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喷浆车的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5:07: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喷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混凝土喷浆车的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喷射机组是利用压缩空气,将按一定水灰比拌合好的混凝土料,通过输送管及喷射机的喷嘴,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出去,从而在受喷面上形成混凝土支护层,是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中的主要设备,混凝土喷浆车融合了混凝土泵、空压机系统、速凝剂系统三种技术,是混凝土机械中技术实现难度特别大、科技含量特别高的产品。
3.目前,传统的喷浆车额上的喷射装置大多利用电控装置来实现对喷射角度的调整,但是在单次喷浆结束后,混凝土容易滞留在喷射装置的内部,混凝土长期暴露在外部容易凝固结块,进而会影响喷射装置的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喷浆车的喷射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喷浆车的喷射装置。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喷浆车的喷射装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支撑板旋转调节的旋转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压供浆机和鼓风机,所述风压供浆机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送风管,且送风管远离鼓风机的一端与出料管相连通,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喷浆机,所述喷浆机的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底面固定连接于控制箱的上表面,所述喷浆机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输送管,且输送管远离喷浆机的一端与出料管相连通,所述喷浆机上设置有用于对喷浆机角度调节的角度调节机构。
8.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且第二阀门位于送风管与出料管连通处的下方。
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和旋转轴,所述正反转电机安装于控制箱的内底壁,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转轴安装有主动轮,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且从动轮与主动轮相啮合。
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滑槽的内部并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底面,且连接杆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铰接块,且第一铰接块的底面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铰接有第
二铰接块,且第二铰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喷浆机的底面。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盒,且收集盒位于喷浆机喷浆端的下方。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混凝土喷浆车的喷射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5.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角度调节机构、鼓风机、送风管、出料管和输送管之间的配合设置,利用角度调节机构可将喷浆机在支撑架调整至喷射端朝下的状态,并利用鼓风机将气体通过鼓风机输送至输送管的内部,在气体冲力的作用下,能够将输送管和喷浆机中残留的混凝土排出,避免混凝土在输送管或喷浆机的内部结块,防止混凝土堵塞输送管或喷浆机后降低喷浆效果。
16.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转机构,通过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转轴带动主动轮旋转,并在从动轮的作用下,使旋转轴带动转动板上连接杆在滑槽的内部滑动,进而可使滑槽带动支撑板进行小幅度旋转,有效的提升了喷浆机的喷浆范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视视角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视角的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控制箱;2、立杆;3、支撑板;4、风压供浆机;5、出料管;6、喷浆机;7、支撑架;8、角度调节机构;81、电动推杆;82、第一铰接块;83、第二铰接块;9、旋转机构;91、正反转电机;92、主动轮;93、从动轮;94、旋转轴;95、转动板;96、连接杆;97、滑槽;10、输送管;11、鼓风机;12、送风管;13、收集盒;15、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喷浆车的喷射装置,包括控制箱1,控制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杆2,立杆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3,控制箱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支撑板3旋转调节的旋转机构9。
24.可利用立杆2对支撑板3进行支撑,并在旋转机构9的作用下,使支撑板3可在立杆2上进行旋转,保证支撑板3旋转的稳定性。
25.旋转机构9包括正反转电机91和旋转轴94,正反转电机91安装于控制箱1的内底壁,正反转电机91的输出转轴安装有主动轮92,旋转轴9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93,且从动轮93与主动轮92相啮合。
26.通过正反转电机91的输出转轴带动主动轮92旋转,并在从动轮93的作用下,能够使旋转轴94在控制箱1的内部旋转。
27.旋转轴9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95,转动板9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6,控制箱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97,连接杆96的顶端贯穿滑槽97的内部并固定连接于支撑板3的底面,且连接杆96滑动连接于滑槽97的内部。
28.滑槽97为呈弧形设计的槽,能够使旋转轴94带动转动板95在控制箱1的内部旋转,并使转动板95带动连接杆96在滑槽97的内部滑动,进而可使连接杆96带动支撑板3进行小幅度的旋转。
29.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压供浆机4和鼓风机11,风压供浆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5,风压供浆机4为现有技术,可将混凝土加压后从出料管5处排出。
30.鼓风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送风管12,且送风管12远离鼓风机11的一端与出料管5相连通,支撑板3的上方设置有喷浆机6,喷浆机6的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架7,且支撑架7的底面固定连接于控制箱1的上表面,喷浆机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输送管10,且输送管10远离喷浆机6的一端与出料管5相连通,送风管12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5,出料管5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6,且第二阀门16位于送风管12与出料管5连通处的下方。
31.利用第二阀门16能够对从出料管5中排出混凝土的流量进行调整,还通过第一阀门15能够对送风管12进入输送管10中风量大小进行调整,并避免出料管5在排料时混凝土进入送风管12的内部。
32.喷浆机6上设置有用于对喷浆机6角度调节的角度调节机构8,角度调节机构8包括电动推杆81,电动推杆8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铰接块82,且第一铰接块82的底面固定连接于支撑板3的上表面,电动推杆81的伸缩端铰接有第二铰接块83,且第二铰接块8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喷浆机6的底面。
33.通过电动推杆81的伸缩端伸出或缩回,可在第一铰接块82和第二铰接块83的作用下,使喷浆机6在支撑架7中转动,进而可对喷浆机6的喷浆角度进行调整。
34.支撑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盒13,且收集盒13位于喷浆机6喷浆端的下方,可利用收集盒13对从喷浆机6喷浆端排出的混凝土进行收集。
35.工作原理:喷浆作业时,首先,启动正反转电机91,使正反转电机91的输出转轴带动主动轮92旋转,并在从动轮93的作用下,使旋转轴94带动转动板95上连接杆96在滑槽97中滑动,进而使支撑板3带动喷浆机6旋转至合适位置,然后,启动电动推杆81,使电动推杆81的伸缩端伸出或缩回,在第一铰接块82和第二铰接块83的作用下,能够使喷浆机6在支撑架7上旋转至合适的喷浆角度,最后,利用风压供浆机4将混凝土从出料管5输送孩子输送管10的内部,进而可利用喷浆机6的喷浆端进行喷浆作业,若需要对喷浆机6和输送管10中残留混凝土进行清洁时,可通过关闭第二阀门16和开启第一阀门15,启动鼓风机11,将外部空气加压后输送至送风管12的内部,并通过出料管5进入输送管10和喷浆机6的内部,能够将输送管10和喷浆机6中残留的混凝土排出,避免混凝土在输送管10或喷浆机6的内部结块,防止混凝土堵塞输送管10或喷浆机6后降低喷浆效果。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
限定,术语“固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安装”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