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9:45: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马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


背景技术:

2.智能马桶中有一个马桶盖及坐圈,用直流马达减速器提供动力,当直流马达正转和反转时带动马桶盖或坐圈实现翻开和闭合。
3.在市场中,用来提供动力的马达减速器均为全齿轮减速器,全齿轮减速器运转时噪音特别大,在安静的居住空间里带来非常不好的体验;并且马达减速器无动力断开装置,在断电情况下,马桶盖或坐圈无法和输入马达机械断开,需要手动翻转马桶盖或坐圈时,马桶盖或坐圈会带动齿轮组及马达跟随转动,阻力会特别大,并且噪音也特别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包括上外壳、下外壳、传感器盖、马达、蜗杆、蜗轮、第二级主动齿轮、第二级从动齿轮、第三级主动齿轮、第三级从动齿轮、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角度传感器固定板、角度传感器、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及单向离合器组件、超矩保护器组件和多个固定螺丝等;第一级传动为蜗杆与蜗轮传动,第二级传动为第二级主动齿轮与第二级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三级传动为第三级主动齿轮与第三级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蜗轮与第二级主动齿轮中间并在同一轴心上设有单向离合器组件、超矩保护器组件,第三级从动齿轮过盈配合设有输出轴,输出轴间隙配合穿过上外壳,输出轴露出上外壳部分插入马桶盖旋转轴心孔;蜗杆跟随马达输出轴转动,并带动蜗轮绕与蜗杆垂直交错轴心转动,蜗轮通过单向离合器组件、超矩保护器组件带动第二级主动齿轮转动,第二级主动齿轮带动第二级从动齿轮转动,第二级从动齿轮与第三级主动齿轮为一体双联齿结构,第三级主动齿轮带动第三级从动齿轮转动,过盈配合在从动齿轮上的输出轴跟随转动并带动马桶盖打开或者关闭;马达输出经过第一级蜗杆蜗轮传动能有效降低噪音,单向离合器组件在断电状态下能切断马达与输出轴之间的动力传输,超矩保护器能在马桶盖受外部冲击时打滑从而保护齿轮及各级传动机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蜗杆中心设有内通孔,蜗杆通过内通孔过盈配合固定在马达输出轴上,马达通过一个以上马达固定螺丝与下外壳牢固连接在一起,蜗杆与蜗轮传动配合,蜗轮设有非光圆内孔,单向离合器主动轴小的一端一体设有非光圆外圈,非光圆外圈与蜗轮的非光圆内孔形状一致并过渡配合伸入蜗轮内部建立传动连接,马达输出的转矩经蜗杆传输过给蜗轮,蜗轮再传输给单向离合器主动轴。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单向离合器组件包括单向离合器从动轮、第一齿轮轴、单向离合器铁圈、铁圈固定片、一个以上的磁珠、单向离合器主动轴,单向离合器主动轴呈t形,中心有一个内通孔,单向离合器主动轴大的一端设有弧形面,铁圈固定片一体设有内通孔,铁圈固定片用固定片固定螺丝与上外壳的固定片第一固定柱、固定片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在一起,单向离合器铁圈一体设有铁圈圆形内通孔,单向离合器铁圈的外圈过盈配合压入铁圈固定片的内通孔建立一体连接,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内表面设有一个以上的磁珠限位弧形凹陷,单向离合器主动轴内通孔间隙配合在第一齿轮轴上,小的一端的非光圆外圈间隙配合穿过单向离合器铁圈的铁圈圆形内通孔,再过渡配合伸入蜗轮的非光圆内孔,磁珠吸附在单向离合器铁圈的端面并分布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的弧形面的两侧保持不动,蜗轮带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的弧形面把磁珠往径向外侧推动,当磁珠卡入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内表面上的磁珠限位弧形凹陷,单向离合器主动轴带动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同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当单向离合器主动轴停止转动并反方向回转一定角度时,转动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则磁珠脱离内表面上的磁珠限位弧形凹陷并推向径向内侧,这时单向离合器主动轴与单向离合器从动轮脱开,无传动连接。从而实现单向离合器主动轴能带动单向离合器从动轮,而单向离合器从动轮无法带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超矩保护器组件包括第二级主动齿轮、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波形垫、单向离合器从动轮、第三摩擦片、第一齿轮轴、第四摩擦片,第一摩擦片一体设有腰形内通孔,第二级主动齿轮一体设有一个内通孔,一体设有一段直齿一体设有一段外腰形b,一体设有摩擦片压紧法兰,外腰形b尺寸与第一摩擦片的腰形内通孔过渡配合,第二摩擦片一体设有第二圆形内通孔且外圈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凸起,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内表面一体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摩擦片限位凹陷、第三摩擦片限位凹陷及从动轮圆形内通孔,第三摩擦片一体设有第三圆形内通孔且外圈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三凸起,第四摩擦片一体设有腰形内通孔并且尺寸与第一摩擦片的腰形内通孔一致;第二级主动齿轮通过内通孔间隙配合在第一齿轮轴上,第二级主动齿轮的外腰形b 过渡配合穿过第一摩擦片腰形内通孔建立过渡配合传动连接,然后间隙配合穿过第二摩擦片的第二圆形内通孔,间隙配合穿过波形垫,间隙配合穿过单向离合器从动轮的从动轮圆形内通孔,间隙配合穿过第三摩擦片的第三圆形内通孔,最后过渡配合穿过第四摩擦片的腰形内通孔并形成传动连接,高出第四摩擦片端面的部份往径向外侧翻转,最终摩擦片压紧法兰与铆压翻边把第二级主动齿轮、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波形垫、单向离合器从动轮、第三摩擦片、第四摩擦片铆压紧在同一轴线上;第二摩擦片的第二凸起与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内的第二摩擦片限位凹陷嵌合在一起形成传动连接,第三摩擦片的第三凸起与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内的第三摩擦片限位凹陷嵌合在一起形成传动连接;单向离合器从动轮转动时带动第二摩擦片、第三摩擦片同步转动,第二摩擦片、第三摩擦片通过压紧产生摩擦力带动第一摩擦片、第四摩擦片同步转动,第一摩擦片、第四摩擦片带动第二级主动齿轮同步转动,当马桶盖受外部冲击产生反向转矩负载并传输到第二级主动齿轮并超过摩擦片设定的转矩值时,第一摩擦片、第四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第三摩擦片处于打滑状态,使反向转矩负载得到释放,保护了各级传动机构及齿轮。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上外壳一体设有通孔、上第一齿轮轴固定孔、第二齿轮轴固定孔、固定片第一固定柱、固定片第二固定柱,下外壳一体设有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安装内孔、下第一齿轮轴固定孔、第二齿轮轴固定孔、马达输出轴让位孔、马达固定螺丝孔、角度传感器过线凹槽、角度传感器盖固定孔、限位槽、输出轴安装内孔,第一齿轮轴一端过盈配合压入上外壳的上第一齿轮轴固定孔、另一端过渡配合插入下外壳的下第一齿轮轴固定孔,第二齿轮轴一端过盈配合压入上外壳的第二齿轮轴固定孔、另一端过渡配合插入下外壳的第二齿轮轴固定孔,上外壳和下外壳用外壳紧固螺丝牢固连接在一起,角度传感器固定板设置在角度传感器盖与下外壳之间,角度传感器盖通过盖板固定螺丝与下外壳牢固连接并把角度传感器固定板压紧。角度传感器引线通过角度传感器过线凹槽引出到下外壳外面。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二级从动齿轮与第三级主动齿轮为一体双联齿结构,中心设有内通孔,无齿的端面设有凹缺,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的中心设有内通孔,无齿的端面设有第一驱动齿凸起,第一驱动齿凸起和凹缺过渡配合嵌合在一起,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一端一体设有和角度传感器内孔形状相同的扁位,另一端一体设有第二光轴,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与第二级从动齿轮、第三级主动齿轮间隙配合设在第二齿轮轴上,并通过第一驱动齿凸起和凹缺过渡配合嵌合建立传动连接,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与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啮合传动,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的第二光轴间隙配合插入下外壳上的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安装内孔,扁位过渡配合插入角度传感器内圈,第三级主动齿轮转动时,带动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转动,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带动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转动,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带动角度传感器内圈转动,从而把运转角度的数据通过角度传感器传输线实时反馈给控制器。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第三级从动齿一体设有腰形内通孔、角度限位凸台,通过角度限位凸台伸入下外壳的限位槽限制第三级从动齿只能在设定的角度内旋转;输出轴中间部分一体设有一段外腰形a,输出轴一端设有第一光轴,一端设有马桶盖安装外腰形,输出轴的外腰形a过盈配合压入腰形内通孔和第三级从动齿建立一体连接,输出轴的第一光轴间隙配合插入下外壳的输出轴安装内孔,输出轴设有的马桶盖安装外腰形间隙配合穿过上外壳的内通孔再插入马桶盖的旋转轴心孔。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第一级采用了蜗杆蜗轮传动,利用蜗杆蜗轮传动低噪音的特点能大幅度降低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整体噪音,利用蜗杆蜗轮大传动比的特性使马达输出轴及蜗杆的高转速传递到蜗轮时大幅度降低,第二级传动采用齿轮组啮合传动,由于蜗轮传递给齿轮的是极低的转速,齿轮啮合属于低速运转噪音可以大幅度消除,第三级传动也是采用齿轮组啮合传动,由于上一级齿轮属于低速运转,第三级齿轮啮合运转速度更低,运转噪音可以完全消除;由于三级传动中每一级传动运转的噪音都大幅度降低,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整体噪音也大幅度降低;另外该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内部还设有单向离合器,当马达断电状态下,输出轴及和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马桶盖或坐垫可以和马达输出轴机械脱开,马桶盖或坐垫可以用手动自由翻转,无来自于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的内部阻力及齿轮运转的噪音;同时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内
部设有的超矩保护器能在马桶盖受外部冲击时打滑从而保护齿轮及各级传动机构;从面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级传动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级传动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级传动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角度传感器传动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单向离合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超矩保护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单向离合器主动轴及从动轮零件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级主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上外壳结构示意图;
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下外壳结构示意图;
34.图13是本实用新型马达及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外壳紧固螺丝,2.上外壳,201.通孔,202.上第一齿轮轴固定孔,203.上第二齿轮轴固定孔,205.固定片第一固定柱,206.固定片第二固定柱,3.第二级主动齿轮,3001.主动齿轮内通孔,3002.直齿,3003.外腰形b,3005.铆压翻边,3006.摩擦片压紧法兰,4.第一摩擦片,41.第一腰形内通孔,5.第二摩擦片,51.第二圆形内通孔,52.第二凸起,6.玻形垫, 7.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1.磁珠限位弧形凹陷,72.第二摩擦片限位凹陷,73. 第三摩擦片限位凹陷,75.从动轮圆形内通孔,8.第三摩擦片,81.第三圆形内通孔,82.第三凸起,9.第一齿轮轴,10.第四摩擦片,101.第四腰形内通孔,11.单向离合器铁圈,111.铁圈圆形内通孔,112.外圈,12.铁圈固定片,121.铁圈内通孔,13.磁珠,14.蜗轮,141.非光圆内孔,15.马达,151. 马达引线,152.马达输出轴,16.马达固定螺丝,17.角度传感器固定板,171. 角度传感器引线,18.角度传感器,181.角度传感器内圈,19.下外壳,191. 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安装内孔、192.下第一齿轮轴固定孔、193.下第二齿轮轴固定孔、195.马达输出轴让位孔、196.马达固定螺丝孔、197.角度传感器过线凹槽、198.角度传感器盖固定孔、199.限位槽,200.输出轴安装内孔,20.角度传感器盖,21.盖板固定螺丝,22.第二级从动齿轮,221.从动齿轮内通孔,222.凹缺,23.输出轴,231.外腰形a,232.第一光轴,233. 马桶盖安装外腰形,24.第三级从动齿轮,241.第三腰形内通孔,242.角度限位凸台,25.第三级主动齿轮,26.第二齿轮轴,27.固定片固定螺丝,28. 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1.主动轴内通孔,282.非光圆外圈,283.弧形面,29. 蜗杆,291.蜗杆内通孔,30.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301.驱动齿内通孔, 302.第一驱动齿凸起,31.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311.扁位,312.第二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参照图1-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包括上外壳2、下外壳19、传感器盖20、马达15、蜗杆29、蜗轮14、第二级主动齿轮3、第二级从动齿轮22、第三级主动齿轮25、第三级从动齿轮24、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30、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31、角度传感器固定板17、角度传感器18、第一齿轮轴9、第二齿轮轴26、输出轴23及单向离合器组件、超矩保护器组件和多个固定螺丝等;第一级传动为蜗杆29与蜗轮14传动,第二级传动为第二级主动齿轮3与第二级从动齿轮22啮合传动,第三级传动为第三级主动齿轮25与第三级从动齿轮24啮合传动,蜗轮14与第二级主动齿轮3中间并在同一轴心上设有单向离合器组件、超矩保护器组件,第三级从动齿轮24过盈配合设有输出轴23,输出轴23间隙配合穿过上外壳2,输出轴23露出上外壳2部分插入马桶盖旋转轴心孔;蜗杆29跟随马达输出轴转动,并带动蜗轮14绕与蜗杆29垂直交错轴心转动,蜗轮14通过单向离合器组件、超矩保护器组件带动第二级主动齿轮3转动,第二级主动齿轮3带动第二级从动齿轮22转动,第二级从动齿轮22与第三级主动齿轮 25为一体双联齿结构,第三级主动齿轮25带动第三级从动齿轮24转动,过盈配合在第三级从动齿轮24上的输出轴23跟随转动并带动马桶盖打开或者关闭;马达15输出经过第一级蜗杆29蜗轮14传动能有效降低噪音,单向离合器组件在断电状态下能切断马达15与输出轴23之间的动力传输,超矩保护器能在马桶盖受外部冲击时打滑从而保护齿轮及各级传动机构。
39.蜗杆29中心设有蜗杆内通孔291,蜗杆29通过蜗杆内通孔291过盈配合固定在马达输出轴152上,马达15通过一个以上马达固定螺丝16与下外壳 19牢固连接在一起,蜗杆29与蜗轮14传动配合,蜗轮14设有非光圆内孔 141,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小的一端一体设有非光圆外圈282,非光圆外圈 282与蜗轮14的非光圆内孔141形状一致并过渡配合伸入蜗轮14内部建立传动连接,马达15输出的转矩经蜗杆29传输过给蜗轮14,蜗轮14再传输给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
40.单向离合器组件包括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第一齿轮轴9、单向离合器铁圈11、铁圈固定片12、一个以上的磁珠13、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呈t形,中心有一个主动轴内通孔281,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 大的一端设有弧形面283,铁圈固定片12一体设
有铁圈内通孔121,铁圈固定片12用固定片固定螺丝27与上外壳2的固定片第一固定柱205、固定片第二固定柱206固定连接在一起,单向离合器铁圈11一体设有铁圈圆形内通孔 111,单向离合器铁圈11的外圈112过盈配合压入铁圈固定片12的铁圈内通孔121建立一体连接,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内表面设有一个以上的磁珠限位弧形凹陷71,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主动轴内通孔281间隙配合在第一齿轮轴 9上,小的一端的非光圆外圈282间隙配合穿过单向离合器铁圈11的铁圈圆形内通孔111,再过渡配合伸入蜗轮14的非光圆内孔141,磁珠13吸附在单向离合器铁圈11的端面并分布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的弧形面283的两侧保持不动,蜗轮14带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的弧形面283把磁珠13往径向外侧推动,当磁珠13卡入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内表面上的磁珠限位弧形凹陷71,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带动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同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当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停止转动并反方向回转一定角度时,转动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则磁珠13脱离内表面上的磁珠限位弧形凹陷71并推向径向内侧,这时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与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脱开,无传动连接。从而实现单向离合器主动轴28能带动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而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无法带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 28。
41.超矩保护器组件包括第二级主动齿轮3、第一摩擦片4、第二摩擦片5、波形垫6、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第三摩擦片8、第一齿轮轴9、第四摩擦片10,第一摩擦片4一体设有第一腰形内通孔41,第二级主动齿轮3一体设有一个主动齿轮内通孔3001,一体设有一段直齿3002一体设有一段外腰形 b3003,一体设有摩擦片压紧法兰3006,外腰形b3003尺寸与第一摩擦片4的第一腰形内通孔41过渡配合,第二摩擦片5一体设有第二圆形内通孔51且外圈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凸起52,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内表面一体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摩擦片限位凹陷72、第三摩擦片限位凹陷73及从动轮圆形内通孔 75,第三摩擦片8一体设有第三圆形内通孔81且外圈设有一个以上的凸起 82,第四摩擦片10一体设有第四腰形内通孔101并且尺寸与第一摩擦片4的第一腰形内通孔41一致;第二级主动齿轮3通过主动齿轮内通孔3001间隙配合在第一齿轮轴9上,第二级主动齿轮3的外腰形b3003过渡配合穿过第一摩擦片4的第一腰形内通孔41建立传动连接,然后间隙配合穿过第二摩擦片5的第二圆形内通孔51,间隙配合穿过波形垫6,间隙配合穿过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的从动轮圆形内通孔75,间隙配合穿过第三摩擦片8的第三圆形内通孔81,最后过渡配合穿过第四摩擦片10的第四腰形内通孔101并形成传动连接,高出第四摩擦片10端面的部份往径向外侧翻转,最终摩擦片压紧法兰3006与铆压翻边3005把第二级主动齿轮3、第一摩擦片4、第二摩擦片5、波形垫6、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第三摩擦片8、第四摩擦片10铆压紧在同一轴线上;第二摩擦片5的第二凸起52与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内的第二摩擦片限位凹陷72嵌合在一起形成传动连接,第三摩擦片8的凸起82与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内的第三摩擦片限位凹陷73嵌合在一起形成传动连接;单向离合器从动轮7转动时带动第二摩擦片5、第三摩擦片8同步转动,第二摩擦片5、第三摩擦片8通过压紧产生摩擦力带动第一摩擦片4、第四摩擦片10 同步转动,第一摩擦片4、第四摩擦片10带动第二级主动齿轮3同步转动,当马桶盖受外部冲击产生反向转矩负载并传输到第二级主动齿轮3并超过摩擦片设定的转矩值时,第一摩擦片4、第四摩擦片10与第二摩擦片5、第三摩擦片8处于打滑状态,使反向转矩负载得到释放,保护了各级传动机构及齿轮。
42.上外壳2一体设有通孔201、上第一齿轮轴固定孔202、上第二齿轮轴固定孔203、固
定片第一固定柱205、固定片第二固定柱206,下外壳19一体设有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安装内孔191、下第一齿轮轴固定孔192、下第二齿轮轴固定孔193、马达输出轴让位孔195、马达固定螺丝孔196、角度传感器过线凹槽197、角度传感器盖固定孔198、限位槽199、输出轴安装内孔200,第一齿轮轴9一端过盈配合压入上外壳2的上第一齿轮轴固定孔202、另一端过渡配合插入下外壳19的下第一齿轮轴固定孔192,第二齿轮轴26一端过盈配合压入上外壳2的上第二齿轮轴固定孔203、另一端过渡配合插入下外壳 19的下第二齿轮轴固定孔193,上外壳2和下外壳19用外壳紧固螺丝1牢固连接在一起,角度传感器固定板17设置在角度传感器盖20与下外壳19之间,角度传感器盖20通过盖板固定螺丝21与下外壳19牢固连接并把角度传感器固定板17压紧。角度传感器引线171通过角度传感器过线凹槽197引出到下外壳19外面。
43.第二级从动齿轮22与第三级主动齿轮25为一体双联齿结构,中心设有从动齿轮内通孔221,无齿的端面设有凹缺222,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30 的中心设有驱动齿内通孔301,无齿的端面设有第一驱动齿凸起302,第一驱动齿凸起302和凹缺222过渡配合嵌合在一起,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31一端一体设有和角度传感器内孔形状相同的扁位311,另一端一体设有第二光轴 312,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30与第二级从动齿轮22、第三级主动齿轮25间隙配合设在第二齿轮轴26上,并通过第一驱动齿凸起302和凹缺222过渡配合嵌合建立传动连接,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30与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31 啮合传动,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31的第二光轴312间隙配合插入下外壳19 上的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安装内孔191,扁位311过渡配合插入角度传感器内圈181,第三级主动齿轮25转动时,带动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30转动,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齿30带动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31转动,角度传感器第二驱动齿31带动角度传感器内圈181转动,从而把运转角度的数据通过角度传感器传输线实时反馈给控制器。
44.第三级从动齿轮24一体设有第三腰形内通孔241、角度限位凸台242,通过角度限位凸台242伸入下外壳19的限位槽199限制第三级从动齿轮24 只能在设定的角度内旋转;输出轴23中间部分一体设有一段外腰形a231,输出轴23一端设有第一光轴232,一端设有马桶盖安装外腰形233,输出轴23 的外腰形a231过盈配合压入第三腰形内通孔241和第三级从动齿轮24建立一体连接,输出轴23的第一光轴232间隙配合插入下外壳19的输出轴安装内孔200,输出轴23设有的马桶盖安装外腰形233间隙配合穿过上外壳2的内通孔201再插入马桶盖的旋转轴心孔。
45.工作原理:当控制器发出指令翻开或闭合马桶盖或垫圈,马桶翻盖马达三级减速器中的马达执行正转或反转,蜗杆跟随马达输出轴转动,同时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转动,单向离合器主动轴拨动磁珠卡入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凹陷,单向离合器从动轮跟随转动,单向离合器从动轮通过摩擦片带动第二级主动轮转动,第二级主动轮带动第二级从动轮、第三级主动轮转动,第三级主动轮带动第三级从动轮转动,第三级从动轮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马桶盖或垫圈翻开和闭合;当马桶盖或垫圈翻开和闭合过程中,突然受到外部反向冲击力,冲击扭矩传递到第二级主动轮与单向离合器之间的摩擦片时,摩擦片打滑,冲击扭矩停止传递得到释放,保护了各级传动部件;当马达停止运传时,手动翻开和闭合马桶盖或垫圈,扭力反向传递到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单向离合器从动轮把磁珠推向径向内侧,让单向离合器从动轮和单向离合器主动轴无法通过磁珠建立传动连
接,从而实现机械脱开。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