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11-09 22:1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2.印染废水是指对纺织物印染后产生的废水;印染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纤维杂质等污染物。印染废水一般需要经过过滤、生物接触氧化、化学反应沉降等步骤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3.现有公告号为cn2140196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上端壁设置有进水管,下端壁设置有排水管;第一壳体内设置有滤板,滤板的其中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滤板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沿上下方向与第一壳体滑移连接,且第一滑块与第一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箱体位于滤板的下端的位置的内侧壁贯穿设置有通孔;第一壳体位于通孔的下方的位置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壳体。使用时,将待处理的废水由进水管输入至第一壳体内,滤板可过滤废水;过滤后的废水可由排水管排出;废水下落过程中,可冲击滤板,以使滤板上下往复振动,从而使滤板的上表面的杂物沿滤板的上表面向通孔内移动,以使杂物移动至第二壳体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废水中的纤维等杂物容易被水流冲入滤板的滤孔内,导致杂物难以随滤板的振动而向下移动至通孔内,从而容易导致滤板的滤孔发生堵塞,影响废水处理效率,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以改善滤板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向筒体内输入待处理的废水的进液管,上端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筒体位于进液管与出液管之间的位置的内侧壁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贯穿设置有若干用于过滤废水的过滤孔;所述筒体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有用于密封罩设多个排污孔的排污罩,所述排污罩位于过滤板的下方;位于所述排污罩内的过滤空的数量少于过滤孔的总数量;所述筒体位于过滤板的下方位置的内侧壁贯穿设置有排污孔,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密封罩设排污孔的环形密封罩,所述环形密封罩与排污罩相连且排污罩的内部与环形密封罩的内部相通;所述筒体设置有用于驱动排污罩转动的转动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进液管输入至筒体内的液体可向上流动至过滤板的上方;位于过滤板上方的过滤后的废水可由于排污罩相通的过滤孔流动至排污罩内,排污罩内的废水可流动至环形密封罩并由排污孔排出。废水向下流动至排污罩内时,废水可冲洗对应的过滤孔,从而减小过滤孔发生堵塞的风险;转动件驱动排污罩转动,以便于依次冲洗
全部的过滤孔。
8.可选的,所述排污罩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的清洁滚筒,所述清洁滚筒的周壁设置有与过滤孔的内侧壁抵接的若干清洁刷毛;所述排污罩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洁滚筒转动的驱动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可驱动清洁滚筒转动,以进一步清理过滤孔的内侧壁;同时,清洁刷毛可清理过滤板的下表面,以减小杂物沾附于过滤板的下表面的风险,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过滤板的清洁。
10.可选的,所述排污罩的内侧壁设置有插设至相邻清理刷毛之间位置的清理杆,所述清理杆远离排污罩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洁滚筒转动时,清洁刷毛与清理杆接触,清理杆可将沾附在清洁刷毛上的杂物刮落,以保证清洁刷毛的清洁,减小杂物沾附于清洁刷毛上而导致清洁刷毛难以清理过滤孔的可能性。
12.可选的,所述排污罩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清理杆上下移动,以使清理杆与清洁刷毛接触或分离。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组件可驱动清理杆移动,以使清理杆与清洁梳毛分离,从而便于沾附在清理杆上的杂物被水流冲落;当清理杆清洁完成后,移动组件驱动清理杆复位,以继续清理清洁刷毛。
14.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与排污罩滑移连接的滑动杆、设置于过滤板的下表面的驱动条、用于驱动滑动杆的上端壁与过滤板的下表面抵紧的弹性件;所述清理杆与滑动杆相连,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滑动杆相连,另一端与排污罩相连;所述驱动条的长度方向沿排污罩的转动方向设置;所述驱动条的其中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滑动杆的上端壁抵接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过滤板的下表面相连;所述驱动条的外部密封罩设有密封环罩,所述密封环罩与排污罩相连且密封环罩与排污罩的内部相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罩转动时,滑动杆可沿导向面移动至驱动条的下表面,从而使清理杆向下移动,以使清理杆与清洁刷毛分离;当滑动杆沿驱动条的下表面滑动时,清理杆保持与清洁刷毛分离的状态;当滑动杆与驱动条的下表面脱离时,弹性件驱动滑动杆上移并时滑动杆抵接于过滤板的下表面,此时,清理杆向上移动并与清洁刷毛接触。密封环罩可提高排污罩与过滤板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16.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清洁滚筒相连的连接锥齿轮和与过滤板相连的固定锥齿轮,所述连接锥齿轮与固定锥齿轮啮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罩转动时,排污罩带动清洁滚筒可连接锥齿轮移动,从而使连接锥齿轮转动,以罩筒相连的传动叶轮,所述传动叶轮位于筒体内;所述传动叶轮的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以供水流带动传动叶轮转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可带动传动叶轮自动转动,从而带动排污罩转动,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少动力源件的数量,从而便于降低能耗。
19.可选的,所述传动叶轮的外部套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外周壁设置有与筒体的内侧壁相连的导流环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环板可使由进液管流入的废水向导流筒内流动,以驱动传动叶轮转动。导流筒与导流环板配合,有利于提高水流速度,从而便于增大水流对传
动叶轮的作用力的大小,以提高传动叶轮驱动排污罩转动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导流筒的上端壁设置有与筒体的内侧壁抵接的导料环板,所述导料环板远离导流筒的轴线的一侧向背离导流环板的方向倾斜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积于导料环板的上表面的杂物可沿倒流环板的上表面自动向导流筒内移动,以减小杂物在导料环板上发生集聚的可能性,从而便于便于清理筒体内的杂物。导料环板可减小杂物落入导流环板的上表面而导致杂物难以被清理的可能性。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4.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自然沉降:将待处理的废水输入沉降池内,以供废水中的固体杂物自然沉降;过滤:将沉降池内的废水由进液管输入筒体内;将由排污孔输出的液体输送至回收池内;将由出液管输出的液体输送至生化反应池内,以供进行后续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或化学反应沉降处理;回液:将回收池内的液体过滤后输送至沉降池内 。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处理的废水经筒体内的过滤板过滤处理,有利于减小过滤板发生堵塞而导致过滤操作暂停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保证废水过滤处理的持续性,以便于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废水向下流动至排污罩内时,废水可冲洗对应的过滤孔,从而减小过滤孔发生堵塞的风险;2.驱动件可驱动清洁滚筒转动,以进一步清理过滤孔的内侧壁;3.导料环板可减小杂物落入导流环板的上表面而导致杂物难以被清理的可能性,从而便于便于清理筒体内的杂物。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30.图4是移除筒体和清洁滚筒后用于展示清理杆与排污罩之间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的c部放大图。
32.图中,1、筒体;11、支腿;12、进液管;13、出液管;14、过滤板;141、过滤孔;15、排污孔;151、排污管;16、传动叶轮;161、导流筒;1611、导流环板;1612、导料环板;2、排污罩;21、转动轴;22、清洁滚筒;221、清洁刷毛;23、连接块;231、滑移槽;232、滑移块;233、清洁板;2331、清理杆;24、移动组件;241、滑动杆;2411、滚珠;242、驱动条;2421、导向面;243、弹性件;25、密封环罩;3、环形密封罩;31、密封环圈;32、密封环板;4、驱动件;41、连接锥齿轮;42、固定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参照图1和图2,包括筒体1,筒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壳体;筒体1的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筒体1的外周壁焊接固定有支腿11,以支撑筒体1。筒体1的下端壁焊接固定有进液管12,筒体1的上端壁焊接固定有出液管13;筒体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有过滤板14,过滤板14贯穿开设有若干过滤孔141。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均与筒体1的内部相通;待处理的废水可由进液管12输入至筒体1内,筒体1内的废水经过滤板14过滤后继续向上流动并可由出液管13排出。
35.参照图2和图3,筒体1内设置有排污罩2和环形密封罩3,排污罩2和环形密封罩3均位于过滤板14的下方的位置。环形密封罩3包括密封环圈31和一体成型固定于密封环圈31的外周壁的密封环板32;密封环圈31与筒体1同轴设置。密封环圈31的上端壁与过滤板14的下表面贴合;密封环板32与过滤板14之间设置有间隔,且密封环板32的外周壁与筒体1的内侧壁贴合。排污罩2位于密封环圈31的内部;排污罩2为上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壳体;排污罩2的上端壁与过滤板14的下表面贴合,以将多个过滤孔141密封在内,其余的过滤孔141均位于密封环圈31围成的区域内。
36.参照图2和图3,排污罩2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与密封环圈31同轴设置;转动轴21的上端与过滤板14转动连接,下端与筒体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以供排污罩2相对于过滤板14转动。排污罩2沿密封环圈31的径向且远离转动轴21的一侧的外侧壁与密封环圈31的内侧壁贴合并焊接固定。排污罩2与密封环圈31的相互贴合的侧壁均贯穿开设有通孔;筒体1位于密封环板32与过滤板14之间的位置的内侧壁贯穿开设有排污孔15,排污孔1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有排污管151。位于过滤板14的上方的废水可由与排污罩2的内部相通的过滤孔141向下流动至排污罩2内,排污罩2内的废水可通过排污罩2和密封环圈31上的通孔流动至密封环圈31的外部并由排污管151排出。
37.参照图2,筒体1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包括传动叶轮16,传动叶轮16套设于转动轴21上,且传动叶轮16与转动轴21焊接固定。传动叶轮16位于密封环圈31的外部;传动叶轮16的外部套设有导流筒161,导流筒161的下端的外周壁焊接固定有导流环板1611,导流环板1611的外周壁与筒体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废水沿导流筒161向上流动时,废水可带动传动叶轮16转动,以驱动转动轴21转动,从而带动排污罩2和密封环圈31转动,以供排污罩2将全部的过滤孔141依次罩设在内,从而可使废水依次向下冲刷全部的过滤孔141,以减小过滤孔141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38.参照图2,导流筒161的上端壁焊接固定有导料环板1612,导料环板1612的内周壁与导流筒161的内周壁平齐;导料环板1612的外周壁与筒体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导料环板1612远离其轴线的一侧向背离导流环板1611的方向倾斜,以供沉积于导料环板1612的上表面的杂物可自动向导流筒161内滑落,从而便于清理筒体1内的杂物。
39.参照图3,排污罩2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滚筒22,清洁滚筒22的轴向沿密封环圈31的径向设置,且清洁滚筒22的转轴的靠近转动轴21的一端与排污罩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清洁滚筒22的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环圈31并与密封环圈31转动连接。清洁滚筒22的周壁粘接固定有若干清洁刷毛221,清洁刷毛221靠近过滤板14的一端可插设至过滤孔141内。
40.参照图3和图4,排污罩2设置有驱动件4,驱动件4包括连接锥齿轮41和固定锥齿轮
42,连接锥齿轮41和固定锥齿轮42均位于密封环圈31的外部。连接锥齿轮41与清洁滚筒22的转轴同轴焊接固定,固定锥齿轮42与密封环圈31同轴且固定锥齿轮42与过滤板14的下表面焊接固定。连接锥齿轮41与固定锥齿轮42啮合;排污罩2转动时,连接锥齿轮41可带动清洁滚筒22转动,以使清洁刷毛221清理过滤板14的下表面和过滤孔141的内侧壁。
41.参照图3和图5,排污罩2沿密封套筒的周向的其中一侧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朝向清洁滚筒22方向的侧壁开设有滑移槽231,滑移槽231沿上下方向开设。滑移槽231的内侧壁滑移连接有滑移块232,滑移块232焊接固定有清洁板233,清洁板233焊接固定有向下倾斜的清理杆2331,清理杆2331位于清洁滚筒22的下方且清理杆2331的下端向清洁滚筒22方向延伸并插设至相邻清洁刷毛221之间。本实施例中,清洁滚筒22转动时,位于清洁滚筒22的下侧的清洁刷毛221向上并向清理杆2331方向移动,以供清理杆2331将沾附在清洁刷毛221上的杂物刮下,以保持清洁刷毛221的清洁。
42.参照图4和图5,排污罩2设置有移动组件24,移动组件24包括滑动杆241、驱动条242和弹性件243。驱动条242焊接固定于过滤板14的下表面;驱动条242的长度方向沿转动轴21的周向设置,且驱动条242与转动轴21同轴设置。滑动杆241的其中一端与滑移块232焊接固定;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滑动杆241的上端壁嵌设有滚珠2411;滚珠2411与过滤板14的下表面抵接,且滚珠2411可绕自身轴线滚动。弹性件243包括弹簧,弹性件243位于滑移槽231内,且弹性件243位于滑移块232的下方的位置。弹性件243的其中一端与滑移槽231的下端的内侧壁抵接,另一端与滑移块232的下端壁抵接,以使滑动杆241与过滤板14的下表面抵紧。
43.参照图4,排污罩2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有密封环罩25,密封环罩25为上端开口且内部中孔的壳体。密封环罩25罩设于驱动条242的外部且密封环罩25的两端的内部均与排污罩2的内部相通。密封环罩25的上端壁与过滤板14的下表面贴合,密封环罩25可随排污罩2转动。
44.参照图3和图4,驱动条242的两端的下表面均倾斜开设有导向面2421,导向面2421沿驱动条242的长度方向开设,且每个导向面2421靠近驱动条242的对应的一端的端壁的一侧均与过滤板14的下表面相连。滑动杆241的上端壁与驱动条242位于同一圆周上;排污罩2转动时,滑动杆241可沿导向面2421滑动至驱动条242的下表面,以使清理杆2331向下移动,从而使清理杆2331与清洁刷毛221分离,以供排污罩2内的废水将清理杆2331上的杂物冲落。
45.参照图4和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滑移槽231也可以直接开设在排污罩2的内侧壁;清理杆2331也可以直接焊接固定于滑移块232或滑动杆241上。
46.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废水由进液管12流进筒体1内后,废水可驱动传动叶轮16转动,以带动排污罩2转动;过滤板14可过滤由进液管12输入的废水中的杂物;流动至过滤板14的上方的废水可由与排污罩2的内部相通的过滤孔141向下流动至排污罩2内,以冲洗对应的过滤孔141;排污罩2内的废水可由排污管151排出。排污罩2依次与全部的过滤孔141对齐,以供废水依次冲洗对应的过滤孔141,从而有利于减小过滤孔141发生堵塞的风险。
47.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包括如下的步骤:s1、自然沉降:将待处理的废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沉降池内,以供废水中的固体杂物
自然沉降至沉降池的底部;s2、过滤:通过水泵将沉降池内的废水由进液管12输送至筒体1内;通过管道将由排污管151流出的废水输送至回收池内;同时通过管道将由出液管13输出的废水输送至生化反应池内,以供对生化反应池内的废水进行进一步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或化学反应沉降处理,以进一步处理废水;s3、回液:通过滤网对回收池内的废水过滤后,再通过水泵将回收池内过滤后的废水输送至沉降池内,以供对废水进行再次过滤。
48.其中,步骤s3和s2可同步进行。
4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