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备高压油液冲击防护的减震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22:08: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领域,特别涉及具备高压油液冲击防护的减震器结构。


背景技术:

2.参考图1,目前市面大多数的减震器,在活塞杆运动至最长行程时,内部高压油会顺着引导单元40与活塞杆10之间的间隙,直接向油封20进行喷射后从油封20和引导单元40间的间隙经过回流腔60流回至油缸中(图中箭头方向),久而久之油封20在冲击下受损,最后导致漏油。
3.为了规避上述情况,其中一种方案将减震器导向器的上端面设计的远离油封的下唇口,通过增加油液的喷射距离,使得油液接触油封时的压力下降。但上述这种设计进而又会导致减震器的顶部密封结构的布置空间过于紧张,甚至影响活塞杆的形成范围。
4.另一种方案则是在引导单元40内设置挡油环,挡油环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引导单元内,挡油环随着活塞的运动而活动从而油液进行缓冲。但这种设计回造成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多余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具备高压油液冲击防护的减震器结构,包括:
7.油封,所述油封位于减震器顶部防止工作过程中油液沿活塞杆表面溢出;
8.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与所述油封相邻支撑活塞杆朝既定方向运动;
9.回流腔,所述回流腔连接所述油封和所述引导单元将溢出的油液排回至油缸中;
10.其特征在于,
11.设置在所述引导单元上的挡圈,所述挡圈在所述活塞杆工作过程中与引导单元的相对位置度固定并为所述油封遮挡来自下侧喷射的油液。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13.设置在所述引导单元的上端部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活塞杆间形成槽;
14.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凸出部上,所述挡圈下侧与所述槽构建成用于储油的空腔。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16.所述凸出部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回油槽,所述第一回油槽与所述空腔连通,释放空腔中因工作而产生的压力和油液。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18.所述挡圈和油封下唇之间构筑成第二回油槽,所述第二回油槽对挡圈上侧排出的油液进行导流。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20.所述挡圈由骨架和封唇组成,所述骨架为所述封唇提供固定支撑,封唇与所述活塞杆接触为其上侧的油封提供遮挡。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22.所述骨架的外径略大于所述槽的外径。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24.所述骨架材质是金属。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备高压油液冲击防护的减震器结构,通过在引导单元端部通过过盈的方式配置挡圈,对油封下封唇进行遮蔽的同时实施二阶排油。除了能降低油封的磨损,增加减震器的寿命,还能减少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轴侧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第一回油槽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凸出部和槽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上描述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37.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固定”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接合”至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固定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接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在说明书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38.可以理解到,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在此用来说明不同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因此,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背离本技术构思的教导。
39.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
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者功能相同的元件。
40.参考图2的具备高压油液冲击防护的减震器结构,主要包括:活塞杆10、油封20、挡圈30、滑动衬套50、引导单元40。
41.参考图3至图5,在引导单元40的上端设计有一环状的凸出部41,凸出部41与滑动衬套50和活塞杆10间形成槽64。挡圈30直接设置在凸出部内侧面41a上,挡圈30下侧与槽64构建成一空腔63。凸出部41上开设有多条第一回油槽44,第一回油槽44穿过凸出部内侧面41a和凸出部外侧面41b将空腔63与外界连通,从而释放空腔63中的压力和油液。
42.多条回流道60开设再油封固定部22与引导单元40间,回流腔60由第一回流道61和第二回流道62组成。第一回油槽44的外端与第一回流道61相连通,通过第一回流道61和第二回流道62将油液引回油缸中(图中未示出)。
43.挡圈30和油封下唇21之间的空间构筑成环状的第二回油槽45,第二回油槽45对挡圈30上侧排出的油液进行导流。第二回油槽45也与第一回流道61相连通。因此,第二回油槽45与第一回油槽44均汇聚至第一回流道61中。
44.结合参考图6,挡圈30由骨架31和封唇32组成,骨架31采用硬质材料,如金属等制成。封唇32采用橡塑材料,如ptfe等制成。骨架31主要为封唇32提供固定支撑,封唇32与活塞杆10接触。骨架31的外径a略大于槽64的外径b,使得骨架31通过过盈的方式固定在凸出部内侧面41a上。在减震器工作期间,挡圈30与引导单元40不会发生相对位移。
45.结合参考图7,减震器工作时,高压油液顺着滑动衬套50与活塞杆10间的间隙向上喷至封唇32的下侧。一部分油液经封唇32阻挡后留至空腔63中,最后经第一回油槽44、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排出(图中箭头所示)。另一部分油液从封唇32上侧渗出后进入第二回油槽45中,最后通过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排出(图中箭头所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