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荷泵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12:36: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荷泵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荷泵具有电源转换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因此,手机常采用电荷泵来实现电压转换,无论是升压电荷泵还是降压电荷泵,都会具有用于充放电的电容,该电容的容值比较大,电容的体积也比较大,无法集成到电荷泵的芯片中,因此,电容会布设在电荷泵芯片的旁边,在电容充放电的过程中,电容两端处的电压跳变会耦合到输出电源走线,形成噪声。
3.虽然,相关技术方案中,可通过增加电荷泵中的开关管的开关频率来消除上述噪声,然而,对于电荷泵来说,其电源效率与开关管的开关频率成负相关,如开关管的开关频率由250khz升高至1200khz时,流经开关管的电流增大约20ma,此时功率增大约160mw,会使得电荷泵的功耗过大,进而造成电荷泵的电源效率降低,影响了电荷泵的性能,无法满足对电荷泵的使用需要。
4.虽然相关技术方案中又提出增加电容与电源走线之间的位置约束,以便降低噪声的方案,然而用于充放电的电容的体积比较大,占据较大的布局面积,使得电容与电荷泵的输出电源走线之间的布局限制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荷泵,能够解决在电容充放电的过程中,电容两端处的电压跳变耦合到输出电源走线上,形成噪声,而相关技术方案中,可增加电容与电源走线之间的位置约束,以便降低噪声的方案,然而用于充放电的电容的体积比较大,占据较大的布局面积,使得电容与电荷泵的输出电源走线之间的布局限制比较高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荷泵,包括:电路板;电荷泵芯片,设于电路板上;电源走线,设于电路板上;第一电容,设于电路板上,在第一电容工作时,第一电容在电源走线上耦合形成第一噪声信号;噪声消除器件,设于电路板上,噪声消除器件能够在电源走线上耦合形成第二噪声信号,第二噪声信号与第一噪声信号叠加后可相互抵消。
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电荷泵。
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荷泵,该电荷泵除了包括电荷泵芯片、电源走线、第一电容、用于承载电源走线和第一电容的电路板之外,还包括噪声消除器件。其中,通过在电荷泵中设置噪声消除器件,以便利用设置的噪声消除器件在电源走线的耦合形成的第二噪声信号与第一电容在电源走线上耦合形成的第一噪声信号相互叠加,进而实现噪声相互抵消。在此过程中,在消除电源走线上的干扰的同时,无需再关注第一电容与电源走线之间的隔离限制,因此,放宽了电荷泵对隔离度的要求。
9.在上述实施例中,无需采用增加电荷泵的开关频率的方式来消除上述噪声,确保了电荷泵的电源效率。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荷泵的布局示意图之一;
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荷泵的布局示意图之二;
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荷泵的布局示意图之三;
13.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耦合抵消示意图之一;
14.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耦合抵消示意图之二;
1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荷泵的布局示意图之四;
1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升压电荷泵输入和输出电压示意图之一;
1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升压电荷泵输入和输出电压示意图之二;
1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升压电荷泵的示意图;
19.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降压电荷泵的示意图;
20.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双相电荷泵的示意图;
21.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双相电荷泵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压示意图;
22.图13是相关技术方案中,电源走线上的耦合干扰的强度示意图;
23.图14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走线上的耦合干扰的强度示意图。
24.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5.100电路板,1001第一介质层,1002第二介质层,1003第三介质层,101电源走线,102噪声消除器件,103电荷泵芯片,1031供电输出端脚,1032第一端脚,1033第二端脚,1021耦合器件,1022反相器,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q1第一开关器件,q2第二开关器件,q3第三开关器件,q4第四开关器件,q5第五开关器件,q6第六开关器件,q7第七开关器件,q8第八开关器件,q9第九开关器件,q10第十开关器件,q11第十一开关器件,q12第十二开关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荷泵和电子设备。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荷泵,包括:电路板100、电源走线101、第一电容c1、噪声消除器件102和电荷泵芯片103。其中,电荷泵芯片103设于电路板100上;电源走线101设于电路板100上;第一电容c1设于电路板100上,噪声消除器件102设于电路板100上,在第一电容c1工作时,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耦合形成第一噪声信号;噪声消除器件102能够在电源走线101上耦合形成第二噪声信号,第二噪声信号与第一噪声信号叠加后可相互抵消。
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荷泵,该电荷泵除了包括电荷泵芯片103、电源走线101、第一电容c1、用于承载电源走线101和第一电容c1的电路板100之外,还包括噪声消除器件102。其中,设置的噪声消除器件102能够在电源走线101上耦合形成的第二噪声信号,并且第二噪声信号能够与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耦合形成的第一噪声信号相互叠加,进而实现噪声相互抵消。在此过程中,在消除电源走线101上的干扰的同时,无需再关注第一电容c1与电源走线101之间的隔离限制,因此,放宽了电荷泵对隔离度的要求。
33.在上述实施例中,无需采用增加电荷泵的开关频率的方式来消除上述噪声,确保了电荷泵的电源效率。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走线101可以理解为电荷泵用于输出电压的走线,其中,第一电容c1用于在电荷泵工作时进行充放电,以实现电压转换。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沿电路板100的层叠方向下,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的投影面积为第一面积,噪声消除器件102在电源走线101的投影面积为第二面积,第一面积等于第二面积。
36.其中,电路板为多层结构,电路板的层叠方向为多层结构的堆叠方向。
37.图2和图3中,电路板为多层结构,图中示出了层叠方向的一种具体示例。
38.可选地,层叠方向可以理解为电路板的厚度方向。
39.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第一电容c1和噪声消除器件102在电源走线101上的投影面积相同,以使第一电容c1与电源走线101之间的状态和噪声消除器件102与电源走线101之间的状态相同或相近,进而确保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耦合形成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噪声消除器件102在电源走线101上耦合形成的第二噪声信号相近,从而确保第一噪声信号和第二噪声信号叠加后能够相互抵消。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通过焊盘焊接到电路板100上,噪声消除器件102也是通过焊盘焊接到电路板100上,在第一面积等于第二面积的情况下,第一电容c1的焊盘面积与噪声消除器件102的焊盘面积相等。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荷泵芯片103具有供电输出端脚1031、第一端脚1032和第二端脚1033,供电输出端脚1031与电源走线101连接,第一端脚1032和第二端脚1033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42.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电荷泵芯片103与电源走线101和第一电容c1之间的详
细连接关系,其中,电荷泵芯片103对接收到的供电信号进行控制,利用第一电容c1充放电,通过供电输出端脚1031向电源走线101输出调整后的供电信号,以输出满足需要的供电信号。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噪声消除器件102包括:耦合器件1021;反相器1022,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二端脚1033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与耦合器件1021连接。
44.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噪声消除器件102的具体结构,其中,耦合器件1021可以理解为在用于与电源走线101进行耦合的器件,利用设置的反相器1022来获取第一电容c1工作的状态,并根据该工作状态反馈到耦合器件1021上,以便确保耦合器件1021工作时对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影响与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影响相反,也即,在耦合器件1021工作时对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影响与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影响在叠加的时候可以相互抵消消除。在上述实施例中,反相器1022是与第二端脚1033连接的,也即是与第一电容c1连接,因此,反相器1022可以准确检测到第一电容c1的工作情况,并将第一电容c1的工作情况反馈到耦合器件1021上,以便驱动耦合器件1021动作,在此过程中,第一电容c1和耦合器件1021可以实现同步动作的效果,确保了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干扰的消除效果。
45.具体地,以图7和图8为例,在电荷泵为升压电荷泵和降压电荷泵的情况下,第一端脚1032和第二端脚1033处的电压波形,其中,vin为供电信号的电压,vout为电荷泵输出的电压。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耦合器件1021包括焊盘。
47.在该实施例中,耦合器件102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焊盘来替代,在此方案中,无需在焊盘的基础上焊接元器件,因此,降低了电荷泵的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可以不焊接元器件,因此,减少了焊接的元器件对电路板100上布局控件的占用,降低了电路板100的使用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电路板100的空间利用率。
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焊盘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其根据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的投影面积相关,具体地,在焊盘的面积为固定值的情况下,焊盘的数量与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的投影面积为正相关。
49.举例来说,在第一电容c1由四个已知容值的贴片电容组成的情况下,焊盘的数量可以是四个,以便确保焊盘在电源走线101上耦合形成的第二噪声信号与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耦合形成的第一噪声信号在叠加后能够抵消消除。
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荷泵芯片103还具有供电输入端脚,电荷泵芯片103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1,第一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与供电输入端脚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第二端与第一端脚1032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第二开关器件q2的第一端与第一端脚1032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第二端与供电输出端脚1031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第三开关器件q3的第一端与供电输入端脚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第二端与第二端脚1033连接;第四开关器件q4,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脚1033连接,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二端接地。
51.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电荷泵芯片103的一种可能集成方案,需要说明的是,电荷泵芯片103可以根据电荷泵的选取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单相2倍升压电荷泵的电荷泵芯片103的集成方案的示例。
52.其中,单相2倍升压电荷泵的电荷泵芯片103工作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四开关器件q4导通,第二开关器件q2和第三开关器件q3截止,此时,第一电容c1接入在供电输入端脚与接地之间,供电输入端脚向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为供电输入端脚输入的电压;在单相2倍升压电荷泵的电荷泵芯片103工作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四开关器件q4截止,第二开关器件q2和第三开关器件q3导通,此时,第一电容c1接入在供电输入端脚和供电输出端脚1031之间,第一电容c1放电,由于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因此,供电输出端脚1031输出的电压为供电输入端脚输入的电压与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的和值,也即两倍供电输入端脚输入的电压,以此实现电压的变换。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电荷泵芯片103是单相1/2倍降压电荷泵的电荷泵芯片103的情况下,电荷泵芯片103的电路拓扑结构如下:第一开关器件q1,第一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与供电输入端脚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第二端与第一端脚1032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第二开关器件q2的第一端与第一端脚1032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第二端与供电输出端脚1031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第三开关器件q3的第一端接地,第三开关器件q3的第二端与第二端脚1033连接;第四开关器件q4,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脚1033连接,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二端与供电输出端脚1031连接。
54.在该实施例中,在单相1/2倍降压电荷泵的电荷泵芯片103工作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四开关器件q4导通,第二开关器件q2和第三开关器件q3截止,此时,第一电容c1接入在供电输入端脚与供电输出端脚1031之间,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占据供电输入端脚输入的电压的一部分;而在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四开关器件q4截止,第二开关器件q2和第三开关器件q3导通时,第一电容c1接入在接地和供电输出端脚1031之间,此时,第一电容c1放电,也即向供电输出端脚1031供电,以便将第一电容c1上的剩余电能释放出去,通过合理控制第一开关器件q1、第二开关器件q2、第三开关器件q3和第四开关器件q4动作,可以实现供电输出端脚1031输出的电压为供电输入端脚输入的电压的一半,以此来实现降低输出。
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和噪声消除器件102位于电路板100的不同介质层。
56.具体地,在第一电容c1和噪声消除器件102位于电路板100的不同层的情况下,第一电容c1位于电路板100的第一介质层,电源走线101位于电路板100的第二介质层,噪声消除器件102位于电路板100的第三介质层;其中,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沿层叠方向层叠设置,且第一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位于第二介质层的两侧。
57.举例来说,如图2和图5所示,电路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介质层1001、第二介质层1002和第三介质层1003,其中,第一电容c1位于第一介质层1001,电源走线101位于第二介质层1002,噪声消除器件102位于第三介质层1003。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和噪声消除器件102位于电路板100的同一介质层。
59.具体地,如图3所示,电路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介质层1001、第二介质层1002,其中,第一电容c1和噪声消除器件102位于第一介质层1001,电源走线101位于第二介质层1002。
60.在该实施例中,无需再关注电路板100邻层布线举例的限制,也无需在布设第一电
容c1的第一介质层1001与布设电源走线101的第二介质层1002之间布设铺地隔离,因此,降低了电路板100的设计难度,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电路板100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电路板100的使用成本。
61.值得指出的是,在噪声消除器件102设于电路板100的第三介质层1003上的情况下,减少了噪声消除器件102在第一介质层1001上的布局空间的占用,便于节省第一介质层1001上的布局空间给其它贴片器件,摆脱了第一电容c1和噪声消除器件102布设在第一介质层1001、且需要同时与电源走线10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布局约束,提高了电路板100的空间利用率,也提高了电路板100上布局的灵活性。
6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层1001为电路板100的表层,其中,电荷泵芯片103设于第一介质层1001上,以方便将电荷泵芯片103焊接到电路板100上。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噪声消除器件102设于电路板100的第三介质层1003上的情况下,噪声消除器件102和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上的投影重叠。
64.在该实施例中,从投影面的角度限定噪声消除器件102与第一电容c1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噪声消除器件102设置在第三介质层1003上,而第一电容c1位于第一介质层1001上,通过限定两者在电源走线101上的投影重叠,以便确保噪声消除器件102在电源走线101上形成的耦合干扰与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形成的耦合干扰的强度相近,从而确保形成的耦合干扰在叠加后能够相互抵消,进而消除电源走线101上的干扰。
65.此外,通过限定两者在电源走线上的投影重合,确保噪声消除器件102和第一电容c1是相对电源走线101是对称设置的,确保了噪声消除器件102在电源走线101上形成的耦合干扰与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形成的耦合干扰的强度相近,从而确保形成的耦合干扰在叠加后能够相互抵消,进而消除电源走线101上的干扰。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与电源走线101之间具有第一耦合系数,噪声消除器件102与电源走线101之间具有第二耦合系数,第一耦合系数和第二耦合系数相同。
67.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第一耦合系数和第二耦合系数相同,以便确保噪声消除器件102在电源走线101上形成的耦合干扰和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线101上形成的耦合干扰相近,以便确保形成的耦合干扰在叠加后能够相互抵消,进而消除电源走线101上的干扰。
68.在此过程中,在确保第一耦合系数和第二耦合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无需关注噪声消除器件102在第一介质层1001或第三介质层1003上的位置,因此,降低了噪声消除器件102的设置对电路板100空间布局的限制,为电路板100布局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为提高电路板100的利用率和降低电路板100的成本提供了基础。
6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电荷泵为双相电荷泵的情况下,噪声消除器件102为双相电荷泵的第二电容c2。
70.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噪声消除器件102可选取的方案,其中,在电荷泵为双相电荷泵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双相电荷泵的第二电容c2来作为噪声消除器件102,在此过程中,在实现消除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干扰的同时,无需额外布设元器件,因此,上述方案具有不增加制造成本的特点。
71.其中,双相电荷泵的利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轮流充放电,在不同的间隙输出,如在第一电容c1充电时,第二电容c2放电;在第一电容c1放电时,第二电容c2充电,具体地,双相电荷泵的结构除了包含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之外,还包括如下器件:
72.第五开关器件q5,第五开关器件q5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供电信号,第五开关器件q5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脚1032连接,其中,供电信号的电压为vin,电荷泵的输出电压为vout;
73.第六开关器件q6,第六开关器件q6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脚1032连接,第六开关器件q6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走线101连接;
74.第七开关器件q7,第七开关器件q7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供电信号,第七开关器件q7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脚1033连接;
75.第八开关器件q8,第八开关器件q8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脚1033连接,第八开关器件q8的第二端接地;
76.第九开关器件q9,第九开关器件q9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供电信号,第九开关器件q9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脚1032连接;
77.第十开关器件q10,第十开关器件q10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脚1032连接,第十开关器件q10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走线101连接;
78.第十一开关器件q11,第十一开关器件q11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供电信号,第十一开关器件q1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脚1033连接;
79.第十二开关器件q12,第十二开关器件q1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脚1033连接,第十二开关器件q12的第二端接地。
80.其中,在第一电容c1放电、第二电容c2充电时,第五开关器件q5、第八开关器件q8截止,第六开关器件q6和第七开关器件q7导通,第九开关器件q9和第十二开关器件q12导通,第十开关器件q10和第十一开关器件q11截止;而在第一电容c1充电、第二电容c2放电时,第五开关器件q5、第八开关器件q8导通,第六开关器件q6和第七开关器件q7截止,第九开关器件q9和第十二开关器件q12截止,第十开关器件q10和第十一开关器件q11导通。
81.其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接收到的是同一个供电信号,因此,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如图12所示(由于直流无法耦合,图中忽略直流分量,电容两端电压跳变相位相同)。
82.由图12可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脉冲跳变方向相反,也即,在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向上跳变时,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向下跳变,反之,在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向下跳变时,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向上跳变,在此情况下,第一电容c1在电源走向上形成的耦合干扰和第二电容c2在电源走向上形成的耦合干扰相反,故叠加后的耦合干扰得以消除。
83.如图13和图14所示,其中,图13为相关技术方案中,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干扰的强度示意图,图14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干扰的强度示意图,由图可知,耦合干扰的强度有所改善。
8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五开关器件q5、第六开关器件q6、第七开关器件q7、第八开关器件q8、第九开关器件q9、第十开关器件q10、第十一开关器件q11和第十二开关器件q12集成在电荷泵芯片103中。
8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电荷泵。
8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8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采用双电芯方案供电,其中,双电芯方案的供电电压为8伏特,可采用本技术提出的电荷泵将8伏特的电压转换为4伏特,以供为射频功率放大器进行供电,由于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干扰能够与全球通(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信号进行调制,产生gsm开关谱、调制谱超标的问题,应用本技术提出的电荷泵,能够减少电源走线101上的耦合干扰,进而解决了gsm开关谱、调制谱超标的问题。
8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