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和新能源车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0:48: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和一种新能源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车辆用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池的固定和快速拆装提出了一定要求。但目前电池的安装操作和拆卸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工具进行拆装,影响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和一种新能源车,以至少解决电池的安装操作和拆卸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电池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电池的支撑板和成对的压紧机构,每对压紧机构设置在支撑板相对的两端并面对面布置,其中每个压紧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横梁,连接在连接杆的顶端;压紧组件,压紧组件的上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横梁转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上端向着放置于支撑板上的电池转动时,压紧组件的下端能够压抵在电池的上表面。
5.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和成对的压紧机构,利用支撑板从下方支撑电池,使分布在支撑板相对的两端的压紧机构从上方压紧电池,有利于将电池稳定压抵在支撑板上。进一步地,压紧机构包括能够相对于支撑板转动的连接杆和与连接杆连接在一起的横梁,使压紧组件与横梁连接,可以通过推动连接杆和横梁而使压紧组件下降,从而压抵在放置于支撑板上的电池的上表面,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电池快速安装。同样地,反方向拉动连接杆和横梁,随着连接杆顶端的上升,可以使压紧组件的下端远离位于支撑板上的电池的上表面,解除对电池的限位,有利于电池从支撑板的上方取出,快速拆卸电池。采用较为简单的推拉动作实现电池的夹紧或松开,操作方便快捷,而且无需专用拆装工具,提高电池的拆装效率。
6.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组件包括:翻转件,翻转件的顶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横梁转动连接;压紧件,翻转件的底端通过第三转轴与压紧件转动连接,压紧件用于压紧电池的上表面;其中,在压紧状态下,压紧件的下表面压紧电池的顶部,第二转轴相较于第一转轴靠近支撑板的中心,第三转轴位于连接杆背离支撑板的中心的一侧。
8.在这些实施例中,压紧组件包括翻转件和位于翻转件底端的压紧件,使翻转件与横梁转动连接,使压紧件与翻转件也转动连接,增加了压紧组件的活动量,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电池。而且,在安装电池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横梁,使第二转轴相较于第一转轴更靠近
支撑板的中心区域,使第三转轴位于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中心的一侧,使压紧件在这种姿态下压紧在电池的顶部,可实现自锁效果。在横梁不受外力外拉的情况下,即便电池固定装置上下颠簸,由于压紧件与电池顶部抵接,会限制连接杆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转动,进而限制压紧件与电池顶部相分离,因此,压紧组件可以稳定压抵电池,避免电池大幅度上下晃动,提高电池的安装稳定性。而且,无需额外的锁定结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并均沿压紧机构所在的支撑板一端的端部边缘延伸。则翻转件和压紧件的俯仰转动以及连接杆的转动均围绕平行的轴线进行,便于观察三者的转动角度与姿态,方便确定压紧组件下压到位。而且,使三者的中轴线均沿压紧机构所在的支撑板一端的端部边缘延伸,在支撑板的该边缘所在方向上使压紧组件向内移动压紧电池,在电池、支撑板为规则形状的情况下,成对分布的压紧机构也会在电池的顶部以一定规律排布,提高电池安装稳定度,提高电池固定装置的外观效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包括:压板,压板的下表面用于压紧电池的上表面;止挡部,设置在压板远离支撑板的中心的一侧,并从压板向下延伸,止挡部用于抵接电池的部分侧表面。通过压板的下表面与电池的上表面面接触,提高压紧件压抵的稳定性。使止挡部能够抵接在电池的部分侧表面上,则在压紧状态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止挡部限制连接杆和横梁向靠近支撑板的中心转动,限制压板继续向支撑板的中心移动,从而有利于使压紧机构保持在压紧状态,提高对电池的限位效果;另一方面面对面分布的两个压紧机构的两个止挡部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电池进行限位,尤其在压紧机构具有自锁效果的情况下,在不施加外力时,可有效防止电池沿成对分布的压紧机构的分布方向窜动。此外,在安装电池时,还可以利用止挡部和电池侧表面的抵接配合,快速确定向内推动横梁是否到位,提高电池的装配效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组件还包括:弹性缓冲片,弹性缓冲片设置在压紧件的下表面,用于与电池的上表面和/或电池的部分侧表面相贴合。利用弹性缓冲片与电池接触,可避免压紧件与电池发生磕碰而划伤电池。这里弹性缓冲片既可以设置在压板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止挡部朝向电池的一侧,还可以同时设置在压板的下表面和止挡部朝向电池的一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横梁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翻转件连接,在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下,弹性件能够向上拉起压紧件。即在压紧机构不与电池接触,也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性件能够向上拉起压紧件,压紧件与翻转件相连接的部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拉起,有利于向内推动横梁的过程中,压紧件的压板从电池的顶部越过而后下移压抵在电池的顶部,无需手动抬起压紧件,操作方便,可以避免压紧件在向内推动横梁的过程中与电池的侧表面发生干涉。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件的竖向截面大致呈竖立的三角形,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角、靠近支撑板的中心的第二角和远离支撑板的中心的第三角;翻转件在第一角处与横梁转动连接,翻转件在第二角处与压紧件转动连接,翻转件在第三角处与弹性件相连接。方便翻转件翻转而使其第二角和第三角之间的边缘稳定压抵压紧件,进而使压紧件稳定压抵在电池的顶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件的竖向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朝向支撑
板的外侧,第三角为直角,在压紧电池的状态下,翻转件位于下侧的一条直角边所在平面压抵在压紧件的上表面上。翻转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使翻转件的竖向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在自身重心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靠近支撑板中心的直角边可以相对于较长的斜边向上翘起,即第二角相对于第三角向上翘起,可以避免向内推动横梁的过程中,压紧件朝向支撑板中心的一端与电池侧表面发生磕碰。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件在第一角处设置有卡口,卡口能够与横梁卡接配合,以限制翻转件围绕横梁向上向外翻转的角度。则可以在压紧状态下,使卡口与横梁卡接配合,能够限制翻转件向远离电池的方向翻转,从而有利于压紧机构保持压紧状态。此时,可以除第二转轴相较于第一转轴靠近支撑板的中心,第三转轴位于连接杆背离支撑板的中心的一侧所带来的自锁效果外,还可以同时借助卡口实现锁定,提高对电池的限位效果。当然,也可以使卡口与横梁在压紧状态下不卡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卡口限制翻转件的翻转角度,避免在向内推动横梁的过程中,在止挡部与电池的侧表面相接触后继续推动横梁的情况下翻转件过度翻转,从而导致压板无法快速压紧在电池顶部的情况发生。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上设置有高度调节结构,横梁与高度调节结构连接,以使横梁相对于连接杆高度可调。便于根据电池的高度调节横梁的高度,进而调节压紧组件的高度,使压紧组件可以压紧在多种高度的电池的顶部,提高电池固定装置的适用性。此外,也可以通过调节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压紧状态下,压紧组件在电池顶部的位置。例如横梁较高时,在向内推动横梁后,压紧组件会更靠近电池的中部,而在横梁较低时,向内推动横梁后,压紧组件会较为靠近电池的顶部的边缘。有利于压紧组件避让电池周围部件,在电池固定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新能源车内部空间。
17.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度调节结构为设置在连接杆的顶端的外螺纹,每个压紧机构还包括下固定螺母和上固定螺母,下固定螺母和上固定螺母均套设在外螺纹上,横梁夹持在下固定螺母和上固定螺母之间。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操作方便。在调节横梁的高度时,可以松开上固定螺母,调节下固定螺母的位置,而拧紧上固定螺母和下固定螺母,将横梁夹持住,避免横梁上下窜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压紧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分布在支撑板相对的两端,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连接杆。则横梁可以横跨支撑板,并与两个连接杆相连接,两个连接杆均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结构稳定,连接杆转动稳定。而且,在压紧机构处于压紧状态下,相较于横梁仅与一个连接杆连接,两个连接杆的重量较大,可以降低横梁向上移动的几率,有利于压紧机构保持压紧状态。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压紧机构中的压紧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翻转件,至少两组翻转件沿横梁间隔分布。每个压紧机构中的压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紧件,在压紧件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至少两组翻转件均与压紧件转动连接,在压紧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每个压紧件和每组翻转件一一对应连接。增加压紧组件向电池施加压力的着力点和接触面积,有利于稳定压紧电池。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出部,至少一个限位凸出部用于与电池的侧表面的底部抵接配合。有利于通过限位凸出部对电池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压紧组件和支撑板对电池在高度方向上进行限位,提高电池的安装稳定度。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部,每个限位部用于与一个压紧机构
的连接杆抵接配合,以限制连接杆向远离支撑板中心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范围,其中,在解除压紧状态下,连接杆和限位部相抵接。则在电池固定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的情况下,在更换电池时,可有效避免连接杆向远离支撑板中心的方向大幅度转动,横梁快速下落而与周围新能源车的其他部件发生磕碰,提高使用安全性。而且,无需新能源车为连接杆和横梁的移动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提高新能源车结构紧凑度。
2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包括:电池;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电池放置于支撑板上,压紧组件与电池的顶部相贴合。
23.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电池固定装置,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24.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25.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2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在未固定电池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7.图2示出了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在未固定电池时的一个主视示意图;
29.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在未固定电池时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30.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在固定电池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31.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在固定电池时的一个主视示意图;
32.图7示出了图6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在固定电池时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34.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在解除压紧状态下的一个主视示意图。
35.图1至图9附图标号说明:
36.10支撑板,11限位凸出部,
37.20压紧机构,21连接杆,211第一转轴,22横梁,23翻转件,231第二转轴,232第三转轴,233卡口,24压紧件,241压板,242止挡部,25弹性件,26上固定螺母,27下固定螺母,28弹性缓冲片,29限位部,3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38.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39.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40.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41.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42.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43.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44.本技术中的“上方”、“下方”、“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限定。
45.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46.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和新能源车。
47.如图1、图2、图5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电池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电池30的支撑板10和成对的压紧机构20,每对压紧机构20设置在支撑板10相对的两端并面对面布置,其中每个压紧机构20包括: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211与支撑板10转动连接;横梁22,连接在连接杆21的顶端;压紧组件,压紧组件的上端通过第二转轴231与横梁22转动连接,在连接杆21的上
端向着放置于所述支撑板10上的电池30转动时,压紧组件的下端能够压抵在电池30的上表面。
48.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10和成对的压紧机构20,利用支撑板10从下方支撑电池30,使对称分布在支撑板10相对的两端的压紧机构20从上方压紧电池30,将电池30稳定压抵在支撑板10上。进一步地,压紧机构20包括能够相对于支撑板10转动的连接杆21和与连接杆21连接在一起的横梁22,压紧组件与横梁22连接,可以通过推动连接杆21和横梁22而使压紧组件下降,从而压抵在放置于支撑板10上的电池30的上表面,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电池30快速安装。同样地,反方向拉动连接杆21和横梁22,随着连接杆21顶端的上升,可以使压紧组件的下端远离位于支撑板10上的电池30的上表面,解除对电池30的限位,有利于电池30从支撑板10的上方取出,快速拆卸电池30。采用较为简单的推拉动作实现电池30的夹紧或松开,操作方便快捷,而且无需专用拆装工具,提高电池30的拆装效率。此外,使压紧组件与横梁22通过第二转轴231转动连接,使压紧组件的下端可以更好地适应电池30的上表面,有利于平稳压抵在电池30的上表面。
49.本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至少能够限制电池30上下方向的自由度。在具体应用中,在拆卸电池30时,如图3和图4所示,向外拉横梁22,即向远离支撑板10中心的方向拉横梁22,随着连接杆21相对于与支撑板10的轴接处的转动,带动压紧组件远离电池30的上表面,并避让电池30的上方空间,实现对电池30的解锁,方便电池30从上方取出。而在安装电池30时,如图5和图8所示,将电池30放置在支撑板10上,向内推动横梁22,随着连接杆21相对于与支撑板10的轴接处的转动,横梁22带动压紧组件下移,压抵在电池30的上表面。
50.其中,在解除压紧状态时,可以不限制压紧机构20的姿态,不限制横梁22向外移动的极限距离,只需使压紧组件和横梁22避让电池30的上方空间,便于电池30从上方取出即可,例如在电池固定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时,可以使连接杆21向外转动搭设新能源车周围其他部件上,或者使连接杆21转动至支撑板10的下方,依靠自身重力保持在悬垂状态。当然,也可以限制压紧机构20在接触压紧状态下的姿态,限制横梁22向外移动的极限距离。
51.作为示例,如图9所示,支撑板10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部29,每个限位部29用于与一个压紧机构20的连接杆21抵接配合,以限制连接杆21向远离支撑板10中心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范围,其中,在解除压紧状态下,连接杆21和限位部29相抵接。则在电池固定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的情况下,在更换电池时,可有效避免连接杆21向远离支撑板10中心的方向大幅度转动,横梁22快速下落而与周围新能源车的其他部件发生磕碰,提高使用安全性。而且,无需新能源车为连接杆21和横梁22的移动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提高新能源车结构紧凑度。
52.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以图9中压紧机构20所处的姿态为其在接触压紧状态下的姿态。此时,可以在支撑板10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在支撑板10的边角区域设置限位部29,限位部29可以为立柱等结构,通过限位部29支撑并抵接连接杆21,限制横梁22向外移动的极限距离。
53.对于连接杆21、第一转轴211和支撑板10的连接方式,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支撑板10的下方设置安装耳(图中未示出),安装耳上具有安装孔,第一转轴211为较长的轴,插入安装孔中,且第一转轴211的两端外凸于支撑板10,连接杆21的底部设置有供第一转轴211凸出于支撑板10的部分插入的插孔,从而实现连接杆21通过第一转轴211相对于支撑板
10转动。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转轴211为两段式结构,两段转轴固定在支撑板10相对的两侧,连接杆21的底部设置有供第一转轴211插入的插孔。在各示例中,第一转轴211可以连接在支撑板10的底部,也可以连接在支撑板10的侧壁上;第一转轴211与支撑板10也可以具有多种连接方式,如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连接杆21的底部可以具有供第一转轴211插入的插孔,也可以在第一转轴211上设置供连接杆21的底部插入的插孔,在此不一一列举。
54.对于压紧组件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压紧组件包括:翻转件23,翻转件23的顶端通过第二转轴231与横梁22转动连接;压紧件24,翻转件23的底端通过第三转轴232与压紧件24转动连接,压紧件24用于压紧电池30的上表面;其中,在压紧状态下,压紧件24的下表面压紧电池30的顶部,第二转轴231相较于第一转轴211靠近支撑板10的中心,第三转轴232位于连接杆21背离支撑板10的中心的一侧。
55.在这些实施例中,压紧组件包括翻转件23和位于翻转件23底端的压紧件24,使翻转件23与横梁22转动连接,使压紧件24与翻转件23也转动连接,增加了压紧组件的活动量,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电池30。而且,在安装电池30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横梁22,使第二转轴231相较于第一转轴211更靠近支撑板10的中心区域,使第三转轴232位于连接杆21远离支撑板10的中心的一侧,使压紧件24在这种姿态下压紧在电池30的顶部,可实现自锁效果。参照图6和图7,在横梁22不受外力外拉的情况下,即便电池固定装置上下颠簸,由于压紧件24与电池30顶部抵接,会限制连接杆21向远离支撑板10的方向转动,进而限制压紧件24与电池30顶部相分离,因此,压紧组件可以稳定压抵电池30,避免电池30大幅度上下晃动,提高电池30的安装稳定性。而且,无需额外的锁定结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而在需要解除压紧状态时,只需对横梁22施加外力,向远离支撑板10中心的方向拉动横梁22,随着横梁22的上升,压紧件24与电池30相分离,而后继续外拉横梁22,使压紧件24移动至电池30的一侧,避让电池30的上方空间即可方便电池30从上方取出。
56.作为示例,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第一转轴211、第二转轴231和第三转轴232的轴线平行设置,并均沿压紧机构20所在的支撑板10一端的端部边缘延伸。即翻转件23和压紧件24的俯仰转动以及连接杆21的转动均围绕平行的轴线进行,便于观察三者的转动角度与姿态,方便确定压紧组件下压到位。而且,使三者的轴线均沿压紧机构20所在的支撑板10一端的端部边缘延伸,在支撑板10的该边缘所在方向上使压紧组件向内移动压紧电池30,在电池30、支撑板10为规则形状的情况下,成对分布的压紧机构20也会在电池30的顶部以一定规律排布,提高电池30安装稳定度,提高电池固定装置的外观效果。
57.例如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在电池30为大致长方体的情况下,支撑板10呈长方形板,压紧机构20分布在支撑板10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转轴211、第二转轴231和第三转轴232均与支撑板10宽度方向的端部边缘相平行,实现了压紧机构20在电池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下压电池30,外观效果好,而且压合稳定。当然,压紧机构20也可以分布在支撑板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还可以同时分布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端,不限于此。
58.作为示例,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压紧件24包括:压板241,压板241的下表面用于压紧电池30的上表面;止挡部242,设置在压板241远离支撑板10的中心的一侧,并从压板241向下延伸,止挡部242用于抵接电池30的部分侧表面。通过压板241的下表面与电池30的上表面面接触,提高压紧件24压抵的稳定性。使止挡部242能够抵接在电池30的部分侧表面上,则在压紧状态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止挡部242限制连接杆21和横梁22向靠近支撑板10
的中心转动,限制压板241继续向支撑板10的中心移动,从而有利于使压紧机构20保持在压紧状态,提高对电池30的限位效果;另一方面面对面分布的两个压紧机构20的两个止挡部24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电池30进行限位,尤其在压紧机构20具有自锁效果的情况下,在不施加外力时,可有效防止电池30沿成对分布的压紧机构20的分布方向窜动。此外,在安装电池30时,还可以利用止挡部242和电池30侧表面的抵接配合,快速确定向内推动横梁22是否到位,提高电池30的装配效率。
59.在具体应用中,止挡部242和压板241一体成型。止挡部242可以由压板241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翻边构造而成。
60.在具体应用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安装电池30时,可以向内推动横梁22,使止挡部242与电池30的侧表面先抵接配合,而后继续向内侧推推动横梁22,受限于止挡部242和电池30的抵接配合,压板241连带止挡部242围绕第三转轴232转动,直至压板241的下表面压紧电池30的上表面。此时,压紧机构20处于压紧状态,压紧件24从电池30的上方和侧向压紧电池30,提高对电池30的限位效果,并且,使此时的压紧机构20处于自锁状态,无需额外调节第一转轴211、第二转轴231和第三转轴232的相对位置,只需向内推动横梁22直至压紧件24与电池30相抵接,无法继续推动横梁22为止,压紧机构20即处于自锁状态,操作简单方便。
61.作为示例,如图2所示,每个压紧机构20中的压紧组件还包括:弹性缓冲片28,弹性缓冲片28设置在压紧件24的下表面,用于与电池30的上表面和/或电池30的部分侧表面相贴合。利用弹性缓冲片28与电池30接触,可避免压紧件24与电池30发生磕碰而划伤电池30。这里弹性缓冲片28既可以设置在压板241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止挡部242朝向电池30的一侧,还可以同时设置在压板241的下表面和止挡部242朝向电池30的一侧。
62.在具体应用中,弹性缓冲片28为硅胶片,粘贴在压紧件24的下表面。
63.作为示例,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每个压紧机构20中的压紧组件还包括:弹性件25,弹性件25的一端与横梁22连接,弹性件25的另一端与翻转件23连接,在弹性件25处于自然状态下,弹性件25能够向上拉起压紧件24。即在压紧机构20不与电池30接触,也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性件25能够向上拉起压紧件24,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压紧件24与翻转件23相连接的部分在弹性件25的作用下向上拉起,有利于向内推动横梁22的过程中,压紧件24的压板241从电池30的顶部越过而后下移压抵在电池30的顶部,无需手动抬起压紧件24,操作方便,可以避免压紧件24在向内推动横梁22的过程中与电池30的侧表面发生干涉。
64.在具体应用中,在弹性件25处于自然状态下,可以使压板241处于水平状态,也可以使压板241靠近支撑板10中心的一端向上翘起并处于倾斜状态。弹性件25可以为拉簧。
65.对于翻转件23和弹性件25的分布方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压紧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翻转件23和至少一个弹性件25,每个弹性件25与每组翻转件23对应分布。例如图1和图2中,每个压紧组件包括两组翻转件23和两个弹性件25,每组翻转件23包括成对且间隔分布的两个翻转件23,两个翻转件23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一个弹性件25设置在该两个翻转件23之间,该弹性件25与该两个翻转件23中至少一个相连接,同时向上拉动两个翻转件23。将弹性件25隐藏在两个翻转件23之间,提高外观效果。而且在压紧状态下,间隔分布的两个翻转件23可以同时压抵压紧件24,有利于压紧件24稳定压抵电池30。
66.作为示例,翻转件23的竖向截面大致呈竖立的三角形,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角、靠
近支撑板10的中心的第二角和远离支撑板10的中心的第三角;翻转件23在第一角处与横梁22转动连接,翻转件23在第二角处与压紧件24转动连接,翻转件23在第三角处与弹性件25相连接。方便翻转件23翻转而使其第二角和第三角之间的边缘稳定压抵压紧件24,进而使压紧件24稳定压抵在电池30的顶部。而且,在压紧状态下,使翻转件23与横梁22、压紧件24、弹性件25相连接的位置分布在三角形的三个角所在位置,有利于在压紧状态下,观察连接杆21转动至第二角和第三角之间的区域,即第二角和第三角分布在连接杆21转动方向上的两侧,而确使压紧机构20具有自锁效果。
67.在具体应用中,第二角的角度小于等于90
°
。有利于将连接杆21转动至第二角和第三角之间的区域,有利于压紧机构20实现自锁。
6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翻转件23的竖向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朝向支撑板10的外侧,第三角为直角,在压紧电池30的状态下,翻转件23位于下侧的一条直角边所在平面压抵在压紧件24的压板241的上表面上。翻转件23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使翻转件23的竖向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在自身重心和弹性件25的弹力作用下,靠近支撑板10中心的直角边可以相对于较长的斜边向上翘起,即第二角相对于第三角向上翘起,可以避免向内推动横梁22的过程中,压紧件24朝向支撑板10中心的一端与电池30侧表面发生磕碰。
69.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翻转件23在第一角处设置有卡口233,卡口233能够与横梁22卡接配合,以限制翻转件23围绕横梁22向上向外翻转的角度。则可以在压紧状态下,使卡口233与横梁22卡接配合,能够限制翻转件23向远离电池30的方向翻转,从而有利于压紧机构20保持压紧状态。此时,可以除第二转轴231相较于第一转轴211靠近支撑板10的中心,第三转轴232位于连接杆21背离支撑板10的中心的一侧所带来的自锁效果外,还可以同时借助卡口233实现锁定,提高对电池30的限位效果。当然,也可以使卡口233与横梁22在压紧状态下不卡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卡口233限制翻转件23的翻转角度,避免在向内推动横梁22的过程中,在止挡部242与电池30的侧表面相接触后继续推动横梁22的情况下翻转件23过度翻转,从而导致压板241无法快速压紧在电池30顶部的情况发生。
7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21上设置有高度调节结构,横梁22与高度调节结构连接,以使横梁22相对于连接杆21高度可调。便于根据电池30的高度调节横梁22的高度,进而调节压紧组件的高度,使压紧组件可以压紧在多种高度的电池30的顶部,提高电池固定装置的适用性。此外,也可以通过调节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压紧状态下,压紧组件在电池30顶部的位置。例如横梁22较高时,在向内推动横梁22后,压紧组件会更靠近电池30的中部,而在横梁22较低时,向内推动横梁22后,压紧组件会较为靠近电池30的顶部的边缘。有利于压紧组件避让电池30周围部件,在电池固定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新能源车内部空间。
71.作为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高度调节结构为设置在连接杆21的顶端的外螺纹,每个压紧机构20还包括下固定螺母27和上固定螺母26,下固定螺母27和上固定螺母26均套设在外螺纹上,横梁22夹持在下固定螺母27和上固定螺母26之间。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操作方便。在调节横梁22的高度时,可以松开上固定螺母26,调节下固定螺母27的位置,而拧紧上固定螺母26和下固定螺母27,将横梁22夹持住,避免横梁22上下窜动。
72.当然,在其它示例中,也可以在连接杆21上设置间隔分布的多个通孔,使螺栓穿过
横梁22并插入多个通孔中的任一个来与连接杆21相连接。由于多个通孔沿连接杆2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因此可通过选取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来调节横梁22在连接杆21上的高度。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压紧机构20包括两个连接杆21,两个连接杆21分布在支撑板10相对的两端,横梁2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连接杆21。则横梁22可以横跨支撑板10,并与两个连接杆21相连接,两个连接杆21均与支撑板10转动连接,结构稳定,连接杆21转动稳定。而且,在压紧机构20处于压紧状态下,相较于横梁22仅与一个连接杆21连接,两个连接杆21的重量较大,可以降低横梁22向上移动的几率,有利于压紧机构20保持压紧状态。
7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压紧机构20中的压紧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翻转件23,至少两组翻转件23沿横梁22间隔分布。每个压紧机构20中的压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紧件24,在压紧件24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至少两组翻转件23均与压紧件24转动连接,在压紧件2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每个压紧件24和每组翻转件23一一对应连接。增加压紧组件向电池30施加压力的着力点和接触面积,有利于稳定压紧电池30。
75.在具体应用中,每组翻转件23可以包括一个翻转件23,也可以包括成对且间隔分布的两个翻转件23。
76.为增加对电池30的限位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8所示,支撑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出部11,至少一个限位凸出部11用于与电池30的侧表面的底部抵接配合。有利于通过限位凸出部11对电池30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压紧组件和支撑板10对电池30在高度方向上进行限位,提高电池30的安装稳定度。
77.作为示例,限位凸出部11与电池30的各个侧表面的底部相抵接。在电池30为长方体的情况下,电池30四周的限位凸出部11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方框状,也可以间隔分布。
7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包括:电池30;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固定装置,电池30放置于支撑板10上,压紧组件与电池30的顶部相贴合。
79.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固定装置,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80.进一步地,对电池固定装置进行安装时,可以使电池固定装置组装在一起后,整体安装在新能源车的车体上,例如将支撑板10组装在新能源车的车体上;也可以先组装支撑板10,再组装压紧机构20。或者进一步地,支撑板10与新能源车的车体的一部分一体成型,从而在对电池固定装置进行安装时,由于支撑板10随着车体已经安装好,则后续在支撑板10上组装压紧机构20。
81.作为示例,新能源车为三轮车或四轮车。电池30可以为新能源车的驱动轮提供动力,当然,电池30也可以为新能源车的其他设备提供电力。或者电池30不为提供驱动力,而是为新能源车的其他设备提供电力。
82.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