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

2022-11-13 14:01: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装置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医疗过程,护理阶段也是较为重要的医疗程序,需要对患者的康复程度进行全过程追踪,避免患者后续出现术后病变或者其他病情的发生,若是护理不及时,反而会加重病情。
3.在患者护理阶段,有时会出现患者在家护理或者转院等情况发生,比如转院或者出院转移至休养机构进行调理,若是出现病情复发或者恶化,再次进入医院,此时就需要对患者的各种历史体征数据以及病症情况进行调查、查阅,便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前后病因和参数,对症处理病情。
4.而在现有技术中,多为体征数据的监测、查看方法,如公开号为cn114680842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护设备和监护设备的生命体征数据概览方法,通过获取患者的多项生命体征的监护数据;对多项生命体征的监护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多项生命体征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概览视图;在显示界面显示概览视图,其中,概览视图包括:多项生命体征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趋势信息以及多项生命体征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异常事件统计。由此,医护人员在一个视图中即可看到趋势信息和异常事件统计,无需来回切换显示界面,以提高医护人员查看生命体征数据的效率。该技术同样是对患者的体征数据进行监测、可视化查看,并不涉及到结合监测数据对患者前后病历信息的查阅,无法通过历史电子病历对以往体征数据进行了解,以及对新的体征数据记录在病历中,缺乏护理的有序管理,以及对若干患者的有效护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装置和控制系统。
6.本技术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获取第一用户的电子病历,从所述历史电子病历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
8.根据第一用户的所述历史体征数据,设置第一用户的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并将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配置在医疗系统中;
9.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
10.将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且将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
11.第二用户接收并按照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对第一用户进行分级护理。
12.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获取第一用户的电子病历,从所述历史电子病历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包括:
13.预设文件解析格式;
14.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电子病历,将所述历史电子病历进行解析,得到病历解析数据;
15.将所述病历解析数据按照所述文件解析格式进行整理,得到包含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参数的格式文本;
16.基于所述格式文本,生成并得到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
17.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包括:
18.周期性采集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
19.从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中获取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下的第一用户的不同生物体征数据;
20.对所述生物体征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并分别进行保存。
21.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将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且将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包括:
22.设定刷新频率;
23.按照所述刷新频率,将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依次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
24.将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
25.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还包括:
26.设定计算时序;
27.按照计算时序,依次对每个周期中的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并形成集合,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均值集;
28.根据所述体征均值集,计算所述体征均值集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
29.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还包括:
30.按照上述的方法,获取所有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
31.按照预设的护理等级值,将所有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进行排序,得到第一用户的护理等级;
32.周期性将所述护理等级发送至第二用户。
33.本技术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实施所述的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的装置,包括:
34.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电子病历,从所述历史电子病历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
35.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所述历史体征数据,设置第一用户的体征监测护
理方案,并将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配置在医疗系统中;
36.监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
37.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且将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
38.接收模块,用于第二用户接收并按照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对第一用户进行分级护理。
39.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40.格式预设模块,用于预设文件解析格式;解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电子病历,将所述历史电子病历进行解析,得到病历解析数据;格式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病历解析数据按照所述文件解析格式进行整理,得到包含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参数的格式文本;文本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格式文本,生成并得到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
41.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42.周期性采集模块,用于周期性采集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从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中获取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下的第一用户的不同生物体征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生物体征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并分别进行保存;
43.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44.时钟模块,用于设定刷新频率;刷新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刷新频率,将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依次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
45.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监测模块,还包括:
46.时序模块,用于设定计算时序;
47.均值计算模块,用于按照计算时序,依次对每个周期中的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并形成集合,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均值集;
48.加权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体征均值集,计算所述体征均值集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还用于获取所有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排序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护理等级值,将所有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进行排序,得到第一用户的护理等级;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模块,用于周期性将所述护理等级发送至第二用户。
49.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控制系统,包括:
50.处理器;
51.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52.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所述的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
5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54.本技术通过获取第一用户的电子病历,从所述历史电子病历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根据第一用户的所述历史体征数据,设置第一用户的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并将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配置在医疗系统中;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将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写入
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且将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第二用户接收并按照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对第一用户进行分级护理。将患者的体征数据和历史病历数据相结合,在患者二次病情复发或者加重时,获得患者历史的体征数据、指标,结合体征监测数据对患者前后病历信息查阅,通过历史电子病历对以往体征数据进行了解,以此对症治疗,进行有序的体征管理。在新的治疗和康复之后,此次数据将更新记录在本次病历中,作为后续护理的数据基础,用于判断康复情况,使得患者的身体体征数据存在历史溯源的基础,具备护理的有序、有效管理,还能够对若干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实现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治疗。
55.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将每次的体征数据更新记录在电子病历中,使得患者的身体体征数据存在历史溯源记录,不但能够用于临床、解脱护士们测量输入生命体征数据的麻烦,还可以对住院病人减少干扰又可以自动获取体征数据。医生及时获取住院病历监测信息意义重大,对病人和医护都是一个双赢的作用。
56.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57.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58.图1示出为本发明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59.图2示出为本发明装置的应用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61.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62.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63.实施例1
64.本实施例,第一用户可以是患者等角色,第二用户可以是护理人员、医师或者其他人员。
65.本技术将患者的体征数据和历史病历数据相结合,在患者二次病情复发或者加重时,获得患者历史的体征数据、指标,结合体征监测数据对患者前后病历信息查阅,通过历史电子病历对以往体征数据进行了解,以此对症治疗,进行有序的体征管理。在新的治疗和康复之后,此次数据将更新记录在本次病历中,作为后续护理的数据基础,用于判断康复情况,使得患者的身体体征数据存在历史溯源的基础,具备护理的有序、有效管理,还能够对若干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实现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治疗。
66.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7.s1、获取第一用户的电子病历,从所述历史电子病历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
68.患者具有身份标识,从患者的身份标识中,可以获取患者的既往历史就诊、手术等医疗数据。比如就诊卡,或者病历或者电子就医记录。优选物联卡设备记录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电子病历可以从线上下载,在医师的职权范围内调取获得。电子病历包括患者的医疗方案、检查数据以及康复情况。患者再次护理检查时,通过扫描身份标识,即可获取患者的理石数据。
69.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获取第一用户的电子病历,从所述历史电子病历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包括:
70.预设文件解析格式;
71.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电子病历,将所述历史电子病历进行解析,得到病历解析数据;
72.将所述病历解析数据按照所述文件解析格式进行整理,得到包含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参数的格式文本;
73.基于所述格式文本,生成并得到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
74.本实施例,主要根据患者的体征数据来对比判断患者的护理康复情况,从患者的体征参数来判断患者是否康复、看康复程度,或者二次复发恶化的程度。体征数据可以是如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或者巨噬细胞的检测值,或者患者的体重、细胞含水量等生物特征值,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具体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指标参数确定。电子病历除了包含这些数据,还有一些不相关的数据比如费用、就诊信息等,首先将这些去除,得到纯净的特征参数,便于后续进行体征数据的对比、判断,发现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情况。因此采用了预设的文件解析格式,将历史电子病历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信息,按照文件解析格式进行整理,得到仅仅包含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参数的格式文本。格式文本可以自动形成,或者解析后医生通过电脑处理得到。格式文本提前设置填写历史体征参数的文本格式即可。
75.格式文本得到后,可以单独形成关于患者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以此展示并说明该患者的以往特征参数。
76.s2、根据第一用户的所述历史体征数据,设置第一用户的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并将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配置在医疗系统中;
77.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即对患者的特征参数进行监测的方案,通过所欲监测的患者的疾病类型,设置监测方案,主要从患者的历史体征数据来设置监测方案。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具体可以根据医师的建议和要求进行设置,比如对患者红细胞中血小板的含量恢复结果进行监测,看患者术后护理康复的程度如何。体征监测护理方案,是周期性的,一个周期内测定一次或者几次,便于采样和计算均值,形成监测值曲线,直观反应恢复状态。医疗系统根据患者的具体监测项目配置即可。
78.s3、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
79.体征监测护理方案,是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获取生物体征数据的方
案,通过对患者的体征值进行周期性的监测而得到该周期内的各项均值,以此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患者体能恢复情况。周期可以是每个几个小时后者几天等,具体由医师设置。
80.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包括:
81.周期性采集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
82.从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中获取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下的第一用户的不同生物体征数据;
83.对所述生物体征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并分别进行保存。
84.患者在一个周期内,需要对表征该病症的体征指标、恢复指标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以此得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如每天的红细胞含量监测值,对患者病症的各种生理机能恢复数据进行监测,得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并分别进行保存。
85.s4、将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且将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
86.一个周期的检测体征数据,将刷新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对所述电子病历进行更新,更新后并保存。本次监测得到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将作为下次护理的历史数据,这就使得患者的护理信息得到溯源、连贯。从上一次的体征数据,得到护理后的二次监测数据,可以经过对比,判断前后同类数值的变化,以此判断患者的护理康复情况。
87.医生将从后台收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以及更新后的电子病历。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可视化技术将上次的体征数据和本次的体征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展示,便于医生直观了解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恢复情况。
88.医生可以对更新后的电子病历进行操作,比如给出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方案等,或者给出具体的护理评价分数等。操作完毕,将电子病历上传至后台或者云端储存。患者可以从终端app或者小程序上登录后台进行查看,以此调节自己的护理方式。
89.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将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且将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包括:
90.设定刷新频率;
91.按照所述刷新频率,将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依次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
92.将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
93.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包含患者的本次监测的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监测得到各项指标数据后,将按照周期性的刷新频率,将监测值上报并刷新电子病历的数值。比如在4个小时内,每隔30分钟获得红细胞血小板含量的均值,第31分钟时将均值计算后写入电子病历。各项参数皆如此刷新并记录,直到该周期内全部刷新完毕。
94.s5、第二用户接收并按照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对第一用户进行分级护理。
95.电子病历的每一项数据皆刷新监测值后,电子病历中除了历史的各项体征数值,还具有了本次监测的体征数值,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便于医生或者护理人员直观了解到患者的护理恢复情况。以此为患者作出下一步的护理方案。
96.上述各种刷新以及可视化展示、对比方案,采用对应的程序实现即可。
97.采用上述方案,还可以同时对多名患者形成有序的分级护理方案。
98.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还包括:
99.设定计算时序;
100.按照计算时序,依次对每个周期中的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并形成集合,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均值集;
101.根据所述体征均值集,计算所述体征均值集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
102.按照上述步骤s4的方案,一个周期内的不同阶段,将获得多个均值,按照计算时序,依次对每个周期中的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并形成集合,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均值集。比如在4个小时内,每隔30分钟获得红细胞血小板含量的均值,一共具有8个阶段的红细胞血小板含量的均值,而红细胞血小板含量在该周期(4个小时内)的指标值,本实施例采用了加权计算的方式计算,根据4个小时内8个阶段的红细胞血小板含量的均值,计算红细胞血小板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
103.每个体征皆按照上述方式计算,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生物体征的体征实时护理值,如{红细胞血小板含量体征均值a、包细胞含量b......},最终对该集合计算加权平均值,作为患者的体征实时护理值。
104.对统一时期的所有患者皆按照上述计算体征实时护理值,可以得到患者的身体护理恢复情况,患者的体征实时护理值不同,其身体体能和机能恢复程度不同,按照患者的体征实时护理值大小排序,医生或者护理人员可以据此为恢复程度较差的患者提供优先护理方案。
105.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还包括:
106.按照上述的方法,获取所有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
107.按照预设的护理等级值,将所有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进行排序,得到第一用户的护理等级;
108.周期性将所述护理等级发送至第二用户。
109.体征实时护理值和护理等级值的对比转换,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可以是正对关系或者其他方式,具体由医生结合患者情况进行设置。但是对于同一批的患者,可以采用此方式进行设置护理等级值,自动出具患者的护理顺序。
110.管理后台接收和计算、展示体征实时护理值的方法,由程序实现,本实施例不作要求。
111.因此,本技术通过体征实时护理值的综合计算、排序,可以为多个患者提供分级、优先护理方案,提高护理分级效率。
112.实施例2
113.基于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本技术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实施所述的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的装置,包括:
114.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电子病历,从所述历史电子病历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
115.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所述历史体征数据,设置第一用户的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并将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配置在医疗系统中;
116.监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实时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数据,获取并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
117.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且将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
118.接收模块,用于第二用户接收并按照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对第一用户进行分级护理。
119.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120.格式预设模块,用于预设文件解析格式;解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电子病历,将所述历史电子病历进行解析,得到病历解析数据;格式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病历解析数据按照所述文件解析格式进行整理,得到包含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参数的格式文本;文本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格式文本,生成并得到第一用户的历史体征数据;
121.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122.周期性采集模块,用于周期性采集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监测数据;从所述体征实时监测数据中获取所述体征监测护理方案下的第一用户的不同生物体征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生物体征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并分别进行保存;
123.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124.时钟模块,用于设定刷新频率;刷新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刷新频率,将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依次写入所述电子病历并更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更新后的所述电子病历发送至第二用户。
125.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监测模块,还包括:
126.时序模块,用于设定计算时序;
127.均值计算模块,用于按照计算时序,依次对每个周期中的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征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并形成集合,得到第一用户的体征均值集;
128.加权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体征均值集,计算所述体征均值集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还用于获取所有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排序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护理等级值,将所有第一用户的体征实时护理值进行排序,得到第一用户的护理等级;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模块,用于周期性将所述护理等级发送至第二用户。
129.上述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和应用交互原理,具体参见实施例1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1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
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1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132.实施例3
133.更进一步地,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控制系统,包括:
134.处理器;
135.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136.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所述的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
137.本公开实施例来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
138.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处理器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时,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中,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
139.存储器作为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和各种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体征监测数据实现护理及电子病历的有序应用方法所对应的程序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或模块,从而执行控制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140.输入装置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信号。其中,信号可以为产生与设备/终端/服务器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141.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