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屋面引流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20:24: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引流排水构造。


背景技术:

2.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
3.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变化创新,传统建筑风格已经逐渐转为现代建筑风格,人们在建筑基本使用功能满足情况下,越来越追求建筑的美观性。
4.传统的屋面水沟排水是通过雨水管道系统统一收集排入地面雨水井,即采用竖直的落地式雨水管道进行排水,通常采用pvc管,但是在一些艺术类场馆中,若采用上述方式实现排水,势必会影响整体建筑结构的美观性,不适合在艺术类场馆等公共建筑外立面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面引流排水构造,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施工以及富有动态美感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引流排水构造,包括地面基层、砌筑在所述地面基层上部的建筑外立面以及位于所述建筑外立面顶端的屋面建筑层,在所述地面基层顶面开挖有地面排水沟,所述屋面引流排水构造还包括:
7.预留套管,在所述屋面建筑层的端部利用混凝土浇筑施工并预留出屋面排水沟,在混凝土浇筑体内预埋预留套管并与所述屋面排水沟的内部空间相通;
8.铁索引流链,所述铁索引流链的顶端连接至所述预留套管的底端、底端连接在所述地面排水沟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屋面排水沟的顶部安装有多孔排水沟盖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上连接组件,所述上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预留套管上,且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两个为半圆环状结构的紧固箍、固定在所述紧固箍上的金属连接条、固定在两个所述金属连接条之间的锥体以及固定在所述锥体底端的上挂钩,所述铁索引流链的顶端挂设于所述上挂钩上;两个所述紧固箍通过螺栓连接成圆环状构件并套接在所述预留套管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连接条通过螺栓与所述紧固箍安装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下连接组件,所述下连接组件安装
在所述地面排水沟的内底面,且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顶面的连接杆、连接框以及伸缩弹簧,所述连接框为“口”字型构件,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并嵌入所述连接框内侧,且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有限位盘,所述伸缩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且处在所述连接框的内底面与所述限位盘之间;在所述连接框的顶面固定有下挂钩,所述铁索引流链的底端挂设于所述下挂钩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面引流排水构造,在屋面建筑层边缘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屋面排水沟,利用铁索引流链连接预埋在屋面排水沟内的预留套管和地面排水沟,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水从预留套管排出后会顺着铁索引流链流至地面排水沟,实现排水,可以满足正常排水需求,相比于传统的落地式雨水管,此排水引流装置自带的流动性效果能够大大提升整体建筑立面美观性,并且铁索引流链上可根据场馆的类型增加装饰物,营造出艺术的气息。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连接组件轴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连接组件轴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地面基层;2、建筑外立面;3、屋面建筑层;4、屋面排水沟;5、地面排水沟;6、铁索引流链;7、上连接组件;71、紧固箍;72、金属连接条;73、锥体;74、上挂钩;8、下连接组件;81、安装板;82、连接杆;83、连接框;84、限位盘;85、伸缩弹簧;86、下挂钩;9、多孔排水沟盖板;10、预留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引流排水构造,包括地面基层1、砌筑在地面基层1上部的建筑外立面2以及位于建筑外立面2顶端的屋面建筑层3,在地面基层1顶面开挖有地面排水沟5,屋面引流排水构造还包括:预留套管10,在屋面建筑层3的端部利用混凝土浇筑施工并预留出屋面排水沟4,在混凝土浇筑体内预埋预留套管10并与屋面排水沟4的内部空间相通,且在屋面排水沟4的顶部安装有多孔排水沟盖板9,避免外界杂物堵塞预留套管10;铁索引流链6,铁索引流链6的顶端连接至预留套管10的底端、底端连接在地面排水沟5内,在使用时,在地面基层1顶面开挖出地面排水沟5,地面排水沟5内浇筑混凝土,在屋面建筑层3的端部边缘利用混凝土浇筑施工并预留出屋面排水沟4,在浇筑出屋面排水沟4时提前预埋预留套管10,混凝土浇筑施工,保证缝隙连接严密,铁索引流链6的顶端连接至预留套管10的底端、底端连接在地面排水沟5内,雨水进入屋面排水沟4后会在屋面排水沟4内流动,随后从预留套管10排出,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水从预留套管10排
出后会顺着铁索引流链6流至地面排水沟5内,实现排水,可以满足正常排水需求,相比于传统的落地式雨水管,此排水引流装置自带的流动性效果能够大大提升整体建筑立面美观性,并且铁索引流链6上可根据场馆的类型增加装饰物,营造出艺术的气息。
21.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上连接组件7,上连接组件7安装在预留套管10上,且上连接组件7包括两个为半圆环状结构的紧固箍71、固定在紧固箍71上的金属连接条72、固定在两个金属连接条72之间的锥体73以及固定在锥体73底端的上挂钩74,铁索引流链6的顶端挂设于上挂钩74上;两个紧固箍71通过螺栓连接成圆环状构件并套接在预留套管10上;金属连接条72通过螺栓与紧固箍71安装连接,两个紧固箍71通过螺栓连接以安装在预留套管10上,为提高紧固箍71与预留套管10连接的紧密性,在紧固箍71与预留套管10连接完成后,可在紧固箍71与预留套管10的连接缝隙内打入灌封胶,金属连接条72通过螺栓与紧固箍71安装连接,易于安装和拆卸,铁索引流链6的顶端挂设于上挂钩74上,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水从预留套管10排出后会通过锥体73并流至铁索引流链6上,最终顺着铁索引流链6流至下方的地面排水沟5内。
22.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下连接组件8,下连接组件8安装在地面排水沟5的内底面,且下连接组件8包括安装板81、固定在安装板81顶面的连接杆82、连接框83以及伸缩弹簧85,连接框83为“口”字型构件,连接杆82的顶端贯穿并嵌入连接框83内侧,且在连接杆82的顶端固定有限位盘84,伸缩弹簧85套设在连接杆82上且处在连接框83的内底面与限位盘84之间;在连接框83的顶面固定有下挂钩86,铁索引流链6的底端挂设于下挂钩86上,上拉下挂钩86,连接框83移动以压缩伸缩弹簧85,令铁索引流链6的底端挂设于下挂钩86上,伸缩弹簧85释放弹力,通过下挂钩86拉直铁索引流链6,提高了利用铁索引流链6引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的屋面引流排水构造,在使用时,在地面基层1顶面开挖出地面排水沟5,地面排水沟5内浇筑混凝土,在屋面建筑层3的端部边缘利用混凝土浇筑施工并预留出屋面排水沟4,在浇筑出屋面排水沟4时提前预埋预留套管10,混凝土浇筑施工,保证缝隙连接严密;
24.铁索引流链6的顶端连接至预留套管10的底端、底端连接在地面排水沟5内,雨水进入屋面排水沟4后会在屋面排水沟4内流动,随后从预留套管10排出,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水从预留套管10排出后会顺着铁索引流链6流至地面排水沟5内,实现排水,可以满足正常排水需求,相比于传统的落地式雨水管,此排水引流装置自带的流动性效果能够大大提升整体建筑立面美观性,并且铁索引流链6上可根据场馆的类型增加装饰物,营造出艺术的气息。
25.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设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