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床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5:03: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床用连接件。


背景技术:

2.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具,为了便于运输或存储,折叠床也更多地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中。传统的折叠床通常一次对折完成折叠,需要用到活页连接两个床架。如今,也出现了通过两次以上折叠,实现折叠床从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的方案,然而,两次及以上次数的折叠,往往意味着折叠状态下的两个床架之间间距较大,间距需要容纳进另一个床架,从而呈现出三个床架顺序叠放的状态。现有的活页通过一次铰接实现折叠展开,难以满足床架经两次及以上次数折叠的应用场景。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床用连接件,以满足床架经两次以上折叠的连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用连接件,以满足床架经两次以上折叠的连接需求。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床用连接件,用于连接折叠状态时,中间间隔有第三床架的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所述床用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床架固定连接的第一合页、与所述第二床架固定连接的第二合页、设置于所述第一合页与所述第二合页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合页相铰接的第三合页、一端与所述第二合页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合页相铰接的第四合页,令所述第三床架的高度为h,所述第三合页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为t1,所述第四合页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度为t2,满足关系式:
5.t1 t2>h。
6.更优地,所述床用连接件还包括同时与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三合页转动连接的第一轴、同时与所述第四合页和第二合页转动连接的第二轴、以及同时与所述第三合页和第四合页转动连接的第三轴。
7.更优地,所述第一合页包括与所述第一床架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靠近所述第二合页方向延伸形成于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间隔且对称设置的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轴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槽。
8.更优地,所述第三合页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合页方向延伸形成于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一体成型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合页方向延伸形成的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三轴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三延伸部间隔且对称设置的
第五延伸部、与所述第五延伸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三轴转动连接的第五连接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三轴同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槽。
9.更优地,所述第四合页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向远离所述第二合页方向延伸形成于第六延伸部、与所述第六延伸部一体成型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且与所述第三轴转动连接的第六连接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合页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七延伸部、与所述第七延伸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二轴转动连接的第七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七延伸部间隔且对称设置的第八延伸部、与所述第八延伸部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二轴转动连接的第八连接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七连接部与所述第八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二轴同时穿过所述第七连接部、所述第八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槽。
10.更优地,所述第二合页包括与所述第二床架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二固定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合页方向延伸形成于第九延伸部、与所述第九延伸部一体成型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槽内且与所述第二轴转动连接的第九连接部。
11.更优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贯穿孔。
12.更优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轴相配合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六连接部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三轴相配合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七连接部、所述第八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九连接部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轴相配合的第四贯穿孔。
13.更优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七连接部和所述第八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九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间隔设置。
14.更优地,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五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主体部间隔设置,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间隔设置。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与第一床架固定的第一合页和与第二床架床架固定的第二合页之间设置第三合页和第四合页,通过限定第三合页与第四合页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床架的高度,使得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折叠于第三床架的上下两侧时,床用连接件的第三合页与第四合页的长度和,满足连接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的要求,以便于将展开状态时并排设置的第一床架、第二床架和第三床架经两次折叠成叠放状态,且保持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的连接,以便于折叠床的运输和存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床用连接件安装于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床架、第二床架、第三床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床架、第二床架、第三床架叠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床用连接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床用连接件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床用连接件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5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5中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6中c-c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号说明:100、床用连接件;400、第三床架;200、第一床架;300、第二床架;20、第二合页;30、第三合页;40、第四合页;50、第一轴;60、第二轴;70、第三轴;11、第一固定部;12、第一延伸部;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延伸部;15、第二连接部;16、第一连接槽;31、第一主体部;32、第三延伸部;33、第三连接部;34、第四延伸部;35、第四连接部;36、第五延伸部;37、第五连接部;38、第二连接槽;41、第二主体部;42、第六延伸部;43、第六连接部;44、第七延伸部;45、第七连接部;46、第八延伸部;47、第八连接部;48、第三连接槽;21、第二固定部;22、第九延伸部;23、第九连接部;81、第一贯穿孔;82、第二贯穿孔;83、第三贯穿孔;84、第四贯穿孔;91、第一间隔;92、第二间隔;93、第三间隔;94、第四间隔;95、第五间隔;96、第六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一种床用连接件,用于连接折叠状态时,中间间隔有第三床架的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所述床用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床架固定连接的第一合页、与所述第二床架固定连接的第二合页、设置于所述第一合页与所述第二合页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合页相铰接的第三合页、一端与所述第二合页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合页相铰接的第四合页,令所述第三床架的高度为h,所述第三合页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为t1,所述第四合页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度为t2,满足关系式:
32.t1 t2>h。
33.上述结构中,通过在与第一床架固定的第一合页和与第二床架床架固定的第二合页之间设置第三合页和第四合页,通过限定第三合页与第四合页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床架的高度,使得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折叠于第三床架的上下两侧时,床用连接件的第三合页与第四合页的长度和,满足连接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的要求,以便于将展开状态时并排设置的第一床架、第二床架和第三床架经两次折叠成叠放状态,且保持第一床架与第二床架的连接,以便于折叠床的运输和存储。
34.请参考图1-图9,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床用连接件100,用于连接折叠状态时,中间间隔有第三床架400的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
35.参见图2,在展开状态的应用场景中,第一床架200、第二床架300、第三床架400并排设置,床用连接件100安装于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之间,本实施例中,床用连接件100也安装于第二床架300和第三床架400之间,本实施例着重就安装于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之间的床用连接件100介绍其具体结构。
36.参见图3,在图2的基础上,先将第三床架400折叠于第二床架300上,再将第一床架200折叠于第三床架400上,从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
37.结合图3可知,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床架200折叠于第三床架400上时,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之间间隔有第三床架400,为了使第一床架200能够在保持与第二床架300连接的基础上,顺利叠放于第三床架400上。床用连接件100包括与第一床架200固定连接的第一合页、与第二床架300固定连接的第二合页20、设置于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20之间并与第一合页相铰接的第三合页30、一端与第二合页20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三合页30相铰接的第四合页40,令第三床架400的高度为h,第三合页30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为t1,第四合页40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度为t2,满足关系式:t1 t2>h。
38.具体地,通过在与第一床架200固定的第一合页和与第二床架300床架固定的第二合页20之间设置第三合页30和第四合页40,通过限定第三合页30与第四合页40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床架400的高度,使得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折叠于第三床架400的上下两侧时,床用连接件100的第三合页30与第四合页40的长度和,满足连接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的要求,以便于将展开状态时并排设置的第一床架200、第二床架300和第三床架400经两次折叠成叠放状态,且保持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的连接,以便于折叠床的运输和存储。
3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指的是第一主体部31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指的是第二主体部41的延伸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在折叠状态下,第三合页30与第四合页40沿第三床架400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之和应当大于第三床架400的高度,使得第一床架200叠放于第三床架400背离第二床架300一面时,床用连接件100依然连接第一床架200和第二床架300。
40.更优地,床用连接件100还包括同时与第一合页和第三合页30转动连接的第一轴50、同时与第四合页40和第二合页20转动连接的第二轴60、以及同时与第三合页30和第四合页40转动连接的第三轴70。
41.更优地,第一合页包括与第一床架200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11、自第一固定部11向靠近第二合页20方向延伸形成于第一延伸部12、与第一延伸部12一体成型并与第一轴50转
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固定部11一体成型并与第一延伸部12间隔且对称设置的第二延伸部14、与第二延伸部14一体成型并与第一轴50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5、以及形成于第一延伸部12与第二延伸部14之间的第一连接槽16,第一轴50同时穿过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5和第一连接槽16。
42.更优地,第三合页3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主体部31、自第一主体部31向靠近第一合页方向延伸形成于第三延伸部32、与第三延伸部32一体成型并设置于第一连接槽16内且与第一轴50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3、自第一主体部31向远离第一合页方向延伸形成的第四延伸部34、与第四延伸部34一体成型并与第三轴70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接部35、与第一主体部31一体成型并与第三延伸部32间隔且对称设置的第五延伸部36、与第五延伸部36一体成型并与第三轴70转动连接的第五连接部37、以及形成于第三连接部33与第四连接部35之间的第二连接槽38,第三轴70同时穿过第三连接部33、第四连接部35和第二连接槽38。
43.更优地,第四合页40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主体部41、自第二主体部41向远离第二合页20方向延伸形成于第六延伸部42、与第六延伸部42一体成型并设置于第二连接槽38内且与第三轴70转动连接的第六连接部43、自第一主体部31向靠近第一合页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七延伸部44、与第七延伸部44一体成型并与第二轴60转动连接的第七连接部45、与第二主体部41一体成型并与第七延伸部44间隔且对称设置的第八延伸部46、与第八延伸部46一体成型并与第二轴60转动连接的第八连接部47、以及形成于第七连接部45与第八连接部47之间的第三连接槽48,第二轴60同时穿过第七连接部45、第八连接部47和第三连接槽48。
44.更优地,第二合页20包括与第二床架300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21、自第二固定部21向靠近第一合页方向延伸形成于第九延伸部22、与第九延伸部22一体成型并设置于第三连接槽48内且与第二轴60转动连接的第九连接部23。
45.更优地,第一固定部11与第二固定部2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贯穿孔81。
46.更优地,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5、以及第三连接部33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一轴50相配合的第二贯穿孔82;第四连接部35、第五连接部37、以及第六连接部43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三轴70相配合的第三贯穿孔83;第七连接部45、第八连接部47、以及第九连接部23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二轴60相配合的第四贯穿孔84。
47.更优地,为了避免第一合页与第三合页30在绕第一轴50转动的过程中造成结构干涉,影响转动。参见图6,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5分别与第一主体部31间隔设置,记该间隔为第一间隔91。参见图7,第三连接部33与第一连接槽16间隔设置,记该间隔为第二间隔92。
48.更优地,为了避免第二合页20与第四合页40在绕第二轴60转动的过程中造成结构干涩,影响转动。参见图7,第七连接部45和第八连接部47分别与第二固定部21间隔设置,记该间隔为第三间隔93。参加图9,第九连接部23与第二主体部41间隔设置,记该间隔为第四间隔94。
49.更优地,为了避免第三合页30与第四合页40在绕第三轴70转动的过程中造成结构干涉而影响转动。参见图9,第四连接部35和第五连接部37分别与第二主体部41间隔设置,记该间隔为第五间隔95。参见图6,第六连接部43与第一主体部31间隔设置,记该间隔为第
六间隔96。
50.借此,通过在与第一床架200固定的第一合页和与第二床架300床架固定的第二合页20之间设置第三合页30和第四合页40,通过限定第三合页30与第四合页40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床架400的高度,使得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折叠于第三床架400的上下两侧时,床用连接件100的第三合页30与第四合页40的长度和,满足连接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的要求,以便于将展开状态时并排设置的第一床架200、第二床架300和第三床架400经两次折叠成叠放状态,且保持第一床架200与第二床架300的连接,以便于折叠床的运输和存储。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