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及可固定体位的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19:02: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及可固定体位的医疗床。


背景技术:

2.在医护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因为疾病的因素被迫采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的患者,面对这些患者时通常需要将床头一侧抬高,使患者的背部逐渐抬起形成斜靠或端坐姿势。当背部抬起后,人体重心抬高,身体的稳定性会降低,尤其是老年人对身体掌控力较弱,上半身容易向两侧发生倾斜形成不良姿势,进而导致身体恢复受到影响。此外,病床两侧的护栏通常只有二、三十公分左右的高度,当患者平躺时护栏足够起到保护作用,而当患者采用半坐卧位、端坐卧位等姿势时,身体向两侧过度倾斜后有可能从床边摔落,此时护栏起不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3.申请号为cn201921402783.0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病床,该病床设置有下沉式凹槽,使患者的身体与凹槽配合,以避免患者在坐卧位下身体向侧边倾斜,实现体位固定效果。该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固定患者的作用,但由于不同患者的体格差异,体长、体宽存在着较大的浮动区间,而下沉式凹槽并不能满足不同体格的患者的需求,因此泛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坐卧位尤其是端坐卧位时患者的体位的泛用性更广的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包括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第一结构柱、与所述第一结构柱连接的第二结构柱、与所述第二结构柱外端部相连的中间连接件以及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相连的体位固定件;所述的第一结构柱与第二结构柱之间形成活动连接,且第二结构柱能向远离或靠近第一结构柱的方向轴向滑动;所述的中间连接件与所述的第二结构柱通过第一转轴部形成转轴连接并且中间连接件能够在第二结构柱的径向平面上绕转轴转动;所述的体位固定件与所述的中间连接件通过第二转轴部形成转轴连接并且体位固定件能够在中间连接件的轴向平面上绕转轴转动;所述的体位固定件包括与第二转轴部形成连接的第一限位部和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端部连接的朝向第一限位部靠近第二结构柱的一侧的第二限位部。
7.本实用新型的体位固定件为类似l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限位部从肩膀上方向人体下侧延伸,随后第二限位部朝向第一限位部靠近第二结构柱的一侧延伸,使第二延伸部的外端部与床面形成抵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床面之间会形成一个可供手臂穿过的空置区,随后肩膀部位即会被体位固定件所固定,当人体两侧肩膀部位各自被体位固定件所固定时,即可避免患者向两侧倾斜以及患者身体向下滑落。为了实现提高泛用性
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活动连接的第一结构柱和第二结构柱,第二结构柱可轴向滑动并带动体位固定件上下移动以与人体结构相配适,同时第一转轴部使体位固定件能够绕轴心水平圆周转动,第二转轴部能够使体位固定件绕轴心竖直圆周转动,以进一步调节体位固定件的位置,提高体位固定件的泛用性。
8.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结构柱与第二结构柱形成套设连接,第一结构柱或第二结构柱上设置有锁定旋钮。
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结构柱和第二结构柱上分别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径向卡槽和径向卡齿。通过径向卡齿和径向卡槽可以避免第一结构柱与第二结构柱之间发生绕轴转动而改变体位固定部的位置,当第一结构柱与第二结构柱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完成后,即可通过锁定旋钮进行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转轴部内设有第一扭力弹簧。
11.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转轴部内设有第二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可使体位固定件朝向第二连接柱一侧产生回弹靠拢趋势,当体位固定件旋转远离第二连接柱时,第二扭力弹簧蓄能,松开体位固定件后体位固定件便会朝向第二连接柱靠近,在使用过程中体位固定件通常设置于床板的正面,而第二连接柱通常设置在床板的背面,因此通过第二扭力弹簧即可使体位固定件的第二限位部稳定抵接于床板正面。
12.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转轴部设有使所述中间连接件仅能在1/4圆周角度范围内转动的旋转限位部件。本实用新型的体位固定件设置于人体肩部,通过第一扭力弹簧可使第一转轴部带动体位固定件朝向人体中间产生回弹趋势,而旋转限位部件则限制了体位固定件的回弹范围,使其只能在朝向人体水平侧边和朝向人体正前方设置两种状态之间过渡转换,即只能在1/4圆周角度范围内转动。
13.进一步地,所述的体位固定件包括硬质结构内芯和包裹在硬质结构内芯外周的软质缓冲层。
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定体位的医疗床,包括床体及设置在床体上两个上述的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所述的床体设有可调节床板,所述的可调节床板的背侧与一抬升装置连接;所述的人体固定装置通过安装部与可调节床板的背侧形成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两个为一组,以固定人体两侧肩膀。在收纳状态下,通过第一转轴部将体位固定件旋转至与床板水平的角度,即可使体位固定件隐藏在床板背面,不影响正常的仰卧,而使用时首先将可调节床板抬高,随后再将体位固定件旋转至床板正面,即可发挥人体固定功能。
16.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上的两个体位固定件上设有能相互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
17.综上所述,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体位固定件来进行坐卧位人体固定,可以避免在坐卧位姿势下人体向两侧倾斜或者人体在久坐时因为身体活动导致背部和臀部下滑,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19.2、本实用新型的体位固定件可通过第一结构柱和第二结构柱进行粗调,并通过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进行细调,以配适不同体格患者的身体结构,提高装置的泛用性。
20.3、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床体上后,可通过第一转轴部将体位固定件调节至床板正面
或收纳至床板背面,当体位固定件收纳至床板背面后,其不会对患者仰卧造成影响,使用较为灵活。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中可固定体位的医疗床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实施例中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实施例中第一结构柱与第二结构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实施例中锁定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实施例中第一转轴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实施例中可固定体位的医疗床的非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安装部,2-第一结构柱,3-第二结构柱,4-第一转轴部,5-中间连接件,6-第二转轴部,7-体位固定件,8-可调节床板,9-抬升装置,21-径向卡槽,31-锁定旋钮,32-径向卡齿,71-第一限位部,72-第二限位部,73-第一固定带,74-第二固定带,311-旋钮安装部,312-旋钮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固定体位的医疗床,该医疗床包括床体和安装在床体上的两个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
31.具体地,床体的床头一侧设有可抬升的可调节床板8,可调节床板的背部与一液压升降杆形成抬升装置9连接,床板可在液压升降杆的控制下形成相对于床体倾斜乃至垂直状态。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通过安装部1与可调节床板的背面形成螺钉固定连接,并且床体面向可调节床板背面的部位留有可容纳液压升降杆以及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的空间。
32.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包括与安装部固定连接的且与可调节床板平行设置的第一结构柱2,第一结构柱的外周套设有第二结构柱3,第二结构柱能以第一结构柱为导轨进行
轴向滑动。如图3所示,第一结构柱与第二结构柱相配合的某部位设有相互配合的沿轴向延伸的径向卡齿32和径向卡槽21,径向卡槽和径向卡齿向径向凸起或凹陷,两者配合后第一结构柱与第二结构柱之间无法进行相对绕轴转动,而只能轴向滑动。如图4所示,在第二结构柱上设置有锁定旋钮31,具体地,锁定旋钮包括相互螺纹配合的旋钮安装部311和旋钮本体312,旋钮本体可穿过旋钮安装部并与第一结构柱相抵接,从而使第一结构柱与第二结构柱之间无法相对轴向滑动。
33.在第二结构柱的上端,中间连接件5通过第一转轴部4与第二结构柱形成活动连接,且以图2视角而言,中间连接件可绕第一转轴部沿水平圆周旋转,即中间连接件相对于第二结构柱可以在相于第二结构柱垂直的平面上进行位置调整,如图5所示,第一转轴部设有第一扭力弹簧42以及旋转限位部件41,旋转限位部件可以使中间连接件的旋转角度在1/4圆周内,扭力弹簧可提供弹力使中间连接件朝向某一方向形成预设的回弹力。
34.如图2所示在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体位固定件7通过第二转轴部6与中间连接件形成连接,第二转轴部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转轴部相垂直,使体位固定件能够在竖直平面上进行转动。体位固定件包括在不受外力时基本与第二结构柱平行的第一限位部71以及与第一限位部下端相连的朝向第二结构柱一侧的第二限位部72,第二转轴部内设有第二扭力弹簧。如图1所示,在工作状态下,体位固定件设置于可调节床板的正面,而第一结构柱、第二结构柱设置于可调节床板的背面,正面与背面之间的结构通过中间连接件从可调节床板的上端进行连接,此时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可调节床板的正面之间围成一个可供手臂穿过的区域,当手臂穿过后肩膀部位即可被体位固定件所配合。为了提高使用舒适度,体位固定件的外周设有柔性材料。
35.如图6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非工作状态下可调节床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即坐卧位人体固定装置由图1中的第二结构柱和体位固定件分别位于可调节床板的两个侧面上转变为图6中的第二结构柱和体位固定件均位于可调节床板的背面上。具体地,当装置为图1状态时,利用第二转轴部抬起体位固定件,随后利用第一转轴部将体位固定件旋转至可调节床板的背面,随后松开体位固定件,即可转变为图2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体位固定件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73和第二固定带74,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之间能形成连接以起到辅助固定的效果。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