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2022-11-12 19:3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含油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相关资料表明,每年大概有1亿吨油类物质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水体。含油污水来源广泛且难以处理,例如悬浮油在水中的颗粒较小且成乳化状态,难以通过离心方式分层处理。但含油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于自然界中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危害生物健康等诸多不良后果。为处理上述问题,近些年来在含油污水的处理装置上有了许多的设计种类,但大多采用油水分离器或者投放絮凝剂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方式效率低下,后续还需对分离出来的油水混合物作进一步处理。一般的油水处理装置较大,且构造复杂,无法有效处理颗粒较小的悬浮油。所以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且能有效处理油粒较小的含油污水的装置是社会所需。
3.如专利cn211367335u公开了一种多个处理池分级处理油污水的设备,虽然可以有效水中的cod含量和含油物质,但其占地范围广,基建投入较大,处理环节复杂,运行维护成本高;专利cn201240885y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水过滤装置,其使用改性纤维球作为过滤单元可有效过滤水体中微小油粒,但改性纤维球易吸附饱和,吸附油污饱和后对其材料更换不方便;专利cn210150768u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落后地区的油污水处理装置,虽然材料都较为经济,但其处理效果不佳,且内部结构损坏后难以及时更换。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过滤型油污水处理设备,处理速率高,且适用于多种含油污水。在吸附处理单元增加了菌群的附着,使得该装置的生物炭吸附层,可以长久的保持不饱和状态,且装置盒盖的设计使得装置的内部元件替换变得简单,其底部万向轮的设计使得该装置运输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设计一种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来处理含油污水的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含油污水需要二次处理和基建条件多等问题。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主体结构,初滤单元、两层吸附处理单元、万向轮和盒盖,其中两层吸附处理单元分为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
7.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为装置盒盖,盒盖与主体结构通过铰链连接,可自由开关。初滤单元和两层吸附处理单元损坏时可以通过顶部打开盒盖对损坏部位进行自由更换。
8.所述盒盖与装置闭合处设置有减震弹簧以缓冲盒盖下落时的损坏。在装置入水口出装有盒盖开关,与装置主体通过铰链连接。关闭盒盖时下压弹簧关闭开关,可有效阻止异物进入装置内部。
9.所述初滤单元为一层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备的100-300目的筛网,目的在
于过滤水体中的大颗粒物质,防止其堵塞吸附处理单元蜂窝板。
10.所述吸附处理单元为改性生物炭材料搭载高效降解菌群后附着于蜂窝板上,在吸附油污的同时可以完成对油污的降解处理。
11.为使得处理后的油污水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本装置设置了两层吸附处理单元,所述两层吸附处理单元串联而成,吸附处理单元遵循过滤精度逐级升高的原则,即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处理精度《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处理精度。
12.所述吸附处理单元的蜂窝板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得,所述蜂窝孔隙为5-10μm,遵从下级处理单元孔隙小于上级处理单元原则,即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蜂窝板孔隙》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蜂窝板孔隙。
13.所述初滤单元、吸附处理单元均由螺栓固定于装置内壁。吸附处理单元设计为圆弧形,增大了与含油污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处理效率。
14.所述吸附处理单元的附着菌群由多种噬油菌复配而成,噬油菌相互之间无抑制作用,且无病原性。通过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步分解油污,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15.所述吸附处理单元的石油降解菌群附着于马弗炉内500-700℃加热1-3h制得的骨头基生物炭中,通过磷酸改性增大生物炭孔隙,提高油污吸附量。
16.所述万向轮位于装置底部,且设有车轮锁定装置,可异位处理多处含油污水,方便了运输过程。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吸附材料搭载噬油菌群实现了含油污水的处理,使得生物炭长期处于不饱和状态,进而提高了装置对于含油污水的处理效率。含油污水通过自身重力实现过滤,简化了结构设计,通过两层吸附处理单元,提高了滤出的水质。由于装置顶部设置了可打开式盒盖,并且初滤层和吸附处理层采用螺栓固定,当装置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更换。装置下部车轮设计可满足异位处理需求,并且过滤速率高,处理效果好,可更广泛的满足用水要求。
附图说明
19.图1为油污处理装置结构简图;
20.图2为油污处理装置正面剖视图;
21.图3为油污处理装置盒盖闭合时状态图;
22.图4为油污处理装置盒盖打开时状态图;
23.图5为油污处理装置盒盖铰链工作原理图;
24.图6为油污处理装置内部结构图;
25.图7为吸附处理单元俯视剖面图;
26.图8为吸附处理单元正面剖视图(部分);
27.图9为油污处理装置底部车轮图;
28.图10为油污处理装置水流走向工作图。
29.图中:1、主体结构,2、入水口,3、止水阀,4、铰链,5、减震弹簧,6、盒盖开关,7、盒盖手柄,8、盒盖,9、螺栓,10、初滤单元,11、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12、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13、出水口,14、万向轮,15、底座,16、刹车装置,17、转向轴,18、车轮,19、生物炭搭载的高效
降解菌群,20、吸附处理装置蜂窝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2所示的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主体结构(1)内有初滤单元(10)、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11)和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12)。入水口(2)设置在装置主体结构(1)的上方,同时主体结构(1)的最下端设置有出水口(13),吸附处理单元(10)与入水口(2)中间设置有初滤单元(10),且初滤单元(10)上均匀的开设有微通道。同时主体结构(1)顶部设置有盒盖(8),且盒盖(8)与主体结构(1)通过铰链(4)连接,使用时可通过拉盒盖手柄(7)来打开盒盖(8)从而对初滤单元(10)、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11)和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12)进行清理与更换,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31.如图3、4、5所示,盒盖(8)通过铰链(4)与主体结构(1)连接,在盒盖(8)与主体结构(1)闭合处设置有减震弹簧(5),可以有效降低盒盖(8)闭合时与主体结构(1)的碰撞,减少油污吸附装置的损坏程度。在入水口(2)侧盒盖(8)附近设置有盒盖开关(6),其存在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意外因素造成的盒盖打开而导致的昆虫及杂物进入装置内部进而堵塞初滤单元(10)和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11)和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12)的孔隙从而导致含油污水无法过滤或者过滤效率低下的问题。
32.如图6所示装置内部结构,初滤单元(10)、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11)和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12),通过螺栓(9)固定于主体结构(1)上,当装置发生堵塞时可以通过旋转螺栓(9)对内部过滤层进行清理或者更换。吸附处理单元(11、12)设计为弧形,增大与含油污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装置的处理效率。
33.如图7所示,吸附处理单元分为两层,为改性生物炭材料搭载高效降解菌群(19)通过生物固定化技术附着于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制作的蜂窝板(20)上。吸附处理单元均开设有5-10μm的孔隙,使得油污水可以由于自身重力通过孔隙流入下一过滤单元。过滤处理单元孔隙遵从下级处理单元孔隙小于上级处理单元孔隙原则,即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孔隙》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孔隙。
34.如图9所示,装置底部装有万向轮(14),大大方便了装置的运输过程,车轮(18)为橡胶材质,通过转向轴(17)实现装置的转向功能,在其上部设有刹车装置(16),通过按压刹车装置(16)可以使得装置静止于待处理含油污水的储存装置附近。
35.实施例:在使用该油污吸附处理装置时,如图10所示,首先可利用万向轮(14)将装置运输到但处理含油污水处,关闭止水阀(3),利用抽水泵将含油污水通过进水口(2)抽至装置主体(1)内部,然后在油污水体在自身重力下,通过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制作的初滤单元(10),初滤单元(10)为200目筛网结构,可过滤油污水体中的杂质,防止体积较大的杂质堵塞两层吸附处理单元(11、12)。在油污水体通过初滤单元(10)后已完成对水体的第一遍过滤,剩余油污水水体杂质较少。然后再自身重力作用下继续通过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11),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11)的孔隙设置为10μm,对油污水体中大于10μm的油污进行第二次过滤,并且于吸附处理层中的高效降解菌群对油污实现同步处理,处理油污后的改性生物炭可以继续吸附油污以达到循环吸附的效果。在通过第一级吸附处理单元(11)后,油污水完成了第二次过滤。并且由于自重,油污水会继续向下以通过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12)以完成第三次,需要提及的是,第二级吸附处理单元(12)的孔隙大小为6μm。通过不同
孔隙的油污水会在过滤过程中水体中的油污会逐步减少,直至通过所有过滤层,出水口(13)位于装置的下端,当完成所有过滤环节后,水体会由于自重从出水口(13)流出。也可以打开出水口(13)处止水阀(3),通过万向轮(14)将装置运输至可排放处再进行排放。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