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蓄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2:1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设备。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一种蓄电设备,其具备蓄电元件和从蓄电元件排出的气体的排出路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设备(蓄电设备):其具备单电池(蓄电元件)和安装于层叠配置有单电池的组电池且将从单电池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气体排出管(排出路径)。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8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7.在上述以往的那种结构的蓄电设备中,存在将气体向外部排气的排气能力降低的隐患。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的蓄电设备。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设备具备:蓄电装置,其具有蓄电元件、从所述蓄电元件排出的气体的排出路径以及所述气体的排出口(emission port);以及收容体,其收容所述蓄电装置,所述收容体具备排气部,该排气部具有与所述排出口对置的壁部和形成于所述壁部而对所述气体进行排气的排气口(exhaust outlet),所述排气部具有从所述壁部朝向所述排出口突出的突起。
11.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种蓄电设备实现,也能够作为收容体、或者收容体与排出路径以及/或者蓄电元件的组合来实现。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中的蓄电设备,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附图说明
14.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设备的外观的立体图。
15.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设备的外观的立体图。
16.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17.图4是表示分解了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具备的蓄电单元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18.图5是表示分解了实施方式的路径形成部件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19.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路径形成部件以及背面罩(排气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20.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路径形成部件以及背面罩(排气部)的构成的剖面图。
21.图8a是说明在实施方式的背面罩(排气部)形成有突起所带来的效果的图。
22.图8b是说明在实施方式的背面罩(排气部)形成有突起所带来的效果的图。
23.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背面罩(排气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上述以往那种结构的蓄电设备中,在从蓄电元件排出气体时,由于蓄电元件的内容物与气体一同排出等,存在物体从排出路径飞散的情况。虽然有时在排出路径的出口侧设置排气口,但在该情况下,若物体从排出路径飞散,则该物体将会封堵排气口,存在将气体向外部排气的排气能力降低的隐患。
25.本发明是本技术发明人新颖地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的蓄电设备。
2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设备具备:蓄电装置,其具有蓄电元件、从所述蓄电元件排出的气体的排出路径以及所述气体的排出口(emission port);以及收容体,其收容所述蓄电装置,所述收容体具备排气部,该排气部具有与所述排出口对置的壁部和形成于所述壁部而对所述气体进行排气的排气口(exhaust outlet),所述排气部具有从所述壁部朝向所述排出口突出的突起。
27.据此,在蓄电设备中,收容蓄电装置的收容体的排气部在与蓄电装置所具有的气体的排出口对置的壁部形成将气体排气的排气口,并且具有从壁部朝向排出口突出的突起。如此,在收容体的排气部设置从壁部朝向蓄电装置的排出口突出的突起。由此,即使在蓄电元件的内容物等物体与气体一起从排出口排出的情况下,该物体也会在突起停留或被突起切断,能够抑制该物体封堵排气口。因而,在蓄电设备中,在从蓄电元件排出气体时,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28.也可以是,所述排气口是形成于所述壁部的狭缝,所述突起在所述狭缝的单侧朝向所述排出口突出。
29.在突起包围狭缝的周围的筒状的情况下,若蓄电元件的内容物等物体附着于突起,则有该物体封堵狭缝的隐患。然而,由于突起是在狭缝的单侧突出的构成,因此即使在该物体附着于突起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间隙,能够抑制该物体封堵狭缝。由此,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30.也可以是,所述突起从所述排气口的端缘朝向所述排出口突出。
31.据此,在排气部中,突起从排气口的端缘突出,使得突起接近排气口地设置。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蓄电元件的内容物等物体封堵排气口,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32.也可以是,所述突起沿所述排气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
33.据此,在排气部中,突起沿排气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在排气口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蓄电元件的内容物等物体在突起停留或被突起切断。由此,能够在排气口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抑制该物体封堵排气口,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34.所述突起也可以与所述壁部一体地形成。
35.据此,在排气部中,突起与和排气口相邻的壁部一体地形成,从而能够将突起从该
壁部弯折而形成等,能够容易地形成突起。相比于突起与该壁部分体形成,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如此,在蓄电设备中,能够以简易的构成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36.也可以是,所述排气口在与所述排出口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
37.据此,排气部的排气口沿与气体的排出口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容易从排出口排出在与排气口交叉的方向上较长的物体。由此,如果在排气部未设有突起,则该物体难以通过排气口,在排气口停留,容易封堵排气口。因此,即使是排气口沿与排出口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的构成,通过在排气部设置突起,也能够抑制该物体封堵排气口,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38.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其变形例)的蓄电设备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表示总括性或者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在各图中,尺寸等没有严格图示。
39.在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将在一个架板上排列的多个蓄电装置的排列方向、一个蓄电元件中的一对(正极侧以及负极侧)的电极端子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的容器的短侧面的对置方向、或者蓄电单元的外装体的长侧面的对置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前面罩与背面罩对置的方向、蓄电装置相对于架板插入的插入方向、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的容器的长侧面的对置方向、蓄电单元的外装体的短侧面的对置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多个架板的排列方向、蓄电单元的外装体支承体与外装体盖体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与汇流条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的容器主体与盖部的排列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这些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是相互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正交)的方向。根据使用方式,也考虑z轴方向不是上下方向的情况,但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
40.在以下的说明中,x轴正方向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x轴负方向表示与x轴正方向相反的方向。对于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也相同。以下,有时也将y轴正方向称作规定方向。平行以及正交等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姿态的表述严格来说也包含并非该方向或者姿态的情况。所谓两个方向正交,不仅意味着该两个方向完全正交,还意味着实质上正交、即例如包含几%左右的差异。
41.(实施方式)
42.[1蓄电设备900的构成的说明]
[0043]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设备900的构成进行说明。蓄电设备900是蓄积通过风力发电、太阳光发电等发电的电力并稳定地向外部的设备供给电力的固定型的蓄电池盘。
[0044]
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设备900的外观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是表示观察蓄电设备90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观察蓄电设备900的背面侧的情况下的构成的立体图。
[0045]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蓄电设备900具备机架901与多个蓄电装置1。机架901是收容多个蓄电装置1的立方体形状的收容体,由不锈钢、铝、铝合金、铁、镀敷钢板等金属制的部件形成。机架901不被限定于金属制,构成机架901的任意部件也可以是树脂制等,机架901的形状也不限定于立方体形状。机架901是收容蓄电装置1的收容体的一个例子。
[0046]
机架901具备机架主体910、一对前面罩920、一对背面罩930以及多个架板940。在图1中,省略了一对前面罩920中的一方(x轴正方向侧)的前面罩920的图示。在图2中,省略了一对背面罩930中的一方(x轴正方向侧)的背面罩930的图示。在图1以及图2中,图示了在多个架板940上合计设置有三个蓄电装置1的情况,但蓄电装置1的设置个数并不限定于此。
[0047]
机架主体910例如是金属制的矩形箱体,在其前面以及背面设有开口。机架主体910的前面侧的开口被一对前面罩920覆盖(关闭)。一对前面罩920沿x轴方向排列地配置,安装于机架主体910的前部以便开闭机架主体910的前面侧的开口。机架主体910的背面侧的开口被一对背面罩930覆盖(关闭)。一对背面罩930沿x轴方向排列地配置,安装于机架主体910的背部以便开闭机架主体910的背面侧的开口。
[0048]
在机架主体910内,除了多个蓄电装置1之外,还收容有与多个蓄电装置1连接的电气电路单元(未图示)。在电气电路单元收容有布线断路器(circuit breaker)以及控制电路等。断路器配置在流过用于将各蓄电装置1充放电的主电流的主电路上,控制电路利用信号线(未图示)与各蓄电装置1的基板单元20(参照图3)连接。
[0049]
在前面罩920以及背面罩930分别设有通气用的多个开口部925以及935。开口部925是在前面罩920沿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排列的、在z轴方向上纵长的狭缝。开口部935是在背面罩930沿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排列的、在z轴方向上纵长的狭缝。利用多个开口部925以及935将机架主体910的内部换气,使得热量不会滞留在机架主体910内。
[0050]
架板940是支承多个蓄电装置1的支承部件,在机架主体910的内部,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沿z轴方向排列有多个架板940。具体而言,架板940是与xy平面平行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件,能够对于一个架板940沿x轴方向排列载置多个蓄电装置1。
[0051]
开口部925与载置于架板940的蓄电装置1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对置,开口部935与蓄电装置1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对置。由此,能够从开口部925以及935顺畅地将从蓄电装置1释放的热量向机架901外排出。特别是,开口部935被用作在从蓄电装置1排出气体时向机架901的外侧排出该气体的排气口。即,背面罩930配置于蓄电装置1(后述的路径形成部件100)的规定方向(y轴正方向),作为形成有将从蓄电装置1(路径形成部件100)排出的气体排出的排气口的排气部发挥功能。
[0052]
蓄电装置1是能够从外部充电、而且能够向外部放电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大致立方体形状。蓄电装置1使用于电力储存用途或者电源用途等。具体而言,蓄电装置1被用作家庭用或者工业用的蓄电设备等所使用的固定用的电池等。蓄电装置1能够用作汽车、机动两轮车、水运工具、船舶、机动雪橇、农业机械、建筑机械、或者电气化铁路用的铁路车辆等移动体的驱动用或者发动机启动用等的电池等。作为上述的汽车,可例示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以及汽油汽车。作为上述的电气化铁路用的铁路车辆,可例示电车、单轨以及线性电动车。以下,详细地说明蓄电装置1的构成。
[0053]
[2蓄电装置1的构成的说明]
[0054]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分解了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所具备的蓄电单元10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0055]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蓄电单元10与安装于蓄电单元10的基板单元20。蓄电单元10是在y轴方向上具有纵长的大致立方体形状的电池模块(组电池)。具体而
言,蓄电单元10具有多个蓄电元件11、汇流条框架12、多个汇流条13、收容它们的由外装体主体14、外装体支承体15以及外装体盖体17构成的外装体18、路径形成部件100。在蓄电单元10连接有线缆30。蓄电单元10也可以具有多个蓄电元件11约束的约束部件(端板、侧板等)等。
[0056]
[2.1蓄电元件11的说明]
[0057]
蓄电元件11是能够充电或放电的二次电池(单电池),更具体而言,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蓄电元件11具有扁平的立方体形状(角形),在本实施方式中,16个蓄电元件11沿y轴方向并列排列。在相邻的蓄电元件11彼此之间配置有具有隔热性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隔件11d。蓄电元件11的形状、配置位置以及个数等不被特别限定。蓄电元件11不被限定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也可以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也可以是电容器。蓄电元件11也可以不是二次电池,而是使用者不充电也能够使用所蓄积的电的一次电池。蓄电元件11也可以是袋型的蓄电元件。
[0058]
具体而言,蓄电元件11具备容器11a与一对(正极侧以及负极侧)电极端子11b。在容器11a的内侧收容有电极体、一对(正极侧以及负极侧)集电体以及电解液(非水电解质)等,但省略它们的图示。作为电解液,只要不损害蓄电元件11的性能,其种类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选择各种电解液。在容器11a与电极端子11b以及集电体之间,为了提高绝缘性以及气密性而配置有垫圈等,但也省略它们的图示。可以在集电体的侧方等配置有隔件,也可以配置有将容器11a的外表面覆盖的绝缘片。
[0059]
容器11a是立方体形状(方形)的容器,具有形成有开口的容器主体11a1(参照图5)与封堵容器主体11a1的开口的盖部11a2(参照图5)。容器主体11a1是构成容器11a的主体部的矩形筒状且有底的部件,在y轴方向两侧的侧面具有一对长侧壁部,在x轴方向两侧的侧面具有一对短侧壁部,在z轴负方向侧具有底壁部。盖部11a2是构成容器11a的盖部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件,配置于容器主体11a1的z轴正方向。在盖部11a2上,在一对电极端子11b之间配置有在容器11a内侧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将气体排出而释放该压力的气体排出阀11c。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蓄电元件11以各自的气体排出阀11c朝向同一方向(z轴正方向)的姿态排列。在盖部11a2也可以设有用于向容器11a内侧注入电解液的注液部等。容器11a的材质不被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的是不锈钢、铝、铝合金、铁、镀敷钢板等能够焊接的金属。
[0060]
电极端子11b是经由集电体电连接于电极体的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端子(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由铝、铝合金、铜或者铜合金等金属制(导电性)的部件形成。一对电极端子11b从盖部11a2朝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地配置。多个蓄电元件11所具有的最外侧的电极端子11b连接于线缆30,由此,蓄电装置1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电力充电、或者向外部放电。线缆30是流过用于将蓄电装置1(蓄电元件11)充放电的电流(也称作充放电电流、主电流)的电线(也称作主电路线缆、电源线缆、电力线缆、电源线、电力线),具有正极侧的正极电源线缆31与负极侧的负极电源线缆32。
[0061]
电极体是正极板、负极板与分隔件层叠而形成的蓄电要素(发电要素)。正极板通过在由铝或者铝合金等金属构成的集电箔即正极基材层上形成有正极活物质层而成。负极板通过在由铜或者铜合金等金属构成的集电箔即负极基材层上形成有负极活物质层而成。作为使用于正极活物质层以及负极活物质层的活物质,只要能够吸留释放锂离子,距能够
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电极体可以是卷绕极板(正极板以及负极板)而形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层叠多个平板状的极板而形成的层叠型(堆叠型)的电极体、或者将极板折叠成波纹状的波纹型的电极体等任意方式的电极体。
[0062]
集电体是电连接于电极端子11b与电极体且具备导电性与刚性的部件(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正极集电体与正极板的正极基材层相同,由铝或者铝合金等形成,负极集电体与负极板的负极基材层相同,由铜或者铜合金等形成。
[0063]
[2.2其他构成要素的说明]
[0064]
汇流条框架12是能够进行汇流条13与其他部件的电绝缘以及汇流条13的位置限制的扁平的矩形状的部件。汇流条框架12由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苯硫醚树脂(pps)、聚苯醚(ppe(包含改性p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醚醚酮(peek)、四氟乙烯
·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fa)、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砜(pes)、abs树脂、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等绝缘部件、陶瓷、或者进行了绝缘涂装的金属等形成。
[0065]
具体而言,汇流条框架12载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1的上方,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1被定位。在汇流条框架12上载置并定位有多个汇流条13。由此,各汇流条13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1被定位,接合于该多个蓄电元件11所具有的电极端子11b。在汇流条框架12设有供路径形成部件100配置的路径形成部件配置部12a。路径形成部件配置部12a是配置于汇流条框架12的x轴方向中央部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
[0066]
各汇流条13是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1上(汇流条框架12上)、将多个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1b彼此电连接的矩形状的板状部件。汇流条13由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镍材料等金属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3通过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1b彼此连接,将16个蓄电元件11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多个汇流条13被分为在x轴正方向侧沿y轴方向排列的汇流条组和在x轴负方向侧沿y轴方向排列的汇流条组,在这两个汇流条组之间配置路径形成部件100。蓄电元件11的连接的方式不被限定于上述,可以任意组合串联连接以及并联连接。
[0067]
在汇流条13或者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1b连接有用于检测各蓄电元件11的状态的线缆即检测线13a。检测线13a是蓄电元件11的电压测量用、温度测量用、或者蓄电元件11间的电压平衡用的电线(也称作通信线缆、控制线缆、通信线、控制线)。在检测线13a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连接有与基板单元20的基板连接的连接器13b。即,检测线13a经由连接器13b将蓄电元件11的电压以及温度等信息传递到基板单元20的基板。检测线13a还具有通过基板的控制使电压较高的蓄电元件11放电而使蓄电元件11间的电压平衡的功能。
[0068]
外装体18是构成蓄电单元10的外装体的矩形状(箱状)的筐体(模块壳体)。即,外装体18配置于蓄电元件11等外侧,将蓄电元件11等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保护其不受冲击等影响。外装体18具有构成外装体18的主体的外装体主体14、支承外装体主体14的外装体支承体15、及构成外装体18的盖体(外盖)的外装体盖体17。
[0069]
外装体主体14是形成有开口的有底矩形筒状的外壳。外装体主体14可以由pc、pp、pe等能够用于上述的汇流条框架12的任意的绝缘部件形成。在外装体主体14中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并且是其上部中央形成有供路径形成部件100贯通的缺口部14a。缺口部14a是上方开放的矩形状的缺口。外装体支承体15以及外装体盖体17是对外装体主体14进行保护
(加强)的部件。外装体支承体15以及外装体盖体17由不锈钢、铝、铝合金、铁、镀敷钢板等金属制的部件形成。外装体支承体15以及外装体盖体17可以由相同材质的部件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质的部件形成。
[0070]
外装体支承体15是从下方(z轴负方向)支承外装体主体14的部件,具有底部15a、基板单元安装部16、连接部15b以及15c。底部15a是构成蓄电装置1的底部的、与xy平面平行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位,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4的下方。基板单元安装部16是从底部15a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向z轴正方向立设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位,供基板单元20安装。连接部15b是配置于基板单元安装部16的z轴正方向侧的端部且向y轴负方向突出的部位,与外装体盖体17连接。连接部15c是从底部15a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向z轴正方向立设并且向y轴正方向突出的部位,与外装体盖体17连接。
[0071]
外装体盖体17是配置为封堵外装体主体14的上表面的开口的部件,具有顶面部17a、连接部17b以及17c。顶面部17a是构成蓄电装置1的上表面部的、与xy平面平行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位,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4的上方。连接部17b是配置于顶面部17a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沿z轴负方向延伸并且向y轴负方向突出的部位,与外装体支承体15的连接部15b连接。连接部17c是从顶面部17a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向z轴负方向延伸并且向y轴正方向突出的部位,与外装体支承体15的连接部15c连接。在连接部17c的上端部(z轴正方向侧的端部)的中央形成有供路径形成部件100贯通的矩形状的开口部(未图示)。如此,外装体支承体15以及外装体盖体17构成为,在从上下方向夹住外装体主体14的状态下,连接部15b以及15c与连接部17b以及17c利用螺纹固定等连接从而固定。
[0072]
路径形成部件100是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1的上方(气体排出阀11c的上方)、且形成从各蓄电元件11的气体排出阀11c排出的气体的排出路径的部件。具体而言,路径形成部件100是在y轴方向上跨越多个蓄电元件11而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的纵长的矩形筒状的部件,形成从气体排出阀11c排出的气体向规定方向(y轴正方向)流动的排出路径。该规定方向是多个蓄电元件11的排列方向,并且也是多个蓄电元件11分别所具有的多个气体排出阀11c的排列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路径形成部件100配置于汇流条框架12的上方,并且配置于汇流条框架12的路径形成部件配置部12a。路径形成部件100从外装体18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突出地配置,使从气体排出阀11c排出的气体向y轴正方向流动而从y轴正方向侧的开口部(排出口)排出。关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构成的详细说明在后面叙述。
[0073]
基板单元20是能够进行蓄电单元10所具有的蓄电元件11的状态的监视以及蓄电元件11的控制的设备,在内侧具有电路基板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单元20是安装于蓄电单元1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即蓄电单元10的y轴负方向侧的侧面的扁平的矩形状的部件。具体而言,基板单元20安装于在蓄电单元10的外装体18所具有的外装体支承体15上设置的基板单元安装部16。
[0074]
[3路径形成部件100以及背面罩930(排气部)的构成的说明]
[0075]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路径形成部件100以及背面罩930(排气部)的构成。图5是表示分解了本实施方式的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具体而言,图5是表示从上方观察路径形成部件100的各构成要素与蓄电元件11的情况下的构成的立体图,示出了该构成要素的构成以及该构成要素与蓄电元件11的位置关系。在图5中,示出了一个蓄电元件11与其所对应的一个突出部113(虚线部分),但关于其他部位也相同。
[0076]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路径形成部件100以及背面罩930(排气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在图6中,放大表示用与xz平面平行的面剖切路径形成部件100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的情况下的构成以及背面罩930的与路径形成部件100对置的部分。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路径形成部件100以及背面罩930(排气部)的构成的剖面图。具体而言,图7是表示以通过路径形成部件100的z轴方向中央部且与xy平面平行的面剖切图6所示的构成的情况下的构成的剖面图。
[0077]
[3.1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构成]
[0078]
如图5~图7所示,路径形成部件100具有底侧部件110与上侧部件120。底侧部件110是从y轴方向观察时z轴正方向开放的大致u字状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件,配置于各蓄电元件11的气体排出阀11c的正上方。底侧部件110能够由pc、pp、pe等能够使用于上述的汇流条框架12的任意的绝缘部件形成。只要具有不影响蓄电元件11等的电绝缘性的构成,则底侧部件110也可以由金属等导电部件形成。
[0079]
底侧部件110由于从气体排出阀11c排出的气体通过的缘故,优选的是由耐热性较高的不燃性的部件形成。即,底侧部件110优选的是由在从气体排出阀11c排出的高温气体所具有的温度下不熔融(或者不变形)的材质的部件形成。汇流条框架12或者外装体主体14由pp形成,底侧部件110由耐热性高于汇流条框架12或者外装体主体14的pps或者陶瓷等形成。在将汇流条框架12与底侧部件110用单一的部件一体成形的情况下,需要将其全部用耐热性较高的部件成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将与汇流条框架12分体的底侧部件110用耐热性较高的部件形成即可,因此能够抑制耐热性较高的部件的使用量。
[0080]
上侧部件120是配置于底侧部件110的上方并且收容于底侧部件110内而将底侧部件110的开放部分封堵的罩部件。上侧部件120是从y轴方向观察时z轴负方向开放的大致u字状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件,y轴负方向的端部被封堵,y轴正方向的端部开放。由此,上侧部件120与底侧部件110一起构成了气体的排出路径140。排出路径140是从蓄电元件11的气体排出阀11c排出的气体流过的沿y轴方向延伸的气体的通道,该气体在排出路径140中朝向y轴正方向流动,从排出路径140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排出。
[008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部件120在y轴方向上形成为与底侧部件110相同的长度。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将上侧部件120形成得比底侧部件110长,使上侧部件120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从底侧部件110突出,也可以相反(将上侧部件120形成得比底侧部件110短)。上侧部件120优选的是由散热性高于底侧部件110的部件形成,由不锈钢、铝、铝合金、铁、镀敷钢板等金属制的部件形成。
[0082]
接下来,对底侧部件110以及上侧部件120的更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底侧部件110具有底壁部111、一对第一侧壁部112以及突出部113。上侧部件120具有上壁部121、一对第二侧壁部122以及前壁部123。
[0083]
底壁部111是构成路径形成部件100的底壁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位,在与上壁部121对置的位置沿从气体排出阀11c排出的气体的排出路径140配置。具体而言,底壁部111在与蓄电元件11的容器11a的盖部11a2对置的位置平行于xy平面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在底壁部111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沿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孔部111a。孔部111a是配置于与蓄电元件11的气体排出阀11c对置的位置的、沿z轴方向贯通底壁部111的圆形状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16个蓄电元件11对应地沿y轴方向排列地配置有16个
孔部111a。孔部111a从z轴方向观察时与气体排出阀11c为相同形状,但孔部111a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但是,在气体排出阀11c开放时,为了抑制孔部111a对该开放进行遮挡而进行顺畅的气体排出,孔部111a优选的是从z轴方向观察时为与气体排出阀11c相同的形状或者比气体排出阀11c大的形状。
[0084]
第一侧壁部112是构成路径形成部件100的侧壁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位,连接于底壁部111且沿排出路径140配置。具体而言,第一侧壁部112与yz平面平行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侧壁部112在一对第二侧壁部122的外侧从底壁部111的x轴方向两端部向z轴正方向突出地配置。
[0085]
突出部113是以包围底壁部111的孔部111a的周围的方式从孔部111a的周围向z轴负方向突出的凸部,沿y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有多个突出部113。换言之,突出部113是以包围气体排出阀11c的周围的方式从底壁部111朝向蓄电元件11的容器11a的盖部11a2突出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13是以连续地包围孔部111a的整周的方式从孔部111a的整周向z轴负方向突出的筒状的凸部。突出部113虽然是从z轴方向观察时内周面成为与孔部111a相同形状的圆筒状的凸部,但也可以内周面与孔部111a不同的大小的圆筒状、椭圆筒状、长圆筒状、方筒状等的凸部。但是,为了抑制气体排出阀11c的开放时的气体泄漏,突出部113优选的是从z轴方向观察时内周面为与孔部111a以及气体排出阀11c相同的形状、或者比孔部111a以及气体排出阀11c大的形状。
[0086]
上壁部121是构成路径形成部件100的上壁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位,沿从气体排出阀11c排出的气体的排出路径140配置。具体而言,上壁部121在与底壁部111对置的位置平行于xy平面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
[0087]
第二侧壁部122是构成路径形成部件100的侧壁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位,连接于上壁部121且沿排出路径140配置。具体而言,第二侧壁部122与yz平面平行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侧壁部122在一对第一侧壁部112的内侧从上壁部121的x轴方向两端部向z轴负方向突出地配置。为了抑制从排出路径140泄漏出气体,一对第二侧壁部122以x轴方向两侧的外表面抵接于一对第一侧壁部112的内侧,并且以z轴负方向的前端部抵接于底壁部111。一对第二侧壁部122也可以配置于一对第一侧壁部112的外侧。
[0088]
前壁部123是构成路径形成部件100的前壁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部位,连接于上壁部121以及第二侧壁部122地配置。具体而言,前壁部123从上壁部121以及一对第二侧壁部122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向z轴负方向突出,与xz平面平行地配置。前壁部123为了抑制从排出路径140泄漏出气体而以z轴负方向的前端部抵接于底壁部111。
[0089]
上壁部121配置于比一对第一侧壁部112靠上方。因此,上壁部121被外装体盖体17的顶面部17a朝向下方按压。通过该按压力,一对第二侧壁部122以及前壁部123按压于底壁部111,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气体从排出路径140泄漏出。在从气体排出阀11c排出气体的情况下,由于上侧部件120接受气体,因此有上侧部件120浮起的隐患。与此相对,由于上侧部件120从外装体盖体17受到向下方的按压力,因此能够抑制由气体的排出引起的上侧部件120的浮起。由于也对底侧部件110作用从一对第二侧壁部122朝向下方的按压力,因此突出部113将多个蓄电元件11向下方按压。由此,能够抑制在突出部113与盖部11a2之间产生间隙。利用该按压力,还能够抑制多个蓄电元件11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
[0090]
[3.2背面罩930(排气部)的构成]
[0091]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背面罩930(排气部)的构成。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路径形成部件100的规定方向(y轴正方向)配置背面罩930(排气部)。在背面罩930形成有将从路径形成部件100排出的气体排气的开口部935(排气口)。具体而言,背面罩930具有开口部935、壁部932以及突起933。
[0092]
开口部935是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排出口100a对置地配置的、在z轴方向上纵长的矩形状的开口(气体的排气口)。排出口100a是设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y轴正方向的端缘的、在x轴方向上纵长的矩形状的开口(气体的排出口)。即,开口部935沿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气体的排出口100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z轴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排出口100a对置的位置,沿x轴方向排列地配置有多个开口部935。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重叠于背面罩930中的与排出口100a对置的区域r的位置,配置有沿x轴方向排列的三个开口部935。配置于与区域r重叠的位置的开口部935的数量不被特别限定。
[0093]
壁部932是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与开口部935(排气口)相邻的位置的、与xz平面平行并且在z轴方向上纵长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壁部。即,壁部932是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开口部935之间的、未形成有开口的壁部,沿x轴方向排列地配置有多个壁部932。壁部932是与排出口100a对置的壁部。
[0094]
突起933是沿开口部935(排气口)配置且从壁部932向与规定方向(y轴正方向)相反的方向(y轴负方向)突出的、与yz平面平行并且在z轴方向上纵长的平板状并且矩形状的突起。即,突起933沿开口部935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具体而言,突起933从开口部935的端缘935a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y轴负方向)突出。端缘935a是开口部935的x轴负方向的端缘,也是壁部932的x轴正方向的端缘。突起933与壁部932一体地形成。在背面罩930中的与壁部932相邻的位置设置切口而形成开口部935,将配置于开口部935的部分从壁部932向y轴负方向弯折大致90
°
,从而形成向y轴负方向突出的突起933。由此,突起933在形成于壁部932的狭缝即开口部935(排气口)的单侧朝向排出口100a突出。
[0095]
突起933配置于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排出口100a对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排出口100a对置的位置沿x轴方向排列地配置有多个突起933。即,如图6所示,在重叠于背面罩930中的与排出口100a对置的区域r的位置,配置有沿x轴方向排列的两个突起933。配置于与区域r重叠的位置的突起933的数量不被特别限定。
[0096]
[4效果的说明]
[0097]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设备900,在收容蓄电装置1的收容体(机架901)的排气部(背面罩930),在与蓄电装置1所具有的气体的排出口100a对置的壁部932形成有将气体排气的排气口(开口部935)。排气口是供从路径形成部件100排出的气体排气的排气口,该路径形成部件100形成来自蓄电元件11的气体排出阀11c的气体的排出路径140。排气部沿排气口配置,具有从与排气口相邻的壁部932朝向排出口100a突出的突起933。如此,在设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气体出口侧的排气部,沿排气口设置从与排气口相邻的壁部932朝向蓄电装置1的排出口100a突出的突起933。由此,即使在蓄电元件11的内容物等物体与气体一起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排出口100a排出的情况下,也由于该物体在突起933处停留或在突起933被切断而能够抑制该物体封堵排气口的情况。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0098]
图8a以及图8b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背面罩930(排气部)形成有突起933所带来的效果的图。具体而言,图8a以及图8b是表示图7中所示的背面罩930的剖面图。
[0099]
如图8a所示,在从蓄电元件11的气体排出阀11c排出气体,与相对较大(长)的物体a一起流过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排出路径140的情况下,物体a卡挂于突起933(突起933a以及933b)。由此,由于物体a与开口部935分离地配置,因此能够在物体a与开口部935之间确保空间s,能够抑制物体a封堵开口部935。即,若在物体a与开口部935之间形成空间s,则空间s的z轴方向侧容易开放,因此能够抑制从开口部935释放气体的情况被阻碍。
[0100]
如图8b所示,在图8a的状态下,有时物体a与突起933(突起933a以及933b)碰撞从而被切断,分成物体a1与物体a2。在该情况下,相对较大(长)的物体a被切断而成为相对较小(短)的物体a1以及a2,因此设想物体a1以及a2卡挂于突起933a以及933b、或者从突起933a以及933b飞出。由此,也能够抑制物体a1以及a2封堵开口部935。
[0101]
由此,在蓄电设备900中,在从蓄电元件11的气体排出阀11c排出气体时,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0102]
在突起933是包围狭缝(开口部935)的周围的筒状那样的情况下,若蓄电元件11的内容物等物体附着于突起933,则有该物体封堵狭缝的隐患。然而,由于突起933是在狭缝(开口部935)的单侧突出的构成,因此即使在该物体附着于突起933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间隙,能够抑制该物体封堵狭缝。由此,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0103]
在排气部(背面罩930)中,突起933从排气口(开口部935)的端缘935a突出,使得突起933接近排气口地设置。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蓄电元件11的内容物等物体封堵排气口,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0104]
在排气部(背面罩930)中,突起933沿排气口(开口部935)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在排气口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蓄电元件11的内容物等物体在突起933停留或被突起933切断。由此,能够在排气口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抑制该物体封堵排气口,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0105]
在排气部(背面罩930)中,突起933与和排气口(开口部935)相邻的壁部932一体地形成,从而能够将突起933从壁部932弯折而形成等,能够容易地形成突起933。相比于突起933与壁部932分体形成,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如此,在蓄电设备900中,能够以简易的构成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0106]
排气部(背面罩930)的排气口(开口部935)沿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气体的排出口100a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容易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排出口100a排出在与排气口交叉的方向上较长的物体。由此,如果在排气部未设有突起933,则该物体难以通过排气口,在排气口停留,容易封堵排气口。因此,即使是排气口沿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排出口100a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的构成,通过在排气部设置突起933,也能够抑制该物体封堵排气口,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由于排气口沿与排出口100a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即使从排出口100a排出的物体在排气口停留,也可抑制封堵整个排气口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该物体封堵整个排气口,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的排气能力降低。
[0107]
[5变形例的说明]
[0108]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设备以及蓄电设备,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
实施方式。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10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排气部(背面罩930)中,突起933与壁部932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与壁部932分体形成。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背面罩930(排气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是与图6对应的图。
[0110]
如图9所示,在排气部(背面罩930)配置有突起936来取代突起933。在本变形例中,在五个开口部935(排气口)中的中央的开口部935的侧方,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有一个突起936。突起936与沿z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装置1的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排出口100a对置地配置,抑制从该多个排出口100a排出的物体封堵与各个排出口100a对置的排气口。可以与沿z轴方向排列的所有蓄电装置1对应地延伸设置地配置一个突起936,也可以将多个突起936沿z轴方向排列地配置。突起936在z轴方向上为与开口部935相同程度的长度,也可以与一个蓄电装置1对应地配置有一个突起936。突起936也可以与各个开口部935对应地沿x轴方向排列配置多个。
[0111]
突起936具有突起主体部936a与突起安装部936b。突起主体部936a是突起936的主体部,并且是与yz平面平行并且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纵长的平板状的部位。突起安装部936b是配置于突起主体部936a的z轴方向两端部、用于将突起936安装于壁部932的部位。突起安装部936b通过焊接、螺纹紧固、或者粘合等安装于壁部932。根据突起主体部936a的长度,突起安装部936b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
[0112]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突起936与壁部932分体形成,因此通过在壁部932安装突起936这一简单的工序,能够容易地制作背面罩930。通过在现有的设备安装突起936,能够容易地制作具有突起936的背面罩930。虽然由于使突起936独立于壁部932而使得部件数量增加,但通过如图9那样减少突起936的数量,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01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路径形成部件100从外装体18突出地配置。但是,路径形成部件100也可以全部不从外装体18突出,或者底侧部件110或者上侧部件120不从外装体18突出。路径形成部件100也可以不配置于汇流条框架12。路径形成部件100也可以与汇流条框架12一体形成(一体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用设于汇流条框架12的布线路径的壁挪用路径形成部件100中的成为气体的引导件的部位,也可以没有该引导件,只要路径形成部件100具备排出口100a即可。此时上述的规定方向可以是与定义排出口100a的面垂直的方向。
[011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路径形成部件100的底侧部件110具有一对第一侧壁部112,但底侧部件110也可以不具有某一方或者两方的第一侧壁部112。路径形成部件100也可以不具有底侧部件110。
[011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路径形成部件100是纵长的矩形筒状的部件。但是,路径形成部件100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圆筒状、长圆筒状、椭圆筒状、矩形状以外的多边筒状等,也可以并非纵长。即,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排出口100a的形状可以是在x轴方向上纵长的椭圆形状、长圆形状、矩形状以外的多边形状等也,可以是在z轴方向上纵长的形状,也可以是正方形状、正多边形状、圆形状等并非纵长的形状等。路径形成部件100也可以不是分割成底侧部件110与上侧部件120的构成,而是底侧部件110与上侧部件120一体化的筒状的部件。
[011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路径形成部件100的上侧部件120具有前壁部123与一对第二
侧壁部122。但是,上侧部件120也可以不具有某一方或者两方的第二侧壁部122。上侧部件120也可以不具有前壁部123,而是从y轴方向的两侧排出气体。在该情况下,可以在路径形成部件100的y轴方向的两侧具有上述的构成,也可以仅在单侧具有上述的构成。
[011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也可以不具有路径形成部件100,蓄电装置1内的空间作为排出路径140发挥功能。
[011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排气部(背面罩930)的排气口(开口部935)的位置以及数量不被特别限定。虽然在排气部(背面罩930)的壁部932未形成有开口,但也可以在壁部932形成有开口。排气部也可以不是背面罩930,而是与背面罩930分体的面板。
[011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气口(开口部935)设为在z轴方向上纵长的矩形状的开口。但是,开口部935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在z轴方向上纵长的椭圆形状、长圆形状、矩形状以外的多边形状等,也可以是在x轴方向上纵长的形状,也可以是正方形状、正多边形状、圆形状等并非纵长的形状等。即,排气口(开口部935)也可以不沿与路径形成部件100的气体的排出口100a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
[01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气部(背面罩930)的突起933从排气口(开口部935)的x轴负方向的端缘935a突出,并且在排气口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延伸设置而配置。但是,突起933也可以从排气口的x轴正方向的端缘突出,也可以从排气口的z轴正方向或者z轴负方向的端缘突出。突起933也可以从排气口的附近但与排气口分离的位置突出,也可以沿排气口断续地配置,可以在沿着排气口的方向上使较短的突起933突出。突起933也可以不是沿着排气口的一个端缘的直线状,而是沿着排气口的两个端缘的l字状、沿着排气口的三个端缘的u字状、或者沿着排气口的四个端缘的环状(o字状)的部位。突起933在环状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排气口封堵物体,也可以不沿着排气口的整周连续地形成,而是通过设置缝隙等断续地形成。
[01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933从壁部932向作为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y轴负方向(壁部932正交的方向)突出。但是,突起933也可以向从y轴负方向倾斜的方向(从与壁部932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突出。即,上述的“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只要是朝向y轴负方向的方向即可,是不仅包含y轴负方向、还包含从y轴负方向倾斜的方向(从与壁部932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概念。
[0122]
任意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含的构成要素而构建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123]
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种蓄电设备900而实现,也能够作为收容体(机架901)、或者收容体与路径形成部件100(排出路径140)以及/或者蓄电元件11的组合来实现。
[0124]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5]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元件的蓄电设备。
[0126]
附图标记说明
[0127]
1 蓄电装置
[0128]
10 蓄电单元
[0129]
11 蓄电元件
[0130]
11a 容器
[0131]
11a1 容器主体
[0132]
11a2 盖部
[0133]
11b 电极端子
[0134]
11c 气体排出阀
[0135]
11d 隔件
[0136]
12 汇流条框架
[0137]
12a 路径形成部件配置部
[0138]
13 汇流条
[0139]
13a 检测线
[0140]
13b 连接器
[0141]
14 外装体主体
[0142]
14a 缺口部
[0143]
15 外装体支承体
[0144]
15a 底部
[0145]
15b、15c、17b、17c 连接部
[0146]
16 基板单元安装部
[0147]
17 外装体盖体
[0148]
17a 顶面部
[0149]
18 外装体
[0150]
20 基板单元
[0151]
30 线缆
[0152]
31 正极电源线缆
[0153]
32 负极电源线缆
[0154]
100 路径形成部件
[0155]
100a 排出口
[0156]
110 底侧部件
[0157]
111 底壁部
[0158]
111a 孔部
[0159]
112 第一侧壁部
[0160]
113 突出部
[0161]
120 上侧部件
[0162]
121 上壁部
[0163]
122 第二侧壁部
[0164]
123 前壁部
[0165]
140 排出路径
[0166]
900 蓄电设备
[0167]
901 机架
[0168]
910 机架主体
[0169]
920 前面罩
[0170]
925、935 开口部
[0171]
930 背面罩
[0172]
932 壁部
[0173]
933、933a、933b、936 突起
[0174]
935a 端缘
[0175]
940 架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