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11-13 12:5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各向异性是指介质的物理性质随着观测方位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在地质沉积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成因造成了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一种为固有成因,由岩石的固有结构或特性产生,如矿物颗粒的定向排列和薄互层岩层的周期性沉积等;另一种为诱导成因,一般与应力场或者定向排列的裂缝有关。由于在地震勘探中,各向异性往往与储层发育程度有关,甚至会影响到钻井的轨迹设计,因此,研究地下岩层的各向异性,并预测其发育方向和强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在各向异性检测方法中,一般分为三类,包括基于成因分析的方法、基于横波分裂的方法和基于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的方法。其中,成因分析法属于间接预测方法,通常基于薄板理论,考虑地层构造和沉积岩性等变化因素,预测各向异性的发育特征,由于该方法采用宏观的地层沉积信息,因此适用于大尺度的各向异性研究,而对于面向储层的精细目标刻画,该方法的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横波分裂方法,则利用了地震横波经过各向异性介质后发生分裂形成的快、慢波的旅行时差异信息,从而预测各向异性方向及强度,该方法直接应用了与各向异性相关的波动信息,因此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由于横波勘探成本高、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静校正处理困难等缺点,限制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与横波勘探相比,由于纵波勘探具有成本相对较低、资料品质较高和处理技术较为成熟等优势,因此,利用纵波资料进行各向异性检测,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广泛关注。
4.在现有的基于纵波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中,基于方位道集反演或椭圆拟合的各向异性求解方法存在计算量巨大,易受到噪声及拟合算法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偏差,影响各向异性检测的准确性。因此,现在亟需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及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6.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包括:
7.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
8.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
9.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
10.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
性强度,以根据所述各向异性方向和所述各向异性强度,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在所述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2.根据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所述正交方位角,构建所述目标地层对应的正交方位属性差异集合;
13.基于岩心资料或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裂缝信息;
14.根据所述裂缝信息,对所述正交方位属性差异集合中的地震属性进行差异集合敏感性优选,得到正交方位属性差异敏感集,以根据所述正交方位属性差异敏感集,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1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在所述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6.基于时差校正技术,对地震方位道集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拉平处理后的地震方位道集;
17.所述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包括:
18.通过所述拉平处理后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
1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包括:
20.基于不同地震属性的各向异性求解公式,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所述各向异性求解公式为:
[0021][0022]
其中,d
x
表示不同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d
x
(θ)表示地震测线方位角θ与之间的地震属性差异相对比值,i表示地震波入射角,x
p
表示不同的地震属性。
[002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所述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包括:
[0024]
基于岩心资料或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裂缝信息或断层信息;
[0025]
基于所述裂缝信息或断层信息,通过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
[002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所述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包括:
[0027]
对各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处理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
[0028]
基于岩心资料或测井资料,确定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权重系数;
[0029]
根据所述权重系数,对所有所述归一化处理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系统,包括:
[0031]
地震属性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
[0032]
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计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
[0033]
各向异性方向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
[0034]
各向异性强度计算模块,用于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以根据所述各向异性方向和所述各向异性强度,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003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
[003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
[003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
[0038]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分析地层中不同的地震属性,利用各个地震属性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获取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和各向异性方向,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计算精度,实现地层各向异性的稳定求解。
附图说明
[003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1]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
图;
[0042]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
各向异性检测是地震勘探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非常规储层研究中,对于优质储层的预测、钻井轨迹的设计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纵波传播规律,可以利用多种信息研究地层的各向异性。在弱各向异性假设前提下,thomsen首先提出了描述各向异性特征的三参数,分别代表了纵波、近对称轴方向及横波的各向异性系数。在此基础上,r
ü
ger推导了纵波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及方位角的变化关系;tsvankin等讨论了各向异性影响下的动校正速度及相应时差的变化关系;kempton研究了地震波频率的方位变化规律;曲寿利提出了利用方位波阻抗的变化规律,进行与各向异性相关的裂缝型储层预测;sayers提出了基于杨氏模量方位变化的分析方法;陈怀震等讨论了弹性阻抗的方位角及入射角变化关系。
[0046]
基于地震纵波资料中可以提取的反射信息,一般有两类方式用于各向异性检测。一类是基于反演的方法,以方位叠前道集为基础,利用反射特征,与入射角以及方位角的关系式,通过简化或近似建立反演目标方程,进而通过非线性求解获得各向异性参数,这类方法具有明确的表达式,求解的物理意义较为明确,但计算量较大,此外受覆盖次数和信噪比的限制,该方法的稳定性及精度通常会受到影响。另一类是基于方位特征拟合的方法,由于各向异性的影响,纵波信息如振幅、速度和旅行时等,会随着方位角的变化规律而呈现椭圆形变化特征,因此通过提取不同方位的特征信息,利用椭圆拟合确定地层的各向异性,常用的拟合方法,例如,hough变换方法、kalman滤波方法、最小平方中值法和最小二乘法等,这类方法通常采用方位叠后数据,数据量变少,同时覆盖次数和信噪比也有所提高,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计算效率,但在椭圆拟合时,容易受到孤立点及噪声的影响,导致拟合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计算精度。
[0047]
为了提升面向储层刻画的各向异性检测的可靠性及精度,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及强度,通过建立基于地震资料的正交方位属性差异集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质等先验信息,对正交方位属性差异集合进行敏感信息优选,进而通过方位特征确定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最后利用敏感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进行加权融合处理,从而获得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该方法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各向异性检测的准确性,实现了地层各向异性方向和强度的稳定求解,对于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0048]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包括:
[0049]
步骤101,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
[0050]
对于各向同性地层,当地震波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其反射特征会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在各向异性地层中,地震波的传播又同时会受到方位角的影响,造成反射特征不仅与入射角有关,还与方位角有关。在本发明中,通过步骤101,在选取了目标地层相关的振幅、频率、梯度和衰减等几何类或波动类特征(即多种地震属性)后,基于各向异性偏移得到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目标地层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
[0051]
步骤102,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
[0052]
由于地层的各向异性不仅影响了地震波的振幅特征,还会影响到其他地震属性,如频率、衰减和梯度等,因此,在步骤102中,在确定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所需的地震属性之后,利用这些地震属性表示各向异性强度随方位角变化的特征,通过各向异性求解公式,进行各向异性的求解,从而提取得到各个地震属性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相应的正交方位角。
[0053]
步骤103,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
[0054]
在本发明中,对于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每种属性差异均可获得相应的正交方位角θ
||
和θ

,但由于不同属性的差异性,地层各向异性方向的判定会有所区别,如振幅类的地震属性与θ
||
一致,衰减类的地震属性与θ

一致,因此,本发明可根据先验信息,根据正交方位角,确定不同地震属性对应的正交方位角,进而提取出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的方向。
[0055]
步骤104,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以根据所述各向异性方向和所述各向异性强度,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0056]
在本发明中,针对获取到的多个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首先进行标准化处理,将不同的属性值范围归一化到同一数据范围内,并调整数据表征方向,即数值较小的表示低的各向异性强度,数值较大的表示高的各向异性强度。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先验信息,确定每种地震属性对应的权重系数,从而通过对多个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参数,即得到目标地层各向异性的强度,以完成对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
[0057]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地层中不同的地震属性,利用各个地震属性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获取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和各向异性方向,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计算精度,实现地层各向异性的稳定求解。
[005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59]
根据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所述正交方位角,构建所述目标地层对应的正交方位属性差异集合;
[0060]
基于岩心资料或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裂缝信息;
[0061]
根据所述裂缝信息,对所述正交方位属性差异集合中的地震属性进行差异集合敏感性优选,得到正交方位属性差异敏感集,以根据所述正交方位属性差异敏感集,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0062]
在本发明中,由于研究目标(即目标地层)和基础资料的差异性,在正交方位属性差异集合中,不同的地震属性类别对各向异性的表征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敏感正交方位属性差异信息优选。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岩心资料或测井资料,确定局部井点处的各向异性特征,由于裂缝是各向异性特征的最直观信息,因此,本实施例利用岩心资料或者成像测井资料,通过统计裂缝发育的密度及产状等信息,可以直接得到井点处地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沉积构造特征,例如,断层走向,推断宏观的地层各向异性,这些信息均可以作为先验认识来判断各类地震属性的差异信息的可靠性。通过对比验证,提取出能够可靠表征各向异性的正交方位差异值,构建正交方位属性差异敏感集,进而再根据正交方位属性差异敏感集,获取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006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64]
基于时差校正技术,对地震方位道集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拉平处理后的地震方位道集;
[0065]
所述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包括:
[0066]
通过所述拉平处理后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
[0067]
在本发明中,针对各向异性偏移得到的地震方位道集,采用方位时差校正技术,消除地震方位道集中与方位相关的旅行时差异,使得该地震方位道集拉平,便于后续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
[006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包括:
[0069]
基于不同地震属性的各向异性求解公式,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所述各向异性求解公式为:
[0070][0071]
其中,d
x
表示不同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d
x
(θ)表示地震测线方位角θ与之间的地震属性差异相对比值,i表示地震波入射角,x
p
表示不同的地震属性。
[0072]
在本发明中,由于地层的各向异性对地震波的多种属性具有影响,如振幅、频率、衰减和梯度等,因此,可通过对这些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利用每种地震属性各自的各向异性
求解公式,得到地层各向异性的求解结果。以反射振幅为例,结合上述的各向异性求解公式,纵波反射振幅对应的各向异性求解公式为:
[0073][0074]
其中,dr表示利用振幅属性得到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dr表示振幅差异相对比值。
[0075]
具体地,对上述公式(1)的推导过程进行说明,地震纵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系数表达式为:
[0076][0077][0078][0079][0080]
其中,r
p
表示纵波反射系数,即纵波反射振幅;i表示地震波入射角;表示地震测线方位θ与各向异性方向ψ之间的夹角;z表示纵波阻抗,α表示纵波速度,β表示横波速度;g表示剪切模量,可以表示为ρβ2,ρ表示密度;δ表示界面上下(即上下层介质之间的分界,例如,分界以上为界面上层,分界以下为界面下层)参数之差,上标“—”表示界面上下参数的平均值;δ
(v)
、ε
(v)
和γ为描述各向异性的thomsen三参数。
[0081]
由于公式(2)比较复杂,通常对其进行简化,考虑地震波入射角i不大的情况下,方程的第三项接近零值,此时变为:
[0082][0083]
分别令x(i)=bsin2i,y(i)=dsin2i,则:
[0084][0085]
上述公式(4)即为小角度入射条件下的各向异性介质的纵波反射系数表达式(以反射振幅为例),该表达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a x(i)],与方位角无关;另一部分为与方位角有关。因此,正是由于的存在,纵波反射系数的大小受方位角影响,导致了反射振幅的各向异性。本发明为了将两部分进行分离,根据的周期性,定义:
[0086]
[0087][0088]
其中,公式(5)为正交方位振幅之和,其值仅与入射角有关,不反映各向异性。公式(6)为正交方位振幅之差,其值既与入射角有关,又受方位角影响,反映了各向异性的变化。因此可以定义振幅差异相对比值来反映介质的各向异性强度随值的变化,即:
[0089][0090]
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式(7)的稳定性,考虑到不同入射角对应的各向异性的一致性特征,将公式(7)在入射角方向进行叠加,即:
[0091][0092]
其中,i
min
和i
max
分别表示入射角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当θ=ψ时,取值为零,公式(8)取得极大值,反应了各向异性引起的最大变化,对应两个地震测线方位θ分别与各向异性方向ψ平行(θ
||
)和垂直(θ

)。
[0093]
由于实际中地震测线的方位角是已知的,因此进一步将公式(8)转化为以方位角θ表示的形式,即:
[0094][0095]
通过扫描地震测线方位角,获取公式(9)的极大值,从而得到基于振幅的各向异性方向及强度,即:
[0096][0097]
由于地层的各向异性不仅影响了地震波的振幅特征,还会影响到其他属性,如频率、衰减、梯度等,因此这些信息均可以利用起来,类比公式(1)的形式,得到不同地震属性的各向异性求解。以频率属性为例,其表达式即为:
[0098][0099]
其中,f
p
(i,θ)表示地震波入射角i与地震测线方位角θ处的纵波反射频率;df(θ)表示地震测线方位角θ及处的频率差异相对比值,反映了利用频率表示的各向异性强度随方位角的变化;df表示利用频率属性得到的各向异性方向及强度,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其他地震属性的各向异性求解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的地震属性对各向异性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因此可将不同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获得的各向异性求解结果进行加权融合,进一步提高地层各向异性检测的稳定性,例如,对于单一属性进行各向异性检测时,df可表示各向异性方向及强度,而通过对多个地震属性进行各向异性检测时,df表示利用频率属性得到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进而再根据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进行加权融合处理,最终得到地层各向异性的检测结果。
[010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包括:
[0101]
基于岩心资料或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裂缝信息或断层信息;
[0102]
基于所述裂缝信息或断层信息,通过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
[0103]
在本发明中,在正交方位属性差异敏感集中(也可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集合进行分析),每种地震属性差异均可获得相应的正交方位角θ
||
和θ

,但由于不同属性的差异性,地层各向异性方向的判定会有所区别,例如,振幅类属性与θ
||
一致,衰减类属性与θ

一致。在本发明中,最佳的解决方案仍然是应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或沉积构造等先验信息进行方向特征判定,即选择与裂缝或断层走向一致的方向,进而提取出地层各向异性的方向。
[010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包括:
[0105]
对各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处理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
[0106]
基于岩心资料或测井资料,确定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权重系数;
[0107]
根据所述权重系数,对所有所述归一化处理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
[0108]
在本发明中,针对正交方位属性差异敏感集,首先进行标准化处理,将不同的属性值范围归一化到同一数据范围,另外调整数据表征方向,即小值表示低的各向异性强度,大值表示高的各向异性强度;然后,给定每种属性对应的权重系数,具体地,可通过与岩心资料、测井资料或沉积构造等先验信息进行对比,为一致性高的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设定较大的权值,一致性低的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设定较小的权值,所有权值的总和为1,然后进行加权融合处理,最终获得地层各向异性的强度。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图,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的强度和方向的整体计算过程,可参考图2所示。
[0109]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系统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系统与上文描述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0110]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系统,包括地震属性数据采集模块301、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计算模块302、各向异性方向确定模块303和各向异性强度计算模块304,其中,地震属性数据采集模块301用于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计算模块302用于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各向异性方向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各向异性强度计算模块304用于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以根据所述各向异性方向和所述各向异性强度,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0111]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系统,通过分析地层中不同的地震属性,利用各个地震属性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获取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和各向异性方向,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计算精度,实现地层各向异性的稳定求解。
[0112]
本发明提供的系统是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和详细内容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0113]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02、存储器(memory)403和通信总线404,其中,处理器401,通信接口402,存储器403通过通信总线4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401可以调用存储器403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以根据所述各向异性方向和所述各向异性强度,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0114]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403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15]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
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以根据所述各向异性方向和所述各向异性强度,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0116]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正交方位属性差异融合的各向异性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地层的地震方位道集,获取不同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测线方位角处的多个地震属性;通过所述地震波入射角、所述地震测线方位角和所述多个地震属性,得到各个地震属性对应的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和正交方位角;根据所述正交方位角,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方向;对多个所述最大正交方位差异值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强度,以根据所述各向异性方向和所述各向异性强度,得到所述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检测结果。
[0117]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0118]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011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