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色双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1:49: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邻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色双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2.双色模具表示将两种材质的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分两次注塑成型,并且仅出模一次的模具,这种模塑工艺也被称为双料注塑。双色模具通常包括前模和后模两个腔室,其中前模和后模可以围绕设定的部位旋转;在前模和后模完成转动后,实现两者对于不同材料的注塑口的转换。双色模具的出模产品通常都是硬胶和软胶的复合成型,一般一次注塑是完成硬胶成型,二次注塑是在硬胶产品的基础上完成软胶部位的注塑成型;其中为了保证硬胶产品和软胶部位的粘合效果,通常会在硬胶产品上设置软胶部位的位置预留凹陷结构和/或孔位。
3.在现有的双色模具中,二次注塑的入水口通常都是位于一次注塑产品的外侧,并且正对需要完成二次注塑的部位。传统的双色模具由于是外侧注塑,在注塑过程中,以及完成注塑后会使产品产生向内的压力,不利于产品脱模;另一方面,由于一次注塑产品上预留的孔位等结构,也会产生较多的溢边,难以清理,而且会进一步阻碍脱模过程;最后二次注塑形成的水口也会位于产品的外侧,影响产品的外观。因此需要一种易于脱模,并且无溢边的双色双模具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色双模具结构。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6.一种双色双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一、模具二以及转盘;其中模具一和模具二均设置于转盘的同一侧;模具一和模具二在转盘上的位置关于转盘的圆心旋转对称;模具一中的上模一和下模一之间设置有模仁一和模仁二;模具二中的上模二和下模二之间设置有模仁三和模仁四;所述模具一中的模仁一和模仁二上设置有与产品二次注塑部位相对应的内注塑顶针;模仁三中的第三公模仁以及模仁四中的第四公模仁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注塑的通槽四;通槽四包括穿透第三公模仁或第四公模仁,并与第三公模仁或第四公模仁中的顶出杆连接的内注塑孔;顶出杆上端设置为弹性体材料,顶出杆的上端设置有与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相对应内注塑通道,内注塑通道的一端与内注塑孔连接,另一端与模仁一和模仁二中的内注塑顶针的位置相对应。
7.进一步的,所述模具一中的上模一包括上固定板一、母模板一、浇口套一以及定位环一,上固定板一通过导柱一与母模板一连接;母模板一包括上母板一以及下母板一,上母板一设置于下母板一的上方;下母板一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注塑的通槽一,通槽一分别与模仁一和模仁二上表面设置的通槽二连接;浇口套一设置于上固定板一,与下母板一上的通槽一连接;上固定板一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浇口套一和外部注塑管道的定位环一;模仁一包括设置于上模一的第一母模仁,以及设置于下模一的第一公模仁;模仁二包括设置于
上模一的第二母模仁,以及设置于下模一的第二公模仁。
8.进一步的,所述导柱一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母板一和下母板一,导柱一上设置有对应上母板一的台阶一,以及对应下母板一的台阶二。
9.进一步的,所述模具二中的上模二包括上固定板二、母模板二、浇口套二以及定位环二,上固定板二通过导柱二与母模板二连接;下模二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注塑的通槽三,通槽三分别与模仁三和模仁四上的通槽四连接;浇口套设置于上固定板二,与下模二上的通槽三连接;上固定板二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浇口套二和外部注塑管道的定位环二;下模二包括公模板、顶出杆、下顶出、上顶出、耐磨块以及下固定板一;耐磨块共两块,对称设置于下固定板上表面的两侧边缘,位于下固定板一与公模板之间;下顶出和上顶出设置于两块耐磨块之间;模仁三包括设置于上模二的第三母模仁,以及设置于下模二的第三公模仁;模仁四包括设置于上模二的第四母模仁,以及设置于下模二的第四公模仁;顶出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上顶出与下顶出之间,另一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上顶出、公模板、第四公模仁或第三公模仁。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一上还设置有用于夹紧模仁一和模仁二的夹紧结构一,其中模仁一与模仁二的夹紧结构一一致;夹紧结构一包括左夹紧块一、右夹紧块一以及侧夹紧块一;侧夹紧块一设置于模仁一远离模具一中心的一侧,左夹紧块一和右夹紧块一结构一致,对称设置于与侧夹紧块一相垂直的方向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左夹紧块一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滑轨以及包括斜面的滑块;滑块滑动设置于两块滑轨之间,两块滑轨均与下母板一固定连接;上固定板一上还设置有与滑块上的斜面相对应的挤压块,挤压块位于滑块远离模仁一或模仁二的一侧;滑块与模仁一或模仁二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模仁一和模仁二中的内注塑顶针固定设置于滑块上;内注塑顶针穿过模仁一或模仁二上的顶针槽,与下模一中的顶出杆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侧夹紧块一通过斜导柱与上固定板一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杆的顶部侧面设置有突出的卡块;卡块用于卡住母模仁,包括第一母模仁、第二母模仁、第三母模仁以及第四母模仁。
14.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二中的下固定板一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转盘的座板一,其中座板一的长度与下固定板一的长度一致,宽度大于下固定板一的宽度。
15.进一步的,所述模仁一中的第一母模板和模仁二中的第二母模板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一次注塑的注塑孔,注塑孔分别连通模仁一的上表面设置的通槽二和模仁一的内部注塑空间;注塑孔分别对应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通过在转盘上分别设置旋转对称的模具一和模具二,实现对产品的二次注塑成型;
18.通过在顶出杆的上端设置有与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相对应的连通通槽四和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上预留的通孔的内注塑通道,实现从产品内侧对产品进行二次注塑,使水口也能够留在内侧;
19.通过设置夹紧结构一和夹紧结构二,实现对模仁夹紧操作;
20.通过设置第一母模板和第二母模板上的注塑孔正对二次注塑部位,使一次注塑的水口,能够被二次注塑的材料掩盖,保证产品外形光洁。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模具一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模具二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俯视图;
25.图5为图4结构的a-a剖面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图5中模具一的局部放大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图5中模具二的局部放大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模一和下模二的上表面结构;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模一和下模二的上表面结构二;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柱一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模一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母板一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模一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二;
34.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顶出杆示意图;
35.附图标识说明:模具一1、上模一11、上固定板一111、挤压块1111、母模板一112、上母板一1121、下母板一1122、通槽一1123、浇口套一113、定位环一114、导柱一115、台阶一1151、台阶二1152、下模一12、模仁一13、第一母模仁131、顶针槽1311、注塑孔1312、通槽二132、第一公模仁133、模仁二14、第二母模仁141、第二公模仁142、夹紧结构一15、左夹紧块一151、滑轨152、滑块153、右夹紧块一154、侧夹紧块一155、模具二2、上模二21、上固定板二211、母模板二212、浇口套二213、定位环二214、导柱二215、下模二22、公模板221、通槽三2211、顶出杆222、内注塑通道2221、卡块2222、下顶出223、上顶出224、耐磨块225、下固定板一226、模仁三23、第三母模仁231、第三公模仁232、通槽四233、内注塑孔2331、模仁四24、第四母模仁241、第四公模仁242、夹紧结构二25、左夹紧块二251、右夹紧块二252、侧夹紧块二253、抵块254、转盘3。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14所示,一种双色双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一1、模具二2以及转盘3;其中模具一1和模具二2均设置于转盘3上,并且位于转盘3同一侧,两者在转盘3上的位置关于转盘3
的圆心旋转对称;模具一1包括上模一11、下模一12、模仁一13以及模仁二14,模仁一13和模仁二14均设置于上模一11和下模一12之间;上模一11包括上固定板一111、母模板一112、浇口套一113以及定位环一114,上固定板一111通过导柱一115与母模板一112连接;母模板一112包括上母板一1121以及下母板一1122,上母板一1121设置于下母板一1122的上方;导柱一115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母板一1121和下母板一1122,导柱一115上设置有对应上母板一1121的台阶一1151,以及对应下母板一1122的台阶二1152;下母板一112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注塑的通槽一1123,通槽一1123分别与模仁一13和模仁二14上表面设置的通槽二132连接;浇口套一113设置于上固定板一111,与下母板一1122上的通槽一1123连接;上固定板一111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浇口套一113和外部注塑管道的定位环一114;模仁一13包括设置于上模一11的第一母模仁131,以及设置于下模一12的第一公模仁133;模仁二14包括设置于上模一11的第二母模仁141,以及设置于下模一12的第二公模仁142;在第一母模仁131以及第二母模仁141上设置有与产品二次注塑部位相对应的内注塑顶针,通过内注塑顶针,使得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在二次注塑的部位预留贯通产品侧壁的通孔;模具二2包括上模二21、下模二22、模仁三23和模仁四24;模仁三23和模仁四24均设置于上模二21和下模二22之间;上模二21包括上固定板二211、母模板二212、浇口套二213以及定位环二214,上固定板二211通过导柱二215与母模板二212连接;下模二2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注塑的通槽三2211,通槽三2211分别与模仁三23和模仁四24连接;浇口套设置于上固定板二211,与下模二22上的通槽三2211连接;上固定板二211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浇口套二213和外部注塑管道的定位环二214;下模二22包括公模板221、顶出杆222、下顶出223、上顶出224、耐磨块225以及下固定板一226;其中耐磨块225共两块,对称设置于下固定板上表面的两侧边缘,位于下固定板一226与公模板221之间;下顶出223和上顶出224设置于两块耐磨块225之间;模仁三23包括设置于上模二21的第三母模仁231,以及设置于下模二22的第三公模仁232;模仁四24包括设置于上模二21的第四母模仁241,以及设置于下模二22的第四公模仁242;顶出杆222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三公模仁232或第四公模仁242、公模板221和上顶出224,与下顶出223的上表面连接;第三公模仁232和第四公模仁24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通槽三2211连接的通槽四233;通槽四233包括穿透第三公模仁232或第四公模仁242,并与顶出杆222连接的内注塑孔2331;顶出杆222上端设置为弹性体材料,在本例中顶出杆222位于第三公模仁232或者第四公模仁242的部分为弹性体材料;顶出杆222的上端设置有与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相对应内注塑通道2221,内注塑通道2221的一端与内注塑孔2331连接,另一端与模仁一13和模仁二14中的内注塑顶针的位置相对应,实现将通槽四233通过内注塑通道2221以及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上预留的通孔与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下模一12与下模二22的结构一致,两者关于转盘3的轴心旋转对称设置;第一公模仁133与第三公模仁232的结构一致,两者关于转盘3的轴心旋转对称设置;第二公模仁142与第四公模仁242的结构一致,两者关于转盘3的轴心旋转对称设置。
40.所述上模一11上还设置有用于夹紧模仁一13和模仁二14的夹紧结构一15,其中模仁一13与模仁二14的夹紧结构一15一致,以模仁一13的夹紧结构一15为例,夹紧结构一15包括左夹紧块一151、右夹紧块一154以及侧夹紧块一155;侧夹紧块一155设置于模仁一13远离模具一1中心的一侧,左夹紧块一151和右夹紧块一154结构一致,对称设置于与侧夹紧块一155相垂直的方向上。侧夹紧块一155通过斜导柱与上固定板一111连接;左夹紧块一
151包括对称设置的滑轨152以及包括斜面的滑块153,其中滑块153滑动设置于两块滑轨152之间,两块滑轨152均与下母板一1122固定连接;上固定板一111上还设置有与滑块153上的斜面相对应的挤压块1111,挤压块1111穿过母模板一112与滑块153上的斜面相接触,挤压块1111位于滑块153远离模仁一13或模仁二14的一侧。滑块153与模仁一13或模仁二14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使得滑块153在没有受到挤压块1111的压力时,能够向远离模仁一13或者模仁二14的方向运动,实现松开模仁一13或模仁二14。在本例中,模仁一13和模仁二14中的内注塑顶针固定设置于滑块153上,其中内注塑顶针穿过模仁一13或模仁二14上的顶针槽1311,与下模一12中的顶出杆222连接。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上固定板一111上设置的挤压块1111对左夹紧块一151和右夹紧块一154中的滑块153施加朝向模仁一13或模仁二14的压力,通过斜导柱,带动侧夹紧块一155向靠近模仁一13或模仁二14的方向运动,实现对模仁一13和模仁二14的夹紧。上模二21上也设置有夹紧结构二25,其中夹紧结构二25和夹紧结构一15相类似,区别在于,夹紧结构二25中的侧夹紧块二253与左夹紧块一151或者右夹紧块一154的结构相类似,侧夹紧块二253设置于模仁三23靠近模具二2中心的一侧;而且在夹紧结构二25的左夹紧块二251和右夹紧块二252上没有设置内注塑顶针,左夹紧块二251、右夹紧块二252和侧夹紧块二253上还设置有直接与产品向接触的抵块254。
41.所述顶出杆222的顶部的侧面设置有突出的卡块2222,卡块2222用于卡住母模仁,包括第一母模仁131~第四母模仁241,限制卡块2222的最低位置,进而限制顶出杆222的最低位置。
42.所述下模二22中的下固定板一226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转盘3的座板一,其中座板一的长度与下固定板一226的长度一致,宽度大于下固定板一226的宽度。
43.所述模仁一13中的第一母模板和模仁二14中的第二母模板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一次注塑的注塑孔1312,注塑孔1312分别连通模仁一13的上表面设置的通槽二132和模仁一13的内部注塑空间,以及模仁二14的上表面设置的通槽二132和模仁二14的内部注塑空间;在本例中第一母模板上的注塑孔1312共两个,两个注塑孔1312分别对应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设置,第二母模板上设置的注塑孔1312与第一母模板一112致;其中将注塑孔1312对应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目的是为了使一次注塑的水口,能够被二次注塑的材料掩盖,保证产品外形光洁。
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模具一1和模具二2中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模仁,比如在模具一1和模具二2中均设置一个模仁或者两个以上模仁。
45.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在转盘3上分别设置旋转对称的模具一1和模具二2,实现对产品的二次注塑成型;通过在顶出杆222的上端设置有与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相对应的连通通槽四233和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上预留的通孔的内注塑通道2221,实现从产品内侧对产品进行二次注塑,使水口也能够留在内侧;通过设置夹紧结构一15和夹紧结构二25,实现对模仁夹紧操作;通过设置第一母模板和第二母模板上的注塑孔1312正对产品的二次注塑部位,使一次注塑的水口,能够被二次注塑的材料掩盖,保证产品的外形光洁。
46.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显然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在了解了本

技术实现要素:
和原理后,都可能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改和改变,但是这些基于本实用新型思想的修正和改变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