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部分薄膜剥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0:34: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部分薄膜剥离结构,尤指一种可将薄膜的前端缘顺畅且有效的剥离的部分薄膜剥离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印刷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基板在曝光之前,均会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光阻层及黏附于光阻层表面的薄膜,在曝光之后,再将薄膜剥离以使光阻层外露,以进行后续的显影及蚀刻程序。而现有剥膜机剥离薄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前输送段以输送上述印刷电路板之类的薄板,使沿着由前朝后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一阻挡单元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即会使薄板继续沿着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并以一组黏轮将前端缘产生皱折的薄膜逐步剥离。
3.通过上述剥膜机结构,确实可以提升剥离薄膜的效率。但是在实际剥离薄膜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基板本身的厚度不大,容易会有弯曲不平的现象,当外径一致的长直筒形黏轮黏着薄膜时,各个黏着位置的黏着力并不会完全相同,常无法顺畅且全面性的使薄膜逐渐剥离;且由于薄膜的厚度很薄且脆弱,薄膜剥离之后,仍旧会有部分的薄膜脆片黏附于光阻层的表面上,并常由于薄膜脆片的面积太小而无法被检测到,此种现象将会在整个印刷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使基板面临报废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以解决上述的缺点。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分薄膜剥离结构,以能解决现有的剥膜机在薄膜剥离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再以一组黏轮将前端缘产生皱折的薄膜逐步剥离,且由于直筒形黏轮黏着薄膜的各个位置黏着力不同,无法顺畅的使薄膜的前端缘剥离的问题。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部分薄膜剥离结构连接于一机架上,机架的前端具有一前输送段,供输送一薄板使沿着由前端朝向后端的输送方向移动,再通过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以剥离薄板的一基板上表面的一上薄膜,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部分薄膜剥离结构包括至少一薄膜剥离单元,任一薄膜剥离单元包括一上支架、至少一上悬臂以及一第一驱动件。其中的上支架连接于机架上;至少一上悬臂的一端枢接上支架,上悬臂的中段位置具有一支撑部,上悬臂的另一端具有一下勾部,下勾部向下抵压基板的上表面,以此剥离上薄膜的前端缘;而第一驱动件连接上支架,第一驱动件的下端具有一悬吊部,悬吊部连接支撑部,用于吊挂以向上移动上悬臂的下勾部。
6.实施时,上悬臂具有两个,两个上悬臂连接悬吊部的两端。上悬臂包括一上连接件及一上转动件,上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上支架,上连接件具有支撑部,上连接件的另一端以可松释的方式连接上转动件的一端,上转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下勾部。
7.实施时,下勾部以可松释的方式连接上转动件的另一端,下勾部与薄板的输送方向为锐角,且下勾部具有一下尖端部。
8.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上吹气单元,上吹气单元连接机架,且上吹气单元位于后输送段的上方,供以朝向下勾部的方向吹出空气。
9.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下支架、至少一下悬臂以及一第二驱动件,其中的下支架连接机架,并对应设置于上支架的下方;下悬臂的一端枢接下支架,下悬臂的中段位置具有一限位部,用于定位一弹性件,下悬臂的另一端具有一上勾部,上勾部向上抵压基板的下表面,以此剥离基板下表面的一下薄膜的前端缘;第二驱动件连接下支架,第二驱动件的上端具有一推压部,推压部连接该弹性件,用于推压以向上移动上悬臂的上勾部。
10.实施时,下悬臂具有两个,两个下悬臂分别连接于推压部的两端。任一下悬臂包括一下连接件及一下转动件,下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下支架,下连接件具有限位部,下连接件的另一端以可松释的方式连接下转动件的一端,下转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上勾部。
11.实施时,上勾部以可松释的方式连接下转动件的另一端,上勾部与薄板的输送方向为锐角,且上勾部具有一上尖端部。
12.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下吹气单元,下吹气单元连接机架,下吹气单元位于后输送段的下方,用于以朝向上勾部的方向吹出空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在一机架上设有至少一薄膜剥离单元,通过至少一薄膜剥离单元上的至少一勾部抵压基板的表面,以此剥离薄膜前端缘的结构,使薄膜的前端缘能与基板顺畅且有效的分离,以利于后续的整体薄膜剥离作业。
15.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薄膜的前端缘剥离与后续的薄膜完全剥离,以通过确实有效的分工,使施工更专业化,进而提升薄膜剥离作业的输出质量。
16.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举较佳的实施例,配合图式、图号,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安装于机架上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薄膜剥离单元的立体外观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上支架仰视时的立体外观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上支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外观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下支架的立体外观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下支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外观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部分薄膜剥离结构;10:薄膜剥离单元;11:机架;12:薄板;121:基板;122:上薄膜;123:下薄膜;13:前输送段;14:后输送段;2:上支架;21:定位侧板;22:第一枢轴;3:上悬臂;31:上连接件;311:支撑部;32:上转动件;321:下勾部;322:下尖端部;4:第一驱动件;41:悬吊部;411:水平杆;412:垂直杆;413:直杆;5:上吹气单元;6:下支架;61:定位板;62:第二枢轴;7:下悬臂;71:下连接件;711:限位部;712:弹性件;72:下转动件;721:上勾部;722:上尖端部;8:第二驱动件;81:推压部;9:下吹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的部分薄膜剥离结构主要包括至少一薄膜剥离单元10,任一薄膜剥离单元包括一上支架、至少一上悬臂以及一第一驱动件,上支架连接于一机架上;至少一上悬臂的一端枢接上支架,上悬臂的中段位置具有一支撑部,上悬臂的另一端具有一下勾部;而第一驱动件连接上支架,第一驱动件的下端具有一悬吊部,悬吊部连接支撑部,用于吊挂以向上移动上悬臂的下勾部,借此,当一薄板由一前输送段通过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时,即能使至少一下勾部向下抵压基板的上表面,以顺畅且有效的将一薄板的一上薄膜的前端缘向上剥离。
28.请参阅图1~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部分薄膜剥离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多个薄膜剥离单元10,多个薄膜剥离单元10在同一水平面上横向排列,且多个薄膜剥离单元10的排列方向垂直薄板12的输送方向,用于剥离一机架11上的薄板12的至少一薄膜的前端缘。其中,机架11输入薄板12的一端界定为机架11的前端,输出薄板12的一端界定为机架11的后端,机架11的前端具有一前输送段13,机架11的后端具有一后输送段14,前输送段13与后输送段14分别由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滚筒所组成,用于输送薄板12使沿着机架11的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移动。
29.薄膜剥离单元10主要包括一上支架2、至少一上悬臂3、一第一驱动件4、一上吹气单元5、一下支架6、至少一下悬臂7、一第二驱动件8以及一下吹气单元9。其中的上支架2为长方形框体,上支架2连接于机架11上,上支架2的一端向下延伸一定位侧板21,用于分别枢接一第一枢轴22的两端,并使第一枢轴22容纳于框体之中。
30.两个上悬臂3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枢轴22,用于使两个上悬臂3与第一枢轴22同时在上支架2内转动。两个上悬臂3相互平行,并分别包括一上连接件31及一上转动件32。以其中的一组上连接件31及上转动件32为例,上连接件31为一长平板,上连接件31的一端连接第一枢轴22以枢接上支架21,上连接件31的中段位置具有底部开放的一弧形槽,该弧形槽作为支撑部311,上连接件31的另一端以可松释的方式锁接上转动件32的一端;上转动件32为l形平板,上转动件32的另一端以可松释的方式锁接一方形板,该方形板作为下勾部321,下勾部321与薄板12的输送方向为锐角,下勾部321的一尖角以远离上转动件32的方向向下凸出,该尖角作为下尖端部322。
31.第一驱动件4为一活塞组,第一驱动件4连接于上支架2的上方,第一驱动件4的下端具有一悬吊部41,悬吊部41具有一水平杆411及由水平杆411的一端向下延伸的一垂直杆412。第一驱动件4的下端锁接水平杆411,而垂直杆412为倒t字形,垂直杆412的底端具有横向的一直杆413,直杆413的顶端为弧形,用于向上接触两个上连接件31的支撑部311,并吊挂以向上移动两个上悬臂3的下勾部321。而上吹气单元5连接于机架11上,上吹气单元5位于后输送段14的上方,供以朝向下勾部321的方向吹出空气。
32.下支架6为长方形框体,下支架6连接于机架11上,并对应设置于上支架2的下方,下支架6的一端向上延伸一定位板61,用于分别枢接一第二枢轴62的两端,并使第二枢轴62容纳于框体之中。两个下悬臂7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枢轴62,以此使两个下悬臂7与第二枢轴62同时在下支架6内转动。两个下悬臂7相互平行,并分别包括一下连接件71及一下转动件72。以其中的一组下连接件71及下转动件72为例,下连接件71为一长平板,下连接件71的一端连接第二枢轴62以枢接下支架6,下连接件71的中段位置具有底部开放的一长槽,长槽
内具有一下凸片,该下凸片做为限位部711,用于定位一压缩弹簧的顶端,该压缩弹簧作为弹性件712;下连接件71的另一端以可松释的方式锁接下转动件72的一端;下转动件72为l形平板,下转动件72的另一端以可松释的方式锁接一方形板,该方形板做为上勾部721,上勾部721与薄板12的输送方向为锐角,上勾部721的一尖角以远离下转动件72的方向向下凸出,该尖角作为上尖端部722。
33.第二驱动件8为一活塞组,第二驱动件8连接于下支架6的下方,第二驱动件8的上端具有一推压部81,推压部81为一t字形板,推压部81向上支撑两个弹性件712的底端,以向上移动两个下悬臂7的上勾部721。而下吹气单元9连接于机架11上,下吹气单元9位于后输送段14的下方,用于以朝向上勾部721的方向吹出空气。
34.借此,当薄板12为印刷电路板之类的平板时,主要包括一基板121,基板121的上表面具有一上薄膜122,基板121的下表面具有一下薄膜123。一薄板12由前输送段13朝向后输送段14向后输送,使两个上悬臂3的两个下勾部321通过重力以同时向下抵压基板121的上表面,两个下悬臂7的两个上勾部721 通过弹力以向上抵压基板121的下表面,并通过上吹气单元5与下吹气单元9的分别吹气,即可以分别剥离上薄膜122与下薄膜123的前端缘。而当第一驱动件4与第二驱动件8分别向上移动悬吊部41与向下移动推压部81时,则可以分别带动两个上悬臂3与两个下悬臂7,使两个下勾部321与基板121的上表面分离,并使两个上勾部721与基板121的下表面分离。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一机架上设有至少一薄膜剥离单元10,并在至少一薄膜剥离单元10上设有至少一勾部,通过至少一勾部的抵压基板121的表面,即可剥离至少一薄膜的前端缘。而针对弯曲不平的薄板,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勾部,则可以在各区段分别产生掀起薄膜前端缘的力量,并配合上悬臂3与下悬臂7可以分别上、下移动微调的结构,则可使薄膜的前端缘能够顺畅且有效的完全剥离,以利于后续的整体薄膜剥离作业。
36.本实用新型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公开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任何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下,任何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均是可能的,且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