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9:11: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网架连接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网架结构在建筑领域应用广泛,现有的网架结构一般通过网架下弦球与抗风柱进行硬性连接,虽然这种连接方式连接稳固,但同时抗震性能较差,在遇到极端天气时容易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网架连接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包括:
5.网架下弦球,用以设置于网架结构的连接节点上;
6.支托结构,设于所述网架下弦球的下端面;以及,
7.弹簧连接板,呈弯折设置,所述弹簧连接板包括位于上方且呈水平向延展的承载板段,以及位于下方且呈水平向延展的固定板段,所述承载板段连接至所述支托结构的下端,所述固定板段用以连接至抗风柱的上端。
8.可选地,所述弹簧连接板还包括连接所述承载板段与所述固定板段的连接板段,所述连接板段与所述承载板段的夹角为θ,且120
°
《θ《125
°

9.可选地,所述弹簧连接板的材质为弹簧钢材质。
10.可选地,所述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还包括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抵接至所述承载板段的下端面,所述支撑弹簧的下端用以抵接至所述抗风柱的上端面。
11.可选地,所述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承载板段的下端面的第一限位凸块及用以设于所述抗风柱的上端面的第二限位凸块,所述支撑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适配套入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
12.可选地,所述固定板段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段连接于所述承载板段的相对两端。
13.可选地,所述支托结构包括连接底板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连接底板上端面,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网架下弦球的下端面,所述连接底板连接至所述承载板段的上端面。
14.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组件包括呈立式设置的四个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连接底板的周向间隔设置。
15.可选地,四个所述支撑板将所述连接底板的上端面分隔为四个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底板对应在每个所述连接区域内均设有连接通孔,以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至所述承载板段。
16.可选地,所述固定板段焊接连接至所述抗风柱的上端面。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弹簧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支托结构与抗风柱之间,使得位于上方的所述承载板段与位于下方的固定板段之间存在高度差,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簧连接板本身具有高的弹性极限以及冲击韧性,使得网架结构在受到外部有害作用力作用时能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板的弯曲变形抵消掉该部分作用力,有效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作用,确保了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的弹簧连接板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31承载板段1网架下弦球32固定板段2支托结构33连接板段21连接底板4支撑弹簧211连接通孔5限位组件22支撑组件51第一限位凸块221支撑板52第二限位凸块3弹簧连接板200抗风柱
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网架结构在建筑领域应用广泛,现有的网架结构一般通过网架下弦球与抗风柱进行硬性连接,虽然这种连接方式连接稳固,但同时抗震性能较差,在遇到极端天气时容易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
30.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网架连接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100包括网架下弦球1、支托结构2及弹簧连接板3,所述网架下弦球1用以设置于网架结构的连接节点上;所述支托结构2设于所述网架下弦球1的下端面;所述弹簧连接板3呈弯折设置,所述弹簧连接板3包括位于上方且呈水平向延展的承载板段31,以及位于下方且呈水平向延展的固定板段32,所述承载板段31连接至所述支托结构2的下端,所述固定板段32用以连接至抗风柱200的上端。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弹簧连接板3设置于所述支托结构2与抗风柱200之间,使得位于上方的所述承载板段31与位于下方的固定板段32之间存在高度差,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簧连接板3本身具有高的弹性极限以及冲击韧性,使得网架结构在受到外部有害作用力作用时能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板3的弯曲变形抵消掉该部分作用力,有效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作用,确保了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网架下弦球1呈球状,不容易与所述承载板段31直接进行连接,通过设置位于中间的所述支托结构2则能够有效连接所述承载板段31与所述网架下弦球1,所述支托结构2可以是连接柱或者连接板,与所述承载板段31及所述网架下弦球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3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连接板3还包括连接所述承载板段31与所述固定板段32的连接板段33,所述连接板段33与所述承载板段31的夹角为θ,且120
°
《θ《125
°
。所述弹簧连接板3的弹性形变本质上是所述连接板段33的弹性形变,将所述连接板段33与所述承载板段31的夹角设置在120
°
至125
°
角度范围之间较为合理,夹角设置过大容易导致所述连接板段33的弹性弯曲过大,使得连接不稳,夹角设置过小则容易导致受力时连接板段33与所述承载板段31发生折断,且当所述连接板段33趋于竖直时,所述连接板段33的弹性弯曲过小,达不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板段33与所述承载板段31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误差需求进行调整。
3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连接板3的材质为弹簧钢材质。
36.请参阅图3,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100还包括支撑弹簧4,所述支撑弹簧4的上端抵接至所述承载板段31的下端面,所述支撑弹簧4的下端用以抵接至所述抗风柱200的上端面,如此设置,能够增强弹性连接作用,增强所述弹簧连接板3的承载能力。
37.所述支撑弹簧4与所述承载板段31及所述抗风柱2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连接
也可以是其他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38.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网架与抗风柱连接结构100还包括限位组件5,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设于所述承载板段31的下端面的第一限位凸块51及用以设于所述抗风柱200的上端面的第二限位凸块52,所述支撑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适配套入所述第一限位凸块51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52。如此设置,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凸块51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52的设置,使得所述支撑弹簧4不必与所述承载板段31和所述抗风柱200进行固定连接,不易脱位的同时还便于后期拆卸换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限位凸块51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52呈相对设置,以使所述支撑弹簧4呈竖直状态,此时缓冲支撑的效果最好。
39.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设于所述承载板段31的下端面的第一限位套筒及用以设于所述抗风柱200的上端面的第二限位套筒,所述支撑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适配套入所述第一限位套筒与所述第二限位套筒。
40.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段32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段32连接于所述承载板段31的相对两端,如此设置,以使得所述弹簧连接板3呈拱形设置,所述承载板段31位于中部,在承受来自所述网架的重力作用时,所述承载板段31只会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而不会发生自身的偏转,从而不会增加所述承载板段31与所述支托结构2之间的连接压力,使得连接更为可靠。
4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托结构2包括连接底板21和支撑组件22,所述支撑组件22设于所述连接底板21上端面,所述支撑组件22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网架下弦球1的下端面,所述连接底板21连接至所述承载板段31的上端面。通过所述连接底板21可以增大与所述承载板段31的连接面积,增强了连接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组件22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只要能起到支撑并连接所述网架下弦球1与所述连接底板21的作用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4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21组件包括呈立式设置的四个支撑板221,四个所述支撑板221沿所述连接底板21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能确保四个所述支撑板221对所述网架下弦球1的支撑作用最为稳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板221上端面与所述网架下弦球1的球面相贴合,连接方式为焊接。
43.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21组件包括呈立式设置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沿所述连接底板21的周向间隔设置。
44.所述连接底板21与所述承载板段3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但是焊接的连接方式不利于后期的拆装,基于此,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支撑板221将所述连接底板21的上端面分隔为四个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底板21对应在每个所述连接区域内均设有连接通孔211,以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至所述承载板段31。如此设置,使得所述连接底板21不同区域与所述承载板段31进行连接,保证了连接稳定性,同时便于后期的拆装。
45.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段32焊接连接至所述抗风柱200的上端面,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使得连接更难为牢固。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