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压缩机型多联式室内气候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1:43: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气候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双压缩机型多联式室内气候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户式辐射供暖供冷采用温湿独立控制,室内温度采用室内铺设的毛细管或辐射板进行控制,由于现有系统中单个调湿新风机组一般对应配备一个冷热源设备,为了减少冷热源设备的安装,室内新风处理则通过调湿新风机组集中处理新风后,再通过对应的风管将调湿后的新风送入各房间,达到控制室内湿度的目的,此种系统所需的风管长,且风管管路铺设复杂,需与装修各工种配合协调,存在成品保护等问题,造价也高,有时风管的安装需在墙、梁上钻孔,对建筑结构有一定破坏,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新风集中处理,一些无人使用的房间或区域,也会同时保持送风,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同时现有技术中调湿新风机组配备的冷热源设备与室内调温配备的冷热源设备一般为独立的,因此在安装时需要分别对两个冷热源设备进行安装,占用空间较大,安装起来较为繁琐且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维护方便、各房间或区域新风模块可同时开启使用,也能独立进行使用,减少运行能耗,实现节能运行的双压缩机型多联式室内气候调控系统。
4.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冷热源模块、新风处理模块和用于连接室内调温末端的第四换热器;所述冷热源模块包括两个子系统,所述新风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新风处理模块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新风处理模块的第一换热器均通过管路与其中一个子系统连接,且两个以上新风处理模块的第一换热器并联设置,所述第四换热器通过管路与其中另一个子系统连接。
5.更进一步地,所述子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四通阀、压缩机和第三换热器,两个所述子系统的压缩机相互独立,或两个所述子系统的压缩机通过管路并联。
6.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子系统的第三换热器独立设置或叠合设置。
7.更进一步地,所述冷热源模块还包括散热风机,散热风机与两个子系统的第三换热器一对一设置,或两个子系统的第三换热器共用散热风机。
8.更进一步地,所述新风处理模块还包括再热再冷单元。
9.更进一步地,所述再热再冷单元为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为串联或并联,所述第三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第一膨胀阀与第二膨胀阀并联设置。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再热再冷单元为混风组件,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和/或第二膨胀阀。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再热再冷单元包括电加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和/或第二膨胀阀。
12.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热水箱,所述热水箱内设置有第六换热器,所述第六换热器并联于压缩机连接四通阀的管路上。
13.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以上室内调温末端,两个以上室内调温末端均通过管路与第四换热器连接,且两个以上室内调温末端并联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连接新风处理模块的子系统和连接第四换热器的子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冷热源模块中,即上述两个子系统共用一套壳体,相对于两个子系统分开设置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安装起来更加方便,可以节省安装空间和安装时间,并且维护起来也更加方便。两个以上新风处理模块中的第一换热器为并联设置,共用一个子系统,安装时无需跨房间设置风管送风,各新风处理模块可分布设置在各房间或区域,位于各房间或区域内新风处理模块可同时开启使用,也能独立进行使用,减少运行能耗,实现节能运行。
15.本实用新型处理新风的制冷剂回路和处理室内温度的制冷剂回路独立,比如过渡季节需要除湿且供暖的情况下,即新风处理和室内调温的冷热源需求相反的工况下,新风处理模块与室内调温末端可独立工作,分别进行新风的除湿及室内的供暖,相对于新风处理模块和第四换热器共用一个子系统的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的工作模式更多,使用起来灵活性更高。
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设置方式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设置方式制冷除湿时的原理示意图。
1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1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设置方式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20.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设置方式制冷除湿时的原理示意图。
21.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设置方式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22.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设置方式制冷除湿时的原理示意图。
23.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24.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25.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七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26.在图中,1-过滤组件;2-第一换热器;3-再热再冷单元;4-加湿组件;5-杀菌组件;6-新风风机;7-第一膨胀阀;8-第二膨胀阀;9-四通阀;10-压缩机;11-第三换热器;12-散热风机;13-第三膨胀阀;14-第四换热器;15-室内调温末端;16-热水箱;17-第六换热器;100-冷热源模块;101-子系统;200-新风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附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冷热源模块100、新风处理模块200和第四换热器14;新风处理模块200用于对新风进行调湿调温处理,第四换热器14用于与室内调温末端15连接并向室内调温末端15提供冷量或热量,以调节室内温度,优选第四换热器14为板式换热器。所述冷热源模块100包括两个子系统101,所述新风处理模块200包括第一换热器2,
在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2作冷凝器使用,用于散发热量对进入新风处理模块200的新风进行加热,在制冷除湿模式下,第一换热器2作蒸发器使用,用于吸收新风热量对新风进行冷凝制冷及除湿,新风处理模块200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新风处理模块200的第一换热器2均通过管路与其中同一个子系统101连接,形成处理对新风的制冷剂回路,且两个以上新风处理模块200的第一换热器2并联设置。所述第四换热器14通过管路与其中另一个子系统101连接,形成利用冷热水处理室内温度的制冷剂回路。
28.本实用新型将连接新风处理模块200的子系统和连接第四换热器14的子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冷热源模块100中,即上述两个子系统共用一套壳体,相对于两个子系统分开设置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安装起来更加方便,可以节省安装空间和安装时间,并且维护起来也更加方便。两个以上新风处理模块200中的第一换热器为并联设置,共用一个子系统101,安装时无需跨房间或跨区域设置风管送风,各新风处理模块200可分布设置在各房间或区域,位于各房间或区域内新风处理模块200可同时开启使用,也能独立进行使用,减少运行能耗,实现节能运行。
29.本实用新型处理新风的制冷剂回路和利用冷热水处理室内温度的制冷剂回路独立,比如过渡季节需要除湿且供暖的情况下,即新风处理和室内调温的冷热源需求相反的工况下,新风处理模块200与室内调温末端15可独立工作,分别进行新风的除湿及室内的供暖,相对于新风处理模块200和第四换热器14共用一个子系统的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的工作模式更多,使用起来灵活性更高。
30.所述子系统101包括四通阀9、压缩机10和第三换热器11,压缩机10通过管路与四通阀9连接,四通阀9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11连接,第三换热器11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2连接。在制热模式下,第三换热器11作蒸发器使用,在制冷除湿模式下,第三换热器2作冷凝器使用。
3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子系统101的压缩机10相互独立,制冷剂的循环回路独立,降低管路连接复杂度。
3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如图4和5所示,两个所述子系统101的压缩机10通过管路并联。该实施例二中,从新风处理模块200、第四换热器14回流的制冷剂分别经过对应的四通阀9后汇流,再分别流入两个压缩机10内,经两个压缩机10流出的制冷剂汇流,再分别从两个四通阀9中流出。该实施例二中,通过将两个压缩机10并联设置,两个子系统101的制冷剂共用,但两个子系统101的制冷剂回路仍可独立运行,在小负荷状态下,可仅开启其中一个压缩机10进行工作,而在大负荷状态下,则可同时开启两个压缩机10进行工作,系统运行功率与负荷的匹配度更高。
33.基于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冷热源模块100还包括散热风机12,散热风机12朝向两个子系统101的第三换热器11设置,用于带走第三换热器11所散发的热量或冷量。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两个第三换热器11各对应设置有散热风机12,即如图1-3所示,散热风机12与两个子系统101的第三换热器11一对一设置。该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三换热器11可以为同一侧,也可以为非同侧,第三换热器的11位置的设置更灵活。
35.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中,如图4和5所示,两个所述子系统101的第三换热器11叠合设置,如左右叠合设置,或上下叠合设置,散热风机12同时朝向两个子系统101的第三换热器11。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系统中的散热风机12同时承担两个子系统101的散热,
第三换热器11的面积可以做得更大,可扩大散热面积,提高能效。而在冷热源需求相反的工况下,比如过渡季节需要对新风除湿且室内调温末端15供暖的情况下,此时新风处理模块200连接的子系统101中,第一换热器2作蒸发器使用,第三换热器11作冷凝器使用,需要排热,而在第四换热器14连接的子系统101中,第三换热器11是作蒸发器使用,需要吸热。该实施例四由于将两个子系统101的第三换热器11叠合设置,在上述工况下,新风除湿的排热便可被室内调温的制热回收,提高了能效。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中,如图1-3所示,新风处理模块200中未设置再热再冷单元5,除湿模式下,经过第一换热器2冷凝除湿后的新风直接或经过加湿组件4、杀菌组件5后送入室内,制热模式下,经过第一换热器2加热后的新风直接送入室内。
37.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七、八、九中,所述新风处理模块200还包括再热再冷单元3。再热再冷单元3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和新风处理模块200出风口之间,用于对第一换热器2处理的新风进行再热或再冷来调节出风口的温度,具体体现为,在除湿模式下,再热再冷单元3可对经第一换热器2冷凝除湿后的低温新风进行再热,提高新风温度,而在制热模式下,尤其是进入冬季前的或冬季进入春季前过渡季,若经过第一换热器2加热后的空气超过预设温度或适宜温度,再热再冷单元3则可对新风进行再冷,降低新风温度,以使新风温度处于适宜范围,避免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过低过高,从而提高室内舒适度。因此再热再冷单元3的设置,能够对新风温度进行二次调节,新风温度的控制更加精准,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误差范围更小,舒适度更高。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中,如图6和7所示,所述再热再冷单元3为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2连接,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11为串联,此时子系统101与新风处理模块200连接的管路为两根,该串联设置的方式,连接所用管路更少、更短,管路的连接更加方便简洁,易于维护。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中,如图4和5所示,所述再热再冷单元3为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2连接,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11为并联,此时子系统101与新风处理模块200连接的管路为三根(制冷剂管道的低温气管、液管、高温气管)。该并联设置的方式,在制冷除湿模式下使用第二换热器进行再热调温时,制冷剂从四通阀9流出后可直接进入第二换热器中进行使用,无需经过第三换热器11,再热调温更加方便准确。
40.在该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中,所述第三换热器11连接第一换热器2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8,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2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7,第一膨胀阀7与第二膨胀阀8并联设置,第一膨胀阀7和第二膨胀阀8用于对经过相应管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使制冷剂达到目标状态。
41.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2作蒸发器使用,第三换热器11作冷凝器使用,如图5和7所示,压缩机10输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9后进入第三换热器11散热,从第三换热器11流出的一部分制冷剂经过第二膨胀阀8节流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内吸热,对新风降温除湿,而另一部分制冷剂则直接进入第二换热器对冷凝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调温。即第二换热器可通过回收冷凝热提高经第一换热器2降温除湿后新风的温度,对冷凝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调温,减少其它加热配件的选择,降低了系统的生产成本以及能耗。而制热模式下,需要进行再冷时,经第一换热器2流出的制冷剂可经过通过第一膨胀阀7节流后流入第二换热器中,对新风进行再冷调温。即第二换热器即可用于除湿模式下对新风进行再热调温,又可
在过渡季,对加热后的新风进行再冷调温。
4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中,如图8所示,所述再热再冷单元3为混风组件,混风组件包括回风入口和设置在回风入口上的风阀,该混风组件用于引入室内回风与经第一换热器2冷凝除湿或加热后的新风混合,从而起到调温的作用。具体为,在夏季除湿模式下,室内温度高于经第一换热器2冷凝除湿后的温度,在新风经第一换热器2冷凝除湿后,混风组件引入室内回风与除湿后的新风进行混合,提高新风温度后送出;而在冬季制热模式下,尤其是过渡季节,室内温度低于经第一换热器2加热后的温度,在新风被第一换热器2加热后,若新风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打开风阀,引入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降低新风温度后送出。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中,如图9所示,所述再热再冷单元3包括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用于在除湿模式下,对冷凝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再热。再热时直接通电对新风进行加热,可降低子系统101与新风处理模块200之间连接管路的复杂程度。而在该实施例九中,再热再冷单元3还包括有制冷单元,如与外部其他冷源连接的第五换热器,以用于制热模式下对新风的再冷调温处理。
44.基于上述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九,在第一实施方式下,第一换热器2连接第三换热器11管路上只设置有一个膨胀阀,即第一换热器2连接第三换热器11的管路上只设置有第一膨胀阀7和第二膨胀阀8的其中一个。
45.基于上述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九,在第二实施方式下,第一膨胀阀7和第二膨胀阀8依次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连接第三换热器11的管路上,第一膨胀阀7设置在该管路靠近第一换热器2的一侧,且第一膨胀阀7上并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膨胀阀8设置在该管路靠近第三换热器11的一侧上,且第二膨胀阀8上并联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相反,第一膨胀阀7和第二膨胀阀8择一使用。比如,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2作冷凝器使用,第三换热器11作蒸发器使用,此时靠近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膨胀阀7关闭,靠近第三换热器11的第二膨胀阀8开启。制冷除湿模式下,第一换热器2作蒸发器使用,第三换热器11作冷凝器使用,此时靠近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膨胀阀7开启,靠近第三换热器11的第二膨胀阀8关闭。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先沿管路流动至靠近蒸发器位置时,再节流进入蒸发器中。减少制冷剂对管路造成的影响,即防止制冷剂在管路中闪发导致能量的损失。
4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膨胀阀13,第三膨胀阀13设置在第三换热器11连接第四换热器14的管路上,第三膨胀阀13用于对流向第四换热器14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使制冷剂达到目标状态。而通过调节第三膨胀阀13的开度,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从而调节第四换热器14散发的热量和冷量。位于新风处理模块200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新风风机6,新风风机6用于将新风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模块200中处理再送至室内。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中,基于两个子系统101的压缩机10独立,或两个子系统101的压缩机并联的设置方式下,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热水箱16,所述热水箱16内设置有第六换热器17,所述第六换热器17并联于压缩机10连接四通阀9的管路上,第六换热器17具体并联于制冷剂从压缩机10朝向四通阀9流动的管路上。其中,如图10所示,压缩机10连接四通阀9的管路上及第六换热器17连接的管路上各设置有一个控制阀,两个控制阀并联,用于分别控制相应管路的制冷剂流通。位于第六换热器17管路上控制阀开启时,从压缩机10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沿图10所示箭头方向进入第六换热器17内,与热水箱16中的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再从第六换热器17内流出,与其余从压缩机10流出的高
温高压制冷剂汇合后一并流向四通阀9,从而对对压缩机10的排气热进行回收,应用到生活热水的加热中,实现一机三用。
48.室内调温末端15为毛细管网、辐射板或风机盘管,优选为毛细管网,毛细管网与第四换热器14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用于控制水路循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一中,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以上室内调温末端15,分别安装在各房间或各区域,以对个房间或各区域进行调温,两个以上室内调温末端15均通过管路与第四换热器14连接,且两个以上室内调温末端15并联设置,使各室内调温末端15能够独立使用,也能够同时使用。
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实施例十二,实施例十二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十一的任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十二中,第四换热器14与其连接的子系统101均设置在冷热源模块100内,即第四换热器14集成在冷热源模块100统内,第四换热器14跟随冷热源模块100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如室外。
5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实施例十三,实施例十三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十一的任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十三中,第四换热器14独立设置,其可以安装在室内,也可以安装在室外。
51.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过滤组件1,过滤组件1包括依次设置的四层滤网,可对新风或者回风进行有效过滤,提供洁净空气。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杀菌组件5,杀菌组件5设置在再热再冷单元3与新风处理模块200出风口之间,用于对新风进行杀菌处理,提供更加洁净的新风,优选杀菌组件5为紫外灯 光触媒组合。
52.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加湿组件4,加湿组件4设置再热再冷单元3与新风处理模块200出风口之间,并位于再热再冷单元3与杀菌组件5之间,加湿组件4可以为湿膜加湿器,用于对再热后的新风进行调湿。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采用工业控制级单片机芯片,加湿组件4、杀菌组件5、新风风机6、第一膨胀阀7、第二膨胀阀8、四通阀9、压缩机10、散热风机12和第三膨胀阀13均与控制器电气连接,通过控制器进行协调工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