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制冷压缩机组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9:46: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并联制冷压缩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制冷压缩机组。


背景技术:

2.制冷压缩机组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四大部件为主,储液器、油分离器、过滤器以及各种阀门等辅助部件组成的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冷链物流以及冷库等行业领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大型冷库的需冷量,并联制冷压缩机组已逐渐取代单级制冷机组成为大型冷库的关键核心设备。
3.并联制冷压缩机组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压缩机采用并联的方式集中安装于机架上,共同为冷库主体提供冷量的制冷机组,由机架、若干台压缩机、排气集管、供液集管、回气集管、油分离器、储液器、过滤器、各种截止阀、各种控制阀以及控制系统等零部件组成,其中并联制冷压缩机组共用同一个蒸发器、油分离器、储液器以及各种集管,具有共同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能根据冷库的最终需冷量大小进行能量调节,具有集中控制、远程控制和运行可靠的特点。
4.目前大型化和多并联制冷压缩机组(例如五台或五台以上并联运行的压缩机)若共用同一个冷凝器已无法满足换热需求,并且容易导致冷凝器内冷凝压力过高,严重影响着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制冷量。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满足大型化和多并联制冷压缩机组的换热需求,增强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亟需一种双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制冷压缩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缺陷,为了解决大型化和多并联制冷压缩机组排出气体的冷凝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双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制冷压缩机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双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制冷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排气集气管、油分离器、蒸发式冷凝器、立式储液器、板式换热器、循环桶、桶泵、吸气集气管和控制柜,其中若干台压缩机、油分离器、板式换热器、控制柜、吸气集气管和排气集气管集中安装于并联制冷压缩机组的机架上,若干台压缩机安装于机架的顶部,油分离器和板式换热器分别安装于机架的底座的左右两侧,若干台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通过排气支管连接至排气集气管上,排气集气管的左侧出口与油分离器的进口相连接,油分离器的出口处安装有截止阀且通过管道连接至集管甲,集管甲通过两路分支管道分别与两个蒸发式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接,两个蒸发式冷凝器的出口通过两路分支管道分别连接至集管乙并与立式储液器顶部的进口相连接,立式储液器底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循环桶右侧的进口处,若干台桶泵采用并联的方式安装于循环桶的下端,若干台桶泵的出口通过共用管道引至蒸发器,由蒸发器回流的冷媒介质经过循环桶上端的进口进入循环桶内部,循环桶上端的出口通过吸气集气管分别与若干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立式储液器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集管甲。
8.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左侧进口通过截止阀与排气集气管右侧的分支管道相连接,板式换热器的顶端出口通过截止阀与立式储液器左侧的进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右侧进口通过截止阀与立式储液器左侧的出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右侧下端出口通过截止阀与立式储液器底部的出口管道相连接。
9.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油分离器出口处的竖直管道与处于水平状态的集管甲之间设置上返水弯,防止液态的冷媒介质沿着油分离器出口的竖直管道回流至油分离器内,立式储液器顶部出口处的竖直管道与水平状态的集管甲之间设置上返水弯,防止液态的冷媒介质沿着立式储液器顶部出口的竖直管道回流至立式储液器内。
10.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集管甲的末端处沿着冷媒介质流动方向上,通过外加支管的方式依次安装安全阀、排空阀和压力表,其中安全阀和排空阀的出口处分别设置u型弯,避免外接环境的颗粒物质或其它物质进入安全阀和排空阀出口处的管道内。
11.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柜通过其内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着蒸发式冷凝器、压缩机和桶泵的启停数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制冷压缩机组的系统图。
13.图中标记为:1:压缩机;2:吸气集气管;3:油分离器;4:排气集气管;5:循环桶;6:桶泵;7:板式换热器;8:立式储液器;9:蒸发式冷凝器;91:安全阀;92:排空阀;93:压力表;10:集管甲;11:集管乙;12: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参阅附图1,一种双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制冷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1、排气集气管4、油分离器3、蒸发式冷凝器9、立式储液器8、板式换热器7、循环桶5、桶泵6、吸气集气管2和控制柜12,其中若干台压缩机1、油分离器3、板式换热器7、控制柜12、吸气集气管2和排气集气管4集中安装于并联制冷压缩机组的机架上,若干台压缩机1安装于机架的顶部,油分离器3和板式换热器7分别安装于机架的底座的左右两侧,若干台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通过排气支管连接至排气集气管4上,排气集气管4的左侧出口与油分离器3的进口相连接,油分离器3的出口处安装有截止阀且通过管道连接至集管甲10,集管甲10通过两路分支管道分别与两个蒸发式冷凝器9的进口相连接,两个蒸发式冷凝器9的出口通过两路分支管道分别连接至集管乙11并与立式储液器8顶部的进口相连接,立式储液器8底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循环桶5右侧的进口处,若干台桶泵6采用并联的方式安装于循环桶5的下端,若干台桶
泵6的出口通过共用管道引至蒸发器,由蒸发器回流的冷媒介质经过循环桶5上端的进口进入循环桶5内部,循环桶5上端的出口通过吸气集气管2分别与若干台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连接,立式储液器8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集管甲10。
17.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板式换热器7的左侧进口通过截止阀与排气集气管4右侧的分支管道相连接,板式换热器7的顶端出口通过截止阀与立式储液器8左侧的进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7的右侧进口通过截止阀与立式储液器8左侧的出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7的右侧下端出口通过截止阀与立式储液器8底部的出口管道相连接。
18.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油分离器3出口处的竖直管道与处于水平状态的集管甲10之间设置上返水弯,防止液态的冷媒介质沿着油分离器3出口的竖直管道回流至油分离器3内,立式储液器8顶部出口处的竖直管道与水平状态的集管甲10之间设置上返水弯,防止液态的冷媒介质沿着立式储液器8顶部出口的竖直管道回流至立式储液器8内。
19.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集管甲10的末端处沿着冷媒介质流动方向上,通过外加支管的方式依次安装安全阀91、排空阀92和压力表93,其中安全阀91和排空阀92的出口处分别设置u型弯,避免外接环境的颗粒物质或其它物质进入安全阀91和排空阀92出口处的管道内。
20.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柜12通过其内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着蒸发式冷凝器9、压缩机1和桶泵6的启停数量。
21.所述的一种双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制冷压缩机组,在冷库系统终端的需冷量较小时,一台或多台压缩机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一个蒸发式冷凝器9处于工作状态;若冷库系统终端的需冷量增大时,控制柜12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启动其余一台或多台压缩机1的命令,此时为了增强蒸发式冷凝器9的换热效果,降低集管甲10内冷媒介质的压力,控制柜12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启动另外一个蒸发式冷凝器9的命令,两个蒸发式冷凝器9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集管甲10内冷媒介质的压力,进一步增强蒸发式冷凝器9的换热效果,打开板式换热器7的进口和出口相连接的截止阀,此时排气集气管4的部分冷媒介质进入板式换热器7内,并与来自立式储液器8的低温冷媒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经过冷却的冷媒介质进入立式储液器8内,液态的冷媒介质留存于立式储液器8内,而气态的冷媒介质经过立式储液器8顶部出口进入集管甲10内,而板式换热器7的右侧下端出口通过截止阀与立式储液器8底部的出口管道相连接,使得板式换热器7内液态的冷媒介质进入循环桶5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