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引流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20:52: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神经外科手术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引流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属于危急重症,微创、简单快速是当下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重要手段。颅内的每根血管和神经都至关重要,用极致的微创(尽可能细的引流导管进行手术)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是每个医师的理想目标。
3.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最微创的手术方式,但其全程盲视下操作是造成目前脑出血患者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目前为单腔管和双腔管(多腔管),单腔管实现血肿抽吸引流,双腔管抽吸后,通过一个腔体注液一个腔体引流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引流,提高颅内血肿的引流效率。对现有引流管增加可视功能 (增加引流管的直径)和追求极致的微创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在不增加现有引流管直径的基础上增加可视下操作,是当下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
4.目前大多专利采用增加设置一个可视的腔道或者增加多层管的方式用以实现可视穿刺功能(cn201420095694.7一次性可视引流管、cn202010777370.1一种腹穿置管用可视穿刺引流管、cn202023332226.1一种可视穿刺引流装置、 cn202011537445.5一种方更换穿刺头的可视穿刺器、cn201821626975.5一种可视引流管),但增加放置可视装置的可视腔道和多层管会大大成倍增加引流管的直径,会增大对颅脑神经和血管的创伤,增大的创伤会减弱甚至超过手术治疗的收益,失去手术治疗意义。在可视状态下使用最微创(直径最小)的引流管,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用最小的创伤为患者手术治疗是当下每个临床神外医生的梦想。
5.cn201410243578.x一种可视脑室及硬膜下外引流系统中的可视穿刺导芯并没有描述在脑实质内穿刺时成像的具体技术方案,按照描述并不能实现脑实质内可视功能;亦是采用多层套管实现的方式,直径较粗,创伤大;且术中操作复杂,不能实现一次穿刺置管完成,无法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
6.cn 201811033467.0可视引流组件中并没有对类固态的脑组织中零物距接触成像技术方案,并不能真正实现在类固态的脑组织中成像,其中,(专利所述可视管头的壁厚与所述管体的壁厚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5)可视管头的壁厚太薄,在类固态中穿刺受阻力时,不规则变形后造成内窥镜亦无法实现成像;穿刺过程中通过引流孔40会进入不透明的脑内液体,进入内窥镜的前端造成无法成像,本专利也无解决此问题的技术方案,且制作工艺复杂,管体设置了复杂径向多层结构,大大增加了引流管的直径,创伤大。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导管装置。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9.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流导管装置,由软体引流管和基于光源
和摄像一体的可视模组构成,软体引流管的头部为均质透明体,均质透明体的头端弧形、尾端平整,在均质透明体内设有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的可视模组的头部并卡紧,防止通过侧孔进入的血性液体污染可视模组镜头,无法实现可视功能,且均质透明体的长度大于等于可视模组的物距,在软体引流管靠近均质透明体尾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孔。
10.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引流导管装置,
11.包括软体引流管,沿着软体引流管的轴线方向,在所述的软体引流管内开设有两个独立的腔体,分别是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引流管的头部为均质透明体,均质透明体的头端弧形、尾端平整,在均质透明体内设有安装槽和引流通道,所述安装槽与第一腔体连通,安装槽用于安装可视模组的头部并进行卡紧,第一腔体用于安装可视模组的管体部分,且安装槽底部至透明体弧形头端之间距离≥可视模组的物距,所述的引流通道与设置在均质透明体侧面的引流孔连通,且第二腔体与引流通道连通,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注液侧孔。
12.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发明提出的第一种新型引流导管装置采用“一腔两用”的使用方法,既可以作为可视腔,也可以作为引流腔,可以保障软体引流管体直径较细,对脑组织的创伤更小。管腔在原有抽吸引流血肿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穿刺过程中的可视测量血肿功能,无需增加新管腔和直径,提高手术置管精准度,从原理层面避免了抽吸部分血肿带来损伤脑组织的风险,整体结构简单,易实现,普适性更好,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具体的,可视模组插入软体引流管内作为刚性导引针,以保证软体引流管处于直线并具有一定刚性,使引流管的长度和内窥镜的长度一致,可视模组插入倒锥形的凹形坑中直接穿刺、穿刺过程中全程可见,术中通过血肿的上边界影像和下边界影像可以测量在穿刺方向上的血肿长度,通过调整可以确保软体引流管的侧孔处于血肿腔内,然后拔出可视模组,软体引流管的尾端接注射器进行抽吸部分清除血肿,颅内快速减压后,软体引流管留置于脑内,用于术后引流脑内的残余血肿。同时由于本技术增加了可视功能,为了防止血肿污染镜头导致看不清楚,本发明设计了一个透明体,在透明体上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卡紧镜头的头部,使得从引流头进来的血肿无法进入到前面的安装槽,污染镜头,失去其可视功能。
14.2.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新型引流导管装置是在多腔管的基础之上,增加可视功能,实现第一腔体(注液腔)的一腔多用,包括软体引流管和基于光源和摄像一体的可视模组;沿着软体引流管的轴线方向,在所述的软体引流管内开设有两个独立的腔体,其中一个腔体用于放置所述的可视模组,另一个腔体作为引流腔,不改变现有冲洗引流管直径的基础上,增加了穿刺过程中的可视穿刺寻找血肿和抽吸血肿可视功能,从原理层面避免了抽吸血肿带来损伤脑组织的风险,并实现了术后冲洗引流,提高了血肿清除效率,整体结构简单,易实现,普适性更好,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同时由于本技术增加了可视功能,为了防止血肿污染镜头导致看不清楚,本发明设计了一个透明体,在透明体上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卡紧镜头的头部,使得从注液侧孔进来的血肿无法进入到前面的安装槽,污染镜头。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公开的新型引流导管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公开的新型引流导管装置头部放大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公开的新型引流导管装置头部放入可视化模组后的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公开的新型引流导管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公开的新型引流导管装置头部放大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公开的新型引流导管装置头部放入可视化模组后的示意图;
22.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公开的可视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24.1均质透明体,2倒锥形坑,2-1坑底部,2-2开孔处,3引流孔,4可视模组,5软体引流管;
25.6可视腔,7引流腔,8注液侧孔,9软体引流管,10引流孔,11均质透明体,12倒锥形坑;
26.4-1—环形led灯,4-2—光学成像镜头,4-3—微型cmos图像光感器,4-4—基座,4-5—外管,4-6—线缆,4-7—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发明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9.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引流导管装置。
30.在本实施例中,定义近颅脑(心)端为头(近)端,远颅脑(心)端为尾 (末、远)端。
31.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新型引流导管装置,由软体引流管5、均质透明体1和基于光源和摄像一体的可视模组4构成,软体引流管5的头部为均质透明体1,均质透明体1与软体引流管5 一体成型或者分体卡装在一起,优选的一体成型,且均质透明体1的头端弧形,尾端平整,且均质透明体1与软体引流管5直径相适应,软体引流管5与均质透明体1的尾部相连接,均质透明体1的长度大于等于可视模组4的物距,引流管5靠近均质透明体1尾端的侧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引流孔3,该引流孔3为引流管的引流孔。
32.进一步,均质透明体1尾端在可视模组纵向方向中心设置有一圆凹形倒锥形坑2,坑底部2-1平整光滑,且坑底部2-1的直径大于开孔处2-2的直径,且所述开孔处2-2直径略小于可视模组的外管直径,这么设计的目的在于,可以使可视模组卡紧在均质透明体的凹
形倒锥形坑内。进一步的,坑底部至透明体弧形头之间距离≥可视模组的物距。
33.使用过程中,可视模组插入上述的倒锥形坑内,开孔处紧紧包住可视模组的外管,防止软体引流管侧孔进入的组织液体或者血性脑脊液进入可视模组镜头前端,造成无法成像;且在进行引流时,可视模组可以从倒锥形坑内拔出,进行引流,颅内血肿液化后可通过引流管孔3引出体外。
34.进一步的,上述的可视模组由基于cmos的微型图像传感器基座(相较于ccd 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的体积更小,更细,2mm直径的空间里可以安装)、光学镜头组、led冷光源和金属外管组成;led冷光源置于金属外管头端,环形布置于光学镜头组一周,向内依次放置镜头组,cmos图像传感器基座,信号线缆,所述可视模组的尾端设有图像正向标识。
35.其中,可视模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包括:由多个led组成环形灯4-1、光学成像镜头4-2、微型cmos图像光感器4-3、基座4-4、外管4-5、线缆4-6,插头 4-7组成;如图6所示,多个led组成环形灯4-1沿着外管4-5的内壁安装在外管4-5 头部,在外管4-5端部的中心位置安装光学成像镜头4-2,微型cmos图像光感器 4-3固定在光学成像镜头4-2的后方,且微型cmos图像光感器4-3固定在基座4-4 上;基座4-4固定在外管4-5内;微型cmos图像光感器4-3通过线缆4-6与插头4-7 相连;
36.可视模组前端的环形led灯发出光,经过软体引流管的前端透明体部分到达头端脑组织或血肿(病灶),其弧形端面组织反射的光线通过软体引流管的前端透明部分进入可视模组的光学成像镜头4-2由cmos图像传感器4-3感应成像,经信号线,在后端的显示器上面显示,实现了接触式成像功能,从而实现可视下穿刺寻找血肿,并能把软体引流管的前端侧孔放置于血肿腔内合适的位置。
37.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的软体引流管、圆形均质透明体焊接在一起,或者在加工时,一体成型均可,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38.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39.颅骨开窗后,把基于cmos的可视模组插入软体引流管内作为刚性导引针,以保证软体引流管处于直线并具有一定刚性,使引流管的长度和内窥镜的长度一致,可视模组插入倒锥形的凹形坑中(确保内窥镜前端和软体引流管的前端接触密封良好,防止从引流管侧孔进入的液体进入到内窥镜和软体引流管的密封接触面之间,影响成像效果)直接穿刺、穿刺过程中全程可见,术中通过血肿的上边界影像和下边界影像可以测量在穿刺方向上的血肿长度,通过调整可以确保软体引流管的侧孔处于血肿腔内,拔出可视模组,软体引流管的尾端接注射器进行抽吸部分清除血肿,颅内快速减压后,软体引流管留置于脑内,用于术后引流脑内的残余血肿。
40.实施例2
41.本实施例也公开了一种引流导管装置,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新型引流导管装置包括软体引流管9和与其配合使用的基于光源和摄像一体的可视模组4,软体引流管9的头部是均质透明体11,均质透明体11的设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均质透明体11与软体引流管9一体成型或者分体卡装在一起,优选的一体成型,且均质透明体11的头端弧形,尾端平整,且均质透明体11与软体引流管9直径相适应,软体引流管9与均质透明体11的尾部相连接,均质透明体11的长度大于等于可视模组4的物距,在均质透明体内设有安
装槽和引流通道;本实施例中的软体引流管有两个腔体,具体的,沿着软体引流管9的轴线方向,在软体引流管9内开设有两个独立的腔体,其中一个为可视腔体6(对应前面的第一腔体),可视腔体6用于放置基于光源和摄像一体的可视模组4的管体部分,或者后期作为注液冲洗腔,另一个腔体作为引流腔7(对应前面的第二腔体),主要用于引流;所述安装槽与可视腔体6连通,安装槽用于安装可视模组的头部并进行卡紧,可视腔体6用于安装可视模组的管体部分,且安装槽底部至透明体弧形头端之间距离≥可视模组的物距,所述的引流通道与设置在均质透明体侧面的引流孔10连通,且第二腔体与引流通道连通;在可视腔体6的侧壁上设有注液侧孔8,该注液侧孔8在后期作为注液冲洗孔,术后和引流孔10配合,可实现术后冲洗引流功能;
42.进一步的,引流孔10的位置设置在均质透明体11的圆凹形倒锥形坑12前端,在抽吸颅内血肿时,可视模组4可以观察到引流孔内进入的是脑组织还是血肿,提高手术安全性。此种方式亦是在不改变现有多腔引流管直径的基础上增加了可视下抽吸血肿和术后冲洗引流功能,手术更安全,血肿清除效率更高。
43.进一步的,沿着软体引流管的纵向方向,注液侧孔8位于引流孔7的后方。
44.进一步的,沿着可视模组纵向中心方向,在均质透明体11尾端设置圆凹形倒锥形坑12,坑底部平整光滑,且坑底部的直径大于开孔处的直径,且所述开孔处直径略小于可视模组的外管直径,使用过程中,可视模组的头部插入上述的倒锥形坑内,开孔处紧紧包住可视模组的外管,防止软体引流管侧孔进入的组织液体或者血性脑脊液进入可视模组的头部和倒锥形坑12之间,影响成像质量。
45.进一步的,引流孔10的位置设置在圆凹形倒锥形坑坑底前端,且坑底位置平面至引流孔的尾端平面的距离大于等于可视模组的成像物距。
46.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视模组的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了。
47.本实施例公开的引流导管装置使用过程如下:
48.将可视模组插入可视腔内,将引流导管装置送入到颅内血肿所在的位置,在可视状态下然后通过引流腔进行抽吸颅内血肿,进行颅内减压后,抽出可视模组4,然后通过可视腔体向颅内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通过注液侧孔8注入到颅内将剩余的血肿进行融化,同时融化后的血肿通过引流孔3继续引流出来,实现术后的冲洗引流功能。
49.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