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集吸气储气于一体的工程用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09:19: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吸气储气于一体的工程用空压机。


背景技术:

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
3.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空压机只用于空气压缩,并不能满足压缩空气的储存。从而导致在一些需要储气的工作环境下,只能另外购买气罐进行储气。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吸气储气于一体的工程用空压机。
5.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集吸气储气于一体的工程用空压机,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压缩机本体,气液分离器、散热器以及储气罐;
6.所述压缩机本体具有进气端、出气端以及冷却液输入端,所述压缩机本体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上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出气端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接;
7.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气体输出端以及液体输出端,所述散热器具有第一散热流道以及第二散热流道,所述散热器的后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吹风的风机,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储气罐连接,所述储气罐上设有多个管道接头;
8.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输入端通过第四管道互相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冷却液输入端相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储气罐上还安装有泄压阀以及压力表,所述储气罐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
10.作为优选,还包括冷却液过滤器,所述冷却液过滤器具有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冷却液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管道相连接,所述冷却液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冷却液输入端相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方还设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多个橡胶减震垫,所述压缩机本体安装在所述减震板上。
12.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还设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上安装有阀门。
13.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阀上还安装有用于控制进气阀的开启的大小的容调阀。
14.作为优选,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进气罐,所述进气罐上端盖合有上盖;
15.所述进气罐的侧壁连接有空气输入管、其底部连接有空气输出管,所述进气罐的
内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空气输出管互为同轴设置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内插接有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筒形滤芯,所述上盖的底面上设有向下延伸与所述筒形滤芯外壁贴合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筒形滤芯的上端面贴合,所述上盖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进气罐内部并与所述进气罐的内壁进行螺纹连接的螺纹环。
16.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集吸气储气于一体、自带储气罐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压缩机本体,气液分离器、散热器以及储气罐;所述压缩机本体具有进气端、出气端以及冷却液输入端,所述压缩机本体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上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出气端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气体输出端以及液体输出端,所述散热器具有第一散热流道以及第二散热流道,所述散热器的后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吹风的风机,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储气罐连接,所述储气罐上设有多个管道接头;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输入端通过第四管道互相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冷却液输入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机本体进行压缩空气,然后将空气与冷却液一起输送到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气体输出至散热器的第一散热流道然后进入到储气罐中,而冷却液经过气液分离器进入到第二散热流道内,再回到压缩机本体内。本实用新型能将输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存储,无需外购储气罐,方便实用且减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气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4.参见图1-图6,一种集吸气储气于一体的工程用空压机,包括有基座10,所述基座10上设有压缩机本体110,气液分离器20、散热器30以及储气罐40;
25.所述压缩机本体110具有进气端、出气端以及冷却液输入端,所述压缩机本体110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阀111,所述进气阀111上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120,所述压缩机本体110的出气端通过第一导管113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0的输入端连接;
26.所述气液分离器20具有气体输出端以及液体输出端,所述散热器30具有第一散热流道以及第二散热流道,所述散热器30的后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散热器30进行吹风的风机310,所述气液分离器20的气体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管210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440与所述储气罐40连接,所述储气罐40上设有多个管道接头450;
27.所述气液分离器20的液体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输入端通过第四管道220互相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管道520,所述第五管道520与所述压缩机本体110的冷却液输入端相连接。
28.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机本体进行压缩空气,然后将空气与冷却液一起输送到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气体输出至散热器的第一散热流道然后进入到储气罐中,而冷却液经过气液分离器进入到第二散热流道内,再回到压缩机本体内。本实用新型能将输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存储,无需外购储气罐,方便实用且减少占地面积。
29.参见图1和图5,所述储气罐40上还安装有泄压阀410以及压力表420,所述储气罐40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水管431,所述排水管431上安装有排水阀430。压力表420能实时显示储气罐内的压力数值。而泄压阀能在压力过高时进行泄压。与空气一起进入到储气罐的水分会残留在储气罐下部,而打开排水阀能将空气中残留的水分排出。
30.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固定架400,所述固定架400设置在基座10上,所述储气罐40设置在固定架400上,所述储气罐40设置在所述压缩机本体110以及散热器30上方。
31.参见图2,还包括冷却液过滤器50,所述冷却液过滤器50具有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冷却液过滤器5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管道520相连接,所述冷却液过滤器5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六管道510,所述第六管道510与所述压缩机本体110的冷却液输入端相连接。也就是,从第二散热流道输出的冷却液经冷却液过滤器将杂质进行过滤后,再输送回到压缩机本体110。防止杂质影响压缩机本体正常运行。
32.参见图1,所述基座10上方还设有减震板100,所述减震板100与所述基座10之间设有多个橡胶减震垫101,所述压缩机本体110安装在所述减震板100上。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实现减震减少压缩机本体影响过程中的噪音问题。
33.参见图2,所述气液分离器20的底部还设有输出管230,所述输出管230上安装有阀门。
34.参见图4,所述进气阀111上还安装有用于控制进气阀111的开启的大小的容调阀112。容调阀112的控制,能保证进气的稳定,以保证后端的压力稳定。
35.参见图6,所述空气过滤装置120包括上端开口的进气罐121,所述进气罐121上端盖合有上盖122;
36.所述进气罐121的侧壁连接有空气输入管123、其底部连接有空气输出管124,所述进气罐121的内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空气输出管124互为同轴设置的延伸管125,所述延伸管125内插接有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筒形滤芯126,所述上盖122的底面上设有向下延伸与所述筒形滤芯126外壁贴合的定位环127,所述定位环127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筒形滤芯126的上端面贴合128,所述上盖122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进气罐121内部并与所述进气罐121的内壁进行螺纹连接的螺纹环129。
37.基于上述,在需要更换滤芯时,只需将上盖122拆卸,即取出筒形滤芯126。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
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