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隧道施工带有电解供氧组件的紧急避难舱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3:51: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施工带有电解供氧组件的紧急避难舱。


背景技术:

2.隧道施工,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奥地利学者在长期从事隧道施工实践中,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其中在隧道施工当中,为了避免隧道出现坍塌,施工人员因来不及躲避而出现伤亡的情况出现,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会在隧道中布置紧急避难舱,供施工人员躲避隧道坍塌,其中在紧急避难舱的内部布置氧气瓶,而目前的氧气瓶的内部氧气可以通过电解的方式取得。
3.然而目前的紧急避难舱内部的氧气的仅能供五个人使用,并且只有72个小时的使用时间,而这个72的小时就是拯救被困人员的最佳时间,但是隧道坍塌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因为隧道漏水出现的隧道坍塌,这种坍塌方式使得隧道内部也会充满水源,这种坍塌方式使得被困人员的拯救更加的困难,甚至会超过72个小时,使得被困人员失去最佳的拯救时间,导致人员出现伤亡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带有电解供氧组件的紧急避难舱,以解决上述过程中所提到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带有电解供氧组件的紧急避难舱,所述通水发电组件包括有往复通水管、扩散分支管、排水栅栏、内腔集水罩、延伸横穿柱、被驱动扇叶、动力提供齿轮、微型发电机、转速齿轮与通水过滤管,其中扩散分支管均匀对称固定在往复通水管的两侧,所述排水栅栏开设在紧急避难舱的一侧中间位置,其中内腔集水罩固定在往复通水管的内部一侧,所述延伸横穿柱处于内腔集水罩的下方,其中被驱动扇叶均匀固定在延伸横穿柱处于往复通水管内部的一侧,所述动力提供齿轮套在延伸横穿柱的一侧上,其中微型发电机位于动力提供齿轮的一侧,所述转速齿轮处于微型发电机的一侧,其中通水过滤管固定在往复通水管远离排水栅栏的一侧,所述供氧换水组件布置在紧急避难舱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往复通水管嵌入布置在紧急避难舱的内部,其中往复通水管布置的形状为u形,所述扩散分支管均嵌入在紧急避难舱的内部布置,其中内腔集水罩呈现倒锥形台的形状布置,所述延伸横穿柱依次贯穿紧急避难舱与往复通水管布置,其中被驱动扇叶处于内腔集水罩的下方,所述动力提供齿轮与转速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布置,其中微型发电机固定在紧急避难舱上。
7.优选的,所述延伸横穿柱不朝向紧急避难舱的一侧布置固定连接的增距随动圆盘,其中增距随动圆盘的一侧布置活动连接的上下晃动杆,所述上下晃动杆的下侧布置活
动连接的承接连框,其中承接连框的下侧布置固定连接的控流扰动板,所述上下晃动杆的下侧放置有出水管,其中出水管贯穿紧急避难舱的一侧布置。
8.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与往复通水管之间互通布置,其中出水管与紧急避难舱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内部中间位置布置活动连接的单向阀门片,其中出水管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内部拉伸槽,所述出水管的内部靠近排水栅栏的一侧布置固定连接的修正内框,其中延伸横穿柱朝向紧急避难舱内部的一侧布置固定连接的向上顶开块。
9.优选的,所述供氧换水组件包括有顶上蓄水框、内部排气管、氧气输送管、阴极接触杆、阳极接触杆、框内隔板与分流抵触板,其中内部排气管处于顶上蓄水框的上方一侧,所述氧气输送管处于顶上蓄水框的上方另一侧,其中阴极接触杆固定在内部排气管的下方,所述阳极接触杆布置在氧气输送管的下方,其中框内隔板固定在顶上蓄水框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分流抵触板固定在框内隔板的上侧中间位置。
10.优选的,所述顶上蓄水框固定在紧急避难舱的内部上侧,其中内部排气管与氧气输送管均固定在紧急避难舱上,所述阴极接触杆与阳极接触杆分别固定在顶上蓄水框的内侧两侧,其中框内分隔板处于阴极接触杆与阳极接触杆之间,所述分流抵触板为三角形板,其中分流抵触板与框内分隔板之间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11.优选的,所述顶上蓄水框的中部两侧对称贯穿布置固定连接的间歇换水管,其中间歇换水管处于顶上蓄水框内部的一端布置固定连接的缩颈筒,所述缩颈筒的内部上侧放置有下沉开板,其中下沉开板的上侧布置固定连接的总成错开杆,所述间歇换水管的下侧放置有水量总汇管,其中水量总汇管的远离间歇换水管的一侧插入到往复通水管的内部,并且水量总汇管与紧急避难舱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框内分隔板的上侧中间位置放置有垂直分液管,其中垂直分液管的内部上侧布置有固定连接的限制隔板,所述限制隔板的内部放置有管道密封板,其中管道密封板处于限制隔板的上侧,所述管道密封板的下侧中间位置布置固定连接的联动活杆,其中联动活杆的下侧套有复位弹簧,所述联动活杆的下端布置固定连接的圆滑块,其中框内分隔板的下侧中间位置贯穿开设两腔互通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本发明的布置,可以借助水源的输送进行产电,使得紧急避难舱具备电解水的功能,并且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使得阳极产生氧气,这些氧气可以供到紧急避难舱的内部,可以延长紧急避难舱内部的氧气使用时间,可以增加被困人员的生存时长,并且这种紧急避难舱适合用于因水坍塌的隧道内部,同时水源在紧急避难舱的内部可以不断的被更换,使得水源可以得到更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紧急避难舱半剖右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往复通水管立体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往复通水管半剖立体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顶上蓄水框半剖前视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延伸横穿立体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间歇换水管前视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图3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23.图10为本发明图4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紧急避难舱1、往复通水管11、扩散分支管12、排水栅栏13、内腔集水罩14、延伸横穿柱15、增距随动圆盘1501、上下晃动杆1502、承接连框1503、控流扰动板1504、出水管1505、单向阀门片1506、内部拉伸槽1507、修正内框1508、向上顶开块1509、被驱动扇叶16、动力提供齿轮17、微型发电机18、转速齿轮19、通水过滤管110、顶上蓄水框2、间歇换水管201、缩颈筒202、下沉开板203、总成错开杆204、水量总汇管205、内部排气管21、氧气输送管22、阴极接触杆23、阳极接触杆24、框内隔板25、垂直分液管2501、限制隔板2502、管道密封板2503、联动活杆2504、圆滑块2505、复位弹簧2506、两腔互通孔2507、分流抵触板26。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26.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紧急避难舱1、通水发电组件与供氧换水组件,通水发电组件包括有往复通水管11、扩散分支管12、排水栅栏13、内腔集水罩14、延伸横穿柱15、被驱动扇叶16、动力提供齿轮17、微型发电机18、转速齿轮19与通水过滤管110,其中扩散分支管12均匀对称固定在往复通水管11的两侧,排水栅栏13开设在紧急避难舱1的一侧中间位置,其中内腔集水罩14固定在往复通水管11的内部一侧,延伸横穿柱15处于内腔集水罩14的下方,其中被驱动扇叶16均匀固定在延伸横穿柱15处于往复通水管11内部的一侧,动力提供齿轮17套在延伸横穿柱15的一侧上,其中微型发电机18位于动力提供齿轮17的一侧,转速齿轮19处于微型发电机18的一侧,其中通水过滤管110固定在往复通水管11远离排水栅栏13的一侧,供氧换水组件布置在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
27.往复通水管11的一侧安置小型抽水泵,小型抽水泵嵌入固定在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同时在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可以安置驱动小型抽水泵的电源,电源可以采用蓄电池,同时在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内侧还布置另一个蓄电池,另一个蓄电池与微型发电机18进行电连接,微型发电机18上布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转速齿轮19之间进行固定连接,通过过滤管110的内部布置了一些活性炭等过滤水的物质。
28.往复通水管11嵌入布置在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其中往复通水管11布置的形状为u形,扩散分支管12均嵌入在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布置,其中内腔集水罩14呈现倒锥形台的形状布置,延伸横穿柱15依次贯穿紧急避难舱1与往复通水管11布置,其中被驱动扇叶16处于内腔集水罩14的下方,动力提供齿轮17与转速齿轮19之间相互啮合布置,其中微型发电机18固定在紧急避难舱1上。
29.启动小型抽水泵,使得往复通水管11借助通水过滤管110对水源进行抽取,此时水源在往复通水管11内部运动,并且往复通过管11内部的水源会进入到看扩散分支管12的内部,借助有水源的扩散分支管12,使得紧急避难舱1的得到散热,内腔集水罩14会对水源进行激流,使得水源可以借助被驱动扇叶16,对延伸横穿柱15进行驱动,此时即可使得延伸横穿柱15发生转动,延伸横穿柱15通过动力提供齿轮17带动转速齿轮19进行转动,随后微型发电机18进行作业,此时即可实现产电的目的。
30.延伸横穿柱15不朝向紧急避难舱1的一侧布置固定连接的增距随动圆盘1501,其中增距随动圆盘1501的一侧布置活动连接的上下晃动杆1502,增距随动圆盘1501与上下晃动杆1502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上下晃动杆1502与承接连框1503之间通过铰接连接,上下晃动杆1502的下侧布置活动连接的承接连框1503,其中承接连框1503的下侧布置固定连接的控流扰动板1504,上下晃动杆1502的下侧放置有出水管1505,其中出水管1505贯穿紧急避难舱1的一侧布置。
31.控流扰动板1504插入到修正内框1508的内部,同时控流扰动板1504可以在修正内框1508的内部上下移动,即,当延伸横穿柱15发生转动的情况下,延伸横穿柱15可以带着增距随动圆盘1501进行转动,上下滑动杆1502就可以随着增距随动圆盘1501的转动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控流绕龙板1504的的上下移动,借助控流扰动板1504可以对出水管1505内部的水流进行扰动,同时控流扰动板1504可以对外界的水流向出水管1505内部流动的进行控流。
32.出水管1505与往复通水管11之间互通布置,其中出水管1505与紧急避难舱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出水管1505的内部中间位置布置活动连接的单向阀门片1506,单向阀门片1506均与出水管1505之间进行活动连接,其中出水管1505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内部拉伸槽1507,出水管1505的内部靠近排水栅栏13的一侧布置固定连接的修正内框1508,其中延伸横穿柱15朝向紧急避难舱1内部的一侧布置固定连接的向上顶开块1509。
33.从往复通水管11中排出的水源,可以经过出水管1505排出,同时往复通水管11的气压会顶开单向阀门片1506,从而实现排水的目的。
34.单向阀门片1506只能向内部拉伸槽1507的一侧偏移转动。
35.供氧换水组件包括有顶上蓄水框2、内部排气管21、氧气输送管22、阴极接触杆23、阳极接触杆24、框内隔板25与 分流抵触板26,其中内部排气管21处于顶上蓄水框2的上方一侧,氧气输送管22处于顶上蓄水框2的上方另一侧,其中阴极接触杆23固定在内部排气管21的下方,阳极接触杆24布置在氧气输送管22的下方,其中框内隔板25固定在顶上蓄水框2的内部中间位置,分流抵触板26固定在框内隔板25的上侧中间位置。
36.阴极接触杆23与阳极接触杆24分别与微型发电机18相连的蓄电池进行负正两极连接,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开设有氢气暂存腔,其中内部排气管21与氢气暂存腔互通布置,氧气输送管22与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互通布置;氧气输送管22布置可以固定布置阀门。
37.顶上蓄水框2的内部可以对水源进行储存,当水被储存之后,阴极接触杆23电解水生成氢气,阳极接触杆24电解水生成氧气,氧气可以经过氧气输送管22进入到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对紧急避难舱1内部的人员进行供氧。从而增加避难人员在紧急避难舱1内部的生存时长。
38.顶上蓄水框2固定在紧急避难舱1的内部上侧,其中内部排气管21与氧气输送管22
均固定在紧急避难舱1上,阴极接触杆23与阳极接触杆24分别固定在顶上蓄水框2的内侧两侧,其中框内分隔板25处于阴极接触杆23与阳极接触杆24之间,分流抵触板26为三角形板,其中分流抵触板26与框内分隔板25之间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39.顶上蓄水框2的中部两侧对称贯穿布置固定连接的间歇换水管201,其中间歇换水管201处于顶上蓄水框2内部的一端布置固定连接的缩颈筒202,缩颈筒202的内部上侧放置有下沉开板203,其中下沉开板203的上侧布置固定连接的总成错开杆204,间歇换水管201的下侧放置有水量总汇管205,其中水量总汇管205的远离间歇换水管201的一侧插入到往复通水管11的内部,并且水量总汇管205与紧急避难舱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40.总成错开杆204与联动活杆2504之间进行固定连接,在联动活杆2504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总成错开杆204随着联动活杆2504进行移动,使得下沉开板203向上移动,随后间歇换水管201被打开,随后顶上蓄水抗2内部的水可以被更换,从间歇换水管201中流出。
41.框内分隔板25的上侧中间位置放置有垂直分液管2501,其中垂直分液管2501的内部上侧布置有固定连接的限制隔板2502,限制隔板2502上开设通槽,限制隔板2502的内部放置有管道密封板2503,其中管道密封板2503处于限制隔板2502的上侧,管道密封板2503的下侧中间位置布置固定连接的联动活杆2504,联动活杆2504依次框内隔板25与顶上蓄水框2布置,其中联动活杆2504的下侧套有复位弹簧2506,复位弹簧2506处于顶上蓄水框2的下侧,联动活杆2504的下端布置固定连接的圆滑块2505,其中框内分隔板25的下侧中间位置贯穿开设两腔互通孔2507。
42.当延伸横穿柱15发生转动时,延伸横穿柱15带着向上顶开块1509进行转动,随后向上顶开块1509会在圆滑块2505的作用下对联动活杆2504进行顶动,随后管道密封板2503离开垂直分液管2501的范围,进一步的水源会经过垂直分液管2501进入到顶上蓄水框2的内部,同时水源可在分流抵触板26的作用下,使得水源分离处于框内隔板25的两侧,从而实现水源对正负极的接触。
43.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