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引流线支撑装置以及电路设备更换方法与流程

2022-11-14 13:3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电路设备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流线支撑装置以及电路设备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高压配电线路上对跌落式熔断器或隔离开关等电路设备进行带负荷更换操作时,需要接通引流线并将其固定在安全距离处再开展后续操作,现有技术可以对引流线进行非人工持续固定,但对于操作人员在不同空间环境中的使用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cn206947849u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带电检修引流线支撑固定支架,无法在底座固定的情况下动态调节引流线的固定角度;cn211405272u公开的一种跳线撑杆虽然提供了多角度调节引流线的方案,但连接件可调节的角度是有限的,且转动轨迹仅局限于单个平面范围内,无法实现全方位的灵活调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线支撑装置以及电路设备更换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引流线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引流线的引流线卡具、调节引流线支撑角度的旋转控制件、承接所述引流线卡具和旋转控制件的套杆主体以及旋转连接在所述旋转控制件底侧的底座,所述引流线卡具在旋转控制件的调节下可实现在一个完整的球面路径上进行全角度定位,从而调整引流线的固定位置。
5.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控制件分别与所述套杆主体及底座转动连接,两个转动面互相垂直,所述套杆主体设置有可调节松紧程度的旋紧件,用于转动和固定所述套杆主体,以实现所述引流线卡具的灵活定位。
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设置有卡槽开口的夹紧件和设置在夹紧件底面可调节松紧程度的底座顶紧件,通过所述夹紧件的卡槽开口的移动和所述底座顶紧件的松紧确定底座固定的位置。
7.进一步地,所述套杆主体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线卡具和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控制件的套筒。
8.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线卡具底部设置有与套杆主体固定连接的卡具外接件。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线卡具为夹钳,所述夹钳包括第一夹持件及与第一夹持件通过扭簧组件转动连接的第二夹持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线卡具为卡箍,所述卡具外接件为卡箍外接件,所述卡箍包括分别与卡箍外接件固定连接的下盖、通过盖体连接轴连接的上盖以及用于开关上盖与下盖的盖体阀,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供引流线穿过的中空容置腔。
11.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的握把外表面设置有契合使用者手指位置的波浪状防滑槽。
12.进一步地,所述套杆主体包括主杆,所述主杆包括杆体及设置在所述杆体之间控制其相对拉伸移动的伸缩控制件,实现所述引流线卡具在任意角度和可变长度下的定位。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下步骤的电路设备更换方法:
14.s1.对旧电路设备进行验电;
15.s2.施加外力固定住旧电路设备,对带电体进行绝缘遮蔽;
16.s3.将所述引流线支撑装置的底座固定在合适位置上,使用引流线跳通旧电路设备的两端,确保电流状态稳定,将引流线固定至引流线卡具中,调节所述引流线支撑装置的角度以固定至合适的作业角度;
17.s4.对引流线接口进行绝缘遮蔽包裹;
18.s5.释放施加在旧电路设备上的外力,拉开旧电路设备的接头,拆除旧电路设备,安装新电路设备,合上新电路设备的接头;
19.s6.施加外力固定住新电路设备,测量电流以确保电流状态稳定,拆除引流线及所述引流线支撑装置;
20.s7.释放施加在新电路设备上的外力后验电。
21.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22.当对电路设备进行更换时无需人工持续固定,且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空间环境动态调整引流线的固定位置,实现引流线的全角度定位,所述引流线支撑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灵活可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引流线支撑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引流线支撑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引流线支撑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引流线支撑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引流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引流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设备更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1-夹钳;1
’‑
卡箍;10-第一夹持件;100-第一钳口;11-第二夹持件;110-第二钳口;12-扭簧组件;13-夹钳外接件;13
’‑
卡箍外接件;14-上盖;140-盖体连接轴;15-下盖;150-下盖旋转轴;16-盖体阀;2-套杆主体;20-上套筒;200-第一固定轴;201-第二固定轴;21-主杆;210-第一杆体;211-第二杆体;212-伸缩控制件;22-下套筒;220-第三固定轴;3-旋转控制件;30-套接件;301-第一转向轴;302-第二转向轴;303-第一旋紧件;304-第二旋紧件;4-底座;40-底座外接件;41-夹紧件;42-底座顶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引流线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引流线的夹钳1、调节引流线支撑角度的旋转控制件3、承接夹钳1和旋转控制件3的套杆主体2以及旋转连接在旋转控制件3底侧的底座4。
34.进一步地,夹钳1包括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和扭簧组件12,所述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11通过扭簧组件12转动连接,扭簧组件12由旋转轴及嵌套在旋转轴上的扭簧构成,使设置在第一夹持件10内侧前端的第一钳口100与设置在第二夹持件11内侧前端的第二钳口110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夹紧闭合状态,即使用时通过两个钳口之间夹持力的作用固定住引流线;所述夹钳1还包括夹钳外接件13,夹钳外接件13由第二夹持件11的外侧向外凸出,用于与套杆主体2连接,夹钳1选用绝缘材料。
35.优选地,第一钳口100与第二钳口110的内侧设置有锯齿状防滑槽。
36.进一步地,套杆主体2包括上套筒20、主杆21以及与主杆21之间通过第三固定轴220固定连接的下套筒22,所述上套筒20与夹钳外接件13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轴200固定连接,且与主杆21之间通过第二固定轴201固定连接。套杆主体2用于承接夹钳1与旋转控制件3,并提供一定的支撑安全距离,套杆主体2选用绝缘材料。
37.进一步地,旋转控制件3包括套接件30,所述套接件30与下套筒22之间通过第一转向轴301转动连接,同时与底座4之间通过第二转向轴302转动连接,第一转向轴301与第二转向轴302的方向呈现垂直关系,在套接件30上靠近第一转向轴301两端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可调节松紧程度的第一旋紧件303,若向旋紧的方向旋转第一旋紧件303,则第一旋紧件303贯穿入套接件30的一端会逐渐顶紧下套筒22,以逐渐使套接件30与下套筒22相对固定;若向相反方向旋转第一旋紧件303,则可使套接件30与下套筒22之间恢复可相对旋转的状态。
38.进一步地,在套接件30上靠近第二转向轴302两端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可调节松紧程度的第二旋紧件304,若向旋紧的方向旋转第二旋紧件304,则第二旋紧件304贯穿入套接件30的一端会逐渐顶紧设置在底座4上的底座外接件40,以逐渐使套接件30与底座外接件40相对固定;若向相反方向旋转第一旋紧件304,则可使套接件30与底座外接件40之间恢复可相对旋转的状态。
39.优选地,第一转向轴301和第二转向轴302选用螺栓、旋转销等可转动连接件,第一旋紧件303和第二旋紧件304选用蝶形螺钉等。
40.进一步地,底座4除了底座外接件40外,还包括夹紧件41和底座顶紧件42,所述夹紧件41为凹形卡槽结构,开口设置在侧边,底座外接件40具体设置在夹紧件41的顶面,可调节松紧程度的底座顶紧件42贯穿设置在夹紧件41的底面。
41.当需要执行支撑引流线的操作时,首先需要确定装置的底座4待固定的位置,若选定电线支架的横担为底座4将要固定的位置,则先将底座顶紧件42向旋松的方向旋转,再将夹紧件41的卡槽开口处向横担移动,使横担插入开口内,接着向旋紧的方向旋转底座顶紧
件42,以使夹紧件41与横担相对固定,将引流线置入第一钳口100与第二钳口110之间进行固定。
42.进一步地,图1左上角给出了xyz三维方向坐标,旋松第一旋紧件303,可以转动套杆主体2,使夹钳1连同套杆主体2以第一转向轴301为轴心在单一平面xy上实现180度旋转,在确定合适的作业位置后旋紧第一旋紧件303实现定位。
43.进一步地,旋松第二旋紧件304,转动套杆主体2,使夹钳1连同套杆主体2以第二转向轴302为轴心在与平面xy垂直的平面xz上实现180度旋转,在确定合适的作业位置后旋紧第一旋紧件303实现定位。
44.通过调节第一旋紧件303和第二旋紧件304,可以实现夹钳1在半球面路径上任意位置的定位,以灵活调整引流线的固定位置。
45.进一步地,将已固定在支架横担上的底座4松开后进行180度反向固定,按照前述相同的旋转方式调节第一旋紧件303和第二旋紧件304,可以实现夹钳1在与所述半球面互补的另一半球面路径上任意位置的定位,由此实现夹钳1在一个完整的球面路径上进行全角度定位,所述全角度即从单个原点出发在三维空间内指向的任一角度。
46.图3和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以卡箍1’代替夹钳1,用于固定引流线。卡箍1’包括与前述夹钳外接件13作用相同的卡箍外接件13’、与卡箍外接件13’固定连接的下盖15、与卡箍外接件13’通过盖体连接轴140连接的上盖14以及用于开关上盖14与下盖15的盖体阀16,上盖14与下盖15之间形成供引流线穿过的中空容置腔,在相对于容置腔的盖体连接轴140的另一端设置有位于下盖15上的下盖旋转轴150,以旋转连接下盖15和盖体阀16,上盖14设置有与盖体阀16对应的用于关闭和开启容置腔的适配卡槽。
47.使用时,将盖体阀16拨离适配卡槽,上盖14与下盖15之间会在力的作用下呈现出一定角度的张开状态,可将引流线由此张开位置放入容置腔,用外力压紧上盖14与下盖15,将盖体阀16转动至适配卡槽内完成容置腔的闭合,底座固定、角度调节等其余的操作流程均与第一种实施例的操作流程一致。
48.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的握把外表面设置有契合使用者手指位置的波浪状防滑槽,使抓握时不会发生松脱。
49.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主杆21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杆体210及嵌套设置在第一杆体210内侧的第二杆体211,两根杆体之间通过伸缩控制件212控制相对移动,若旋松伸缩控制件212可使第二杆体211伸入或拉出第一杆体210以调节主杆21的长度,若旋紧伸缩控制件212可使第二杆体211与第一杆体210保持相对固定,以当下调整的主杆长度开展后续的引流操作,由此实现了夹钳1在任意角度和可变长度下更为灵活的定位,进一步增强了本装置的环境适用性。
5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引流线卡具用于固定引流线,在第一、三、四实施例中,引流线卡具是夹钳1,在第二实施例中,引流线卡具是卡箍1’。本发明的卡具外接件用于连接引流线卡具与套杆主体2,第一、三、四实施例中,卡具外接件是夹钳外接件13,在第二实施例中,卡具外接件是卡箍外接件13’。
51.如图7所示,基于以上引流线支撑装置,在高压配电线路上对跌落式熔断器或隔离
开关等电路设备进行带负荷更换的场景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下步骤的电路设备更换方法:
52.对旧电路设备进行验电,确认旧电路设备带电且地电位无泄漏电流;
53.接着施加外力固定住旧电路设备以防滑脱,使用绝缘工具对带电体进行绝缘遮蔽,绝缘工具可优选绝缘软管或绝缘毯;
54.将以上实施例所述的引流线支撑装置的底座4固定在合适的支架横担位置上,使用引流线跳通旧电路设备的两端,确保电流状态稳定,并将引流线固定至引流线卡具中,调节引流线支撑装置的角度以固定至合适的作业角度;
55.使用绝缘工具对引流线接口进行绝缘遮蔽包裹,绝缘工具可优选绝缘毯;
56.释放施加在旧电路设备上的外力,使用绝缘工具拉开旧电路设备的接头,绝缘工具优选令克棒或绝缘操作杆,接着拆除旧电路设备,安装新电路设备,再次使用绝缘工具合上新电路设备的接头;
57.接着再施加外力固定住新电路设备以防滑脱,测量电流以确保电流状态稳定,拆除引流线及引流线支撑装置;
58.释放施加在新电路设备上的外力,验电以再次确认设备带电且地电位无泄漏电流。
5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