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8:45: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是以水泥、石灰、硅砂等为主要原料再根据结构要求配置添加不同数量经防腐处理的钢筋网片的一种轻质多孔新型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并且各个独立的微气泡,使加气混凝土产品具有一定的抗渗性,可防止水和气体的渗透,但是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在出厂前还需要对其进行除尘处理。
3.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5314287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放置板,且放置板顶端两侧安装有支架,两组所述支架顶端安装有顶板,且放置板底端两侧安装有底座;除尘机构,所述顶板内部设置有除尘机构,且除尘机构包括水泵,所述顶板内部开设有腔室,且腔室一侧底端内壁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安装有水箱,所述顶板一侧安装有水箱,且水箱底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顶板和水箱内壁之间贯穿有输送管。
4.上述方案中喷头的喷洒方式为定点喷洒,且不便于对板材的表面进行清扫,导致板材的除尘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中喷头的喷洒方式为定点喷洒,且不便于对板材的表面进行清扫,导致板材的除尘效果不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包括两个竖直板,两个竖直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水箱,竖直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动输水管,转动输水管的底部连通有多个喷头,所述转动输水管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两个竖直板中的一个竖直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条,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两个竖直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两个丝杆的外侧螺纹套设有同一个清扫板,两个丝杆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两个链轮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链条,两个竖直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滤网。
8.优选的,两个竖直板中的一个竖直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两个丝杆中的一个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水软管,输水软管的一端与转动输水管的一端相互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竖直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板,移动板滑动套设在导向板的外侧。
11.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
12.优选的,两个竖直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同一个收水框。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通过电动推杆带动齿条得到水平往复的移动,从而带动齿轮交替的得到两种不同的转动方向,能够带动喷头得到往复的摆动,从而增大喷洒范围,提高除尘效率;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通过电机的工作在链轮与链条的配合下,带动两个丝杆转动,使得移动板得到前后方向的往复移动,能够对放置在滤网表面的板材进行清扫,能更好的对板材进行清理;
1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齿轮与齿条的传动,使得电动推杆的工作能够带动喷头往复摆动,增大喷洒范围,提高除尘效率,其次丝杆与清扫板的螺纹传动以及链轮与链条的配合,使得电机的工作能够带动清扫板得到水平往复移动,能将板材表面的灰尘杂质等清扫干净,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0.图中:1、竖直板;2、水箱;3、转动输水管;4、喷头;5、电动推杆;6、移动板;7、齿条;8、导向板;9、丝杆;10、清扫板;11、链轮;12、链条;13、电机;14、滤网;15、水泵;1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4,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包括两个竖直板1,两个竖直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水箱2,竖直板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动输水管3,转动输水管3的底部连通有多个喷头4,转动输水管3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16,两个竖直板1中的一个竖直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移动板6,移动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条7,齿轮16与齿条7相互啮合,两个竖直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9,两个丝杆9的外侧螺纹套设有同一个清扫板10,两个丝杆9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链轮11,两个链轮11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链条12,两个竖直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滤网14。
23.本实施例中,两个竖直板1中的一个竖直板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与两个丝杆9中的一个丝杆9的前端固定连接,电机13的工作能够带动清扫板10得到水平往复运动,实现对板材的清扫,水箱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15,水泵15的进水口连通
有进水管,水泵15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水软管,输水软管的一端与转动输水管3的一端相互连通,水泵15的工作能够将水箱2内的水抽出,由喷头4喷洒出去,能对板材进行清理。
24.本实施例中,竖直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板8,移动板6滑动套设在导向板8的外侧,导向板8的设置为移动板6提供导向作用,水箱2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便于向水箱2的内部输入水,两个竖直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同一个收水框,能够将废水进行收集。
25.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带动移动板6在导向板8的作用下得到水平往复运动,从而带动齿条7得到同样的移动,从而带动齿轮16交替的得到两种不同的转动方向,带动转动输水管3转动,能够带动喷头4得到往复的摆动,从而增大喷洒范围,提高除尘效率,通过启动电机13,电机13的工作在链轮11与链条12的配合下,带动两个丝杆9转动,使得移动板6得到前后方向的往复移动,能够对放置在滤网14表面的板材进行清扫,能更好的对板材进行清理。


技术特征:
1.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竖直板(1),两个竖直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水箱(2),竖直板(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动输水管(3),转动输水管(3)的底部连通有多个喷头(4),所述转动输水管(3)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16),两个竖直板(1)中的一个竖直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移动板(6),移动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条(7),齿轮(16)与齿条(7)相互啮合,两个竖直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9),两个丝杆(9)的外侧螺纹套设有同一个清扫板(10),两个丝杆(9)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链轮(11),两个链轮(11)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链条(12),两个竖直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滤网(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竖直板(1)中的一个竖直板(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与两个丝杆(9)中的一个丝杆(9)的前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15),水泵(15)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水泵(15)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水软管,输水软管的一端与转动输水管(3)的一端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板(8),移动板(6)滑动套设在导向板(8)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竖直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同一个收水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针对现有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除尘处理装置中喷头的喷洒方式为定点喷洒,且不便于对板材的表面进行清扫,导致板材的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两个竖直板,两个竖直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水箱,竖直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动输水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齿轮与齿条的传动,使得电动推杆的工作能够带动喷头往复摆动,增大喷洒范围,提高除尘效率,其次丝杆与清扫板的螺纹传动以及链轮与链条的配合,使得电机的工作能带动清扫板得到水平往复移动,能将板材表面的灰尘杂质等清扫干净。能将板材表面的灰尘杂质等清扫干净。能将板材表面的灰尘杂质等清扫干净。


技术研发人员:李革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固美佳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