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8:57: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子产品的要求可以做成扁平长方形、圆柱形、长方形及扣式,并且可以由多个锂离子电池串联并联在一起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组。
3.锂离子电池组成锂离子电池组后需要放置在壳体内并闭合壳盖后使用,现有的壳体与壳盖的固定常采用螺栓连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的壳体与壳盖不容易拆卸,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的壳体与壳盖密封性能和散热性能不佳,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组所处环境的湿度、温度过高,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用以解决现有的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的壳体与壳盖密封性能和散热性能不佳,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组所处环境的湿度、温度过高,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防护装置以及与电池本体电连并带有接插件的连接导线;
6.防护装置为壳体和壳盖可拆卸连接所构成用于安装电池本体的方型防护壳,壳盖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壳体在连接后进行密封防护的密封组件,壳盖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内凹的散热槽,壳盖的底端在对应多个散热槽的覆盖区域位置设置有与电池本体相接触的导热板;
7.电池本体包括多个通过导线电连在一起的电池单体,各电池单体交错设置在壳体内并各电池单体与壳体侧壁之间分别形成利于散热的空腔,连接导线以可抽拉的方式设置在壳体的前侧且外部包覆有绝缘护套。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密封组件包括卡环、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9.壳盖的底端设置一圈向下凸起的卡环,卡环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壳体侧壁顶端开设与带有第一密封圈的卡环相适配的凹槽,壳盖与壳体之间通过卡环和凹槽相卡接,壳盖的底端于卡环的内侧间隔设置有与壳体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二密封圈。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电池单体为同规格大小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各电池单体之间通过导线并联在一起构成电池本体,连接导线通过接插件连接外部用电装置;
11.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前后依次布置并左右交错的多个l型挡板,l型挡板的底端固连在壳体的底端上表面,多个l型挡板分别与壳体的其中一侧内侧壁之间构成用于卡放电池单体的放置区,电池单体与壳体的另一侧构成空腔区域,l型挡板内侧壁与电池单体相抵接。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散热槽呈长方形,多个散热槽并列设置在壳盖顶端,散热槽的开设深度为壳盖厚度的一半。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出线孔,连接导线通过出线孔伸出壳体外,出线孔与连接导线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带有第一密封圈的卡环与凹槽之间为过盈配合。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导热板由铜铝合金制成。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盖四角处活动安装有螺栓,壳体的侧壁顶端分别开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连接孔,壳盖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导线外侧的绝缘护套为绝缘材料制成的护套,绝缘材料选自聚氯乙烯、树脂、橡胶中的一种,绝缘护套的外径大小与出线孔设置第三密封圈后的孔径大小相适应。
18.本技术提供的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通过在壳盖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壳体在连接后进行密封防护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可以防止水汽从壳体和壳盖的间隙进入壳体内,使防护装置内的电池本体不会处于高湿环境中。并且,本技术通过在壳盖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内凹的散热槽,壳盖的底端在对应多个散热槽的覆盖区域位置设置有与电池本体相接触的导热板,能够将电池本体工作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和散热槽释放至壳盖外,提高了散热性,防护装置内的电池本体不会处于高温环境中。另外,各电池单体交错设置在壳体内并各电池单体与壳体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空腔,可以更加有利于散热。本技术能够在确保密封性的同时能够兼顾散热性,防护装置内的电池本体不会处于高湿、高温环境中,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凹槽;12、出线孔;13、l型挡板;2、壳盖;21、卡环;211、第一密封圈;22、第二密封圈;23、散热槽;24、导热板;3、第三密封圈;4、螺栓;10、电池本体;101、电池单体;20、连接导线;30、接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电池本体10、防护装置以及与电池本体10电连并带有接插件30的连接导线20,连接导线20的一端与电池本体10电连接,连接导线20的另一端与接插件30电连接。
27.防护装置为壳体1和壳盖2可拆卸连接所构成用于安装电池本体10的方型防护壳,方型防护壳可以盛放更多的锂离子电池。壳盖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壳体1在连接后进行密封防护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可以防止水汽从壳体1和壳盖2的间隙进入壳体1内,使防护装置内的电池本体10不会处于高湿环境中。
28.壳盖2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内凹的散热槽23,壳盖2的底端在对应多个散热槽23的覆盖区域位置设置有与电池本体10相接触的导热板24,本技术能够将电池本体10工作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板24和散热槽23释放至壳盖2外,在确保密封性的同时能够兼顾散热性,防护装置内的电池本体10不会处于高温环境中。
29.电池本体10包括多个通过导线电连在一起的电池单体101,各电池单体101交错设置在壳体1内,各电池单体101交错设置可以减小两个相邻电池单体101的重叠面积防止热量堆积,并且各电池单体101与壳体1侧壁之间分别形成利于散热的空腔,可以将电池单体101产生的热量通过空腔及时传递至壳体1外。
30.连接导线20以可抽拉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的前侧且外部包覆有绝缘护套,壳体1内前侧的电池单体101与壳体1前侧的内侧壁之间留有供连接导线20抽拉及回收的空间,连接导线20可抽拉的设计可以使锂离子电池组件适用于更多的用电场景。
31.本技术提供的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在安装时,首先将多个电池单体101交错放置在壳体1内,然后将壳盖2上的密封组件对准壳体1,完成壳盖2和壳体1的安装,最后对壳盖2和壳体1进行可拆卸连接以固定壳盖2和壳体1。
32.本技术提供的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通过在壳盖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壳体1在连接后进行密封防护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可以防止水汽从壳体1和壳盖2的间隙进入壳体1内,使防护装置内的电池本体10不会处于高湿环境中。并且,本技术通过在壳盖2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内凹的散热槽23,壳盖2的底端在对应多个散热槽23的覆盖区域位置设置有与电池本体10相接触的导热板24,能够将电池本体10工作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板24和散热槽23释放至壳盖2外,提高了散热性,防护装置内的电池本体10不会处于高温环境中。另外,各电池单体101交错设置在壳体1内并且各电池单体101与壳体1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空腔,可以更加有利于散热。本技术能够在确保密封性的同时能够兼顾散热性,防护装置内的电池本体不会处于高湿、高温环境中,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密封组件包括卡环21、第一密封圈211和第二密封圈22。
34.壳盖2的底端设置一圈向下凸起的卡环21,卡环2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11,第一密封圈211比如可以是橡胶圈套设在卡环21外侧壁上。壳体1侧壁顶端开设与带有第一密封圈211的卡环21相适配的凹槽11,壳盖2与壳体1之间通过卡环21和凹槽11相卡接,实现壳盖2与壳体1之间紧密的卡接,壳盖2与壳体1之间间隙小使得防护装置的密封性能好。
35.壳盖2的底端于卡环21的内侧间隔设置有与壳体1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二密封圈22,第二密封圈22比如可以是与壳体1内壁的形状、尺寸均相同的橡胶圈,粘贴在壳盖2底端。当卡环21、第一密封圈211或凹槽11的结构损坏,有水汽通过壳体1与壳盖2连接处时,第二密封圈22用于阻挡水汽进入壳体1内,第二密封圈22的设置可以进一步保护电池本体10不受水汽侵蚀。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各电池单体101为同规格大小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各电池单体101之间通过导线并联在一起构成电池本体10,连接导线20通过接插件30连接外部用电装置。带有接插件30的锂离子电池组相比于常见的电池本体上带有充放电正极和充放电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组,还具有连接导线20和接插件30,还可以用连接导线20输出电能,适用于更多的用电场景。
37.壳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前后依次布置并左右交错的多个l型挡板13,l型挡板13的底端固连在壳体1的底端上表面,多个l型挡板13分别与壳体1的其中一侧内侧壁之间构成用于卡放电池单体101的放置区,电池单体101与壳体1的另一侧构成空腔区域以便于更好的散热,l型挡板13内侧壁与电池单体101相抵接,同时,l型挡板13外侧壁与相邻的电池单体101相抵接,l型挡板13用于固定电池单体101。而且,由于l型挡板13的存在,各电池单体101之间还会留有一条较窄的缝隙,从而便于各电池单体101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时对导线的摆放,使得壳体1内部导线分布更加整齐。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散热槽23呈长方形以适应电池单体101的形状,多个散热槽23并列设置在壳盖2顶端,每个散热槽23分别对应壳体1内交错设置的电池单体101。散热槽23的开设深度为壳盖2厚度的一半,如果散热槽23的开设深度过浅则散热效果不佳,如果散热槽23的开设深度过深则壳盖2的稳定性不佳,综合考虑散热槽23的开设深度约为壳盖2厚度的一半较为适宜。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壳体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出线孔12,连接导线20通过出线孔12伸出壳体1外,出线孔12与连接导线20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3。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接插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组件在安装时,首先将连接导线20的一端与电池本体10电连接,然后将电池本体10放入壳体1中,再从出线孔12中取出连接导线20远离电池本体10的一端,再在连接导线20远离电池本体10的一端安装接插件30,最后在壳体1顶端卡接壳盖2并固定。为保证连接导线20顺利通过出线孔12,需要出线孔12的直径大于连接导线20的直径,设置第三密封圈3可以填补出线孔12与连接导线20之间的间隙,提高壳体1在出线孔12处的密封性,第三密封圈3比如可以是橡胶圈。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带有第一密封圈211的卡环21与凹槽11之间为过盈配合,即壳体1上凹槽11的宽度略小于卡环21与第一密封圈211宽度之和,这样在安装壳盖2时需要用力按压壳盖2,由于第一密封圈211有弹性可以被压缩以进入凹槽11内,松开壳盖2后第一密封圈211恢复形状,填补凹槽11与卡环21之间的间隙,提高壳体1与壳盖2连接的密封性,水汽不容易进入壳体1内。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热板24由铜铝合金制成。电池本体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导热板24的作用下传递至壳盖2外表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槽23上方可以设置散热翅片,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盖2四角处分别活动安装有一个螺栓4,壳体
1的侧壁顶端分别开设有与螺栓4相配合的连接孔,壳盖2与壳体1之间通过螺栓4进行连接,螺栓连接属于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地将壳盖2与壳体1分离,进而取出壳体1内的电池本体10以进行更换等。连接后可以增加壳体1与壳盖2的稳定性,防止外物磕碰使卡接的壳盖2脱落的情况发生。另外,壳体1与壳盖2的螺栓连接可以通过凹槽11与卡环21进行定位,壳盖2的卡环21卡接进壳体1的凹槽11后,壳盖2与壳体1上供螺栓4连接的连接孔自动对准,无需用螺栓4费力地对孔。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导线20外侧的绝缘护套为绝缘材料制成的护套,绝缘材料选自聚氯乙烯、树脂、橡胶中的一种,绝缘护套的外径大小与出线孔12设置第三密封圈3后的孔径大小相适应。绝缘护套可以保护连接导线20不受损坏,进而延长连接导线20的使用寿命。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