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及智能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4:31: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炒菜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及智能炒菜机。


背景技术:

2.餐饮业的成本尤其是厨师的成本占据了总成本中相当大的比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餐饮业品质和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和壮大,同时由于厨师的体力劳动强度大,长时间工作后容易患上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厨师职业病。为此,一款能够缩减人力,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出品速度,改善厨师工作环境,节约能源,味道一致的炒菜机可以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其中,炒菜机能自动炒、煎、烹、炸、爆、焖、蒸、煮、烙、炖、煲等功能,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
3.现有技术中,炒菜机在翻炒过程中,需要通过搅拌机构不断对锅胆内的食材不断搅拌,以使锅胆内食材均匀受热及混合均匀。炒菜机搅拌机构通常通过一个电机带动搅拌铲同时自转和公转,搅拌铲的自转与公转的转速比是固定不变的,使得搅拌铲在锅胆内的搅拌轨迹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根据菜品类型实现搅拌铲不同的搅拌轨迹,导致菜品口感及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炒菜机搅拌机构存在搅拌铲的搅拌轨迹固定不变,无法根据菜品类型实现搅拌铲不同的搅拌轨迹,导致菜品口感及质量不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包括:
6.架体;
7.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
8.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输出轴;
9.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
10.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旋转件;
11.用于伸入锅胆内并与所述锅胆底面配合的搅拌铲,所述搅拌铲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件上并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可驱动所述旋转件旋转以带动所述搅拌铲公转,所述第二输出轴可带动所述搅拌铲相对所述旋转件自转。
12.优选的,还包括:
13.设于所述架体的齿轮组,所述第一输出轴通过所述齿轮组与所述旋转件形成传动连接。
14.优选的,还包括:
15.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件上的万向轴,所述万向轴一端与所述搅拌铲连接,另一端直接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输出轴通过所述万向轴带动所述搅拌铲相对
所述旋转件自转。
16.优选的,还包括:
17.用于伸入所述锅胆内并与所述锅胆侧表面配合的侧刮铲,所述侧刮铲连接于所述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可带动所述侧刮铲公转。
18.优选的,还包括:
19.连接所述万向轴与所述搅拌铲的固定臂,所述搅拌铲与所述固定臂通过螺纹形成可拆卸连接;以及
20.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臂上的止转件,所述止转件可沿所述固定臂移动至与所述搅拌铲配合固定,以阻止所述搅拌铲相对所述固定臂转动。
21.优选的,所述搅拌铲包括搅拌铲臂、及与所述搅拌铲臂连接并用于与所述锅胆底面配合的搅拌铲体;所述固定臂的一端设有螺纹端,所述搅拌铲臂设有与所述螺纹端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端插入所述螺纹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22.优选的,所述搅拌铲臂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同轴设置的定位孔,所述螺纹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止转件可沿所述固定臂移动至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定位孔配合,以限制所述止转件相对所述搅拌铲臂转动。
23.优选的,所述止转件设有内孔,所述止转件通过所述内孔活动套设于所述固定臂上;所述固定臂上设有与所述内孔配合的限位凸起,所述止转件移动至与所述搅拌铲臂配合固定时,所述止转件的所述内孔与所述限位凸起形成配合,以限制所述止转件相对所述固定臂转动。
24.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臂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止转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臂上的定位件抵接。
25.优选的,所述搅拌铲的所述搅拌铲臂与竖直方向呈0~45
°
夹角设置。
26.优选的,所述万向轴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万向节,相邻两个所述万向节通过连接轴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轴互成夹角设置;所述万向轴一端的一个所述万向节直接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所述万向轴另一端的一个所述万向节与所述固定臂连接。
27.优选的,所述万向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及第三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与所述第二万向节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与第三万向节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万向节直接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三万向节与所述固定臂连接;所述输出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及所述固定臂连接之间依次互成夹角设置,且所述固定臂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
28.优选的,还包括:
29.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有支撑轴承,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支撑轴承并与所述支撑轴承形成配合。
30.优选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件上的支撑件,所述固定臂穿过所述支撑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撑件的靠近所述搅拌铲体的一侧抵接,以使所述支撑件在搅拌铲的所述搅拌铲体受到所述锅胆的作用力时向所述固定臂提供反向作用力。
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
32.锅胆;以及
33.上述的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所述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位于所述锅胆上方并伸入
所述锅胆内与所述锅胆的底面配合。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通过设置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驱动旋转件旋转以带动搅拌铲公转,通过第二电机的第二输出轴带动搅拌铲相对旋转件自转,搅拌铲的自转与公转分别由不同电机带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菜品或炒菜不同时间段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工作转速,可以实现搅拌铲自转与公转任意转速比,从而方便根据不同菜品实现搅拌铲不同搅拌轨迹及不同的搅拌速度,实现智能炒菜,以达到更佳的烹饪效果,大大提升菜品的口感和质量。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与锅胆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与锅胆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去除罩体后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38.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搅拌铲与固定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41.图7为图5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4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4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搅拌铲在锅胆内的第一种搅拌轨迹的示意图;
4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搅拌铲在锅胆内的第二种搅拌轨迹的示意图;
4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搅拌铲在锅胆内的第三种搅拌轨迹的示意图;
4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搅拌铲在锅胆内的第四种搅拌轨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通过设置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驱动旋转件旋转以带动搅拌铲公转,通过第二电机的第二输出轴带动搅拌铲在旋转件上自转,搅拌铲的自转与公转分别由不同电机带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菜品或炒菜不同时间段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工作转速,可以实现搅拌铲自转与公转任意转速比,从而方便根据不同菜品实现搅拌铲不同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实现
智能炒菜,以达到更佳的烹饪效果,大大提升菜品的口感和质量。
49.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100,包括:
50.架体1;
51.设于架体1的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具有第一输出轴21;
52.设于架体1的第二电机3,第二电机3具有第二输出轴31;
53.控制装置(图未示),分别与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3电连接;以及
54.与第一输出轴21传动连接的旋转件5;
55.用于伸入锅胆200内并与锅胆200底面配合的搅拌铲6,搅拌铲6可转动连接在旋转件5上并与第二输出轴31传动连接,第一输出轴21可驱动旋转件5旋转以带动搅拌铲6公转,第二输出轴31可带动搅拌铲6相对旋转件5自转。
5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架体1包括:
57.底板11;
58.设于底板11上的基座12,基座12设有上下分布的两个安装孔(未标号),第一输出轴21和第二输出轴31分别穿过对应的安装孔。其中,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呈上下支撑设置在底板11上,旋转件5可转动设置于底板11上。
5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基座12与底板11可以一体加工成型,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6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基座12上的两个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7,第一输出轴21和第二输出轴31分别与对应安装孔内的第一轴承7配合,确保第一输出轴21和第二输出轴31的稳定转动。
6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设于架体1的齿轮组(未标号),第一输出轴21通过齿轮组与旋转件5形成传动连接。第一输出轴21利用齿轮组与旋转件5形成传动连接,实现第一输出轴21与旋转件5之间稳定传动,且便于更换不同齿轮调节旋转件5转速。
6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齿轮组包括与第一输出轴21连接的输入端齿轮81、及与输入端齿轮81啮合传动的输出端齿轮82,输出端齿轮82与旋转件5连接。
6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电机2工作时,第一电机2的第一输出轴21带动输入端齿轮81旋转,输入端齿轮81带动输出端齿轮82旋转,输出端齿轮82再带动旋转件5旋转,从而带动搅拌铲6公转。
6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输入端齿轮81和输出端齿轮82为伞齿,可以减小齿轮数量,而且便于该齿轮组的整体结构布局。除本实施例外,齿轮组的具体设置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6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100还包括盖合在底板11上的罩体13,罩体13盖合在底板11,以将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齿轮组进行密封,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使得产品外观美观。
6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67.可转动设置于架体1上的连接件9,输出端齿轮82通过连接件9与旋转件 5连接。
6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件9,便于输出端齿轮82与旋转件5的连接。其中,连接件9可以与旋转件5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优选的,连接件9与旋转件5为分体结构,便于组装。除本实施例外,旋转件5也可以直接与输出端齿轮82连接。
69.具体的,架体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10,连接件9的一端与第二轴承10 配合并与输出端齿轮82连接,连接件9的另一端与旋转件5连接。
7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万向轴4,万向轴4可转动连接在旋转件5上,万向轴4一端与搅拌铲6连接,另一端直接与第二输出轴31连接,第二输出轴31通过万向轴4带动搅拌铲6相对旋转件5自转。
71.本实施例中,搅拌铲6通过万向轴4实现与旋转件5形成可转动连接,以使搅拌铲6可以在旋转件5上自转;而且,万向轴4直接与第二输出轴31连接,无需齿轮组及行星齿轮进行传动,大大减少了齿轮传动部件,使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组装,拆装维修方便,且节省成本,且由于减少了齿轮传动部件,零件少、结构简单、稳定性更好。
7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第一电机2的第一输出轴21通过齿轮组驱动旋转件5旋转,以带动搅拌铲6公转,第二输出轴31驱动万向轴4相对旋转件5旋转,以带动搅拌铲6自转,搅拌铲6公转与自转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带动,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菜品或炒菜不同时间段分别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对应的转速,可以实现搅拌铲6自转与公转任意转速比,从而可以根据不同菜品和炒菜过程中不同时段灵活设置搅拌铲6自转与公转速度比,大大提升菜品的口感及质量。
7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菜品类型与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相对应,不同的菜品类型对应不同的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以确保每种菜品在烹饪过程中可以得到搅拌铲6最佳的搅拌效果,实现智能化炒菜。
74.其中,由于搅拌铲6在锅胆200内的搅拌轨迹由搅拌铲6自转与公转转速比决定,搅拌铲6的搅拌速度由搅拌铲6自转与公转转速决定,而搅拌铲自转与公转转速比及搅拌速度又是由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的转速决定,因此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分别按照对应转速工作,即可实现搅拌铲6对应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满足不同的菜品类型对搅拌铲6的不同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的需求,实现智能炒菜,达到更佳的烹饪效果,提升菜品的口感及质量。
75.在实际应用时,控制装置可以预先储存每个菜品与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 3的转速的对应关系,以实现相应的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其中,可以是人工选取菜品,控制装置根据菜品开始进行自动化炒菜,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按照对应的转速开始工作,实现搅拌铲6按照该菜品所需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进行搅拌,实现智能化炒菜,提升菜品的口感及质量
76.而且,在炒菜的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可以对应不同的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在炒菜的不同时间段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均按照对应的转速进行工作,以使搅拌铲6在炒菜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实现不同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炒菜,进一步提升菜品的口感及质量。另外,也可以是在炒菜过程中根据需要人工利用控制装置手动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的转速,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搅拌铲6的自转与公转转速比。例如,控制装置可以设置有按键或触摸屏,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按键或触摸屏调节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的转速,从而手工调节搅拌铲6的自转转速及公转转速,达到所需搅拌铲6的自转与公转转速比,实现搅拌铲6相应的搅拌轨迹和搅拌速度。
7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78.用于伸入锅胆200内并与锅胆200侧表面配合的侧刮铲15,侧刮铲15连接于旋转件
5,旋转件5可带动侧刮铲15公转。
79.请参照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侧刮铲15包括侧刮铲臂151、及与侧刮铲臂151连接并用于与锅胆200侧表面配合的侧刮铲体152,侧刮铲臂151与旋转件5连接,侧刮铲15的侧刮铲臂151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其中,侧刮铲15的侧刮铲臂151与竖直方向夹角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定。优选的,侧刮铲15的侧刮铲臂151与竖直方向呈45~90
°
夹角设置,可以确保侧刮铲体 152良好的侧刮效果。例如,侧刮铲15的侧刮铲臂15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以为50
°
、60
°
、80
°

80.本实施例中,锅胆200的中心轴线与旋转件5的旋转轴线重合,搅拌铲6 以锅胆200的中心轴线进行自转和公转,以实现食材搅拌;同时,侧刮铲15 以锅胆200的中心轴线进行公转,以将锅胆200边缘的菜刮回锅内继续翻炒。
81.具体的,第一电机2的第一输出轴21通过齿轮组带动旋转件5旋转,从而带动搅拌铲6和侧刮铲15同时公转,第二电机3的第二输出轴31驱动万向轴 4带动搅拌铲6自转,从而利用搅拌铲6的自转及搅拌铲6与侧刮铲15同时公转配合工作,进一步大大提升了翻炒效果。而且,由于侧刮铲15公转与搅拌铲 6的自转采用不同电机驱动,可以实现搅拌铲6自转与搅拌铲6及侧刮铲15公转任意转速比,从而可以根据不同菜品和炒菜过程中不同时段灵活调节搅拌铲 6自转与搅拌铲6及侧刮铲15公转速度比,提升菜品质量。
82.请结合参照图4-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83.连接万向轴4与搅拌铲6的固定臂16,搅拌铲6与固定臂16通过螺纹形成可拆卸连接;以及
84.可移动设置于固定臂16上的止转件17,止转件17可沿固定臂16移动至与搅拌铲6配合固定,以阻止搅拌铲6相对固定臂16转动。
85.本实施例中,搅拌铲6与固定臂16通过螺纹形成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转动搅拌铲6实现无极调节搅拌铲6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搅拌铲6的高度,确保搅拌铲6与锅胆200内表面紧密贴合,同时可以实现搅拌铲6的快速拆装,方便拆下搅拌铲6进行清洗,且便于更换新的搅拌铲6;而且,通过设置止转件17,在无需调节搅拌铲6高度或无需拆卸搅拌铲6时,可以将止转件17沿固定臂16移动至搅拌铲6配合固定,以阻止搅拌铲6相对固定臂16转动,以使搅拌铲6与固定臂16保持稳定连接,防止搅拌铲6在使用过程中移位造成脱落,同时确保搅拌铲6与锅胆200内表面紧密贴合。
8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搅拌铲6包括搅拌铲臂61、及与搅拌铲臂 61连接并用于与锅胆200底面配合的搅拌铲体62;固定臂16的一端设有螺纹端161,搅拌铲臂61设有与螺纹端161配合的螺纹孔611,螺纹端161插入螺纹孔611并与螺纹孔611螺纹连接。
8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搅拌铲体62包括搅拌铲臂61连接的连接臂621及连接在连接臂621上的两个搅拌刀621,两个搅拌刀621用于与锅胆 200底面配合。
88.本实施例中,固定臂16大致呈杆状结构,搅拌铲臂61大致呈筒状结构。固定臂16的螺纹端161设有外螺纹,螺纹孔611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螺纹端161插入螺纹孔611并通过外螺纹与螺纹孔611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除本实施例外,也可以是,搅拌铲臂61的一端设有螺纹端161,固定臂16设有与螺纹端161配合的螺纹孔611,螺纹端161插入螺纹孔611并与螺纹孔611 螺纹连接。
8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搅拌铲臂61的一端设有与螺纹孔611同轴设置的
定位孔612,螺纹端161穿过定位孔612并与螺纹孔611螺纹连接,止转件17可沿固定臂16移动至定位孔612内并与定位孔612配合,以限制止转件17相对搅拌铲臂61转动。
90.本实施例中,当搅拌铲臂61与固定臂16螺纹连接后,将止转件17沿固定臂16移动至搅拌铲臂61的定位孔612,止转件17与定位孔612形成配合,从而限制止转件17相对搅拌铲臂61转动,其实现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
9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止转件17的横截面为方形,定位孔612 为与止转件17的横截面配合的方形孔。止转件17沿固定臂16移动至搅拌铲臂 61的定位孔612内时,止转件17的外形与定位孔612形成配合,从而起到限制止转件17相对搅拌铲臂61转动的作用。
9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止转件17设有内孔171,止转件17通过内孔171活动套设于固定臂16上并可沿固定臂16的长度方向移动,方便止转件17的安装,且便于止转件17的移动操作。
9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臂16上设有与内孔171配合的限位凸起162,止转件17移动至与搅拌铲臂61配合固定时,止转件17的内孔171与限位凸起162形成配合,以限制止转件17相对固定臂16转动。
94.本实施例中,止转件17的内孔171为方形孔,限位凸起162为与止转件 17的方形孔配合的方形凸起。
95.本实施例中,当止转件17移动至与搅拌铲臂61配合固定时,止转件17 与搅拌铲臂61上的定位孔612配合,同时止转件17的内孔171与限位凸起162 形成配合,使搅拌铲臂61、止转件17均不能相对固定臂16转动,从而实现搅拌铲6与固定臂16的稳定连接。
9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套设于固定臂16的弹性件18,弹性件18一端与止转件17抵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固定臂16上的定位件19抵接。
9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性件18,利用弹性件18对止转件17提供弹力,使止转件17与定位孔612保持稳定配合,防止该止转件17脱离与搅拌铲臂61 的配合,使搅拌铲6与固定臂16稳定连接;在需要转动搅拌铲臂61调节搅拌铲6高度时,用户可以将止转件17沿固定臂16从定位孔612移出并推压弹性件18,完成搅拌铲6高度调节后,用户松手后,止转件17又可以在弹性件18 驱动作用下移动至与定位孔612重新配合,搅拌铲6高度调节操作十分简单。
9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性件18具体可以为弹簧或压簧。
9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定位件19为一体成型于固定臂16上的凸起或套设固定于固定臂16上的挡圈。
100.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9可以为一体成型于固定臂16上的环形凸起,无需进行定位件19与固定臂16的组装,便于搅拌铲6的组装。定位件19也可以是套设固定于固定臂16上的挡圈,方便固定臂16的加工。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的定位件19为套设固定于固定臂16上的挡圈。
10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侧刮铲15也可以设置另一固定臂与旋转件5 连接,侧刮铲15与该固定臂通过螺纹形成可拆卸连接,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侧刮铲15的高度,确保侧刮铲15与锅胆200内表面紧密贴合,同时可以实现侧刮铲15的快速拆装,方便拆下侧刮铲15进行清洗,且便于更换新的侧刮铲15。其中,侧刮铲15与另一固定臂的连接结构与上述搅拌铲6与固定臂的连接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02.请参照图3-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万向轴4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万向节,相邻两个万向节通过连接轴连接,且相邻两个连接轴互成夹角设置;万向轴4一端的一个万向节直接与第二输出轴31连接,万向轴4另一端的一个万向节与固定臂16连接。通过将万向轴4设置成多个万向节,相邻两个万向节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便于改变第二输出轴31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方向,使得搅拌铲6的搅拌铲臂61可以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进行结构布局;同时,便于实现万向轴4带动搅拌铲6自转,且便于实现搅拌铲6以旋转件5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轴线作圆锥形的公转。
10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万向轴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万向节41、第二万向节42及第三万向节43,第一万向节41与第二万向节42通过第一连接轴44连接,第二万向节42与第三万向节43通过第二连接轴45连接,第一万向节41直接与第二输出轴31连接,第三万向节43与固定臂16连接;第二输出轴31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连接轴44、第二连接轴45及固定臂16依次互成夹角设置,且固定臂16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以使搅拌铲6的搅拌铲臂 61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
10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44与第二连接轴45呈一定夹角设置,第二连接轴45与固定臂16呈一定夹角设置,且第一连接轴44与第二连接轴45呈一定夹角设置。第二电机3的第二输出轴31依次通过第一万向节41、第一连接轴 44、第二万向节42、第三万向节43及固定臂16向搅拌铲6的搅拌铲臂61传递动力,以实现搅拌铲6的自转。通过将万向轴4设置成三个万向节,相邻两个万向节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确保万向节数量较少,使万向轴4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可以实现万向轴4带动搅拌铲6自转,同时便于实现搅拌铲6以旋转件5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轴线作圆锥形的公转。而且,该万向轴4的结构便于改变第二输出轴31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方向,使得搅拌铲6的搅拌铲臂61可以根据需要与竖直方向呈预设夹角进行结构布局。除本实施例外,第三万向节43 也可以是直接与搅拌铲6的搅拌铲臂61连接。万向轴4的万向节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相邻两个万向节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
105.本实施例中,搅拌铲6的搅拌铲臂61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搅拌铲6 的搅拌铲臂61与竖直方向夹角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定。优选的,搅拌铲6的搅拌铲臂6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45
°
,可以确保搅拌铲6的搅拌铲体62良好的搅拌效果。例如,搅拌铲6的搅拌铲臂6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以为20
°
、 25
°
、30
°

106.请结合参照图4-图7及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107.固定于架体1上的支撑座24,支撑座24安装有支撑轴承25,第一连接轴 44穿过支撑轴承25并与支撑轴承25形成配合。其中,支撑轴承25为圆柱滚子轴承。
108.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连接轴44与支撑轴承25形成配合,实现第一连接轴44限位,防止第一连接轴44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晃动,进而防止万向轴4在转动过程中整体出现晃动。
1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固定于旋转件5上的支撑件26,固定臂16穿过支撑件26,且定位件19与支撑件6的靠近搅拌铲6的搅拌铲体62 的一侧抵接,以使支撑件26在搅拌铲6的搅拌铲体62受到锅胆200的作用力时向固定臂16提供反向作用力。
110.其中,支撑件26的具体结构不限,支撑件26可以是单个部件,也可以是一个组件。
111.本实施例中,当搅拌铲6的搅拌铲体62在锅胆200内搅拌时,搅拌铲6 的搅拌铲体62与锅胆200底面接触会受到锅胆200的作用力,搅拌铲6的搅拌铲体62经搅拌铲臂61传递给固定臂16,而由于支撑件26与固定臂16上的定位件19形成抵接,支撑件26可以给固定臂
16上的定位件19一个反作用力,从而可以防止锅胆200对搅拌铲6的搅拌铲体62的作用力传递到万向轴4,使万向轴4不受锅胆200对搅拌铲6的搅拌铲体62的作用力,从而提升万向轴4 的使用寿命和传动精度。
1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设于旋转件5上的第三轴承30,固定臂16穿过第三轴承30并与第三轴承30形成配合,以使万向轴4可转动设置于旋转件5上。利用固定臂16与第三轴承30形成配合,确保万向轴4实现稳定转动。其中,由于支撑件26可以给固定臂16一个反作用力,因而也可以避免锅胆200对搅拌铲体62的作用力传递到第三轴承30,使第三轴承30也不受作用力,进一步确保万向轴4可以绕第三轴承30稳定自转,可以确保第三轴承 30的使用寿命。
1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的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包括以下步骤:
114.步骤s1,获取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的需求;
1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的需求实际为烹饪过程中对菜品的搅拌需求,基于不同的菜品对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的需求来调整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分别按照对应转速工作,使搅拌铲 6实现对应的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以达到更佳的烹饪效果;进一步地可根据搅拌轨迹将烹饪设备准确地适配于某类菜品的烹饪,达到专机专用以得到更佳烹饪效果的目的,也使得烹饪设备的使用者和/或所有者无需再仅凭肉眼来判断搅拌轨迹,而能够更为清楚直观地掌握当前的搅拌轨迹以进行准确的操作,提升了烹饪设备的智能化与可操作性。
1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菜品对应的搅拌铲6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比为定数时,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为固定形状轨迹,即菜品在烹饪过程的不同时间段,搅拌铲6按照固定的固定形状轨迹运动,适合炒不需要变化搅拌轨迹的菜品。当菜品对应的搅拌铲6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比是变数时,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是不断变化的,即菜品在烹饪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搅拌铲6按照不同的形状轨迹运动,适合炒需要不断变化搅拌轨迹的菜品,从而可以更智能地炒不同的菜品。
117.如图9-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由搅拌铲6 的两个搅拌刀622在锅胆200底面划过后所形成的一条条曲线组成,搅拌铲6 做螺旋状的周期自转运动,使得搅拌轨迹中形成类似于“花瓣”状组成的图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上述类似于“花瓣”的图案定义为子轨迹,相邻“花瓣”之间的距离用相邻子轨迹数量来衡量,而轨迹夹角相当于相邻“花瓣”的轴线之间夹成的角,直接反映了相邻“花瓣”之间的距离,因此轨迹夹角可以作为衡量搅拌轨迹的搅拌程度的最直接指标。一个最远点与另一个最远点相邻即为相邻“花瓣”的两个最远点。
118.具体地,在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一定的情况下,子轨迹(花瓣数)数量越多、相邻子轨迹(花瓣数)数量越少以及轨迹夹角越小,搅拌轨迹越密集,搅拌程度越小,相反地,子轨迹(花瓣数)数量越少、相邻子轨迹(花瓣数)数量越多以及轨迹夹角越大,搅拌轨迹越疏松,搅拌轨迹越大。在根据转速比得到子轨迹数量、相邻子轨迹数量以及轨迹夹角后,即可根据子轨迹数量、相邻子轨迹数量以及轨迹夹角对搅拌轨迹的影响,来确定当前搅拌铲6所形成的搅拌轨迹对锅胆内食材的搅拌程度,以确定搅拌机构所属的炒菜机最适合烹饪的食材。
1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搅拌铲6的自转转速/公转转速为整数时,子轨迹数(花瓣
数)等于自转转速/公转转速;
120.当搅拌铲6的自转转速/公转转速为分数时,子轨迹数等于分数的分子数,相邻子轨迹数等于分数的分母数。
121.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当搅拌铲6的自转转速/公转转速=4时,子轨迹数(花瓣数)为4,两个花瓣(子轨迹)之间的距离较近,仅间隔了一个花瓣 (子轨迹)的距离范围。此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对应的翻炒程度较小,适合如豆腐类的烹饪。
122.如图10所示,若搅拌铲6的自转转速/公转转速=5,即自转转速/公转转速=5时,夹角为360
°
/5=72
°
,即搅拌轨迹中的花瓣数(子轨迹数)为5,且两个花瓣(子轨迹)之间的距离较近,搅拌程度适中,适合中度翻炒且不易碎裂的菜品。
123.如图11所示,当搅拌铲6的自转转速/公转转速=7时,子轨迹数(花瓣数) 为7,夹角为360
°
/7=51.425
°
。此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对应的翻炒程度较大,适合炒蔬菜类或者肉类等。
124.如图12所示,若是自转转速/公转转速=2.5=5/2,即自转转速/公转转速=2.5=5/2时,夹角为360
°
/2.5=144
°
,即搅拌轨迹中的花瓣数(子轨迹数)为 5,两个花瓣(子轨迹)之间间隔了两个花瓣(子轨迹)的距离范围,此时夹角的数值适中,搅拌程度适中,适合中度翻炒的菜品且易碎裂的菜品。
125.当然,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搅拌铲6的四种搅拌轨迹,可以根据搅拌铲6的自转转速/公转转速比、搅拌刀的数量、搅拌刀的形状等灵活调整,搅拌铲6的自转转速/公转转速比及搅拌速度与菜品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以按照菜品所需的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和搅拌速度进行搅拌,以适应不同菜品的搅拌需要,实现最佳的搅拌效果,从而提升菜品的口感及质量。
126.步骤s2,根据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的需求,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分别按照对应转速工作,以使搅拌铲6按照对应的自转和公转速度比实现对应的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并使搅拌铲6按照对应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实现对应搅拌铲6的搅拌速度。
1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获取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的需求后,控制装置根据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与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3的工作转速的对应关系,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按照对应的转速进行工作,以使搅拌铲6按照对应的自转和公转速度比旋转,实现对应的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并使搅拌铲6按照对应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实现对应搅拌铲6的搅拌速度,实现智能化炒菜,提升菜品的口感及质量。
1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菜品对应的搅拌铲6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比为定数时,则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按照对应的固定转速进行工作,使菜品在烹饪过程的不同时间段,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均为固定形状轨迹(固定的花瓣状组成的图案),搅拌铲6按照固定的固定形状轨迹运动进行搅拌,适合炒不需要变化搅拌轨迹的菜品。当菜品对应的搅拌铲6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比是变数 (非固定值)时,搅拌铲6的搅拌轨迹是不断变化的(非固定的花瓣状组成的图案),则控制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在菜品在烹饪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段按照对应的转速进行工作,使得菜品在烹饪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搅拌铲6按照不同的形状轨迹运动,从而更适合炒需要不断变化搅拌轨迹的菜品,实现智能地炒菜,提升菜品质量及口感。
129.请再次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
130.锅胆200;以及
131.上述实施例的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100,所述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100位于所述锅胆200上方并伸入所述锅胆200内与所述锅胆200的底面配合。
132.本实施例中,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搅拌铲6伸入锅胆200内并与锅胆200 的底面配合,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侧刮铲15伸入锅胆200内并与锅胆200 的侧表面配合,通过第二电机3带动搅拌铲6自转,并通过第二电机3旋紧件 5旋转,以带动搅拌铲6和侧刮铲15同时公转,利用搅拌铲6与侧刮铲15同时进行食材搅拌翻炒,大大提升了翻炒效果。
1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炒菜机通过设置上述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由于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的搅拌铲公转与自转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带动,可以根据不同菜品或炒菜不同时间段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工作转速,可以实现搅拌铲自转与公转任意转速比,从而方便根据不同菜品实现搅拌铲不同搅拌轨迹及搅拌速度,实现智能炒菜,以达到更佳的烹饪效果,大大提升菜品的口感和质量。
1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