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2:48: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各种显示装置的品质也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显示装置通过显示模组进行图像显示。现有的显示模组中的盖板,在使用或测试过程中,保护盖板会因为摩擦或加压产生大量的静电,静电会在显示模组的部分膜层传播,容易对显示模组产生静电损伤,从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局部发亮等显示异常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降低静电对显示模组的损伤。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
5.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6.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静电吸附件,所述静电吸附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至少部分所述静电吸附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膜层;
7.所述静电吸附件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
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在非显示区设置静电吸附件,用以吸引静电荷向静电吸附件移动,由于静电荷均为负电子,因此设置静电吸附件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采取吸引电子的方式,阻挡静电荷传播,降低了静电对显示模组部分膜层产生的损伤,从而减少显示区由于静电造成的显示异常问题,提高了显示模组的使用良率,从而保证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11.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2.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3.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4.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15.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16.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
17.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
18.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
19.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
20.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的一种截面图;
21.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22.图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23.图1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bb’的一种截面图;
24.图1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cc’的一种截面图;
25.图1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7.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8.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29.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各种显示装置的品质也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显示装置通过显示模组进行图像显示。现有的显示模组中的盖板,在使用或测试过程中,保护盖板会因为摩擦或加压产生大量的负电荷,大量电荷会形成静电累积,静电会在显示模组的部分膜层传播,容易对显示模组产生静电损伤,从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局部发亮等显示异常问题。
32.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改善静电导致的显示异常问题。
33.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20;
34.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01和围绕显示区01的非显示区02;
35.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静电吸附件10,静电吸附件10位于非显示区02,且至少部分静电吸附件10位于显示面板20所在膜层;
36.静电吸附件10接收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
37.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01和用于设置各种元器件及线路的非显示区0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非
显示区02围绕显示区01设置。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设置非显示区02部分围绕显示区01设置;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此进行调整。
38.本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静电吸附件10,静电吸附件10用于吸附显示模组100上由于摩擦或加压产生的静电,以避免或者消除静电对于显示模组100产生静电损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将静电吸附件10设置于非显示区02,避免静电吸附件10的设置对显示区01中的元器件产生不良影响,也能够避免静电吸附件10对于显示区01中显示空间的占用,保障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39.显示模组100中包括显示面板20,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将部分静电吸附件10设置于显示面板20所在的膜层,剩余部分静电吸附件10设置于显示模组100的其他膜层结构中。此外,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将静电吸附件10全部设置于显示面板20所在的膜层。其中,当部分静电吸附件10可被设置在除显示面板20以外的其它膜层结构中时,本技术对于其它膜层所对应的具体膜层结构类型并不做具体限定,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只要能够实现设置静电吸附件10、且不会对显示模组100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影响即可。
40.为了实现对于静电的定向导出,本技术可向静电吸附件10施加电压信号,用以吸引静电向静电吸附件10一侧移动;由于现有技术中静电荷均为负电子,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设置静电吸附件10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采取吸引电子的方式,将带有负电子的静电吸引至静电吸附件10一侧,阻挡静电荷向显示模组100中其它位置的传播,且由于本技术中将静电吸附件10设置在非显示区02,从而避免显示区01由于静电造成的显示异常问题,提高了显示模组100的使用良率,从而保证显示模组100的可靠性。
4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出的上述显示模组100中静电吸附件10的形状为矩形,仅为示意,也可以是梯形、圆形或其它形状,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42.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3和图4,可选地,静电吸附件10围绕显示区01。
43.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3所示,多个静电吸附件10围绕显示区01设置,显示区01的周围均设置了静电吸附件10,当显示模组100的任意区域产生静电时,都能够有路径最近的静电吸附件10及时对静电荷进行吸引导出,确保静电荷及时被导出,降低了静电的存在对显示模组100的膜层造成的静电损伤,同时也提高了静电吸附的效率。
44.需要补充的是,如图3所示出的,本技术设置多个静电吸附件10围绕显示区01设置时,可设置多个静电吸附件10均匀设置于整个非显示区02中,从而提升静电吸附件10对于显示模组100中存在的静电进行吸引的均匀性。
45.请参照图4,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显示模组100中仅设置一个静电吸附件10,该静电吸附件10位于非显示区02,且围绕着显示区01,如此设置,只有一个静电吸附件10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正电压信号),避免了每一静电吸附件10均需要通过一条走线来接收正电压信号的问题,简化了非显示区02的走线设置,并且整个显示区01周围都有静电吸附件10对静电荷进行吸引,进一步地提高了静电吸附效率。
46.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5,可选地,显示模组100包括至少两个静电吸附件10,相邻设置的两个静电吸附件10电连接。
47.具体地,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5和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显示模组100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静电吸附件10,相邻的两个静电吸附件10串联连接,当其中一个静电吸附件10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时,分布在非显示区02的所有静电吸附件10均可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如此设置,避免了每一静电吸附件10均需要通过一条走线来接收正电压信号的问题,简化了非显示区02的走线方式,降低了制造难度。
48.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的一种截面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图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图1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bb’的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2、图7-图10,可选地,沿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显示面板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211和第二金属层212,第一金属层211和第二金属层212之间包括绝缘层22;
49.静电吸附件10位于第一金属层211和/或第二金属层212。
50.具体地,当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211和第二金属层212时,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7示出的,将静电吸附件10均设置于第一金属层211;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9示出的,将静电吸附件10均设置于第二金属层212;本技术提供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8示出的,将一部分静电吸附件10设置于第一金属层211,另一部分静电吸附件10设置于第二金属层212。也即,静电吸附件10设置在第一金属层211或第二金属层212均可,本技术对于静电吸附件10的膜层设置位置并不做具体限定,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对静电吸附件10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显示模组100应用的灵活性。
51.此外,例如显示面板20还包括除第一金属层211和第二金属层212之外的其它金属层时,也可选择将至少部分静电吸附件10设置在其它金属层中,本技术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52.需要补充的是,将静电吸附件10设置在第二金属层212时,静电吸附件10可以和第二金属层212同层制作,简化了显示模组100的制造工艺;且将静电吸附件10设置在第二金属层212还有利于对制作显示面板对应母板的切割,具体为,对非显示区02的第二金属层212进行复用,相比于对其它金属层进行复用,能够减弱母板切割时所产生的裂纹现象,有利于保障产品良率。
53.请参照图10,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为,在保护层60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23,在缓冲层23远离保护层60的一侧设置静电吸附件10、隔断槽25和有机膜层24;隔断槽25由像素定义层251和支撑柱252组成,起到支撑两侧膜层和防止有机膜层24溢液的问题,且能够用于避免水汽从外界进入显示区01。
5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图7-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20的截面图仅为示意性表示,并不代表实际的膜层数量,一般膜层结构中,第一金属层211与第二金属层212之间包括绝缘层22,各膜层之间还可能包括除绝缘层22之外的其他膜层结构,本技术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对显示面板20的膜层结构进行调整。
55.请参照图1,可选地,第一电压信号为恒正电压信号或直流电压信号。
5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电压信号为恒正电压信号,由于静电荷均为负电荷,第一电压信号为恒正电压信号会使得静电吸附件10带正电荷,会对静电荷采取电子吸引的方式,阻挡静电荷传播。
57.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电压信号为直流电压信号,电流值可以全为正值,使得静电吸附件10带正电荷,从而对静电荷进行吸引,阻挡静电荷传播,能够进一步避免静电的存在对显示模组100造成损伤的问题,保障显示模组100的使用良率。
58.可选地,请参照图5,静电吸附件10与显示区01之间包括第一间距,第一间距为d,0.8

≤d≤1


59.具体地,当静电吸附件10与显示区01的第一间距d小于0.8mm时,静电吸附件10距离显示区01比较近,可能会对显示区01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显示区01的正常运行;当静电吸附件10与显示区01的第一间距d大于1mm时,可能会对显示区01靠近中心区域一侧存在的静电荷吸引力不足,不仅会减弱静电吸附件10对静电荷的吸附能力,而且使得非显示区02增大,影响美观,且降低了屏占比。因此,本技术设置静电吸附件10与显示区01的第一间距的取值范围在0.8-1mm之间,既能够保证静电吸附件10对于显示模组100中所存在静电荷的吸引能力,又能够保障显示模组100的窄边框设计。
60.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为,静电吸附件10与显示区01的第一间距d=0.9mm,如此设置,静电吸附件10的存在不会影响显示区01的正常运行,也能具备良好的对静电荷吸引的能力。
6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距d为最小间距,静电吸附件10远离显示区01的一侧可以与非显示区02边缘相接,也即在静电吸附件10远离显示区01的一侧与非显示区02边缘之间不需要预留空间,能够在保障显示模组100具有窄边框的设计下,尽可能做出更大面积的静电吸附件10,提升其对于静电荷的吸附能力。
62.请参照图6,可选地,显示模组100包括柔性电路板30;
63.静电吸附件10通过走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30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64.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显示模组100包括柔性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30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距离柔性电路板30最近的静电吸附件10通过走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0,其他相邻设置的静电吸附件10之间也通过走线电连接,以使得所有的静电吸附件10都能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从而实现所有的静电吸附件10都能够带正电荷,用以对静电荷的吸引。
65.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电路板30具有质量轻,厚度薄,可自由弯折等优良特性,可将柔性电路板30弯折到合适位置,以减小非显示区02的面积,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屏占比,图6中仅为示意,本技术不限定柔性电路板30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66.可选地,静电吸附件10的制作材料为金属。
67.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非显示区02中设置的静电吸附件10的制作材料为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从而发挥更好地静电吸附作用。
68.图1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cc’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1,可选地,还包括:
69.复合胶带层40,沿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面一侧;
70.背光模组50,位于复合胶带层40与显示面板20之间;
71.保护层60,位于背光模组50与显示面板20之间;
72.偏光片70,位于显示面板20远离背光模组50一侧;
73.盖板80,位于偏光片70远离显示面板20一侧;
74.至少部分静电吸附件10位于复合胶带层40所在膜层、和/或背光模组50所在膜层、和/或保护层60所在膜层、和/或偏光片70所在膜层。
75.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复合胶带层40,背光模组50,保护层60,偏光片70,盖板80。复合胶带层40,位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面一侧,可以为scf(散热复合膜,super cleanfoam),具有散热、缓冲应力等作用。背光模组50设置于复合胶带层40与显示面板20之间,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和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显示模组100正常显示影响。保护层60,位于背光模组50与显示面板20之间,保护层60和包括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材料,以对显示面板20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偏光片70设置于显示面板20远离背光模组50一侧,起到滤光的作用。盖板80设置在偏光片70原理显示面板20的一侧,盖板80用于对显示面板20进行保护,盖板80可采用玻璃盖板80,也可选用其他透明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6.其中,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为,复合胶带层40所在膜层、背光模组50所在膜层、保护层60所在膜层和偏光片70所在膜层均设置有静电吸附件10。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为,复合胶带层40所在膜层、背光模组50所在膜层、保护层60所在膜层和偏光片70所在膜层其中一者,或其中两者,或其中三者设置有静电吸附件10。在不影响显示模组1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选择静电吸附件10设置的膜层,提高了静电吸附件10设置的灵活性。
77.图1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俯视图,请结合图1-图11参考图1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为本技术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模组100。
7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重复指出不再赘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触控器、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功能的产品和部件。
79.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8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和用于设置各种元器件及线路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设置。显示模组还包括静电吸附件,静电吸附件用于吸附显示模组上由于摩擦或加压产生的静电荷,将静电吸附件设置于非显示区,避免静电吸附件的设置对显示区中的元器件产生不良影响,保障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为了实现对于静电的定向导出,向静电吸附件施加电压信号,用以吸引静电向静电吸附件移动;由于静电荷均为负电子,静电吸附件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采取吸引电子的方式,阻挡静电荷传播,从而避免显示区由于静电造成的显示异常问题,提高了显示模组的使用良率,从而保证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81.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
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