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3:35: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充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各个国家的插头各有不同,存在包括美规、英规等多种规格的插头和插座,插头的插脚也各有不同,为了在不同国家使用充电器必须携带相应国家规格的充电器,否则无法使用插座,带来极大不便。
3.因此,相关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可换插脚的充电器结构,能够更换插头的插脚,然而,现有的可换插脚结构工序复杂,装配配件较多且装配难度大,极大地浪费资源,对此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的可换插脚的充电器结构工序复杂、装配配件多且装配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和插脚组件,所述充电器主体包括导电弹片、转接座和外壳;所述插脚组件包括旋接部和连接在所述旋接部上与外接电源连接用的插脚;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一体式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卡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转接座包括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所述第一转接座和所述第二转接座连接后形成与所述旋接部配合的对接部,并将所述导电弹片的卡接部夹持于所述第一转接座和所述第二转接座之间;所述转接座与所述外壳连接后形成的内腔内设置有电路模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电路模组电连接,所述旋接部与对接部连接后实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插脚电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电弹片的卡接部固定在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之间,使导电弹片可以一体化设置,不需要卯弹片或者焊线等复杂工艺;再通过外壳与转接座之间可拆卸连接形成用于容纳电路模组的内腔,保证了外壳的完整性,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使电路模板不直接与空气接触,防止元件氧化,延长了充电器的使用寿命;再通过旋接部与对接部的配合以及使插脚与导电弹片的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从而实现能够更换不同规格的插脚组件,减少了携带不同的充电器占用的体积,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所在国家对应的插脚组件的旋接部旋入充电器主体的对接部即可,使用时较简便,安全性也较佳,适配性更好。
6.可选的,所述旋接部包括座体、由座体延伸出的环形体及周向间隔设置在环形体外圆柱面上弧形的卡接块;所述对接部包括设置在转接座凹槽上部的环形台,所述凹槽的内径与所述环形体的外径相配合,所述环形台上设置有供所述卡接块上下滑动的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卡接块周向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插脚的一端穿过环形体的内底设置有接电凸起,所述接电凸起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时,旋接部的卡接块先通过与卡接槽对准,进入卡接槽后旋转使卡接块进入滑动槽,使卡接块与卡接槽之间的位置错开,从而使旋接部与对接部连接,同时在旋接部旋转到位后插脚与第二连接部实现电性连接。
8.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接座朝向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卡接部嵌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块配合的定位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充电器主体时,先将导电弹片的卡接部装配在第一转接座的连接槽处,使第一转接座的定位块嵌入到卡接部的定位孔处,对导电弹片进行初步定位,再将第二转接座与第一转接座进行装配,将卡接部夹持在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之间进行固定;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同时使导电弹片的与转接座的连接更加稳固,提高导电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插脚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对所述插脚的接电凸起定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连接部与插脚的接触位置设置定位槽,能够对插脚旋转到指定的接触位置后进行限位,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插脚发生偏移,同时规避使用时没有旋转到位的风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12.可选的,所述环形台在所述旋接部的旋转路径上设置有引导槽和固定槽,所述引导槽和所述固定槽之间设置有过渡斜面,过渡斜面的深度小于引导槽的深度,所述座体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槽配合的凸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接部旋转时,凸块沿引导槽进行移动,继续旋转时,凸块越过引导槽和固定槽之间的过渡斜面进入到固定槽中,凸块与固定槽的槽底撞击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以提示使用者旋转到位可以使用。同时,当凸块移动到过渡斜面时,由于斜面的深度小于引导槽的深度,使用者会受到更大的旋转阻力,此时使用者能够可以根据手感判断即将旋转到位,起到提示和增强使用手感的作用。
14.可选的,所述第二转接座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卡接部的盖板,所述盖板的端部设置有挡块,当所述转接座与所述导电弹片装配时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延伸设置有一对弹性接电片以与电路模组插接连接实现电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接座的背面设置有盖板,当将第二转接座与第一转接座装配时,盖板覆盖在导电弹片上,将导电弹片固定在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之间。进一步的,盖板一端设有挡块,当第二转接座和第一转接座装配时,挡块与导电弹片的第一连接部靠近挡块的端面抵紧,以提高导电弹片的安装稳定性和导电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接座靠近所述第二转接座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块,所述第二转接座靠近所述第一转接座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块配合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块与所述第一插接槽配合插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通过第一插接块和第一插接槽插接配合,便于在导电弹片装配到第一转接座之后,将第二转接座组装在第一转接座,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18.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转接座和所述第二转接座相对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插接块,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
插接块配合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块与所述第二插接槽配合插接;所述第一外壳靠近所述第二外壳一侧设置有第三插接块,所述第二外壳靠近所述第一外壳一侧设置有第三插接槽,所述第三插接块与所述第三插接槽配合插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装配时,可将导电弹片100装配在第一转接座上,再将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装配,再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与转接座装配,然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装配,实现了外壳的完整性,同时这样的结构解决了现有可换插脚的充电器结构工序复杂、装配配件多的问题。
20.可选的,所述转接座的两侧凸设有滑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配合插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轨和滑槽的配合,对转接座和外壳的装配起到进一步的限位效果。
22.可选的,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所述滑轨为与所述燕尾槽相配的梯形滑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设置为燕尾槽,滑轨为与燕尾槽相配合的梯形滑轨,进一步提升了转接座与外壳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转接座的分体结构设计能够保持导电弹片的一体化,替代了焊线或者卯弹片的复杂工序,在装配时能够一次成型,简单快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导电稳定性和牢固性;通过充电器主体与插脚组件的璇姐配合,能够便于更换不同的插脚组件,减少了携带不同的充电器占用的体积,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所在国家对应的插脚组件的旋接部旋入充电器主体的对接部即可,使用时较简便,安全性也较佳,适配性更好;2.定位槽的设置能够在插脚旋转到接触位置后进行限位,规避使用时插脚没有旋转到位的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3.在旋接部的旋转路径设置引导槽、过渡斜面和固定槽,在座体设置凸块,使插脚在旋转到位时凸块撞击固定槽的槽底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提醒使用者已经旋转到位,同时在旋转到过渡斜面时使用者受到更大的旋转阻力,能够提高使用的手感。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充电头主体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充电头主体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转接座和导电弹片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转接座和导电弹片连接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转接座的俯视视角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插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导电弹片与插脚组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1是插脚组件旋转到位时与导电弹片的配合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a、充电器主体;b、b1、b2、b3、插脚组件;
100、导电弹片;110、第一连接部;120、卡接部;121、定位孔;130、第二连接部;131、定位槽;140、第三连接部;150、稳固部;200、转接座;210、第一转接座;211、第一插接块;212、第二插接块;213、连接槽;214、定位块;220、第二转接座;221、第一插接槽;222、盖板;223、挡块;230、滑轨;240、稳固槽;250、对接部;251、环形台;252、卡接槽;253、滑动槽;254、引导槽;255、固定槽;256、过渡斜面;260、凹槽;300、外壳;310、第一外壳;311、第二插接槽;312、第三插接块;320、第二外壳;321、第三插接槽;330、滑槽;400、导向柱;410、导向槽;500、内腔;600、旋接部;610、座体;620、环形体;630、卡接块;640、凸块;700、插脚;710、接电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1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9.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本技术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参照图1,可换插脚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a和可与充电器主体a连接的插脚组件b、b1、b2、b3,插脚组件b、b1、b2、b3可以是国标、美标、欧标等型号,各自的区别仅在于插脚700不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插脚组件b为例子进行说明。
31.参照图2,图2为插脚组件b与充电器主体a连接后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器主体a靠近插脚组件b的一侧设有连接标识,在使用时,将插脚组件b按照连接标识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与充电器主体a进行连接或分离,从而能够更换不同规格的插脚组件b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标准规格。
32.参照图3至图5,充电器主体a包括导电弹片100、转接座200和外壳300,导电弹片100与转接座200之间可拆卸连接,转接座200与外壳300之间可拆卸连接;转接座200由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组成,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可拆卸连接,外壳300包括第一外壳310和第二外壳320,第一外壳310和第二外壳320可拆卸连接。这样,在进行装配时,可将导电弹片100装配在第一转接座210上,再将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装配,再将第一外壳310和第二外壳320与转接座200装配,这样的结构解决了现有可换插脚700的充电器结构工序复杂、装配配件多的问题。
33.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第一转接座210靠近第二转接座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块211,第二转接座220靠近第一转接座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槽221,第一插
接块211与第一插接槽221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相对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插接块212,第一外壳310和第二外壳320设置有与第二插接块212配合的第二插接槽311,第二插接块212与第二插接槽311插接配合,从而实现转接座200与外壳300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外壳310靠近第二外壳3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插接块312,第二外壳320靠近第一外壳3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插接槽321,第三插接块312与第三插接槽321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外壳310与第二外壳320之间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在各插接块旁或与各插接块一体成型可设置导向柱400,在各插接槽旁或与各插接槽连通设置与导向柱400插接配合的导向槽410,当进行装配时,通过导向柱400与导向槽410能够进行初步定位,使插接块与插接槽对准,便于插接块与插接槽配合。
3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接块211也可设置在第二转接座220靠近第一转接座210的一端,第二插接槽311可设置在第一转接座210靠近第二转接座220一端;同理;第三插接块312可设置在第二外壳320靠近第一外壳310的一端,第三插接槽321可设置在第一外壳310靠近第二外壳320的一端。
35.为了起到进一步的固定效果,转接座200的两侧凸设有滑轨230,外壳300上设置有与滑轨230配合的滑槽3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滑槽330为燕尾槽,滑轨230为与燕尾槽相配合的梯形滑轨,以进一步提高卡接的稳定性。
36.当充电器主体a装配完成后,外壳300与转接座200围合形成内腔500,用于容置充电器的电路模组。导电弹片100包括与电路模组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0、卡接于第一转接座210与第二转接座220之间的卡接部120和与插脚组件b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0。以转接座200朝向外壳300的一面为背面,转接座200与插脚组件b连接的一面为正面;第一转接座210的背面设置有供导电弹片100的卡接部120嵌入的连接槽213,连接槽213上设置有定位块214,卡接部120上设有与定位块214配合的定位孔121,装配时使第一转接座210背面的定位块214嵌入到卡接部120的定位孔121处以对导电弹片100进行定位。
37.第二转接座220的背面设置有盖板222,当将第二转接座220与第一转接座210装配时,盖板222覆盖在导电弹片100上,将导电弹片100固定在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之间。进一步的,盖板222靠近第一转接座210一端设有挡块223,当第二转接座220和第一转接座210装配时,挡块223与导电弹片100的第一连接部110靠近挡块223的端面抵紧,以提高导电弹片100的安装稳定性;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延伸设置有一对弹性接电片以与电路模组插接连接实现电连接。
38.导电弹片100的卡接部120与第二连接部130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40,当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装配完成后,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第三连接部140通过的通孔,通孔的大小与第三连接部140的横截面相适配,以对导电弹片100进行进一步限位。卡接部120与第二连接部130位于不同的水平面,第三连接部140穿过通孔时,卡接部120与第一连接部110位于转接座200的背面,以使第一连接部110与内腔500内的电路模组连接,第二连接部130位于转接座200的正面,当插脚组件b与充电器主体a旋接后,第二连接部130可与插脚组件b的插脚700接触,从而达到导电效果。
39.进一步的,导电弹片100的第二连接部130的自由端设置有稳固部150,转接座200的正面设置有供稳固部150嵌入的稳固槽240,以进一步对导电弹片100的第二连接部130进
行限位,提高导电稳定性和牢固性。
4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卯弹片或者焊线的方式使插脚700与电路模组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分体的转接座200结构,使导电弹片100可以一体化设置,替代了焊线或者卯弹片的复杂工艺,导电弹片100在装配中能够一次成型,装配简单快捷,且提高了充电器的导电稳定性和牢固性。且本技术在简化装配结构的同时保证了外壳300的完整性,将电路模组封装在外壳300与转接座200形成的内腔500中,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使电路模板不直接与空气接触,防止元件氧化,延长了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41.参照图8和图9,插脚组件b包括旋接部600与连接在旋接部600上的插脚700,旋接部600包括座体610、由座体延伸出的环形体620及周向间隔设置在环形体外圆柱面上弧形的卡接块630;插脚700的一端穿过环形体的内底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连接部130电连接的接电凸起710;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装配完成后,转接座200上形成了与旋接部600配合的对接部250,对接部250包括设置在转接座凹槽260上部的环形台251,凹槽260的内径与所述环形体620的外径相配合,环形台251设置有供卡接块630上下滑动的卡接槽252,同时,卡接槽252的底部开设有供卡接块630滑动以使卡接块630与卡接槽252错位的滑动槽253;装配时,旋接部600的卡接块630先通过与卡接槽252对准,进入卡接槽252后旋转时卡接块630进入滑动槽253,使卡接块630与卡接槽252之间的位置错开,从而使旋接部600与对接部250连接。
42.参照图10,导电弹片100的第二连接部130上具有接触位置,当旋接部600旋转至接电凸起710与接触位置接触时,则旋接部600旋转到位,充电器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部130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槽131,当旋接部600旋转到位时,接电凸起710能够嵌入到定位槽131中,通过定位槽131对接电凸起710进行限位,从而规避使用时旋接部600没有旋转到位的风险。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接触位置处也可以设置成凹陷的弧形面,椭圆形槽等。
43.参照图10和图11,当旋接部600进入对接部250且未旋转时,接电凸起710与导电弹片100之间具有间隔,当使用者旋转旋接部600时,接电凸起710逐渐靠近导电弹片100,继续旋转旋接部600,接电凸起710接触到第二连接部130的一端且旋接部600的转动受到第二连接部130的限制,转动阻力增大,继续旋转旋接部600时,接电凸起710可以使导电弹片100产生弹性形变,从而继续旋转到接触位置处,导电弹片100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使其接触位置与接电凸起710之间抵接,从而达到导电效果。
44.为了使接电凸起710更容易转动到导电位置,导电弹片100的第二连接部130和稳固部150之间、第二连接部130与第三连接部140之间均设置了弧形引导面,通过设置弧形引导面,能够对接电凸起710有导向作用,减少接电凸起710转动到第二连接部130时的转动阻力。
45.在本实施例中,旋接部600旋转90
°
时能够旋转到位,此时接电凸起710能够与导电弹片100的接触位置接触,为了进一步提示使用者已经旋转到位,环形台251在旋接部600的旋转路径上还设置有引导槽254和固定槽255,引导槽254和固定槽255之间设置有过渡斜面256,过渡斜面526的深度小于引导槽254的深度,旋接部600的座体610朝向对接部250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槽255配合的凸块640,当旋接部600旋转时,凸块640沿引导槽254进行移动,继续旋转时,凸块640越过引导槽254和固定槽255之间的过渡斜面256进入到固定槽255
中,凸块640在越过过渡斜面256后受到的阻力瞬时减少,凸块640与固定槽255的槽底撞击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以提示使用者旋转到位可以使用。同时,当凸块640移动到过渡斜面256时,由于斜面的深度小于引导槽254的深度,使用者会受到更大的旋转阻力,此时使用者能够可以根据手感判断即将旋转到位,起到提示和增强使用手感的作用。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换插脚充电器的实施原理为:在装配充电器主体a时,先将导电弹片100的卡接部120装配在第一转接座210的连接槽213处,使第一转接座210的定位块214嵌入到卡接部120的定位孔121处,对导电弹片100进行初步定位;再将第二转接座220与第一转接座210连接,使第二转接座220的盖板222覆盖在导电弹片100上,使导电弹片100的第三连接部140穿过第一转接座210和第二转接座220之间的通孔,从而对导电弹片100进行固定;再将外壳300与转接座200进行连接,将电路模组设置在外壳300与转接座200之间形成的内腔500中并与导电弹片100的第一连接部110电连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简化了装配结构,使导电弹片100可以一体化设置,不需要卯弹片或者焊线等复杂工艺;再通过旋接部600与对接部250的配合以及使插脚700与导电弹片100的第二连接部130电连接,从而实现能够更换不同规格的插脚组件b,减少了携带不同的充电器占用的体积,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所在国家对应的插脚组件b的旋接部600旋入充电器主体a的对接部250即可,使用时较简便,安全性也较佳,适配性更好。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