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防疫通行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6:3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防疫通行机。


背景技术:

2.随着新冠病毒以及各种新型病毒的肆虐,人们在出行以及进入各种社区时都要进行体温以及身份的证明,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对人民检查体温以及身份信息时,都已经由人工检查转移到机械设备进行检查,避免检测人员与携带病毒的人员有直接性的接触,造成病毒扩散。因此对人员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实现快速、可靠的对访问人员进行识别和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防疫通行机,其包括:底座;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主机,所述主机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语音播报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测温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所述语音播报器、所述测温器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以及身份识别装置,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身份识别装置位于所述主机的下方,所述高度方向指的是所述立柱的底端到顶端的方向。
4.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语音播报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及所述测温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5.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所述智能防疫通行机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测温器的上方。
6.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外接口,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相垂直,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指的是所述凹槽的底壁到所述凹槽的开口的方向。
7.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所述外接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邻近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的槽壁上。
8.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身份识别装置与所述底座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800mm~1100mm,所述底面被配置为支撑在地面上。
9.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所述智能防疫通行机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0.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所述立柱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以及伸缩部,所述伸缩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所述伸缩部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伸缩部上。
11.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所述主机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
底座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12.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
13.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扫码器和/或身份证读取器。
14.如上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其中,在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所述扫码器时,所述扫码器的扫描面相对于所述立柱倾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
16.由于主机设置在身份识别装置的上方,人员在通过主机进行测温、人脸识别时,人员同时将识别件放置到身份识别装置上识别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快速查询当前人员的健康信息和体温信息,自动化程度高、判断速度快,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另外,通过主机和身份识别装置能够得到人员的健康信息和体温信息,从而能够根据人员的健康信息和体温信息进行通行的控制,通行管理可靠、高效排查、自动化程度高、判断速度快。
附图说明
1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18.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主体的结构框图;
21.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智能防疫通行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10、底座;20、立柱;21、固定部;22、伸缩部;23、凹槽;30、主机;31、壳体;32、显示屏;33、语音播报器;34、测温器;35、图像采集装置;36、控制器;37、无线传输模块;40、身份识别装置;41、扫码器;42、身份证读取器;50、挡板;60、外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26.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下述讨论提供了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技术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技术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的组合,那么本技术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包括:底座10、立柱20、主机30以及身份识别装置40。
29.立柱20的底端与底座10连接。
30.主机30包括设置在立柱20的顶端的壳体31、设置在壳体31上的显示屏32、设置在壳体31上的语音播报器33、设置在壳体31上的测温器34、设置在壳体31上的图像采集装置35以及设置在壳体31内部的控制器36,控制器36分别与显示屏32、语音播报器33、测温器34及图像采集装置35连接。具体地,图像采集装置35为双目/3d摄像头。
31.身份识别装置40设置在立柱20的侧壁上,并与控制器36连接,在立柱20的高度方向l1上,身份识别装置40位于主机30的下方,高度方向l1指的是立柱20的底端到顶端的方向。
32.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防疫通行机,图像采集装置35对人员采集图像数据,并向控制器36发送图像数据;控制器36分析图像数据得到人员的身份信息、健康信息等,测温器34对用户进行测温,并向控制器36发送温度数据;人员将识别件放置到身份识别装置40上,身份识别装置40获取识别件中的数据,并向控制器36发送识别数据,控制器36根据识别数据得到与识别件关联的身份信息;当人员同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35和身份识别装置40得到身份信息时,控制器36将通过图像采集装置35得到的身份信息与通过身份识别装置40得到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以进行身份信息核对;控制器36控制显示屏32显示身份信息、体温等,同时控制器36控制语音播报器33进行语音播报,以快速查询当前人员的健康信息和体温信息,从而能够根据人员的健康信息和体温信息进行通行的控制,通行管理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判断速度快。健康信息包括健康码、行程卡、场所码、核酸情况和疫苗接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33.另外,由于主机30设置在身份识别装置40的上方,人员在通过主机30进行测温、人脸识别时,人员同时将识别件放置到身份识别装置40上识别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快速查询当前人员的健康信息和体温信息,自动化程度高、判断速度快,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34.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立柱20的高度方向l1上,语音播报器33、显示屏32、图像采集装置35及测温器34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壳体31上。
35.测温器34对人员的额头进行测温,图像采集装置35需要在采集人脸图像的同时进行人员的眼睛识别,因此,图像采集装置35位于测温器34的下方,方便对人员的温度及身份信息同时采集;显示屏32显示人员的相应信息,因此,显示屏32位于图像采集装置35的下方,方便用于观察显示屏32中显示的内容,上述部件的布局合理,合理的利用了壳体31上的空间。
3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防疫通行机还包括:挡板50。
37.挡板50设置在壳体31上,并位于测温器34的上方。
38.一方面,挡板50能够遮挡阳光,从而避免阳光对图像采集装置35的直射导致损害图像采集装置35的图像感应器件的情况发生,即降低了图像采集装置35的老化速度,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挡板50能够遮挡雨水和雪等,以避免了测温器34和图像采集装置35与水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水对测温器34和图像采集装置35的损害,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39.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立柱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凹槽23,凹槽23的槽壁上设置有外接口60,凹槽23的深度方向l2与立柱20的高度方向l1相
垂直,凹槽23的深度方向l2指的是凹槽23的底壁到凹槽23的开口的方向。具体地,外接口60可为电源接口和/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智能防疫通行机通过电源接口与电源线连接,以通过电源线对智能防疫通行机供电,当然,智能防疫通行机内也可设置有电池,智能防疫通行机通过电池供电;usb接口与数据线连接,以通过数据线对智能防疫通行机提供数据或获取智能防疫通行机中的数据。
40.外接口60隐藏在凹槽23内,避免了在下雨或下雪时雨雪进入外接口60内,导致外接口60使用时容易发生短路的情况,即保证了外接口60的使用安全性,从而增加了产品使用安全性。
41.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外接口60设置在凹槽23的邻近立柱20的顶端设置的槽壁上。具体地,外接口60设置在凹槽23的顶壁上。
42.由于雨雪从立柱20的顶端下落到立柱20的底端上,上述外接口60的设置位置,使立柱20的侧壁能够对雨雪起到遮挡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雨雪进入外接口60内,进一步保证了外接口60的使用安全性,进而增加了产品使用安全性。
43.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立柱20的高度方向l1上,身份识别装置40与底座1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h为800mm~1100mm,底面被配置为支撑在地面上。
44.上述身份识别装置40的设置位置,根据人体科学设置,从而使人员稍微抬手就能将识别件放置到身份识别装置40上,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5.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防疫通行机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37。
46.无线传输模块37设置在壳体31内,并与控制器36连接。无线传输模块37能够与互联网连接。当然,智能防疫通行机也可通过网线进行连接互联网。
47.无线传输模块37可通过wifi、3g、4g、5g等方式上传数据到或者下载数据,从而能够通过网络实时更新人员的信息,从而进行更可靠的通行管理。
48.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立柱20包括:固定部21以及伸缩部22。
49.固定部21与底座10连接,身份识别装置40设置在固定部21上。
50.伸缩部22与固定部21连接,且伸缩部22可相对于固定部21移动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壳体31设置在伸缩部22上。
51.在面对身高过高或者过低的人群时,伸缩部22相对于固定部21向上或下移动,从而使得主机30的位置可以适用于各类人群,避免了身高过低的人群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够进行检测。
52.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立柱还可以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设置在固定部内,并与伸缩部连接,升降装置能够带动伸缩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升降装置带动伸缩部相对于固定部向上或下移动,从而避免了检测人员与携带病毒人员接触,提高了检测人员在工作时的安全性。
5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主机与立柱可拆卸连接。和/或,底座与立柱可拆卸连接。
54.上述结构使智能防疫通行机能够拆卸成多个部分,从而方便智能防疫通行机的运
输及搬运,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5.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身份识别装置40包括扫码器41和/或身份证读取器42。另外,身份识别装置也可为ic识别机。识别件包括身份证、二维码或ic卡。
56.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识别人员的身份信息,以适用不同的情况,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范围,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7.下面具体阐述人员的身份信息识别的几种方式。
58.实施例一
59.用户直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35进行人脸的图像数据采集,并通过控制器36分析图像数据得到人员的身份信息、健康信息等,然后控制器36控制显示屏32显示身份信息、体温,同时控制器36控制语音播报器33进行语音播报。
60.实施例二
61.将身份证放置到身份证读取器42上,以唤起图像采集装置35,用户通过图像采集装置35进行人脸的图像采集,并与身份证中关联的图片进行核对,核对通过后控制器36控制显示屏32显示身份信息、体温,同时控制器36控制语音播报器33进行语音播报。
62.实施例三
63.用户通过手机打开二维码,并通过扫码器41对二维码进行扫码,扫码器41将扫码数据发送给控制器36,控制器36将扫码数据上报当地大数据局获得二维码信息,并根据二维码信息解析出用户身份,然后用户通过图像采集装置35进行人脸的图像采集,并与用户身份进行核对,核对通过后控制器36控制显示屏32显示身份信息、体温,同时控制器36控制语音播报器33进行语音播报。
64.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身份识别装置40包括扫码器41时,扫码器41的扫描面相对于立柱20倾斜。
65.上述扫码器41的设置方式,方便用户将手机放置到扫码器41上,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6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8.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