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富水地层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井底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7:37: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公开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富水地层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井底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地铁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打设投点井,以将地面控制点传递到隧道内。投点井施工工艺类似降水井施工,只是管材的选择和下管的工艺不同。降水井多采用无砂管,而投点井多采用钢管。在富水地层中,投点井施工直接下放钢管,并未进行底座处理,这带来了以下缺陷:
3.1、地铁暗挖隧道一般都地面以下十几米左右,甚至更深,地层比较复杂,含水层较多,投点井打设完成后井中含有大量地下水,若直接将井管底部焊接钢板封堵并直接下放,则井管会因地下水浮力原因难以下放到绝对高程位置处,且费时费工;
4.2、地铁暗挖隧道需要进行多次循环的导流管注浆、深孔注浆及初支背后回填注浆等施工工序,若直接下放井管不进行底座封堵处理,注浆过程中产生的浆液极易进入井管中,堵塞井管,后期施工中管中浆液凝固难以清除,因井管空间有限处理起来费时费工,给施工造成很大的麻烦,增加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5.因此,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着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施工过程中井管下放困难的问题,基于此,还需要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以解决当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水地层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井底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施工过程中井管下放困难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富水地层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井底处理装置,包括:
9.底座,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定位孔,以当所述底座置于井底时,井底的液体能够从所述定位孔溢出;以及
10.导流管,其底部形成为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结构,所述导流管配置为多根,每个导流管相对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并且焊接于所述底座;其中,所述导流管上设有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间隔地布设于所述导流管的上部。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流管的顶部设有尖锐的避让端头。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流管的壁厚为2~3mm。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流管的管径为36~44mm。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底座的厚度为4~6mm。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溢流孔的孔径为6~8mm。
16.富水地层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井底处理装置底座的施工过程概述为:井底处理装
置与井管一起下放时,地下水会沿井管底座上的导流管逐步进入井管内,从而平衡井管内外水的浮力,使得井管能快速的下放到底。该底座和导流管的设计,能防止地铁暗挖隧道导流管注浆、深孔注浆及初支背后注浆时浆液的流窜。具体地,当浆液流窜到底座时,浆液将会先由底座的定位孔进入导流管,填充导流管的空间,而不会直接进入井管中。这样,在后期施工时,只需将底座取出即可。由于浆液不堵塞井管,可以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底座上焊接的定位孔初排水,从而使得井内能够保持平衡水压,可以使后期施工中在富水地层中快速下放到绝对高程,解决了地下水浮力问题造成井管下放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可减少在导流管注浆、深孔注浆及初支背后注浆过程中因窜浆对投点井的破坏,进而为后期施工提供了便利。
18.基于此,不仅解决了因地层有水井管下放困难造成的人工费、施工周期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还节约了施工成本,增加了项目利益。另外,还解决了因导流管注浆、深孔注浆及初支背后注浆时浆液堵塞井管问题,减小了施工难度,对隧道施工过程测量、二衬混凝土浇筑提供了便利,使得后续施工能够按照预期项目进度顺利完成,以保质保量的交付项目。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富水地层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井底处理装置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底座,2-定位孔,3-导流管,4-溢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23.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富水地层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井底处理装置。图1示出了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以该井底处理装置在实际中的应用来详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24.参阅图1所示,井底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定位孔2,以当所述底座1置于井底时,井底的液体能够从所述定位孔2溢出;导流管3,其底部形成为与所述定位孔2相适配的结构,所述导流管3配置为多根,每个导流管3相对于所述定位孔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流管3与所述定位孔2同轴设置,并且焊接于所述底座1;其中,所述导流管3上设有多个溢流孔4,所述溢流孔4间隔地布设于所述导流管3的上部。
25.下文将以富水地层地铁暗挖隧道投点井井底处理装置底座1的施工过程为例详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井底处理装置与井管一起下放时,地下水会沿井管底座1上的导流管3逐步进入井管内,从而平衡井管内外水的浮力,使得井管能快速的下放到底。该底座1和导流管3的设计,能防止地铁暗挖隧道导流管3注浆、深孔注浆及初支背后注浆时浆液的流窜。具体地,当浆液流窜到底座1时,浆液将会先由底座1的定位孔2进入导流管3,填充导流管3的空间,而不会直接进入井管中。这样,在后期施工时,只需将底座1取出即可。由于浆液不堵塞井管,可以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底座1上焊接的定位孔2初排水,从而使得井内能够
保持平衡水压,可以使后期施工中在富水地层中快速下放到绝对高程,解决了地下水浮力问题造成井管下放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可减少在导流管3注浆、深孔注浆及初支背后注浆过程中因窜浆对投点井的破坏,进而为后期施工提供了便利。
27.基于此,不仅解决了因地层有水井管下放困难造成的人工费、施工周期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还节约了施工成本,增加了项目利益。另外,还解决了因导流管3注浆、深孔注浆及初支背后注浆时浆液堵塞井管问题,减小了施工难度,对隧道施工过程测量、二衬混凝土浇筑提供了便利,使得后续施工能够按照预期项目进度顺利完成,以保质保量的交付项目。
28.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3的顶部设有尖锐的避让端头,由此帮助浆液顺利地注入,以在浆液凝固后对井底进行有效封堵。
29.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导流管3的壁厚为2.75mm。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管3的壁厚还可以是2mm、2.5mm或者3mm。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设。
30.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3的管径为40mm。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管3的管径为36mm、38mm、42mm或者44mm。
31.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厚度为4~6mm。作为一种选择,底座1的厚度为5mm。
32.另外,所述溢流孔4的孔径为6~8mm。需要说明的是,该孔径可以是配置为6~8mm这个范围内的相同孔径,也可以是配置为6~8mm这个范围内的不同孔径。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
3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