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0:53: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通过取流装置上的取流极板与轨道梁的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极板接触来实现轨道车辆的充电。然而在轨道车辆发生晃动时,很难保证充电极板与取流极板之间的良好接触,易出现拉弧现象,从而严重影响轨道车辆的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该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能够使得充电极板与取流极板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充电的稳定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所述取流装置包括基座和取流极板,所述取流极板在第一方向上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以在受电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取流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和限位结构,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取流极板和所述基座之间并用于提供将所述取流极板从所述闲置位置压向所述受电位置的弹性力,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取流极板和所述基座之间,以限制所述取流极板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取流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垂直。
5.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另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取流极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为板状主体和安装凸台,所述板状主体形成有受电端面,所述安装凸台穿过所述开口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
6.可选地,所述安装凸台具有与所述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的非圆横截面,且所述安装凸台过渡配合地安装于所述限位槽。
7.可选地,所述板状主体从所述安装凸台沿径向向外凸出以能够止挡在所述开口的外侧。
8.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自润滑套筒,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自润滑套筒的内表面。
9.可选地,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在自身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封闭端,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凸台。
10.可选地,所述取流装置还包括绝缘件,所述限位结构通过该绝缘件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11.可选地,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取流极板处于受电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
12.可选地,所述取流极板包括正极板、第一负极板和第二负极板,所述第一负极板和所述第二负极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正极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设置有上述的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中,取流极板在第一方向上可伸缩地安装于基座以在受电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在受电位置时,取流极板用于与外部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极板接触,以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而在闲置位置时,取流极板与外部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极板脱离接触,以中断对轨道车辆进行的充电。其中,通过限位结构限制取流极板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运动,使得取流极板在第一方向相对于基座可伸缩地移动并在受电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同时弹性件的弹性力能够将取流极板从闲置位置压向受电位置,从而使得取流极板始终与外部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极板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避免因轨道车辆晃动导致取流极板与充电极板之间出现接触不良,进而导致拉弧现象的情况发生,因而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充电的稳定性。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的立体结构俯视图;
19.图3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基座;2-取流极板;21-板状主体;22-安装凸台;23-正极板;24-第一负极板;25-第二负极板;26-接线端子;3-限位件;31-自润滑套筒;311-限位槽;312-开口;32-底板;4-弹性件;5-绝缘件;6-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3.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轨道车辆具有相互垂直的xyz三个方向,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x方向表示长度方向,对应前后方位,y方向表示宽度方向,对应左右方位,z方向表示高度方向,对应上下方位,其中,认为车头所在的一侧为前侧,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当面向前方时,左手边对应左方位,右手边对应右方位;此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外”。另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序词“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中在参考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方位词或序词等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而做的定义,并不用于对本公开进行限制。
24.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图1至图3示出了该取流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其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该取流装置可以包括基座1和取流极板
2,取流极板2在第一方向上可伸缩地安装于基座1以在受电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取流装置还包括弹性件4和限位结构,弹性件4位于取流极板2和基座1之间并用于提供将取流极板2从闲置位置压向受电位置的弹性力,限位结构设置在取流极板2和基座1之间,以限制取流极板2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运动,其中,第一方向为取流极板2靠近或远离基座1的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垂直。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中,取流极板2在第一方向上可伸缩地安装于基座1以在受电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在受电位置时,取流极板2用于与外部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极板接触,以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而在闲置位置时,取流极板2与外部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极板脱离接触,以中断对轨道车辆进行的充电。其中,通过限位结构限制取流极板2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运动,使得取流极板2在第一方向相对于基座1可伸缩地移动并在受电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同时弹性件4的弹性力能够将取流极板2从闲置位置压向受电位置,从而使得取流极板2始终与外部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极板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避免因轨道车辆晃动导致取流极板2与充电极板之间出现接触不良,进而导致拉弧现象的情况发生,因而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充电的稳定性。
2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取流装置的基座1安装于轨道车辆,取流装置的取流极板2位于轨道车辆的下方,而外部充电装置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轨道梁,对应的充电极板位于充电装置的上方,通过取流极板2和充电极板的接触来实现轨道车辆的充电。因此,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轨道车辆的z向,对应地,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轨道车辆的y向,第三方向可以理解为轨道车辆的x方向。下面,本公开将以此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
27.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3所示,限位结构可以包括限位件3,限位件3上形成有限位槽311,限位槽31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另一端具有开口312,取流极板2在第一方向上分为板状主体21和安装凸台22,板状主体21形成有受电端面,安装凸台22穿过开口312可滑动地安装在限位槽311内。板状主体21的受电端面用于与充电极板接触,从而实现轨道车辆的充电。而通过安装凸台22和限位槽311的滑动连接可以使得安装凸台22在限位槽311内沿第一方向移动,并限制安装凸台22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移动,即,使得取流极板2仅沿第一方向移动。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28.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安装凸台22具有与限位槽311的形状相适配的非圆横截面,且安装凸台22过渡配合地安装于限位槽311,以避免安装凸台22在限位槽311内周向转动。其中,在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槽311可以构造为矩形槽,而安装凸台22的横截面对应地构造为矩形,安装凸台22过渡配合地安装于矩形槽内。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限位槽311和安装凸台22还可以是其它相适配的形状,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选择。
29.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板状主体21可以从安装凸台22沿径向向外凸出以能够止挡在开口312的外侧,即,使得板状主体21始终处于限位槽311的外部,以避免板状主体21伸入到限位槽311内而对板状主体21上的受电端面造成损伤,从而影响轨道车辆的充电。
30.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限位件3可以包括自润滑套筒31,限位槽311形成于自润滑套筒31的内表面。自润滑套筒31的设置能够在安装凸台22相对于限位槽311滑动时起到润滑作用,从而保证安装凸台22的在第一方向上顺畅地移动,以进一步地提高轨道车辆充电的稳定性。其中,自润滑套筒31的构造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自润滑套筒31可以构造为自润滑石墨铜套,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选择。
31.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3所示,弹性件4可以构造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在自身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抵接于封闭端,另一端抵接于安装凸台22。其中,压缩弹簧的刚度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轨道车辆的要求进行匹配,以便为取流极板2提供合适的接触压力,并且能够在轨道车辆充电结束后使得取流极板2恢复到闲置位置。另外,压缩弹簧的两端均可以设置有弹簧座,以便于实现压缩弹簧的安装和固定,压缩弹簧的弹簧座的设置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本公开不作赘述。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4还可以是其它的构造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32.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所示,取流装置还可以包括绝缘件5,限位结构通过该绝缘件5连接在基座1上,以起到绝缘作用,避免取流极板2上的电流传递到基座1上,进而传递到轨道车辆上。其中,绝缘件5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33.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所示,基座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可以设置有支撑座6,支撑座6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取流极板2处于受电位置时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支撑座6的设置用于在取流极板2处于受电位置与充电极板接触时对轨道车辆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轨道车辆直接接触到充电极板。
34.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所示,取流极板2可以包括正极板23、第一负极板24和第二负极板25,第一负极板24和第二负极板25分别设置于正极板23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通过正极板23、第一负极板24和第二负极板25的位置设置方式能够实现轨道车辆的双向充电。其中,正极板23、第一负极板24和第二负极板25上均设置有接线端子26,以通过线束使得正极板23、第一负极板24和第二负极板25与轨道车辆上的对应器件(例如电池)之间形成充电回路,从而实现轨道车辆的充电。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正极板、负极板以及轨道车辆上的对应器件(例如电池)之间形成充电回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本公开不作赘述。
3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设置有上述的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通过设置有该取流装置的轨道车辆能够使得充电极板与取流极板2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进而提高轨道车辆充电的稳定性。
3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3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38.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