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次性吸汗巾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09:44: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吸汗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次性吸汗巾。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吸汗巾主要放置在人体背部和衣物之间,通过吸汗巾吸收人体背部的汗液,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性,避免背部汗液浸透衣物后导致感冒等症状。一般的,吸汗巾由棉纱布纺织制成。
3.然而,上述结果的吸汗巾的制造成本较高,一般在使用后进行清洗晾干以便于重复多次利用,这样不利于外出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汗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汗巾不便于外出携带使用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吸汗巾,包括:吸汗部,吸汗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底膜层、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第一吸汗层由无纺布材料制成,第二吸汗层由绒毛浆制品制成;翻折部,与吸汗部连接,翻折部和吸汗部的连接处设置有预设折痕,翻折部包括第二底膜层和配合层,第二底膜层与第一底膜层连接,配合层由无纺布材料制成;其中,吸汗部包括第一吸汗区和第二吸汗区,第一吸汗区位于第二吸汗区和翻折部之间,沿第一吸汗区至第二吸汗区的延伸方向,第一吸汗区的吸汗宽度逐渐增大。
6.进一步地,第一吸汗区为梯形结构。
7.进一步地,翻折部还包括:第一粘接部,设置在第二底膜层上,第一粘接部位于第二底膜层远离第一底膜层的一侧。
8.进一步地,第一粘接部包括第一粘接块,第一粘接块设置在第二底膜层的中部。
9.进一步地,第一粘接部包括多个第一粘接块,多个第一粘接块间隔设置在第二底膜层上。
10.进一步地,吸汗部还包括:第二粘接部,设置在第一底膜层远离第一吸汗层的一侧。
11.进一步地,第二粘接部包括多个第二粘接块,多个第二粘接块间隔设置在第一底膜层上。
12.进一步地,第二粘接部包括四个第二粘接块,四个第二粘接块位于同一方形结构的四个顶角上。
13.进一步地,吸汗部还包括:第三吸汗层,设置在第二吸汗层远离第三吸汗层的一侧,第三吸汗层由绒毛浆制品制成,第三吸汗层位于第二吸汗层的中部,第三吸汗层为椭圆形。
14.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吸汗部放置在人体背部和衣物之间,将翻折部沿预设折痕翻折至衣物的外侧。由于第一吸汗层由无纺布材料制成,第二吸汗层由绒毛
浆制品制成,这样的结构能够便于提高吸汗部的吸汗能力,避免短时间内更换该一次性吸汗巾的情况,提高利用率。又由于沿第一吸汗区至第二吸汗区的延伸方向,第一吸汗区的吸汗宽度逐渐增大,这样的设置是为了符合人体的出汗特性,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既能够使得第一吸汗区能够充分符合人体的使用特性,又能够避免材料的浪费。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汗巾不便于外出携带使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弧形凹部的一次性吸汗巾的吸汗侧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弧形凹部的一次性吸汗巾的粘接侧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吸汗巾的吸汗侧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吸汗巾的粘接侧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1.10、吸汗部;11、第一吸汗区;12、第二吸汗区;20、翻折部;31、第一粘接块;32、第二粘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吸汗巾,一次性吸汗巾包括吸汗部10和翻折部20,吸汗部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底膜层、第一吸汗层和第二吸汗层,第一吸汗层由无纺布材料制成,第二吸汗层由绒毛浆制品制成。翻折部20与吸汗部10连接,翻折部20和吸汗部10的连接处设置有预设折痕,翻折部20包括第二底膜层和配合层,第二底膜层与第一底膜层连接,配合层由无纺布材料制成。其中,吸汗部10包括第一吸汗区11和第二吸汗区12,第一吸汗区11位于第二吸汗区12和翻折部20之间,沿第一吸汗区11至第二吸汗区12的延伸方向,第一吸汗区11的吸汗宽度逐渐增大。
24.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在使用时,将吸汗部10放置在人体背部和衣物之间,将翻折部20沿预设折痕翻折至衣物的外侧。由于第一吸汗层由无纺布材料制成,第二吸汗层由绒毛浆制品制成,这样的结构能够便于提高吸汗部10的吸汗能力,避免短时间内更换该一次性吸汗巾的情况,提高利用率。又由于沿第一吸汗区11至第二吸汗区12的延伸方向,第一吸汗区11的吸汗宽度逐渐增大,这样的设置是为了符合人体的出汗特性,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既能够使得第一吸汗区11能够充分符合人体的使用特性,又能够避免材料的浪费。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吸汗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汗巾不便于外出携带使用的技术问题。
2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翻折部20可以设置为卡通人物的外形或者动物的外形,优选的,可以将翻折部20设置为动物的头、或者大象的脑袋和鼻子、或者猴子等结构。
26.具体的,第二吸汗区12可以为方形结构,第二吸汗区12的顶角处可以均设置为倒圆角结构,以便于提高第二吸汗区12的吸汗区域,以便于充分吸汗。
27.具体的,第一吸汗区11可以为梯形结构,以便于进行生产制造。或者,第一吸汗区11的两侧为弧形边缘,通过弧形边缘能够优化结构外形,也避免使用过程中直角边结构对人体造成损伤的情况。
28.在本实施例中,翻折部20还包括第一粘接部,第一粘接部设置在第二底膜层上,第一粘接部位于第二底膜层远离第一底膜层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粘接部位于第二底膜层远离第一底膜层的一侧”可以理解为“第二底膜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一底膜层连接,第一粘接部靠近第一端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翻折部20与衣物稳定粘接,以便于提高一次性吸汗巾的设置稳定性。
29.优选的,可以在第二底膜层上设置有图案层,图案层上可以印制有不同的卡通人物、或者动物等图案。具体的,图案层可以置于第二底模层和配合层之间,以在能够透出图案层的图案的基础上,能够便于通过对图案层上的图案进行保护。
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粘接部包括第一粘接块31,第一粘接块31设置在第二底膜层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粘接块31设置在第二底膜层的中部”可以理解为“第二底膜层具有相对设置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第一端、第二侧和第二端依次连接围成了第二底模层的外边缘,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中间位置即为第二底模层的中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一次性吸汗巾的设置稳定性。
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部包括多个第一粘接块31,多个第一粘接块31间隔设置在第二底膜层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进一步提高一次性吸汗巾的设置稳定性,以便于一次性吸汗巾与衣物稳定粘接。另外,相比于整个背胶层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粘接块31能够便于快速地进行更换,避免对更换时对衣物造成较大损害的情况。
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吸汗部10还包括第二粘接部,第二粘接部设置在第一底膜层远离第一吸汗层的一侧。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将第二粘接部与衣物进行粘接,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吸汗部10的设置稳定性。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粘接部包括多个第二粘接块32,多个第二粘接块32间隔设置在第一底膜层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进一步提高吸汗部10的设置稳定性,以便于更好地将吸汗部10展开,并使吸汗部10与人体背部进行贴合,从而便于提高吸汗效果。
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粘接部包括四个第二粘接块32,四个第二粘接块32位于同一方形结构的四个顶角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更好地提高吸汗部10的设置稳定性,以便于稳定地将吸汗部10展开并与人体背部贴合良好,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吸汗效果。
35.在另一实施例中,吸汗部10还包括第三吸汗层,第三吸汗层设置在第二吸汗层远离第三吸汗层的一侧,第三吸汗层由绒毛浆制品制成,第三吸汗层位于第二吸汗层的中部,第三吸汗层为椭圆形。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第三吸汗层的结构以及设置位置更加适合人体特征以对集中出汗区域进行有效吸汗,从而便于更好地提高吸汗能力和吸汗效果。具体的,可以将椭圆形的长轴延伸方向与吸汗部10和翻折部20的延伸方向设置相同,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的身体特征以便于更好地吸汗。
36.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均可以设置为带有粘接胶的结
构或者魔术扣结构。
37.如图1和图2所示,吸汗部10和翻折部20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为弧形凹部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吸汗部10和翻折部20之间为平滑过渡结构。
38.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外出携带使用,提高了吸汗效果。
3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0.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2.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