和有机尾气管道之间设置水洗塔,可进行碱液喷淋后在进行水洗,水洗塔中可设置冷水喷淋。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吸附罐4。在本实施例中,吸附罐4设置有三个,整个吸附工艺采用的是三个吸附器的二级吸附模式,二级吸附采用串联吸附模式,以达到极高的净化效率,实现达标排放。吸附模式示意如下表所示:
[0040][0041]
在上表中,a/b/c分别为三个吸附罐4代号,3个阶段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三个吸附罐4通过二级吸附管路连接,所述二级吸附管路的设计采用下二上二的方式,即二级吸附管路包括下方一次进气管路91、下方二次进气管路93、上方出气循环管路92及上方直接排气管路94,下方一次进气管路91位于吸附罐4下方,连接有机尾气管路98和吸附罐4,有机尾气通过下方一次进气管路91进入吸附罐4,上方出气循环管路92连接吸附罐4的出气口47和二次进气换热器5的进气口,二次进气换热器5的出气口通过下方二次进气管路93和吸附罐4的进气口连接,下方一次进气管路91、下方二次进气管路93、上方出气循环管路92、上方直接排气管路94与吸附罐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自动阀门,进出吸附罐4的气体通过自动阀门控制。此种二级吸附工艺布局简单、美观且容易加工和安装。具体地,以a罐b罐串联吸附为例,二氯甲烷尾气首先经过a罐底部一次进气管道进气来进行吸附(a1一次进气阀打开),然后从a罐上部出气循环管道排出(a3循环阀打开),接着再经过二次进气换热器5进行二次冷凝,之后进入下方二次进气管路93,并且从b罐底部的下方二次进气管路93进入b罐进行二次吸附(二次进气阀b2打开),最后从b罐上部的上方直接排气管道94排出(b4直接排气阀打开)。
[0042]
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设置二次进气换热器5,是因为经过第一个吸附器吸附后的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温度相比初始进气温度有一定升高,即使是采用低温吸附器,也会有5~25℃的温升,此时在进入第二个吸附罐4之前需要再次降温,让其温度继续保持和初始进气温度相同,让第二个吸附罐4充分发挥其吸附效果,二次进气换热器5采用立式螺旋缠绕换热器,连通上方出气循环管路92和下方二次进气管路93。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脱附装置,所述脱附装置包括蒸汽进气管路95,所述蒸汽进气管路95和吸附罐4的出气口47连接,或者和位于所述吸附层49上方的蒸汽进气口40连接,所述蒸汽进气管路95上设置有蒸汽调节阀组951和蒸汽流量器952,通过蒸汽调节阀组951调节进入吸附罐4的蒸汽流量,通过蒸汽流量器952 测量蒸汽进气管路95中气体的体积流量和总量。所述脱附装置还包括共用管路 96,所述共用管路96和吸附罐4的连接,蒸汽从蒸汽入口进入吸附罐4,对吸附罐4内的吸附剂进行脱附,然后通过共用管路96流出。所述脱附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换热器71、二级换热器72、分层罐8和溶剂罐81,所述一级换热器71 和共用管路96连接,经过吸附罐4的脱附蒸汽分别经过一级换热器71、二级换热器72冷凝,然后进过分层罐8进行分层处理,分层后有机溶剂二氯甲烷进入溶剂罐81暂存,溶剂罐81内的有机溶剂可进行二次利用。所述一级换热器71和有机尾气管路98连接,经过一级换热器71冷却后的蒸汽(含有机气体)液化后,气体回到系统前端的有机尾气管路98和进气耦合,再次进入吸附治理设备进行吸附治理。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吸附剂经过蒸汽脱附后仍处于高温状态,此时可通过冷却风机61对吸附层49进行冷却,将吸附层49冷却到12℃以下,以便冷却后的吸附剂在下一次吸附时处于低温吸附状态。冷却风来自空气,而由于季节的变化,空气温度变化较大,因此,需要在冷却风机61后引入冷却风换热器6,冷却风换热器6冷媒采用0~8℃冷媒,冷却风换热器6后设置冷却排液缓冲罐,经过冷却风换热器6产生的液体在缓冲罐里通过自动排水器排至分层罐8或废水罐里,也可以直接将冷却排液排至吸附罐4内。
[0045]
参见附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罐4内设置有吸附层49,所述吸附层 49由吸附材料组成,所述吸附罐4上设置有加料口48,所述吸附材料从所述加料口48加入到所述吸附罐4内。吸附材料的特性决定其吸附能力,按照吸附质分子尺寸和吸附剂分子尺寸之间的关系,吸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4种:
[0046]
(1)吸附质分子尺寸远小于吸附剂孔径,吸附的分子容易脱附,低浓度下的吸附量小;
[0047]
(2)吸附质分子尺寸稍小于吸附剂孔径,吸附质分子在孔内发生毛细凝聚,吸附量大;
[0048]
(3)吸附质分子尺寸约等于吸附剂孔径大小,孔隙对吸附质分子的捕捉能力非常强,适合于极低浓度下的吸附;
[0049]
(4)吸附质分子尺寸大于孔径,因分子筛作用,吸附质分子无法进入孔隙,故不起吸附作用。
[0050]
可见,在吸附操作时吸附剂的孔径与吸附质分子或离子的几何大小有一个匹配问题。本吸附治理设备用于吸附二氯甲烷,二氯甲烷的分子动力学直径0.33 nm,分子直径较小,选择常规的大孔树脂(平均孔径在3.0mm及其以上)很难有效吸附二氯甲烷。发明人结合有机物特性及工程经验,选择孔径适宜、比表面积大、孔容大且结构类型更加稳固的后交联型非极性介孔树脂smd-2800,该种树脂的骨架结构为氯甲基苯乙烯结构,机械强度高,平均孔径为2.8nm,1.8~ 2.5nm孔径分布占比30%以上,对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的吸附能力较强,饱和吸附量可达28%,动态吸附量(达到低浓排放时的吸附量)可达10%,吸附二氯甲烷的性能优于常规非极性树脂,该种树脂的其他参数如表2所示:
[0051]
表2smd-2800非极性吸附树脂的理化性能指标
[0052][0053][0054]
非极性介孔树脂吸附的核心是“低温吸附及高温脱附”,低温情况下有利于吸附的原因主要为:非极性树脂吸附为物理吸附时,其表面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很小,其吸附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接近气体的液化点时,吸附量最大,因为这时气体分子的动能最小。
[005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罐为一种卧式径向流吸附器,所述吸附罐包括桶状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格栅、滤网、压板、垫片、进气分布器、蒸汽分布管、立式u型冷凝管路。
[0056]
所述吸附罐的吸附进排气方式为下进气上出气,下方进气口45的上方设置有挡板42,挡板42和壳体41的内壁连接,挡板42上方铺设有滤网43,滤网43上方设置有吸附层49,采用挡板42的设置,进气先经过吸附罐4底部挡板42缓冲后,然后进行吸附层49渗透,此种气流分布方式可以让树脂充分且均匀的吸附二氯甲烷,气流的流速一般控制在0.12m/s以内。
[0057]
二氯甲烷沸点低,挥发快,致使其工艺排气浓度较高,而过高浓度的二氯甲烷被树脂吸附时的放热量也较高,从而致使吸附层温度逐渐上升,致使上层很难发挥吸附作用。因此在吸附罐4内设置有冷凝管路44,所述冷凝管路44为立式多层u型结构,通过冷凝管路44对吸附层49进行降温,解决吸附层49上层温度升高很难发挥吸附作用的问题。具体地,u型冷凝管路的冷凝管采用壁厚1mm,内径10mm的316l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上是外径30~90mm的316l翅片环,u型冷凝管上的直管间距为100~300mm。整个多层立式u型冷凝管路设置有多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管路设置有四组,并且所述冷凝管路垂直于滤网,多组u型冷凝管路之间平行设置,相邻两组冷凝管路之间的间隔为300~500mm,所述冷凝管路高度高于树脂装填高度200~500mm。通常情况下树脂的装填高度为500~1000mm,根据二氯甲烷挥发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装填高度。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组u型冷凝管路的进口均为封头同一侧的管道,出口为另一侧封头的同一侧管道,采用冷媒为0~8℃冷媒,冷媒压力为0.1~0.2mpa。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罐4的出气口47采用筒式结构,筒体下端为实心板,上端为出气口,筒体弧面为孔板,这样设计有利于降低排气速度且让排气在吸附层上部有一定的
预冷凝。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分布管设置在吸附层49上方,所述蒸汽分布管上设置有喷嘴,喷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蒸汽分布管上。并且所述喷嘴的出气口朝上,蒸汽从吸附器上部进气,出气后先喷向吸附器上部进行缓冲和分布,然后再渗透吸附层,对吸附层进行高温脱附,此种分布方式可以充分的脱附(解析)树脂。通过吸附罐的设置,解决了由于二氯甲烷沸点较低、挥发浓度较大,因此在常温吸附时会出现边吸附边挥发、饱和吸附量低、吸附放热量大的问题。
[0061]
本发明的治理设备除了用于治理二氯甲烷外,还可以用于治理像溴乙烷、氯丙烯及其他沸点35~45℃的挥发性有机物。
[0062]
工作过程:
[0063]
(1)负压调节
[0064]
二氯甲烷进气管道前段设置负压传感器,和主风机进行pid变频调节,以便满足车间不同工况时的抽气量。相当于送多少风,吸附装置的主风机抽取多少风,不会造成有的工段不生产风时,主风机不自动变频致使抽气量过大、浓度过高等问题产生。
[0065]
(2)初冷和除雾
[0066]
二氯甲烷挥发性气体进入进气换热器2进气降温,回收部分有机物,然后进入具备缓冲、除雾和存液功能的除雾器3进行气体缓冲和除雾,除雾器3设置压差计和紧急压力泄放系统,且除雾器3可实现自动排液。
[0067]
(3)吸附净化
[0068]
初冷和除雾后的二氯甲烷工艺尾气进入吸附罐4,通过吸附罐4内部填装的非极性介孔树脂吸附器进行吸附(三个吸附罐4,二个吸附,另一个备用或脱附),最后净化过的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中。吸附采用并联吸附模式,以达到极高的净化效率,实现达标排放。吸附模式示意如下所示:
[0069][0070]
备注:3个阶段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
[0071]
(4)再生及液化回收
[0072]
吸附到一定程度后的吸附罐4,采用蒸汽调节阀组951调节后的蒸汽(95~ 105℃)进行脱附解析,非极性介孔树脂smd-2800的脱附时间较短,所消耗蒸汽较少,脱附出的有机物二氯甲烷和水蒸气进入第一热换气71进行预冷凝,未冷凝的部分继续进入第二热换气72再次液化,冷凝液化的有机物和水一起进入废水罐,或进入分层罐8进行重力分层,分层后的有机物混合液和废水各自进入储罐。
[0073]
(5)降温-干燥
[0074]
再生后的吸附罐4需引入空气对其以及其所载的非极性介孔树脂进行冷却,和其他吸附材料不同,smd-2800树脂的冷却时间较短,冷却时产生的排气和脱附出气共用一个
管道也共用换热器7,冷却排气经过第一换热器71冷凝后到主风机21前端进行耦合。
[0075]
以上过程均由plc程序控制,自动切换,交替进行。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 程序控制,对设备进行全自动监测与控制。根据工艺要求,自动运行时的吸附时间、脱附时间、冷却时间和间歇时间可通过程序来设定。
[007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78]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