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包装袋生产用批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8:5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袋生产用批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包装袋如果熔点性较差,从而处于高温环境下会易发生损坏和自燃,使用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能满足正常使用需求。因此在包装袋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熔点性检测,以达到国家符合标准。
3.现有技术中,由于检测手法单一且面对不同质量等级的包装袋,测试环境温度不易调控,需要人工逐步完成测试,存在检测进度缓慢且操作复杂,包装袋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装袋生产用批量检测装置,可以在包装袋生产过程中,有效的调控测试环境温度,高效的对包装袋进行熔点性检测,提高生产效率。
5.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袋生产用批量检测装置,包括:
6.测试箱体,设置有容置腔,所述测试箱体顶部开设有连接至所述容置腔的置物口;
7.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置物口的下方;
8.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测试箱体外侧,且输出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转动轴;
9.多个固定夹,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轴上;
10.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风通道,所述热风通道连接至所述测试箱体;
11.其中,固定夹夹取待测试的包装袋后,驱动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包装袋转动,热风通道向容置腔内输送热风,促使容置腔内环境温度上升,以测试包装袋的熔点性。
12.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铰接有转动基座,所述转动基座固定连接于箱体内壁,便于转动轴转动。
13.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风机和沿热风通道径向布置的加热丝,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至热风通道的端部,便于风机向容置腔内输送热风。
14.优选的,所述热风通道内设有多个加热隔板形成的多段加热隔层,所述加热隔层内均安装有加热丝,控制向容置腔内输送热风的温度强度。
15.优选的,所述测试箱体顶部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带有滤芯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还设有排气装置,将测试中产生的危害气体进行过滤后排出。
16.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温度监控器且所述温度监控器的一端接触所述容置腔,用于监控容置腔内的温度。
17.优选的,所述置物口转页连接有与其大小吻合的箱门,所述箱门上设有把手,便于将需要测试的包装袋放入容置腔中。
18.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的正下方还设有收尘盒,所述收尘盒紧贴于测试箱体底部,所述收尘盒采用抽屉式结构,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19.优选的,所述测试箱体的一面开设有观察窗,以此便于观察熔点性检测过程。
20.优选的,所述测试箱体采用隔热材料,以提高检测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2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包装袋生产用批量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22.其一,检测前,将需要测试的多个包装袋批量安装在固定夹上,驱动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固定夹上的包装袋进行转动,使包装袋充分接触容置腔内热风,加热机构向容置腔内输送可调节温度的热风,期间可通过温度监控器监控容置腔内整体的温度,通过观察窗观察包装袋受热有无发生形变和是否自燃,即可完成对包装袋的熔点性测试,操作简便且高效。
23.其二,在检测过程中,如若遇到未达标准而自燃的包装袋,产生出的危害气体可以通过密封板上的滤芯进行过滤后排出,避免了人体危害,且在检测结束后,可以通过清理更换收屑盒,及时的将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清理,同时也避免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的去掉观察窗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的去掉排气装置及箱门结构俯视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施例的热风通道结构俯视剖视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施例的转动轴铰接剖视示意图。
30.图中标记为:
31.1、测试箱体;2、置物口;3、转动轴;4、驱动电机;5、固定夹;6、热风通道;7、转动基座;8、风机;9、加热丝;10、加热隔板;11、加热隔层;12、密封板;13、滤芯;14、排气装置;15、温度监控器;16、箱门;17、把手;18、收尘盒;19、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33.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
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袋生产用批量检测装置,包括:
35.测试箱体1,设置有容置腔,所述测试箱体1顶部开设有连接至所述容置腔的置物口2;
36.转动轴3,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转动轴3位于所述置物口2的下方;
37.驱动电机4,固定安装于所述测试箱体1外侧,且输出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转动轴3;
38.多个固定夹5,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轴3上;
39.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风通道6,所述热风通道6连接至所述测试箱体1;
40.其中,固定夹5夹取待测试的包装袋后,驱动电机4通过转动轴3带动包装袋转动,热风通道6向容置腔内输送热风,以测试包装袋的熔点性。
41.检测时,将需要测试的包装袋安装在固定夹5上,驱动电机4通过转动轴3带动固定夹5上的包装袋进行转动,使包装袋充分接触容置腔内的热风,通过加热机构对容置腔内输送的热风逐步加热,观察包装袋受热有无发生形变和是否自燃,即可对包装袋的熔点性进行测试,操作简便且高效。
4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转动轴3的另一端铰接有转动基座7,所述转动基座7固定连接于箱体内壁,增加转动轴3的能动性,使转动轴3转动时不会产生晃动。
4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风机8和沿热风通道6径向布置的加热丝9,所述风机8的出风口连接至热风通道6的端部,使风机8产生出的气流形成热风且沿热风通道6向容置腔内输送。
4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热风通道6内设有多个加热隔板10形成的多段加热隔层11,所述加热隔层11内均安装有加热丝9,可便于控制向容置腔内输送热风的温度强度,以测试不同质量等级的包装袋。
4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测试箱体1顶部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带有滤芯13的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上还设有排气装置14,将测试中产生的危害气体进行过滤后排出,既健康也环保。
4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温度监控器15且所述温度监控器15的一端接触所述容置腔,便于监控容置腔内的温度,以记录测试结果。
4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置物口2转页连接有与其大小吻合的箱门16,所述箱门16上设有把手17,易于批量更换需要测试的包装袋。
4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固定夹5的正下方还设有收尘盒18,所述收尘盒18紧贴于测试箱体1底部,所述收尘盒18采用抽屉式结构,易于清理更换,操作简易。
4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测试箱体1的一面开设有观察窗19,以此便于观察需要测试的包装袋在测试箱体1中有无发生形变是否自燃。
5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测试箱体1采用隔热材料,以提高检测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避免了检测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51.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检测前,打开箱门16,将需要测试的多个包装袋通过置
物口2批量的安装在转动轴3上的固定夹5上,打开驱动电机4,使其通过转动轴3带动固定夹5上的包装袋进行转动,使其可以充分接触容置腔内的气流,然后打开风机8,通过加热通道内的加热丝9向容置腔内输送热风,根据需要测试不同质量等级的包装袋熔点性标准可通过加热通道内的加热隔层11进行调节,期间可通过温度监控器15监控容置腔内整体的温度,待包装袋充分接触热风后,透过观察窗19观察包装袋有无发生形变和是否自燃,从而完成熔点性测试。测试完成后,取出包装袋,拆卸固定夹5正下方的收尘盒18,对测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废料进行清理。
52.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53.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