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2:57: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质量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们在生活中会使用空调扇调节室内温湿度,保证身体体感温湿度适宜。空调扇功能为送风、制冷和净化空气。现有空调扇其构造主要包括:机身、水槽、水泵、水蒸发载体、风轮和电机。机身由后壳和前壳可拆卸固定在一起,后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前壳上设置有出风口,水槽、水泵、水蒸发载体、风轮和电机设置在机身内。风轮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且与电机连接在一起,电机带动风轮转动;水蒸发载体设置在风轮与进风口之间;水蒸发载体与水泵出水端相连,水泵进水端位于水槽内的水面以下。
3.上述空调扇工作时,水泵开启,水泵进水端抽水,水从水泵出水端出来,由水蒸发载体上方流下,将水蒸发载体湿透,再通过风机产生的负压将室内空气吸入进风口,经过水蒸发载体,再从出风口吹出,空气和水之间存在温差,会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湿度的作用。现有方案中若使用时间较长时,则水箱中的水将会温度升高,要保持出风的温度需要不断的注入所需温度的水才能持续提供所需温度的风,因此使用时很不方便,且功能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避免了通过持续更换水箱中的水保持出风温度恒定,可以实现制冷、冷风和除湿多种调节出风模式。
5.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机身组件、风机组件和水循环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身组件内,用于在所述机身组件内形成负压,将外界空气从所述机身组件的进风口排至其出风口处,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水蒸发载体、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所述水蒸发载体上,所述水蒸发载体位于所述机身组件的进风口处,所述装置上还设有制冷组件,其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通过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方的压缩机支架固定于所述机身组件内,所述蒸发器安装于所述水蒸发载体与进风口之间,所述冷凝器安装于所述机身组件的内部或外部,所述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过毛细管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件的出口处安装一与其连通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机身组件的出风口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机身组件的出风口包括一侧出风口和一上出风口,所述风道中设有可调风道挡板,通过调节所述可调风道挡板的活动端位置,可使所述风道与所述侧出风口和/或所述上出风口连通。
9.优选地,所述可调风道挡板为片状弧形板或平面板,其上端设置一转轴,所述转轴
贯穿所述机身组件的两侧壳体,并位于所述侧出风口的上方内侧处。
10.优选地,所述蒸发器为铝翅片铜管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为铝翅片铜管冷凝器,所述冷凝器水平设置于所述风道的上出风口处。
11.或优选地,所述蒸发器为铝翅片铜管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为盘管式冷凝器,其安装于所述机身组件的后壳外侧。
12.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的下端安装有导水支架,所述导水支架呈阶梯结构,所述蒸发器上所产生的冷凝水流至所述导水支架上,并顺着其阶梯结构流至位于所述水蒸发载体下端的接水盒中。
1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方法,启动风机组件工作,在机身组件内腔中产生负压;启动压缩机工作,蒸发器内雪种蒸发吸热;空气由机身组件的进风口进入,依次经蒸发器和水蒸发载体进入机身组件腔内,再由机身组件的出风口排出;空气中的水在蒸发器上冷凝后导流至水箱中,形成除湿调节模式。
14.进一步地,启动水箱中的水泵工作,将水输送至水蒸发载体顶部的接水盒中;接水盒中的水将水蒸发载体由上至下淋湿,多余水导流至水箱中;空气由机身组件的进风口进入,依次经蒸发器和淋湿后的水蒸发载体进入机身组件腔内,再由机身组件的出风口排出;空气中的水在蒸发器上冷凝后导流至水箱中,形成制冷冷风调节模式。
15.通过调节可调风道挡板在风道中的位置,控制部分气流由上出风口排出。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a.本实用新型在机身组件上设置了制冷组件,与风机组件及水循环组件相互配合对进入机身组件内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可以实现冷风模式、除湿模式及制冷冷风模式三种模式调节,按照用户所需,进行出风温湿度调节控制,适宜于各季节使用,具有一机多用功能,且便于收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装置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安装和生产,制造成本低。
18.b.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节装置具有降温效果好,制冷降温的同时,还能保持空气湿度适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正侧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背侧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正面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冷风模式工作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除湿模式工作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制冷冷风模式工作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分解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制冷系统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替代实施例示意图。
29.图中的标识含义如下:
30.1-机身组件
31.11-前壳,111-出风口,111a-侧出风口,111b-上出风口
32.12-后壳,121-进风口
33.13-上盖,14-上网盖,15-后网盖,16-脚轮
34.2-风机组件
35.21-风机,22-风机支架,23-风道,24-可调风道挡板
36.25-横叶片组件,26-竖叶片组件
37.3-水循环组件
38.31-水蒸发载体,32-水蒸发载体支架,33-接水盒
39.34-软管一,35-水箱
40.36-水槽,361-下水口,362-上水口
41.37-水泵,371-进水口,372-出水口
42.38-软管二
43.4-制冷组件
44.41-压缩机支架,42-压缩机,43-蒸发器,44-导水支架
45.45-冷凝器,46-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机身组件1、风机组件2和水循环组件3和制冷组件4,风机组件2设置于机身组件1内,用于在机身组件1内形成负压,将外界空气从机身组件1的进风口121排至其出风口111处,水循环组件3包括水蒸发载体31、水箱35和水泵37,水泵37将水箱35中的水输送至水蒸发载体31上,水蒸发载体31位于机身组件1的进风口121处,制冷组件4,其包括压缩机42、蒸发器43和冷凝器45,压缩机42通过设置于水箱35上方的压缩机支架41固定于机身组件1内,蒸发器43安装于水蒸发载体31与进风口121之间,冷凝器45安装于机身组件1的内部或外部,压缩机42、蒸发器43和冷凝器45之间通过毛细管46连接。
48.具体结构描述如下:
49.机身组件1包括前壳11、后壳12、上盖13、上网盖14、后网盖15、脚轮16。前壳11为中空腔体结构,上面设置有出风口111,材质为工程塑料,起支撑和保护机体内部零部件的作用,后壳12设置在前壳11后面,二者可拆卸固定在一起,形成一内部中空腔体结构,在后壳12上设置有进风口121,材质为工程塑料,起支撑和保护机体内部零部件作用。如图1和图7所示,上盖13设置在前壳11和后壳12扣合后所形成的机身顶部,为带栅格或带网格的平面板结构,材质为工程塑料或金属材质,起出风和保护机体内部零部件的作用,同时,上网盖
14设置在上盖13上面,为网孔式或栅格式出风窗,材质为金属丝网或耐高温的工程塑料,起到出风和防护作用。如图2和图7所示,后网盖15设置在后壳12后面,为网孔式或栅格式出风窗,材质为金属丝网或耐高温的工程塑料,起到出风和防护作用。脚轮16设置在前壳11和后壳12下面,采用市面常见的轮滑结构,方便装置移动。
50.风机组件2包括风机21、风机支架22、风道23、可调风道挡板24、横叶片组件25和竖叶片组件26。风道23设置在风机支架22后面,为蜗状中空结构,其一端与风机21的出口端连接,风道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11连接,用于导风,其材质为工程塑料,如图7所示。
51.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壳11出风口111包括一侧出风口111a和一上出风口111b,在风道23中设有可调风道挡板24,通过调节可调风道挡板24的活动端位置,可使风道23与侧出风口111a和/或上出风口111b连通。可调风道挡板24为片状弧形板或平面板,材质为工程塑料,在其上端设置一转轴241,转轴241贯穿机身组件1的两侧壳体,并位于侧出风口111a的上方内侧处,通过控制可调风道挡板24绕其转轴241旋转,可以控制风道中的部分气流从上出风口111b中排出,两出风口出风体验感更强。
52.风机21设置在侧出风口111的后面,用于产生负压,让空气产生流动,如图4所示;风机支架22设置在风机21和前壳11之间,用于固定风机21。见图7所示。
53.如图7所示,横叶片组件25设置在风机支架前面,为串联片状结构,上下摆动时,可控制风上下吹,材质为工程塑料。竖叶片组件26设置在横叶片组件25和风机支架22之间,为串联片状结构,左右摆动时,可控制风左右吹,材质为工程塑料。见图6;
54.水循环组件3包括水蒸发载体31、水蒸发载体支架32、接水盒33、软管一34、水箱35、水槽36、水泵37和软管二38。水蒸发载体31设置在后壳12进风口121前面,可为湿帘,海绵。水蒸发载体支架32设置在水蒸发载体31前面,结构为方体带栅格中空结构,用于支撑水蒸发载体,材质为工程塑料。接水盒33设置在水蒸发载体31下面,形状为盒状,其上出水口,用于接取水蒸发载体31流下来的水,通过软管一34流入水箱中,如图4和图6所示。
55.其中的软管一34设置在接水盒33下面,可为波纹管或硅胶管,用于将水导流至水箱。水箱35设置在接水盒33下面,为箱状结构,材质为工程塑料,用于储水。水槽36设置在水蒸发载体31上面,为内部中空的盒状结构,其上设置有下水口361和上水口362,材质为工程塑料,水槽36的上水口362与软管二38上的出水口372连接,用于将水箱中的水引入水槽36中,然后再通过水槽36上的下水口361将水流均匀导至水蒸发载体31上。水泵37设置在水箱35内,优选为叶片泵,泵上有进水口371和出水口372,出水口372设置在软管二38的出口端。软管二38设置在水槽36下面,可为波纹管或硅胶管,用于将水箱35中的水导流至水槽36中。
56.如图7和图4所示,制冷组件4包括压缩机支架41、压缩机42、蒸发器43、导水支架44、冷凝器45和毛细管46。压缩机支架41设置在水箱35上面,为平面板状结构,起支撑压缩机的作用;压缩机42设置在压缩机支架41上面,采用市面器件,起到压缩雪种制冷的作用;蒸发器43设置在水蒸发载体31和后壳12进风口121之间,为铝翅片铜管蒸发器,起蒸发吸热制冷作用;导水支架44设置在蒸发器43下面,为阶梯状结构,起支撑蒸发器43和导流作用;冷凝器45设置在上盖13和可调风道挡板24之间,为铝翅片铜管冷凝器,起冷凝散热作用。
57.如图8所示,毛细管46设置在蒸发器43和冷凝器44之间,为内径小于1mm的细长铜管,对雪种起限流降压作用。
58.当然了,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凝器还可以采用盘管式冷凝器,在后壳后
面设置冷凝器,让热量自然散发在空气中。
59.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温湿度调节装置工作时,有三种工作模式,具体的调节方法如下:
60.(1)冷风调节模式:如图4所示,风机21转动,机身组件1内形成负压,空气从后壳12进风口121吸入,可调风道挡板24闭合,风只从前壳11出风口111吹出,压缩机42制冷系统不工作,水泵37工作,水从水箱35中经软管二38被抽取至水槽36,从水槽36下水口361均匀流至水蒸发载体31上,汇集至接水盒33,从接水盒33出水口经软管一34流入水箱35中,形成水循环,水箱35中的水温随用户使用需求添加,天热时添加冷水降温,天冷时添加热水升温。通过风机21使室内空气不断经过水蒸发载体31,让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温度调节功能,使用户吹风时感受到凉爽的湿风或温润的暖风。
61.(2)除湿调节模式:如图5所示,风机21转动,机身组件1内形成负压,空气从后壳12进风口121吸入,可调风道挡板24开启,风从前壳11侧出风口111a和上出风口111b吹出,水泵37不工作,压缩机42制冷系统工作,蒸发器43内雪种蒸发吸热,空气经过时,空气中的水冷凝在蒸发器43上,积少成多,流至导水支架44上,顺着阶梯流至接水盒33,从接水盒33出水口流经软管一34,最后流入水箱35,上出风口111b吹出的风经过冷凝器45,使冷凝器45温度降低,避免压缩机42过热保护。用户使用除湿模式时,可去除空气中的湿度。
62.(3)制冷冷风调节模式:如图6所示,风机21转动,机身组件1内形成负压,空气从后壳12进风口121吸入,可调风道挡板24开启,风从前壳11侧出风口111a和上出风口111b吹出,水泵37工作,水从水箱35中经软管二38被抽取至水槽36,从水槽36出水口均匀流至水蒸发载体31上,汇集至接水盒33,从接水盒33出水口经软管一34流入水箱35中,形成水循环,压缩机42制冷系统工作,蒸发器43内雪种蒸发吸热,空气经过时,温度降低,形成凉爽的风,上出风口111b吹出的风经过冷凝器45,使冷凝器45温度降低,避免压缩机42过热保护。用户使用制冷冷风模式时,可感受冰凉的风。
63.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时,通过压缩机系统制冷,可以持续制冷,不需用户一直加水降温,解决了现有空调扇不能持续制冷的问题;该装置还具备除湿功能和冷风功能,功能多样,可以按照用户所需,进行出风温湿度调节控制,适宜于各季节使用,具有一机多用和便于用户收纳使用功能。
64.本实用新型未述及之处均适用于现有技术。
6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