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大直径钢管内环缝焊接的双倒三角形移动小车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6:27: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直径钢管现场安装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直径钢管内环缝焊接的双倒三角形移动小车。


背景技术:

2.随着大中城市型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供水需要,常常需要建设一条大直径原水管道,原水管道大多采用钢管,直径3.2m至4.0m,埋深较深,一般采用非开挖施工工艺。按照现有的施工技术,原水管道的施工一般采用“盾构隧道外包、原水管道内装”施工工艺,或者采用顶管施工工艺。所谓的“盾构隧道外包、原水管道内装”施工工艺,也就是当原水管道穿越山体和江河的时候,为保证原水管道的施工安全,一般不直接采用大直径钢管顶管施工工艺,而是沿原水管道线路先用盾构法掘进施工一条内径外径6.2m、内径5.5m圆形盾构隧道,待区间盾构隧道贯通后,再在盾构隧道里面安装这条大直径钢管原水管道,最后用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原水钢管与盾构隧道之间空隙的原水管道施工技术。
3.采用这种工艺安装原水管道,管道加工制作一般都是在专业钢结构厂家加工成9m-12m节段,运输到现场后,用龙门吊机配合下井,用专用轨道车运输到盾构隧道内的安装位,逐节拼装成整条线路的输水管道。在分节管道组拼焊接时,由于管道与盾构隧道之间的净空较小,钢管接缝焊接一般都采用阴阳坡口在钢管内部焊接,现有钢管内环缝焊接一般都采用固定的简易固定焊接平台或者人字梯来施工,移动起来不方便,且稳定性差,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研发一种可以大钢管内部自由行走移动焊接小车,以便于电焊工站在移动小车上实施大钢管上部环焊缝的焊接工作。
4.申请号为201420151480.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大管径管道内部施工用辅助台车,包括前支杆和后支杆及多个平台支撑杆,前支杆下方设置第一左前斜支撑杆、第二左前斜支撑杆、第一右前斜支撑杆和第二右前斜支撑杆,后支杆下方设置第一左后斜支撑杆、第二左后斜支撑杆、第一右后斜支撑杆和第二右后斜支撑杆,第二左前斜支撑杆底端设置左前行走轮,第二右前斜支撑杆底端设置右前行走轮,第二左后斜支撑杆底端设置左后行走轮,第二右后斜支撑杆底端设置右后行走轮。该装置通过各种钢管连接,构成框架支撑的台车结构,然而存在以下的问题:没有配备主动升降的装置,施工人员想要到达不同位置需要携带大质量的焊接设备爬上台车,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的强度,且该装置在焊接管道顶部的时候需要辅助的梯子等设备,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大直径钢管内环缝焊接的双倒三角形移动小车。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大直径钢管内环缝焊接的双倒三角形移动小车,包括支撑架、连接杆、行走滚轮、葫芦吊架、双钩葫芦和升降平台,所述支撑架为单片的双倒三角形板状框架支撑结
构且在底部的尖端处均与所述行走滚轮连接,所述行走滚轮垂直于钢管的底部内壁并沿钢管的延伸方向滚动,相邻的两片所述支撑架由多根所述连接杆连接构成立体框架支撑结构,所述葫芦吊架的底部两端分别与上部的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双钩葫芦的上部与所述葫芦吊架连接且底部与所述升降平台连接构成升降平台结构。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槽钢底梁、下连接杆、上连接杆和稳固斜杆,所述支撑架的底部通过所述槽钢底梁连接,所述行走滚轮焊接于所述槽钢底梁上并通过所述槽钢底梁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上部通过多根所述上连接杆连接且中部通过多根所述下连接杆连接,所述稳固斜杆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连接杆的前后两侧,所述稳固斜杆的底部与所述下连接杆连接且顶部与所述上连接杆的中部连接,所述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稳固斜杆配合构成三角连杆稳固结构。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还铺设有铺设行走板,所述铺设行走板包括上行走板和下行走板,所述上行走板铺设于所述上连接杆的上方,所述下行走板分为两片并分别铺设于对应的所述下连接杆的上方,所述上行走板中部预设有供所述升降平台通过的镂空孔洞。
11.优选的,所述葫芦吊架为两片半圆形结构且架设于所述上连接杆上,每个所述葫芦吊架的上部均设置有水平导轨,两个所述双钩葫芦水平运行于对应的所述水平导轨上且下端均与所述升降平台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铺设行走板为网状结构且上部铺设有防火垫,所述升降平台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斜坡,所述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扶栏。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4.本装置配置了升降的平台,可以将工作人员和设备一同举升起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本装置可以支持工作人员对管道的顶部、上部和中部的焊接处理,无需另外配置梯子等设备,使得焊接工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管道,101-焊缝;
18.2-支撑架,201-扶栏;
19.3-连接杆,301-槽钢底梁,302-下连接杆,303-上连接杆,304-稳固斜杆;
20.4-行走滚轮;
21.5-铺设行走板,501-下行走板,502-上行走板;
22.6-葫芦吊架,601-水平导轨;
23.7-双钩葫芦;
24.8-升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实施例一
28.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大直径钢管内环缝焊接的双倒三角形移动小车,相比于常见的框架结构台车,本装置配置了升降的平台,可以将工作人员和设备一同举升起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具体结构包括支撑架2、连接杆3、行走滚轮4、葫芦吊架6、双钩葫芦7和升降平台8,支撑架2为单片的双倒三角形板状框架支撑结构且在底部的尖端处均连接有行走滚轮4,双倒三角的结构一个是为了保证装置的稳定,另一个是,为升降平台8留出空间,每个行走滚轮4均垂直于管道1的内壁并沿管道1的内壁滚动,本装置是通过多个连接杆3将相邻两个单片支撑结构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并且可以通过连接杆3和连接绳等连接件将多个框架连接成一个整体,由于连接杆3的上下分布设置形成了下部和中部的分层,可以在连接杆3上铺设临时的木板作为承载板,当工作人员和焊接工具在下部时,可以对管道1的中下部焊缝101进行处理,当工作人员和焊接工具位于上部时,可以对管道1的中上部焊缝101进行处理。
29.上部的连接杆3上还架设有两组葫芦吊架6,每组葫芦吊架6均设置有对应的双钩葫芦7,双钩葫芦7行走在葫芦吊架6的上部且底部与升降平台8连接,两组双钩葫芦7共同吊起升降平台8,两组双钩葫芦7共同配合进行水平方向的调整,两组双钩葫芦7的配合一是保证升降平台8的稳定,二是将顶部的空间留出,当升降平台8升至最顶部时工作人员可以对管道1的顶部焊缝101进行处理。
30.实施例二
31.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连接支撑架2的连接杆3包括槽钢底梁301、下连接杆302、上连接杆303和稳固斜杆304,支撑架2的底部通过槽钢底梁301连接,槽钢底梁301选用10号槽钢或12.6槽钢,且在底部焊接有倾斜的行走滚轮4,使用槽钢底梁301的作用有三点,一是保证连接的强度,二是槽钢底梁301的凵字形结构方便焊接行走滚轮4和支撑架2,三是槽钢底梁301可以方便填充或挂靠一些配重,调整装置的中心保证装置的稳定。
32.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稳定,采用了多点连接的方式,其中上连接杆303将支撑架2的上部连接,铺设绑定好木板等结构后形成了上部的焊接平台,中部的下连接杆302连接支撑架2的中部,由于是双倒三角的结构,所以在支撑架2的中部连接有四根下连接杆302,可以方便木板的铺设,木板铺设并绑定好后形成了中部的焊接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中部的焊接平台对管道1的中部和下部进行焊接。
33.为了保证中部平台的稳定,通过多根稳固斜杆304将下连接杆302和上连接杆303连接,稳固斜杆304的下端与下连接杆302的侧端连接且上端与上连接杆303的中部连接,两根稳固斜杆304和下连接杆302配合构成三角形的稳固结构。
34.实施例三
35.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支撑架2的顶部设置有扶栏201,扶栏201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起到阻拦的作用,避免焊接装置滑落,第二方面可以对操
作人员的装置行走起到辅助的作用,在连接杆3铺设的平台上还铺设有预制的铺设行走板5,该铺设行走板5为钢筋或者钢网构成的,该种材料在建筑工地比较常见,可以较为轻松获取,处理也比较简单,还可以在铺设行走板5上铺设防火垫,以避免四溅的火星引燃其他的装置,铺设行走板5分为上行走板502和下行走板501,上行走板502铺设绑定于上连接杆303处,且中部留有空间供升降平台8穿过,下行走板501铺设绑定于下连接杆302处,分为两部分以供升降平台8穿过,当升降平台8升至中部的焊接平台时,工作人员和焊接设备可以转移过去,然后对管道1的中下部焊缝101进行处理。
36.实施例四
37.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葫芦吊架6为半圆形结构且架设于下连接杆302上,在葫芦吊架6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导轨601,双钩葫芦7行走在水平导轨601上可以带动工作人员对管道1的顶部焊缝101进行处理,半圆形的结构可以将受到的力分散使得水平移动的时候更稳定,升降平台8为板状结构且在前后两侧设置有斜坡,方便操作人员和焊接设备上下升降平台8。
38.工作原理:
39.1.工作人员在管道1外部将装置组装好以后,推动本装置至焊缝101处附近,然后工作人员先对焊缝101的底部和下部进行处理,当处理完毕后,将本装置推入并对准焊缝101。
40.2.操作人员和焊接设备进入升降平台8,启动双钩葫芦7,将升降平台8升起,当达到中部的焊接平台时,停下双钩葫芦7,操作人员和焊接设备转移至中部的焊接平台,并对管道1的中部进行处理,当两侧的中部焊缝101处理完毕后,工作人员和焊接设备回到升降平台8。
41.3.工作人员启动双钩葫芦7继续上升直到到达上部的焊接平台,停下双钩葫芦7,操作人员和焊接设备转移至上部的焊接平台,并对管道1的上部进行处理,当两侧的上部焊缝101处理完毕后,工作人员和焊接设备回到升降平台8。
42.4. 工作人员启动双钩葫芦7继续上升直到到达顶部,停下双钩葫芦7,工作人员控制双钩葫芦7带动升降平台8左右水平移动,对管道1的顶部进行处理,当顶部的焊缝101处理完毕后,操作人员将双钩葫芦7控制运行至铺设行走板5的中部,将升降平台8放下至底部,操作人员和焊接设备从升降平台8下来,完成对该道焊缝101进行处理,然后重复1-4的步骤即可对管道1的全部焊缝101进行处理。
43.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