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成盘线缆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5:22: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成盘线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盘线缆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2.对于架空线缆、电力线缆通常的抽检方法只能截取片段进行检验,检测力度不足,使得供应的电缆可能存在芯体材料不合格等问题,严重影响供电安全。
3.目前,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使用成盘线缆检测仪来实现线缆的快速检测,降低了入网线缆普测的难度,然而,如何将接线柱快速固定在线缆上,降低操作难度,缩短操作时间成为阻碍线缆普测的实际工程难题。传统夹子型夹具只能夹持较细的线缆,适用面较窄。专利申请号为cn11201375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专利申请号为cn2166225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提供的夹具有多个紧固手柄,需要逐个调整,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成盘线缆检测夹具,以解决接线柱不能固定在线缆上、传统架子型夹具只能夹持较细的线缆以及需要逐个调整紧固手柄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6.一种成盘线缆检测夹具,包括设置在线缆端部的环架,所述环架内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设置有线头检测机构,所述线头检测机构上端设置有接线柱,所述环架底部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抱紧所述线缆,所述夹持机构外围设置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滑块,所述环架内侧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所述线头检测机构。
8.进一步的,所述线头检测机构包括滑座,所述滑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轨贯穿所述通孔,所述滑座从上端面到下端面设置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接线柱以及螺丝,所述螺丝的顶部与所述接线柱的底部焊接,所述螺纹孔上方设置所述接线柱,所述螺纹孔下方设置所述螺丝,正对所述螺纹孔的所述滑座的上端部设置有套筒,所述螺丝底部设置有铜片,所述铜片与线缆内的线芯横截面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块a及夹持块b,所述环架底面设置有吊耳a和吊耳b,吊耳a内枢轴设置有连接块a,所述连接块a底部枢轴设置有所述夹持块a,吊耳b内枢轴设置有连接块b,所述连接块b底部枢轴设置有所述夹持块b,所述夹持块a与所述线缆一侧的外侧面相切,所述夹持块b与所述线缆另一侧的外侧面相切。
10.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头以及紧固带,所述夹持块a上设置有框架,所述夹持块b上设置有袢带,所述框架内设置所述紧固头,所述紧固带一端与所述夹持块a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袢带设置在所述紧固头内。
11.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头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前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磁铁a,所述底架后端设置有阻挡板,所述底架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挂耳,两个挂耳之间
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一端底部设置有磁铁b,所述翻板的另一侧往远离所述阻挡板的方向弯曲形成折弯部,所述底架的其中一个所述挂耳外侧设置有扳手,所述扳手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磁铁a与所述磁铁b为异性。
12.进一步的,所述底架的上端面与所述框架的外端面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架的两侧面与所述框架两侧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翻板与所述框架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所述紧固带,穿设在所述通道内的紧固带的末端设置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与所述紧固带螺栓连接,所述扳手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侧面。
13.进一步的,穿过所述通道的所述紧固带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翻板的折弯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14.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块a与夹持块b内侧面设置有橡胶垫。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夹持机构将线缆抱紧,然后再在夹持机构外围设置紧固机构,紧固机构将夹持机构勒紧,用于将环架套设在成盘的线缆上。本发明是通过夹持机构与紧固机构将环架套设在线缆上,此处的环架的内径大于该线缆的外径,因此环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
17.2.线芯是圆周均布在线缆内的,因此不同线芯的位置是不同的,为了能方便的检测所有线芯的通电性能,因此需要不断的调整线头检测机构的位置,滑块可以在轨道内进行360
°
的旋转,因此导轨的方向可以根据滑块的旋转而旋转,当导轨旋转时,线头检测机构的方向也改变,线头检测机构的方向改变可以对准需要检测的线芯,能快速的将接线柱固定在需要检测的线芯上,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效率。
18.3.将接线柱和螺丝焊接在一起,当需要铜片紧贴线芯时,只需旋转螺丝就能带动接线柱在螺纹孔内下降,将接线柱和螺丝焊接在一起,方便调节,节约了调节时间。线缆的两端均设置成盘线缆检测夹具,线缆检测仪的一个探针穿设在套筒内并且与接线柱连接,线缆检测仪的另一个探针穿设在电缆另一端的套筒内且与接线柱连接,电流从线缆检测仪内流出,通过电缆一端的接线柱、螺丝以及铜片,流经检测的线芯,再经过线缆另一端的铜片、螺丝、接线柱,经另一个探针回流到线缆检测仪中,以此形成一个稳定的回路。
19.4.本发明将线缆检测仪的两个探针穿在套筒内并且接在接线柱上,只需要旋转滑块,使螺丝底部的铜片接触到需要检测的线芯上,就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回路,不需要来回的插拔探针,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20.5.连接块a与吊耳a枢轴连接,连接块a与夹持块a枢轴连接,同时连接块b与吊耳b枢轴连接,连接块b与夹持块b枢轴连接,可以保证夹持块a与夹持块b与检测的线缆的外侧面贴合。
21.6.紧固机构是设置在夹持机构的外围的,用于勒紧夹持机构,保证夹持机构中的夹持块a与夹持块b与线缆的外侧紧密的贴合,提高了整个检测装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紧固带的稳定性,防止紧固带在夹持块b上脱落,在夹持块b上设置袢带,紧固带穿过袢带,再穿设在紧固头内。
22.7.设置橡胶垫能进一步的实现夹持的稳定性。
23.8.设置阻挡块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紧固带脱离通道的束缚,当紧固带穿过通道后,通过螺栓将限位块设置在紧固带上。
24.9.旋转扳手,扳手旋转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带动翻板旋转,当翻板上的磁铁b与连接板上的磁铁a相吸时,翻板的一端被固定住,翻板的另一端的折弯部远离阻挡板,当折弯部插入紧固带的凹槽内时,紧固带将夹持机构紧固住,反向旋转扳手,翻板的磁铁a的一端远离磁铁b,翻转板另一端的折弯部靠近阻挡板,因此折弯部与紧固带上的凹槽脱离,从而释放紧固带,紧固带上设置阻挡块的目的是防止紧固带在通道内被拉出,紧固带在通道内的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处于紧固的状态,另一种是释放的状态,无论是紧固状态还是释放状态,紧固带末端始终是处于通道内的,这种操作方法可以避免来回穿设紧固带,降低线缆检测时间。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与线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线头检测机构在旋转机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线头检测机构的剖面视图。
30.图6为夹持机构在本发明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紧固头在框架中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紧固头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紧固带在本发明上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图9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11为紧固头与紧固带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6.其中,附图标记为:1.环架;11.轨道;2.线缆;3.旋转机构;31.滑块;32.导轨;4.线头检测机构;41.滑座;42.接线柱;43.螺丝;44.铜片;45.导线组件;46.套筒;5.夹持机构;51.夹持块a;511.框架;52.夹持块b;521.袢带;53.连接块a;55.连接块b;7.紧固机构;71.紧固头;711.底架;712.连接板;713.磁铁a;714.阻挡板;715.转轴;716.翻板;717.磁铁b;718.扳手;72.紧固带;722.阻挡块;7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38.参见图1和图2,一种成盘线缆检测夹具,包括设置在线缆2端部的环架1,环架1内侧设置有旋转机构3,旋转机构3上设置有线头检测机构4,线头检测机构4上端设置有接线柱42,环架1底部设置有夹持机构5,夹持机构5用于抱紧线缆2,夹持机构5外围设置有紧固机构7,紧固机构7与夹持机构5连接。
39.夹持机构将线缆抱紧,然后再在夹持机构外围设置紧固机构,紧固机构将夹持机构勒紧,用于将环架套设在成盘的线缆上。
40.本发明是通过夹持机构与紧固机构将环架套设在线缆上,此处的环架的内径大于该线缆的外径,因此环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
41.参见图3,旋转机构3包括滑块31,环架1内侧设置有轨道11,轨道1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块31,两个滑块31之间设置有导轨32,导轨32上设置线头检测机构4。
42.线芯是圆周均布在线缆内的,因此不同线芯的位置是不同的,为了能方便的检测所有线芯的通电性能,因此需要不断的调整线头检测机构的位置,滑块可以在轨道内进行360
°
的旋转,因此导轨的方向可以根据滑块的旋转而旋转,当导轨旋转时,线头检测机构的方向也改变,线头检测机构的方向改变可以对准需要检测的线芯,能快速的将接线柱固定在需要检测的线芯上,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效率。
43.参见图4和图5,线头检测机构4包括滑座41,滑座41上设置有通孔,导轨32贯穿通孔,滑座41从上端面到下端面设置有贯穿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导电组件45,导电组件包括接线柱42以及螺丝43,螺丝的顶部与接线柱的底部焊接,螺纹孔上方设置接线柱,螺纹孔下方设置螺丝,正对螺纹孔的滑座的上端部设置有套筒46,螺丝43底部设置有铜片44,铜片44与线缆内的线芯横截面接触。
44.此处将接线柱和螺丝焊接在一起,当需要铜片紧贴线芯时,只需旋转螺丝就能带动接线柱在螺纹孔内下降,将接线柱和螺丝焊接在一起,方便调节,节约了调节时间。
45.线缆的两端均设置成盘线缆检测夹具,线缆检测仪的一个探针穿设在套筒内并且与接线柱连接,线缆检测仪的另一个探针穿设在电缆另一端的套筒内且与接线柱连接,电流从线缆检测仪内流出,通过电缆一端的接线柱、螺丝以及铜片,流经检测的线芯,再经过线缆另一端的铜片、螺丝、接线柱,经另一个探针回流到线缆检测仪中,以此形成一个稳定的回路。
46.本发明将线缆检测仪的两个探针穿在套筒内并且接在接线柱上,只需要旋转滑块,使螺丝底部的铜片接触到需要检测的线芯上,就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回路,不需要来回的插拔探针,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47.参见图6,夹持机构5包括夹持块a51及夹持块b52,环架1底面设置有吊耳a和吊耳b,吊耳a内枢轴设置有连接块a53,连接块a53底部枢轴设置有夹持块a51,吊耳b内枢轴设置有连接块b55,连接块b55底部枢轴设置有夹持块b52,夹持块a与线缆一侧的外侧面相切,夹持块b与线缆另一侧的外侧面相切。
48.连接块a与吊耳a枢轴连接,连接块a与夹持块a枢轴连接,同时连接块b与吊耳b枢轴连接,连接块b与夹持块b枢轴连接,可以保证夹持块a与夹持块b与检测的线缆的外侧面贴合。为了方便阐述夹持机构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只是在环架的底部设置夹持块a和夹持块b两个夹持块,但是本发明的夹持块数量至少为两块。
49.参见图7和图11,紧固机构7包括紧固头71以及紧固带72,夹持块a51上设置有框架511,夹持块b52上设置有袢带521,框架511内设置紧固头71,紧固带72一端与夹持块a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袢带521设置在紧固头71内。
50.紧固机构是设置在夹持机构的外围的,用于勒紧夹持机构,保证夹持机构中的夹持块a与夹持块b与线缆的外侧紧密的贴合,提高了整个检测装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紧固带的稳定性,防止紧固带在夹持块b上脱落,在夹持块b上设置袢带,紧固带穿过袢带,再穿设在紧固头内。
51.参见图8,紧固头71包括底架711,底架711前端设置有连接板712,连接板712上设置有磁铁a713,底架711后端设置有阻挡板714,底架71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挂耳,两个挂耳之间设置有转轴715,转轴715上固定设置有翻板716,翻板716一端底部设置有磁铁b717,翻板716的另一侧往远离阻挡板714的方向弯曲形成折弯部,底架711的其中一个挂耳外侧
设置有扳手718,扳手718设置在转轴715上,磁铁a与磁铁b为异性。
52.底架711的上端面与框架511的外端面内侧固定连接,底架711的两侧面与框架511两侧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翻板716与框架511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通道,通道内设置紧固带72,穿设在通道内的紧固带的末端设置有阻挡块722,阻挡块与紧固带72螺栓连接,扳手718设置在框架511的外侧面。
53.设置阻挡块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紧固带脱离通道的束缚,当紧固带穿过通道后,通过螺栓将限位块设置在紧固带上。
54.参见图9和图10,穿过通道的紧固带72的一端设置有凹槽721,翻板716的折弯部设置在凹槽721内。
55.旋转扳手,扳手旋转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带动翻板旋转,当翻板上的磁铁b与连接板上的磁铁a相吸时,翻板的一端被固定住,翻板的另一端的折弯部远离阻挡板,当折弯部插入紧固带的凹槽内时,紧固带将夹持机构紧固住,反向旋转扳手,翻板的磁铁a的一端远离磁铁b,翻转板另一端的折弯部靠近阻挡板,因此折弯部与紧固带上的凹槽脱离,从而释放紧固带,紧固带上设置阻挡块的目的是防止紧固带在通道内被拉出,紧固带在通道内的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处于紧固的状态,另一种是释放的状态,无论是紧固状态还是释放状态,紧固带末端始终是处于通道内的,这种操作方法可以避免来回穿设紧固带,降低线缆检测时间。
56.夹持块a与夹持块b内侧面设置有橡胶垫。
57.设置橡胶垫能进一步的实现夹持的稳定性。
58.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拿出两套成盘线缆检测装置,每套中的环架套设在线缆的一端,拧动螺丝,接线柱随着螺丝的下降而下降,螺丝上的铜片与待检验的线芯的横街面接触,将电缆检测仪的一个探针与电缆一端的接线柱连接,将电缆检测仪的另一个探针与电缆另一端的接线柱连接,由此检测该线芯的通电性能。
59.旋转滑块,移动滑座,将螺丝底部的铜片接触另一个线芯的横截面,以此检测该线芯的通电性能。
60.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