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10:39: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实现过滤的吸管。


背景技术:

2.现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吸管大多为直管的结构形式,针对含有果肉或者固体的饮品时,吸管可实现过滤的功能。
3.在相关技术中,使用吸管时,无法避免地会产生气泡,并将液体中的气泡吸入体内,这样容易造成用户产生腹胀感,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在婴幼儿吸食液态奶的过程中,由于经常反复吸吐吹气,在剩余液态奶中产生气泡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会使得婴幼儿在下一次喝奶的过程中,会将气泡连同液体一并吸入体内,从而造成打嗝,更有甚至造成呕吐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过滤的吸管,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使用吸管时容易吸食气泡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过滤的吸管包括:管体;第一过滤件,设置于管体的顶部。第二过滤件,设置于管体的底部。其中,第一过滤件的长度a以及与管体的长度b之间满足:1/5≤a/b≤1/3。
6.进一步地,第一过滤件和管体可拆卸地连接或者固定连接,第二过滤件和管体可拆卸地连接或者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第一过滤件包括第一连接管段及设置在第一连接管段的内部的第一过滤网,第一连接管段和管体连接。
8.进一步地,第二过滤件包括第二连接管段及设置在第二连接管段远离管体的端部的第二过滤网,第二连接管段和管体连接。
9.进一步地,第一过滤件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件包括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和第二过滤网的网孔大小相同。
10.进一步地,第一过滤件和管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连接,或者过盈连接;第二过滤件和管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连接,或者过盈连接。
11.进一步地,第二过滤网为平板状,或者第二过滤网围设成球形。
12.进一步地,当第二过滤网为平板状时,第二连接管段远离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端面,第二过滤网设置于倾斜端面上。
13.进一步地,当第二过滤网为平板状时,第二连接管段包括管主体和设置于管主体上并沿管主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出部,凸出部设置于管主体远离管体的一端,第二过滤网设置于管主体内并与凸出部相邻设置或者间隔设置。
14.进一步地,当第二过滤网为球形时,第二过滤网设置于第二连接管段远离管体的一端。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过滤件设置在管体的顶部,第二过滤件设置在管体的底部,具体地,第二过滤件的长度a和管体的长度b之间满足:1/5≤a/b≤1/3。通过上述的设置,使用可实现过滤的吸管时,第二过滤件能够实现初次破泡,随着继续吸食,液体能够流至第一过滤件处,第一过滤件能够对液体中的气泡再次进行破泡,这样能够避免气泡被吸食。同时,由于第一过滤件的长度a和管体的长度b之间满足:1/5≤a/b≤1/3,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破泡的效果,即气泡经过第二过滤件后,能够在第一过滤件内实现缓冲,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泡。这样能够避免用户将气泡吸入体内造成腹胀感,影响用户体验。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吸管时容易吸食气泡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侧视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图1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俯视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1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剖视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示出了图5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7示出了图5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剖视示意图;
24.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示出了图8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10示出了图8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俯视示意图;
27.图11示出了图8的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剖视示意图。
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9.10、管体;20、第一过滤件;21、第一连接管段;22、第一过滤网;30、第二过滤件;31、第二连接管段;311、倾斜端面;312、管主体;313、凸出部;32、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2.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
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3.在现有技术中,只考虑过滤掉液体中的固体混合物,而并未考虑到如何将液体中产生的气泡进行过滤,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可实现过滤的吸管包括:管体10、第一过滤件20以及第二过滤件30。第一过滤件20设置于管体10的顶部。第二过滤件30设置于管体10的底部。其中,第一过滤件20的长度a以及与管体10的长度b之间满足:1/5≤a/b≤1/3。
34.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第一过滤件20设置在管体10的顶部,第二过滤件30设置在管体10的底部,具体地,第一过滤件20的长度a和管体10的长度b之间满足:1/5≤a/b≤1/3。通过上述的设置,使用可实现过滤的吸管时,第二过滤件30能够实现初次破泡,随着继续吸食,液体能够流至第一过滤件20处,第一过滤件20能够对液体中的气泡再次进行破泡,这样能够避免气泡被吸食。同时,由于第一过滤件20的长度a和管体10的长度b之间满足:1/5≤a/b≤1/3,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破泡的效果,即气泡经过第二过滤件30后,能够在第一过滤件20内实现缓冲,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泡。这样能够避免用户将气泡吸入体内造成腹胀感,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吸管时容易吸食气泡的问题。
35.具体地,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过滤件20的长度a以及与管体10的长度b之间满足:a/b=1/4。
3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件20可以采用标准件,标准件有多种尺寸。
37.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过滤件20和管体1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固定连接,第二过滤件30和管体1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过滤件20和管体1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过滤件30和管体10可拆卸地连接。
38.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滤件和管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过滤件和管体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过滤件和管体固定连接,第二过滤件和管体可拆卸地连接。
39.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过滤件20包括第一连接管段21及设置在第一连接管段21的内部的第一过滤网22,第一连接管段21和管体10连接。第一连接管段21的设置能够与管体10实现连接,这样能够降低连接的难度。第一过滤网22能够实现破泡,即气泡能够与第一过滤网22接触,进而实现了破泡。
40.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过滤件30包括第二连接管段31及设置在第二连接管段31远离管体10的端部的第二过滤网32,第二连接管段31和管体10连接。第二连接管段31的作用与第一连接管段21的作用相同,均是为了更好地与管体10连接。同时第二过滤网32能够实现破泡,具体地,第二过滤网32为初次破泡,第一过滤网22为二次破泡。
41.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管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三过滤网,第三过滤网和第一
过滤网之间的长度需要大于第一过滤件的长度,这样能够保证破泡的效果。
42.具体地,吸食奶粉泡成的液态奶,为了达到好的过滤效果,第一过滤网22和第二过滤网32的网孔可以设置成小一点,在吸食不可溶解颗粒物的应用场景中,例如麦片冲泡形成的溶液,第一过滤网22和第二过滤网32的网孔可设置大一点。
43.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过滤件20包括第一过滤网22,第二过滤件30包括第二过滤网32,第一过滤网22的网孔和第二过滤网32的网孔大小相同。上述的设置能够保证过滤的效果,具体地,若是第一过滤网22和第二过滤网32的网孔大小不同,这样会影响破泡的效果。当第一过滤网22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32的网孔,这样会使得气泡先经过第二过滤网32,再通过第一过滤网22,此时第一过滤网22无法实现二次破泡。当第一过滤网22的网孔小于第二过滤网32的网孔,这样气泡先经过第二过滤网32时能够实现破泡,但是由于第二过滤网32的网孔大于第一过滤网22的网孔,大量的气泡在第一过滤网22处破裂,这样会在第一过滤网22的上方再次产生气泡。
44.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过滤件20和管体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连接,或者过盈连接;第二过滤件30和管体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连接,或者过盈连接。上述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第一过滤件20和管体10连接,同时第二过滤件30和管体10连接。同时上述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设置。具体地,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过滤件20和管体10之间过盈连接,第二过滤件30和管体10之间过盈连接。
45.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过滤网32为平板状,上述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实现过滤和破泡。
46.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当第二过滤网32为平板状时,第二连接管段31远离管体10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端面311,第二过滤网32设置于倾斜端面311上。上述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二过滤网32和盛放液体的容器的底壁接触,这样能够避免可实现过滤的吸管无法吸取液体。
47.如图5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中,当第二过滤网32为平板状时,第二连接管段31包括管主体312和设置于管主体312上并沿管主体31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出部313,凸出部313设置于管主体312远离管体10的一端,第二过滤网32设置于管主体312内并与凸出部313相邻设置或者间隔设置。上述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过滤网32和盛放液体的容器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凸出部313和容器的底部接触。
48.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凸出部313为多个,多个凸出部313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凸出部313之间形成过流通道,液体能够从过流通道流通。
49.如图8至图11所示,在实施例三中,第二过滤网32围设成球形。球形的设置能够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这样能够提高可实现过滤的吸管的吸取速度。
50.如图8至图11所示,在实施例三中,当第二过滤网32为球形时,第二过滤网32设置于第二连接管段31远离管体10的一端。上述的设置能够实现破泡。球形的第二过滤网3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
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2.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