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助针器、植入设备以及植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8:2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针器、植入设备以及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2.为可穿戴生物传感器,在佩戴过程中,需要辅助针的插入人体后并撤出。相关技术中,辅助针插入人体以撤出过程繁琐,容易使佩戴者恐慌而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助针器,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植入,能够迅速将辅助针插入人体和撤出。
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助针器的植入设备。
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植入设备的植入系统。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助针器,包括:
7.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触发端以及植入端,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纳腔;
8.第一方向,所述触发端至所述植入端的方向;
9.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触发端至所述植入端的方向;
10.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和针固定件,所述驱动件具有复位孔,所述驱动件的背离所述触发端的一侧具有第一抵持部,所述针固定件包括针座以及弹性卡扣,所述针座用于固定辅助针,所述针座与所述复位孔对齐,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针座的尺寸小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所述弹性卡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针座,另一端能够抵持于所第一抵持部,脱针机构,所述脱针机构包括脱针件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脱针件固定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脱针件与所述针固定件之间,所述脱针件具有第二抵持部;
11.其中,所述驱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针固定件朝向所述脱针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抵持部挤压所述弹性卡扣,而使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抵持部分离,从而使所述针固定件伸入复位孔而沿所述植入端至所述触发端的方向移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助针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驱动件具有复位孔,针座与复位孔对齐,沿垂直于触发端至植入端延伸的方向,针座的尺寸小于复位孔的尺寸,当辅助针随针固定件朝向植入端移动一定距离后,针固定件能够挤压第一弹性件,且第二抵持部能够挤压弹性卡扣,以使弹性卡扣朝向复位孔的轴线偏移,而与驱动件靠近植入端表面分离,使针固定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迅速伸入复位孔,从而实现快速撤针,整个佩戴过程,只需要施力将驱动件朝植入端推动即可完成辅助针的刺入与撤出,操作简单快捷,避免佩戴者紧张而造成二次伤害。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卡扣背离所述复位孔的轴线的表面包括第一抵持面,沿所述触发端朝向所述植入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抵持面与所述复位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弹性卡扣的接触面为第二抵持面,沿所述第
二方向,所述第二抵持面位于所述复位孔的孔壁与所述针座之间。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脱针件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抵持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所述第一导向部具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触发端至所述植入端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针座可移动地卡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针座的侧面抵持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触发端,另一端能够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锁紧件能够相对所述驱动件移动,以使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驱动件分离。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当所述锁紧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能够对所述驱动件施加朝向所述植入端的力。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触发端,所述上盖具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锁紧件还包括滑动部、连接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卡接部凸出于所述连接部的侧面,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滑动部连接于所述上盖的背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表面,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以使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沿所述第二卡接部凸出于所述连接部的方向,所述连接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固定件具有多个弹性卡扣,各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针座的轮廓均匀分布。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锁紧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针固定件的接触点至与所述脱针件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初始长度。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植入设备,包括:
22.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助针器,所述助针器还包括夹持件以及辅助针,所述夹持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传感器,所述辅助针固定于所述针固定件,所述辅助针用于将所述传感器的电极刺入人体。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植入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植入设备用于将贴片传感器植入人体,植入过程中,辅助针能够快速撤出人体,避免佩戴者恐慌而造成二次伤害,且操作简单。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植入系统,包括:传感器以及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所述的植入设备,所述传感器夹持于所述夹持件。
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植入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传感器夹持于植入设备,与植入设备为一体形成植入系统,植入时,无需安装传感器,使用方便。
2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助针器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第一方面实施例助针器另一示意图;
32.图3为图1中壳体以及脱针件的示意图;
33.图4为图1中针固定件以及辅助针的示意图;
34.图5为图1中驱动部的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助针器另一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植入设备的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植入系统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
39.壳体100、触发端110、植入端120、容纳腔130、第三导向部140、第四导向部150;
40.驱动机构200、驱动件210、驱动部211、复位孔2112、轴线2113、第二导向槽2114、锁紧部212、第一卡接部2121、针固定件220、弹性卡扣221、第一抵持面2211、针座222、第二导向部223;
41.脱针机构300、脱针件310、第二抵持部311、第二抵持面3112、第一导向部312、第一导向槽3121、第一弹性件320;
42.锁紧机构400、锁紧件410、滑动部411、连接部412、第二卡接部413、第二弹性件420;
43.上盖500、辅助针600、缺口610、夹持件700、传感器800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7.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
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助针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第一方面实施例助针器另一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助针器另一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6,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助针器,包括:壳体100、驱动机构200以及脱针机构300。
50.其中,壳体100具有相对设置的触发端110以及植入端120,壳体100内部具有容纳腔130。驱动机构200位于容纳腔130内,驱动机构200包括驱动件210和针固定件220,驱动件210具有复位孔2112,驱动件210背离触发端110的一侧具有第一抵持部,针固定件220包括针座222以及弹性卡扣221,针座222用于固定辅助针600,针座222与复位孔2112对齐,沿第二方向(垂直于触发端110至植入端120的方向),针座222的尺寸小于复位孔2112的尺寸,弹性卡扣221的一端连接于针座222,另一端能够抵持于驱动件210靠近植入端120的表面,驱动件210能够沿第一方向(触发端110至植入端120的方向)移动,以带动针固定件220移动。脱针机构300包括脱针件310以及第一弹性件320,脱针件310固定于容纳腔130的腔壁,第一弹性件320位于脱针件310与针固定件220之间,脱针件310具有第二抵持部311,当针固定件220朝向脱针件310移动,针固定件220能够挤压第一弹性件320,且第二抵持部311能够挤压弹性卡扣221,以使弹性卡扣221与第一抵持部分离,使针固定件220伸入复位孔2112而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51.具体的,驱动件210背离触发端110的表面包括第一抵持部,通过对驱动件210施加朝向植入端120的力,以使驱动件210朝向植入端120运动,从而带动针固定件220上的辅助针600从植入端120伸出容纳腔130,以将辅助针600插入人体,完成辅助针600的插入。驱动件210具有复位孔2112,针固定件220位于驱动件210靠近植入端120的一侧,针固定件220的针座222与复位孔2112对齐,且沿第二方向,针座222的尺寸小于复位孔2112的尺寸。弹性卡扣221的一端连接于针座222,另一端沿第二方向凸出针座222,并抵持于驱动件210上。脱针件310连接于容纳腔130的腔壁,并位于针固定件220的移动轨迹上,当辅助针600随针固定件220朝向植入端120移动一定距离后,针固定件220能够挤压第一弹性件320,使第一弹性件320储备弹性势能,以对针固定件220施加朝向触发端110的推力。当第二抵持部311挤压弹性卡扣221而以使弹性卡扣221朝向复位孔2112的轴线2113偏移时,弹性卡扣221与第一抵持部分离。针固定件220在第一弹性件320的推力作用下,伸入复位孔2112内(如图6所示),以带动辅助针600快速朝向植入端120移动,即辅助针600从人体快速撤出。整个佩戴过程,只需要施力将驱动件210朝植入端120推动即可完成辅助针600的刺入与撤出,操作简单快捷,从而避免佩戴者紧张而造成二次伤害。
52.参照图1至图4,图3为图1中壳体以及脱针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针固定件以及辅助针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扣221背离复位孔2112的轴线2113的表面包括第一抵持面2211,沿触发端110朝向植入端120的方向,第一抵持面2211与复位孔2112的轴线211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二抵持部311与弹性卡扣221接触面为第二抵持面3112,沿第二方向,第二抵持面3112位于复位孔2112的孔壁与针座222之间。具体的,沿触发端110朝向植入端120的方向,第一抵持面2211与复位孔2112的轴线211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且第二抵持部311的第二抵持面3112位于复位孔2112的孔壁与针座222之间。因此,在针固定件220
朝向植入端120移动过程中,第二抵持部311能够对弹性卡扣221施加朝向复位孔2112的轴线2113的力,使弹性卡扣221朝向复位孔2112的轴线2113发生变形,以使弹性卡扣221靠近驱动件210的一端偏移,而与弹性卡扣221与驱动件210靠近植入端120表面分离。此时,驱动件210不再对针固定件220施加朝向植入端120的力(忽略针固定件220与复位孔2112孔壁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针固定件220仅受到第一弹性件320施加的朝向触发端110的力,使针固定件220朝向触发端110移动,而使辅助针600从人体内撤出。
53.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中复位孔2112的轴线2113并非真实存在的结构,而是为了清楚地描述第一抵持面2211以及第二抵持面3112与复位孔2112的位置关系而做出的辅助线。
54.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脱针件310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部312,第二抵持部311位于两第一导向部312之间,第一导向部312具有第一导向槽3121,第一导向槽3121第一方向延伸,针座222可移动地卡接于第一导向槽3121内,针座222的侧面抵持于第一导向槽3121的侧壁。
55.具体的,针座222的侧面抵持于第一导向槽3121的侧壁,以使针座222仅能够沿第一导向槽3121移动,防止针座222移动过程中角度变化以及沿第二方向的发生位置偏移,从而提高针移动的稳定性,以及针在刺入人体时的位置精度。
56.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当中,为了使针座222能够在第一导向槽3121内移动,针座222与第一导向槽31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针座222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细微的角度偏移。因此,参照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座222上还连接有第二导向部223,通过第二导向部223的侧面增加针固定件220与第一导向槽3121的接触面,减小针座222角度变化范围,从而提高辅助针600移动的稳定性。
57.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助针器还包括锁紧机构400,锁紧机构400包括锁紧件410,锁紧件410的一端连接于壳体100的触发端110,另一端能够连接于驱动件210,沿第二方向,锁紧件410能够相对驱动件移动,以使锁紧件410与驱动件210分离。
58.具体的,上述实施例可知,驱动件210受到朝向植入端120的推力后能够带动辅助针600伸出容纳腔130。因此,为了避免助针器在未被使用时,因误触到了驱动件210,而使驱动件210受到朝向植入端120压力,从而造成辅助针600伸出容纳腔130。本实施例设置有锁紧件410,在未使用时,锁紧件410将驱动件210与壳体100连接,以锁定驱动件210,避免误触而导致辅助针600伸出容纳腔130,防止人员受伤。
59.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机构4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20,第二弹性件420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弹性件420一端连接于壳体100,另一端连接于驱动件210,当锁紧件410连接于驱动件210,所述第二弹性件420能够对驱动件210施加朝向植入端120的力。
60.具体的,可以知道的是,本实施例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20,以第二弹性件420为施力单元,第二弹性件420可以为压缩弹簧,当锁紧件410连接于驱动件210时,压缩弹簧受挤压而对驱动件210施加朝向植入端120的推力,当锁紧件410与驱动件210分离的瞬间,驱动件210在压缩弹簧的推力作用下朝向植入端120运动,以使辅助针600快速的刺入人体。避免通过手部施力而使驱动件210移动,防止在辅助针600刺入人体时因疼痛感而使部分佩戴者不敢对驱动件210施力,而导致传感器800植入失败。
61.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助针器还包括上盖500,上盖500位于壳体100的触发端110,上盖500具有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驱动件210还包括第一卡接部2121,锁紧件410还
包括滑动部411、连接部412以及第二卡接部413,连接部412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部41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卡接部413,沿第二方向,第二卡接部413凸出于连接部412的侧面,连接部412穿设于第一通孔,滑动部411连接于上盖500的背离第二弹性件420的表面,第二卡接部413能够卡接于第一卡接部2121内,以使锁紧件410与驱动件210连接,沿第二卡接部413凸出于连接部412的方向,连接部412的尺寸小于第一通孔的尺寸。
62.具体的,在第二弹性件420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卡接部2121与第二卡接部413相互抵紧,以使锁紧件410与驱动件210连接。由于沿第二卡接部413凸出于连接部412的方向,即第二方向,连接部412的尺寸小于第一通孔的尺寸。因此,在使用过程时,仅能够沿第二方向推动滑动部411,使第二卡接部413与第一卡接部2121分离,从而使锁紧件410与驱动件210分离,使得驱动件210受到第二弹性件420的弹力作用下朝向植入端120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63.参照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固定件220具有多个弹性卡扣221,各弹性卡扣221沿针座222的轮廓均匀分布。具体的,多个弹性卡扣221沿针座222的轮廓分布,并且均抵持于驱动件210靠近植入端120的表面,以使针座222受力均衡,避免针座222受到偏心力,而导致的辅助针600角度发现变化,以提高辅助针600插入人体时的位置精度。
64.参照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130的腔壁具有第三导向部140,第三导向部140第一方向延伸,驱动件210设置有第二导向槽2114,第三导向部140可移动地卡接于第二导向槽2114内,第三导向部140的侧面抵持于第二导向槽2114的侧壁,以使驱动件210仅能沿第三导向部140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提高驱动件21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6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增加驱动件210与第三导向部140接触面积,能够提高驱动件21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以此同时会使得驱动件210的厚度增加,从而增加驱动件210制造过程中的材料使用量。基于此,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210包括驱动部211以及锁紧部212两个部分,第二导向槽2114以及复位孔2112设置于驱动部211上。驱动部211设置有空腔,以减少驱动部211的材料的用量。锁紧部212连接于驱动部211远离植入端120的表面,以提供足够的面积用于设置第二卡接部413以及与第二弹性件420连接。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锁紧件410连接于驱动件210,第一弹性件320与针固定件220的接触点至与脱针件310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弹性件320的初始长度。具体的,驱动件210锁定时,第一弹性件320与针固定件220的接触点至与脱针件310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弹性件320的初始长度,因此,第一弹性件320处于未压缩或拉伸状态,避免第一弹性件320长时间受力,提高第一弹性件320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助针器使用寿命。
67.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植入设备的示意图,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植入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助针器,助针器还包括夹持件700以及辅助针600,夹持件700连接于驱动件210,夹持件700用于夹持传感器800,辅助针600固定于针固定件220,辅助针600能够用于传感器800的电极刺入人体。辅助针600的管壁开设有缺口610,传感器800的电极自该缺口610伸入辅助针600的内部,当辅助针600刺入人体时能够将电极带入人体。
68.此外,容纳腔130的腔壁还可以设置有第四导向部150,第四导向部150第一方向延伸,夹持件700抵持于第四导向部150的侧面,以提高夹持件70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69.参照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植入系统的示意图,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植入系统,包括传感器800以及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的植入设备,传感器800夹持于夹持件
700。具体的。传感器800与植入设备为一体,形成植入系统,使用时,无需额外安装传感器800,使用方便,增大受众人群范围。
7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