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电驱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21:21: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电驱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电驱动控制系统的逆变器高压接插件损坏更换时,需要拆卸安装螺栓,新的逆变器高压接插件装入时,需要通过安装螺栓来固定。在整个更换过程中,需要打开壳体上的盖板,灰尘、异物颗粒可能落入电驱动控制系统内部,容易出现安全风险。此外,更换过程中,安装螺栓容易掉落在电驱动控制系统内,降低了逆变器高压接插件的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电驱动控制系统,能防止灰尘或异物颗粒落入电驱动控制系统内部,并能阻止安装螺栓掉落。
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电驱动控制系统,所述电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壳体、铜排和逆变器高压接插件,所述铜排和逆变器高压接插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防尘罩和螺栓;
5.所述防尘罩的顶部开口,在所述防尘罩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在所述防尘罩的底部中间位置形成向上延伸的安装筋板;
6.所述防尘罩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结构配合,所述防尘罩的底部设置在所述逆变器高压接插件上,所述螺栓向下穿入所述防尘罩的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逆变器高压接插件和铜排螺纹配合固定。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防尘罩的底部中间位置形成内凹结构,安装筋板形成在该内凹结构的背面。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装配口,所述顶盖沿所述装配口的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凸缘;所述防尘罩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形成所述装配口的顶盖的内壁面间隙配合。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缘的上方。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缘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凸缘和第一凸缘上下间隔布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防尘罩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在所述铜排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接插配合固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驱动控制系统还包括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盖板用于遮盖所述装配口。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筋板的顶部低于所述防尘罩的顶部开口。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尘罩包括罩本体和安装环,在所述罩本体
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安装环上,所述安装环的周边与第二安装孔配合固定。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环的硬度大于所述罩本体的硬度。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电驱动控制系统,在电驱动控制系统的内部设置了防尘罩,在更换逆变器高压接插件的过程中能防止灰尘或异物颗粒落入电驱动控制系统内部,并能阻止安装螺栓掉落,提高逆变器高压接插件的更换安装效率。
17.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8.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2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3的剖视图。
23.图5是图3的立体图。
24.图6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25.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图8的剖视图。
28.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0.电驱动控制系统
ꢀꢀꢀꢀꢀꢀꢀꢀ
100、100’31.壳体
ꢀꢀꢀꢀꢀꢀꢀꢀꢀꢀꢀꢀꢀꢀꢀꢀꢀꢀ
101
32.铜排
ꢀꢀꢀꢀꢀꢀꢀꢀꢀꢀꢀꢀꢀꢀꢀꢀꢀꢀ
102
33.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
34.防尘罩
ꢀꢀꢀꢀꢀꢀꢀꢀꢀꢀꢀꢀꢀꢀꢀꢀ
104、804
35.螺栓
ꢀꢀꢀꢀꢀꢀꢀꢀꢀꢀꢀꢀꢀꢀꢀꢀꢀꢀ
105
36.第一安装孔
ꢀꢀꢀꢀꢀꢀꢀꢀꢀꢀꢀꢀ
106、806
37.安装筋板
ꢀꢀꢀꢀꢀꢀꢀꢀꢀꢀꢀꢀꢀꢀ
107、807
38.内凹结构
ꢀꢀꢀꢀꢀꢀꢀꢀꢀꢀꢀꢀꢀꢀ
108
39.顶盖
ꢀꢀꢀꢀꢀꢀꢀꢀꢀꢀꢀꢀꢀꢀꢀꢀꢀꢀ
109
40.第一凸缘
ꢀꢀꢀꢀꢀꢀꢀꢀꢀꢀꢀꢀꢀꢀ
110
41.第二凸缘
ꢀꢀꢀꢀꢀꢀꢀꢀꢀꢀꢀꢀꢀꢀ
111
42.盖板
ꢀꢀꢀꢀꢀꢀꢀꢀꢀꢀꢀꢀꢀꢀꢀꢀꢀꢀ
112
43.定位柱
ꢀꢀꢀꢀꢀꢀꢀꢀꢀꢀꢀꢀꢀꢀꢀꢀ
813
44.罩本体
ꢀꢀꢀꢀꢀꢀꢀꢀꢀꢀꢀꢀꢀꢀꢀꢀ
814
45.安装环
ꢀꢀꢀꢀꢀꢀꢀꢀꢀꢀꢀ
815
具体实施方式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9.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
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
5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电驱动控制系统100。该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包括壳体101、铜排102和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铜排102和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设置在壳体101内。当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损坏时,需要更换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
54.电驱动控制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1内的防尘罩104和螺栓105。
55.参考图3至图5,在防尘罩104的顶部开口。在防尘罩104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06。在防尘罩104的底部中间位置形成向上延伸的安装筋板107,安装筋板107将防尘罩104的内腔分成左右两个腔室。安装筋板107能增加防尘罩104的整体强度,同时有利于操作人员拿取。参考图2,防尘罩104的顶部与壳体101的顶部结构配合。防尘罩104的底部设置在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上。螺栓105进入防尘罩104的腔室,向下穿入防尘罩104的第一安装孔106,并与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和铜排102螺纹配合固定,以使防尘罩104、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和铜排102固定一体。容易理解的,当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损坏时,更换过程首先需要使用拆卸工具伸入到防尘罩104的腔室内拆卸安装螺栓105,使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与铜排102和防尘罩104的固定结构分解,然后从电驱动控制系统100的一侧拉出已损坏的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接着,装入新的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重新拧入安装螺栓105,使防尘罩104、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和铜排102固定一体。在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更换过程中,防尘罩104形成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内部的防尘结构,能防止灰尘或异物颗粒落入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内部。防尘罩104底部的第一安装孔106,便于定位安装螺栓105,且在拆卸时,被卸下的安装螺栓105即使掉落,也不会掉落到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内部而不易寻找,只能掉在防尘罩104的腔室中,这样有利于提高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的更换安装效率。
56.参考图4和图5,在防尘罩104底部中间位置形成向防尘罩104腔体的内凹结构108。安装筋板107形成在该内凹结构108的背面,并向防尘罩104开口方向延伸。该内凹结构108能增强防尘罩104的结构强度,在装配到位后能避让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内部的其它部件,同时该内凹结构108和其它部件之间留有间隙以供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内部散热。
57.图6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结合图1、图2和图6所示,较佳地,壳体101包括顶盖109。在顶盖109上开设有装配口。顶盖109沿装配口的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凸缘110。防尘罩104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缘111。在装配完成的状态下,第二凸缘111与形成装配口的顶盖109的内壁面间隙配合。
58.较佳地,电驱动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盖板112。盖板112固定设置在顶盖109上,盖板112用于遮盖装配口。在完成防尘罩104以及安装螺栓105的装配后,就可以盖上盖板112,并可以通过螺钉将盖板112固定在顶盖109上。盖板112能起到一定的防尘效果,至少避免灰尘或异物颗粒调入到防尘罩104中。
59.参考图6,较佳地,第二凸缘111位于第一凸缘110的下方,且第二凸缘111和第一凸缘110上下间隔布置。在电驱动控制系统100装配过程中,先装入防尘罩104,之后再盖上顶
盖109。第二凸缘111位于第一凸缘110的下方,第二凸缘111与形成装配口的顶盖109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此时如果向上提起防尘罩104,防尘罩104的第二凸缘111要向上挤过第一凸缘110会相当困难,通过该种结构使得防尘罩104被固定在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内部。在该种结构下,防尘罩104被设计为不可拆卸的。当需要更换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时,打开盖板112,使用拆卸工具伸入防尘罩104来拆卸安装螺栓105,使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与铜排102和防尘罩104的固定结构分解。由于第二凸缘111和第一凸缘110上下间隔布置,即第二凸缘111和第一凸缘110在垂直方向上有一小段距离。因此操作人员可以抓住防尘罩104的安装筋板107,向上提取防尘罩104一小段距离,使第二凸缘111向上贴合第一凸缘110。这样可适当抬高防尘罩104,便于从电驱动控制系统100的一侧拉出已损坏的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接着,插入新的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放下防尘罩104,重新拧入安装螺栓105,使防尘罩104、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和铜排102固定一体。
60.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同图1中的电驱动控制系统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可选方案,在装配完成后,防尘罩104的第二凸缘111位于顶盖109的第一凸缘110的上方。该种结构中,在形成装配口的顶盖109的内壁面的下部形成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凸缘110。适当调整防尘罩104的设计高度,使防尘罩104在装配到位后,防尘罩104的第二凸缘111高于第一凸缘110。具体来说,在安装防尘罩104时,首先打开盖板112,抓住防尘罩104的安装筋板107,将防尘罩104从装配口向下放入到电驱动控制系统100’的内部。当防尘罩104到达装配位置时,第二凸缘111与形成装配口的顶盖109的内壁面间隙配合,且位于第一凸缘110的上方。通过该种结构,使防尘罩104可拆卸地设置在电驱动控制系统100’中。在更换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时,打开盖板112,拆卸安装螺栓105,使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与铜排102和防尘罩104的固定结构分解。操作人员可以抓住防尘罩104的安装筋板107,从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内部提取出防尘罩104。如果防尘罩104内有灰尘或异物颗粒,则可以直接倒掉或擦去。在该种结构下,因为防尘罩104可以完全脱离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便于从电驱动控制系统100’的一侧拉出已损坏的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接着,装入新的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重新放入防尘罩104并拧入安装螺栓105,使防尘罩104、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和铜排102固定一体,完成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的更换。
61.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剖视图。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防尘罩804的顶部开口。在防尘罩804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806。在防尘罩804的底部中间位置形成向上延伸的安装筋板807,安装筋板807将防尘罩804的内腔分成左右两个腔室。与图3至图5的防尘罩104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防尘罩804的底部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813。参考图10,在铜排102上开设有定位孔,防尘罩804的定位柱813与定位孔接插配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罩804优选为不可拆卸的。采用前述结构,使得防尘罩804在电驱动控制系统100内的整体结构更稳固,方便装配定位。
62.较佳地,防尘罩804的安装筋板807的顶部低于防尘罩804的顶部开口位置,便于操作人员拿取,且不影响装配。
63.较佳地,参考图9,防尘罩804包括罩本体814和安装环815。在罩本体814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806形成在安装环815上(安装环815的通孔即为第一安装孔
806)。安装环815的周边与第二安装孔配合固定,例如采用接插槽结构配合固定。更佳地,安装环815的硬度大于罩本体814的硬度。罩本体814的硬度相对较低,便于装配。此外,因为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可能需要多次更换逆变器高压接插件103,则需要反复拆装安装螺栓105,防尘罩804底部与安装螺栓105的接触位置容易磨损,因此采用硬度相对较高的安装环815,以提升防尘罩804的整体使用寿命。
6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电驱动控制系统,在电驱动控制系统的内部设置了防尘罩。防尘罩与电驱动控制系统的壳体、铜排以及逆变器高压接插件配合固定,形成电驱动控制系统内部的防尘结构。在更换逆变器高压接插件的过程中能防止灰尘或异物颗粒落入电驱动控制系统内部,并能阻止安装螺栓掉落,提高逆变器高压接插件的更换安装效率。
6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