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层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5:23: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多层构造体。


背景技术:

2.已知使两层以上的层层叠的多层构造体。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在较薄的玻璃层(玻璃薄膜)之上层叠银反射层的多层构造体。这样的多层构造体兼具表面硬度、尺寸稳定性、化学耐性、轻量、可挠性。因此,若活用这样的多层构造体,则能够消除以往的板玻璃的课题即因重量、破裂引起的危险,存在向各种用途替换的可能性。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2317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7.但是,虽然具有玻璃层的以往的多层构造体能够局部担保玻璃层的平面性,但是由于在广范围实现以往的板玻璃那样的平面性需要与多层构造体的可挠性相反的刚性,因此是困难的。
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玻璃层的平面性的多层构造体。
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10.本多层构造体具有:树脂层;玻璃层,其在上述树脂层之上层叠;以及张力施加部,其在上述树脂层伸展的方向上施加张力。
11.(发明的效果)
12.根据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玻璃层的平面性的多层构造体。
附图说明
13.图1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
14.图2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15.图3是示出张力施加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16.图4是示出张力施加部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17.图5是示出设置贯通孔的位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18.图6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19.图7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20.图8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
21.图9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
22.图10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
23.图11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24.图12是举例示出对张力施加部实施热处理之前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25.图13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26.图14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构成部分付与相同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28.《第一实施方式》
29.[多层构造体]
[0030]
图1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图2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沿图1的a-a线的剖面。
[003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多层构造体10具有树脂层11、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玻璃层14、支承体15、以及张力施加部16。在多层构造体10中,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在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的规定区域中按照该顺序层叠。
[0032]
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各个俯视形状(自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的法线方向观察的形状)为大致相同,例如为矩形。或者,树脂层11的俯视形状为例如比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大一圈的矩形。在俯视中(自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的法线方向观察),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的外周区域在玻璃层14的外周侧以画框状露出。
[0033]
支承体15为外形比树脂层11大的框状的部件。支承体15在俯视中以不与树脂层11、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侧面相接的方式在树脂层11、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外侧设置为环状。在俯视中,在树脂层11的外周面(侧面)和支承体15的内周面(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
[0034]
张力施加部16是在树脂层11伸展的方向施加张力的部分。这里,树脂层11伸展的方向是指,相对于在多层构造体10中各层层叠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换言之,树脂层11伸展的方向是指,与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大致平行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伸展并不是较大伸长的意思,而是指能够消除玻璃层14的表面的起伏程度地伸长约数μm~数100μm。
[0035]
张力施加部16设置有多个,其以将树脂层11的外周侧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的方式在四方施加张力。张力施加部16通过空间s将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和支承体15连接。为了将树脂层11向支承体15一侧均匀地拉伸,优选至少在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的四角附近连接张力施加部16的一端。根据需要,可以在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的四角附近之外的任意部位连接张力施加部16的一端。
[0036]
这样,通过设置张力施加部16,并且以将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的方式在四方施加张力,树脂层11伸展。由此,设于树脂层11之上的玻璃层14也被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从而能够提高玻璃层14的平面性。
[0037]
这里,平面性是指,自基准长度中的平均面的平均的高低差(即,起伏),例如,由算数平均起伏wa表示。在本发明中,算数平均起伏wa是指依据jis-b-0601(2013),由基准长度10cm进行测定的值。
[0038]
例如,玻璃层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在不设置张力施加部16的情况下其算数平均起伏wa为约1000μm,但是通过设置张力施加部16并调整张力,能够使算数平均起伏wa为100μm以下。更优选玻璃层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算数平均起伏wa为1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下。玻璃层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wa的下限值可以为0μm,但是通常为比0μm大的值(例如,数μm)。
[0039]
若玻璃层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wa为上述值的范围,则能够提高玻璃层14的平面性,在例如将多层构造体作为镜子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在镜子中映出的像的歪曲。多层构造体10例如通过将支承体15的背面粘贴于室内的壁部等,可以作为穿衣镜使用。
[0040]
图3是示出张力施加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在图3所示例子中,张力施加部16具有带钩螺栓161、蝶形螺钉162、以及线状部件163。
[0041]
在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设置在厚度方向贯通树脂层11的贯通孔11x,在贯通孔11x内作为加强用而插入有筒状的金属部件17。金属部件17为例如不锈钢制。
[0042]
另一方面,在支承体15中,以钩部自侧壁的内周侧向树脂层11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贯通侧壁的带钩螺栓161,并且在侧壁的外周侧螺纹结合有蝶形螺钉162。带钩螺栓161以及蝶形螺钉162为例如不锈钢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蝶形螺钉162可以配置于设于侧壁的外周侧下方的凹陷15x内,也可以不设置凹陷15x而以自侧壁的外周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0043]
线状部件163以通过金属部件17的贯通孔的内侧和带钩螺栓161的钩部的内侧的方式设置。为了产生恒定的张力,优选线状部件163由其本身不伸缩的材料形成。线状部件163为例如不锈钢制。
[0044]
在图3中,通过使蝶形螺钉162旋转,可以对自支承体15的侧壁的内周侧的带钩螺栓161的突出量进行调整。通过将自支承体15的侧壁的内周侧的带钩螺栓161的突出量设定为较小,能够将在张力施加部16产生的张力设定为较大。
[0045]
这样,张力施加部16的带钩螺栓161、蝶形螺钉162、以及线状部件163将设于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的贯通孔11x和支承体15连接。并且,张力施加部16的带钩螺栓161以及蝶形螺钉162作为用于对将线状部件163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的力进行调整的张力调整部起作用。
[0046]
图4是示出张力施加部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在图4所示例子中,张力施加部16a为彼此切有相反方向的螺纹的带钩螺栓166以及带钩螺栓167在中央的主体部165螺纹结合的所谓的松紧螺纹扣。
[0047]
与图3相同,在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设有在厚度方向贯通树脂层11的贯通孔11x,并且在贯通孔11x内作为加强用而插入有筒状的金属部件17。另外,在支承体15中设有在厚度方向贯通支承体15的贯通孔15y。张力施加部16a的带钩螺栓166的钩部插入金属部件17的内侧,带钩螺栓167的钩部插入贯通孔15y的内侧。
[0048]
在图4中,通过使主体部165旋转,能够对自主体部165的两侧的带钩螺栓166以及167的突出量进行调整。通过将自主体部165的两侧的带钩螺栓166以及167的突出量设定为较小,能够将在张力施加部16a产生的张力设定为较大。
[0049]
这样,张力施加部16a的主体部165以及带钩螺栓166和带钩螺栓167将设于树脂层
11的外周区域的贯通孔11x和支承体15连接。并且,张力施加部16a的主体部165作为对将带钩螺栓166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的力进行调整的张力调整部起作用。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4为张力施加部的示例,张力施加部只要能够以将树脂层11的外周侧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的方式施加张力即可,可以为图3、图4之外的任何方式。例如,在图3中,代替在金属部件17内穿过线状部件163,可以不设置金属部件17,而是将线状部件163粘合于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
[0051]
另外,在图4中,代替松紧螺纹扣,可以使用在两端附带钩部的压缩螺旋弹簧。另外,在图4中,可以在带钩螺栓166的钩部与贯通孔11x之间和/或在带钩螺栓167的钩部与贯通孔15y之间设置与图3相同的线状部件。
[0052]
另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树脂层11的大小设定为与玻璃层14等相同程度,并且设置贯通树脂层11、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贯通孔11y。在该情况下,对于贯通孔11y可以使用图3的张力施加部16、图4的张力施加部16a。
[0053]
这里,对多层构造体10的各部分的材料等进行说明。
[0054]
[树脂层]
[0055]
树脂层11是成为用于层叠玻璃层14等的基材的层,具有可挠性。树脂层11由一个层或多个层构成。
[0056]
作为树脂层11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等的聚酯纤维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脂等的环烯烃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醚酰亚胺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等。在这些之中,从能够耐张力的机械强度的理由出发,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三醋酸纤维素、丙烯酸、聚碳酸酯。树脂层11的颜色不特别限定,在多层构造体重视透明性的情况下,选择透明性较高的材料。树脂层11可以包括无机颗粒等的添加剂。
[0057]
优选树脂层11的厚度为20μm以上20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500μm以下。通过将树脂层11的厚度设定为50μm以上,可以获得能够担保薄膜强度的效果,通过将树脂层11的厚度设定为500μm以下,可以获得基于张力的伸展的效果。
[0058]
[玻璃层]
[0059]
玻璃层14不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采用合适的材料。根据组成的分类,玻璃层14可以举出例如碱石灰玻璃、硼酸玻璃、铝硅酸玻璃、石英玻璃等。另外,根据碱成分分类,可以举出无碱玻璃、低碱玻璃。优选上述玻璃的碱金属成分(例如,na2o、k2o、li2o)的含有量为1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
[0060]
考虑玻璃具有的表面硬度、气密性、耐腐蚀性,优选玻璃层14的厚度为10μm以上。另外,由于优选玻璃层14具有薄膜那样的可挠性,因此优选玻璃层14的厚度为300μm以下。更优选玻璃层14的厚度为30μm以上2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100μm以下。
[0061]
优选玻璃层14的波长550nm中的光透射率为85%以上。优选玻璃层14的波长550nm中的折射率为1.4~1.65。优选玻璃层14的密度为2.3g/cm3~3.0g/cm3,更优选为2.3g/cm3~2.7g/cm3。
[0062]
玻璃层14的成形方法不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采用适合的方法。代表而言,玻璃层14可以以如下方式制作:使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的主原料、芒硝、氧化锑等的消泡剂、
以及碳等的还原剂的混合物在约1400℃~1600℃的温度下熔融,且成形为薄板状之后,进行冷却。作为玻璃层14的成形方法,可以举出例如流孔下拉法、融流法、浮式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成形为板状的玻璃层为了薄板化、提高平滑性,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氢氟酸等的溶剂进行化学研磨。
[0063]
[金属层]
[0064]
金属层13形成于玻璃层14的靠粘接剂层12一侧的面。金属层13是用于反射隔着玻璃层14入射的可视光的层。作为金属层13的材料,优选可视光反射率较高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铝、银、银合金等。金属层13的厚度不特别限定,但是例如为约10nm以上500nm以下。金属层13通过例如溅射法、蒸镀法、电镀法等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玻璃层14的表面与金属层13分开地设置防污层、反射防止层、导电层、反射层、装饰层等的功能层。
[0065]
[粘接剂层]
[0066]
粘接剂层12设于树脂层11与形成有金属层13的玻璃层14之间。作为粘接剂层12,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粘接剂。作为粘接剂层12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类粘接剂、硅酮类粘接剂、橡胶类粘接剂等。粘接剂层12的厚度不特别限定,例如为约10μm以上500μm以下。
[0067]
根据要求式样,可以替代粘接剂层12而使用粘合剂层。作为替代粘接剂层12而使用的粘合剂层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紫外线硬化性丙烯酸类粘合剂、紫外线硬化性环氧树脂类粘合剂、热硬化性环氧树脂类粘合剂、热硬化性三氯氰胺类粘合剂、热硬化性苯酚类粘合剂、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中间膜、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间膜等。
[006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粘接剂是指,在常温下具有粘接性,并且在较轻的圧力下粘接于被粘体的层。因此,即使在将粘贴于粘接剂的被粘体剥离的情况下,粘接剂保持实用的粘接力。另一方面,粘合剂是指,能够通过介于物質之间而将物质结合的层。因此,在将粘贴于粘合剂的被粘体剥离的情况下,粘合剂不具有实用的粘合力。
[0069]
[支承体]
[0070]
支承体15由刚性比树脂层11高的材料形成。作为支承体15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金属、树脂、玻璃等。若能够担保充分的刚性,则支承体15的厚度可以比树脂层11厚,也可以比树脂层11薄,也可以为与树脂层11相同程度的厚度。若作为树脂层11以及支承体15选择透明的材料,则例如在将多层构造体10用作镜子的情况下,在将支承体15固定于壁部时,树脂层11以及支承体15不显眼。
[0071]
[制法]
[0072]
形成有树脂层11、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的玻璃层14的层叠部例如通过冲压加工等使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的树脂层11与形成有金属层13的玻璃层14隔着粘接剂层12层叠而获得。或者,也可以利用卷对卷工艺使树脂层11和形成有金属层13的玻璃层14隔着粘接剂层12连续层叠后,通过冲压加工等单片化为任意的尺寸。
[0073]
[用途]
[0074]
多层构造体10可以用于例如俯视反射镜、隔板、装饰板、建材等。对于以下举例示出的多层构造体也相同。
[0075]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076]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示出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构造的多层构造体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有时省略对于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
构成部的说明。
[0077]
图6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与图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如图6所示,多层构造体10a在于玻璃层14的下表面侧未形成金属层13这点与多层构造体10(参照图2等)不同。
[0078]
这样,多层构造体并不一定具有金属层。在如多层构造体10a那样不具有金属层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作为树脂层11以及粘接剂层12自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的材料之中选择透明的材料,从而能够使多层构造体10a与通常的玻璃薄膜相同而进行使用。
[0079]
图7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与图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如图7所示,多层构造体10b在于玻璃层14的下表面侧未形成金属层13这点、以及在粘接剂层12和玻璃层14之间依次层叠有树脂层18和粘合剂层19这点与多层构造体10(参照图2等)不同。
[0080]
树脂层18由一层或多层构成,其例如为具有韧性、相位差、偏光性、导电性、反射性、美观性等功能的层。在树脂层18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夹设具有粘合功能的黏附层而进行层叠。自可挠性的观点出发,树脂层18的总厚度为20μm以上1000μm以下即可,优选为25μm以上50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树脂层18以及粘合剂层19的材料可以自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的材料之中适当选择。
[0081]
这样,多层构造体可以与成为基材的树脂层分开地在玻璃层和树脂层之间层叠具有规定的功能的其他树脂层。另外,其他树脂层不限于一层,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由此,可以实现能够作为具有规定的光学性能的多层构造体、装饰板使用的多层构造体等。
[0082]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可以在粘接剂层12和金属层13之间依次层叠树脂层18和粘合剂层19。在该情况下,例如,由于树脂层18具有韧性,因此在将多层构造体作为镜子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玻璃层14难以破裂。
[0083]
图8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与图2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如图8所示,多层构造体10c的俯视形状与多层构造体10(参照图1等)不同。
[0084]
在多层构造体10c中,玻璃层14c的俯视形状为圆形。另外,树脂层11c的俯视形状为比玻璃层14c大一圈的圆形。在俯视中,树脂层11c的上表面111的外周区域在玻璃层14c的外周侧以环状露出。
[0085]
支承体15c为外形比树脂层11c大的框状的部件。支承体15c以在俯视中不与树脂层11c以及玻璃层14c的侧面相接的方式在树脂层11c以及玻璃层14c的外侧以环状设置。在俯视中,在树脂层11c的外周面(侧面)和支承体15c的内周面(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
[0086]
张力施加部16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多个张力施加部16例如等间隔配置。
[0087]
这样,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形状不限于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形状可以设定为例如椭圆形、矩形与圆形、椭圆形等的复合形状、其他的合适的形状。
[0088]
图9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与图2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如图9所示,多层构造体10d在支承体15替换为支承体15d这点与多层构造体10(参照图1等)不同。
[0089]
图1所示支承体15在俯视中于树脂层11的外侧以框状形成,支承体15d虽然在树脂
层11的外侧具有相对部分但不是框状。在俯视中,支承体15d以不与树脂层11以及玻璃层14的侧面相接的方式设于树脂层11以及玻璃层14的外侧。自支承体15d的彼此相对的部分,向隔着空间s的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设有张力施加部16。
[0090]
这样,多层构造体中使用的支承体在俯视中为至少具有隔着树脂层以及玻璃层相对的部分的形状即可。并且,张力施加部将支承体的各个相对的部分和至少树脂层的外周区域连接,并且将树脂层向支承体的相对部分的各个侧拉伸而对树脂层施加张力。由此,树脂层伸展,设于树脂层之上的玻璃层也向支承体一侧被拉伸,从而能够提高玻璃层的平面性,在例如将多层构造体作为镜子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在镜子中映出的像的歪曲。
[009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的情况下,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可以仅在左右方向向玻璃层14的外周侧露出,而在上下方向不露出。或者,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将树脂层11的大小设定为与玻璃层14等相同程度,从而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不在玻璃层14的外周侧露出。
[0092]
《第二实施方式》
[0093]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张力施加部的张力产生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多层构造体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时省略对于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构成部的说明。
[0094]
图10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图11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沿图10的b-b线的剖面。
[0095]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多层构造体20具有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玻璃层14、支承体25、以及张力施加部26。在多层构造体20中,在支承体25之上依次层叠有张力施加部26的一部分、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另外,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在位于支承体25之上的张力施加部26的上表面261的规定区域层叠。
[0096]
支承体25是外形比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大的板状部件。支承体25由刚性比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高的材料形成。支承体25的上表面为平面。作为支承体25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金属、树脂、玻璃等。支承体25的厚度只要能够担保足够的刚性则可以设定为任意厚度。在重视可挠性的情况下,作为支承体25的材料可以使用相对较薄的树脂。
[0097]
张力施加部26在俯视中至少覆盖支承体25的上表面的与玻璃层14重叠的区域,并且自该区域延伸至支承体25的侧面以及下表面。张力施加部26可以在支承体25的整个下表面延伸,也可以如图11那样在支承体25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延伸。
[0098]
张力施加部26是以将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向支承体25的外周侧拉伸的方式在四方施加张力的树脂层。具体而言,张力施加部26为具有通过热处理而收缩的性质的所谓热收缩性薄膜(收缩薄膜),在图10以及图11中示出了热处理而收缩后的状态。
[0099]
作为张力施加部26即热收缩性薄膜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烯烃等。在这些之中,自收缩的稳定性的理由出发,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作为热收缩性薄膜的收缩量,优选为1%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20%以下。若为该范围,则玻璃层14的平面性提高,能够在玻璃层14形成良好的平坦面。
[0100]
需要说明的是,若作为支承体25以及张力施加部26选择透明的材料,则例如在将
多层构造体20用作镜子的情况下,在将支承体25固定于壁部时,支承体25以及张力施加部26不显眼。
[0101]
图12是举例示出对张力施加部实施热处理之前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在图12中,准备在上表面261的规定区域依次层叠有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张力施加部26,并且以覆盖支承体25的方式配置张力施加部26。在支承体25的表面和张力施加部26的相对的之间设有空间s。
[0102]
在图12的状态下以热收缩性薄膜进行收缩的规定温度进行热处理,从而热收缩性薄膜收缩,空间s消失,热收缩性薄膜黏附于支承体25的表面。此时,热收缩性薄膜的上表面侧伸展而成为沿支承体25的上表面的形状的平面(参照图11)。这样,树脂层即热收缩性薄膜作为张力施加部起作用。
[0103]
其结果,形成于热收缩性薄膜的上表面的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也成为沿支承体25的上表面的形状的平面。即,能够提高玻璃层14的平面性,在将多层构造体作为例如镜子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在镜子中映出的像的歪曲。
[0104]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层构造体20中,对于玻璃层14和张力施加部26的连接优选使用粘接剂层12而非粘合剂层。这是因为通过使用具有粘接剂层12那样的粘接性的材料,在对热收缩性薄膜施加热收缩时,热收缩性薄膜不被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干扰地形成平面,从而能够更获得更平滑的面。
[0105]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多层构造体20中,可以不设置金属层13,也可以在玻璃层14和树脂层即张力施加部26之间层叠一层以上的其他树脂层。张力施加部26也可以为包覆支承体25那样的连续体。
[0106]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07]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举例示出了构造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多层构造体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有时省略对于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构成部的说明。
[0108]
图13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多层构造体20a那样,在俯视中,不限制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与张力施加部26的大小关系,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外周侧可以在水平方向自张力施加部26伸出。但是,优选伸出的部分为不会因玻璃的刚性而自由变形程度的伸出量。作为伸出量为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下。
[0109]
图14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多层构造体20b的支承体25b那样,用于形成玻璃层14等的支承体25b的上表面不限于平面,也可以为曲面。在该情况下,具有可挠性的玻璃层14等成为沿支承体25b的上表面的形状的曲面。
[0110]
在图14的例子中,在支承体25b的上表面隔着张力施加部26依次层叠有粘接剂层12、树脂层18、粘合剂层19、以及玻璃层14。多层构造体20b例如将树脂层18设定为具有美观性的层而作为装饰板使用。
[0111]
以上,对优选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详述,但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可以不超过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地对上述实施方式等施加各种变形以及置换。
[0112]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20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20-059416号的优
先权,并且在本国际申请中引用日本国专利申请2020-059416号的全部内容。
[0113]
附图标记说明
[0114]
10、10a、10b、10c、10d、20、20a、20b
ꢀꢀ
多层构造体
[0115]
11、11c、18
ꢀꢀ
树脂层
[0116]
11x、11y、15y
ꢀꢀ
贯通孔
[0117]
12
ꢀꢀ
粘接剂层
[0118]
13
ꢀꢀ
金属层
[0119]
14、14c
ꢀꢀ
玻璃层
[0120]
15、15c、15d、25、25b
ꢀꢀ
支承体
[0121]
15x
ꢀꢀ
凹陷
[0122]
16、16a、26
ꢀꢀ
张力施加部
[0123]
17
ꢀꢀ
金属部件
[0124]
19
ꢀꢀ
粘合剂层
[0125]
111、261
ꢀꢀ
上表面
[0126]
161、166、167
ꢀꢀ
带钩螺栓
[0127]
162
ꢀꢀ
蝶形螺钉
[0128]
163
ꢀꢀ
线状部件
[0129]
165
ꢀꢀ
主体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